生态教学思想发源及在数学教学运用意义

时间:2022-12-15 11:01:00

生态教学思想发源及在数学教学运用意义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生活的环境、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它们之间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世界观把整个世界看成一个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人、自然和社会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生态平衡。为促进教育发展,生态教育理念应运而生。以生态世界观来看待课堂教学活动,我们就有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即生态教学观。那么何谓生态教学观?就是以生态学的思想来认识课堂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师生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协作,就是运用生态学的视野来审视教育的手段效果、运用生态学的原则和方法来追求教与学的和谐。一般生态教学观普遍认为,各种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之间存在着生态互动关系,构成了一个影响学生智力及能力发展,甚至波及社会发展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教师及学生都扮演着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角色。

需要强调的是,教学动态系统内的所有影响教学的诸多因素,它们之间通过系统内部的有序互动乃至循环,产生了能量交换—知识得到传承—满足社会需求,其中,教师的教学手段的目的就是试图使系统处于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状态,去推动我们人类生存的生态系统走向文明进步和发展。这样的教学法就是所谓生态教学法。

生态教学法解决的的问题体现在,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问题引起教与学的矛盾冲突,造成教学质量恶化,生态系统出现了不利于教与学和谐发展的现象。归咎其一,往往是教师由于个体的教学活动方式、范围、程度不当,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和谐共存的一对主体可持续良性发展。课堂教学和谐是教育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站在生态学的角度透视教育教学,将诸多生态观念贯彻于教学过程是必要的。

一、课堂生态主体的角色错位

至今,还有不少大中专高校(职业)教师教学手段沿袭灌输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地接受言传身教,教师扮演的是主角、权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以达到控制课堂的目的。学生上课则大多数表现为从众和退缩。在课堂教学生态中,学生处于重要地位,没有学生参与就意味着没有生态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教学的效果最终也是受学生学习状态制约的。学生个体是最基本的、最活跃的“细胞”。从众行为,通俗地说就是不敢质疑求索。由于实际存在的或头脑中想象到的社会压力与群体压力,使个人产生了符合社会要求与群体要求的行为与信念,个人不仅在行动上表现出来,而且会改变原来观点,放弃个人意见、盲目附和、懒于思考。这不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张扬和求异思维的培养。又会导致无自信行为,表现为对待课堂提问只是哼哈,没有质疑勇气。

事实上,每堂课的内容讲解好比人的一个细胞,讲授的精彩绝伦,细胞就如同在人体健康的存在和传承。一个人的细胞越多样,它的性状表现就越丰富,越有魅力,越有抗病能力。一些优秀教师也往往具有很渊博的知识面,传授知识旁征博引,极具吸引力。在课堂讲授上,没有深度的思考和全面的把握就不可能形成简捷完美的教学预案;而再完美的教案,如果没有教师有效的调适、智慧的引领,没有学生的充分参与,课堂实施也只会变得像一盘散沙,无法实现有效施教。只有丰富多彩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

二、曲高和寡与曲意逢迎违背生态群体活力

在生态课堂中,教育生态个体之间应该充满平等竞争。数学课堂的一个极端现象是,只有几个思维超群的学生唱主角,其他学生都是听众。课堂上的大多数学生就失去了与教师、教材、环境互动的机会。针对此现象,教师注意用语言提示,协调学生合作探究,就会使更多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如果教师注意巡视,鼓励学生独立观察思考,效果会更好。教师妄自尊大、孤芳自赏、脱离多数的讲授,不足取。另一个极端,可能是教师提问过于简单,往往是“对不对?”、“是吗?”之类的问题,教学中屡见不鲜。投学生所好,简单地刻意夸大表扬学生的课堂回应,然后,在学生未思考之前,即滔滔不绝地开始了新讲解,教师只是抓紧分分秒秒,以讲解代思维,把讲完当成学完,这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历练。

三、多媒体并非生态教学多样性的唯一选择

多媒体教学应该用来帮助学生“咀嚼面包”,而不是提供“咀嚼的面包”。多媒体教学往往被作为衡量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尺之一,但这又容易导致教师走入课件制作与使用的误区。整个课堂上,教师按课件定式来讲解,造成教学程式化,却容易忽略实际内容,搞“花架子”,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手段,我们要改变的不仅仅是黑板,更重要的是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用现代教育技术时,若一味地用演示代替学生的操作,代替学生的思维,包办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那可谓用得不适时,生命力强的现代教学手段应该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这样才能让多媒体尽显风采。

四、花盆效应削弱生态个体生存能力

花盆是人为创造出适宜环境条件下的局部生态,培育的鲜花生态因子的适应性降低了,经不起风雨。又如,韭菜,其颜色碧绿、味道浓郁,无论用于制作荤菜还是素菜,都十分提味,韭黄是韭菜的软化栽培品种,因不见阳光而呈黄白色,其营养价值就要逊于韭菜。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说是在花盆环境中进行的,学生的能力是在花盆式的环境中发展的。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常见的误区是,教师总不放心:对学生已经会了的内容,仍总不放心,不相信学生的思维与能力,总要再作重复讲解。教师忽视或惧怕教学中的陷阱,却造成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不良局面。有些教师总是刻意想方设法使教学活动中不出一点差错,担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挫折教育,掩盖了错误的暴露及纠错过程,如果让学生暴露错误,共同分析出原因,学生就能增强辨别错误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可贵的是还由此锻炼了意志力品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生态教学共存现象不可或缺

两种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依生存,对彼此都有利,这种生活方式叫做共生.例如白蚁肠内的鞭毛虫帮助白蚁消化木材纤维,白蚁给鞭毛虫提供养料,如果分离,就无法生存。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互利共生的生态关系。教师离开了学生,教师价值就成了无源之水。学生离开了教师,就无法承接知识,师生关系是“人—人”关系,是教育实施的基础。体现在教师需要与学生需要上的合作关系,师生相互学习的历史源远流长,孔子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韩愈在《师说》中也提倡能者为师。而当今学生通过传媒获取到课内所没有的知识,或许这些知识教师本人尚未具有,知识占有方面强于、先于、优于教师的现象频频发生,将教师置于学习者的位置也就不足为奇。教师以心理相容赢得权威,与学生坦诚相见,愿意以学生为师,反而会得到学生的十二分尊重。

六、生态教学需要激励因素

水池里养着一群鱼,由于缺乏外界刺激,这些鱼变得死气沉沉,容易死亡。渔民偶然把几条鲇鱼放在这群鱼里,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由于鲇鱼喜欢挤来挤去,整个水池里的鱼都被带动起来而显得生机勃勃,渔民喜欢放几条鲇鱼在里面增加全体鱼的活力与寿命。在教学等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也会产生鲇鱼效应。生态教学要求教师要不断改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科研业务能力,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同时,由于生态系统是动态的,要大力提倡引进新人能人,促进教学水平与时俱进的跨越式发展,达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七、竞争中个体诚信有益生态教学

狼群为了生存,同自然拼搏,猎取食物,它们都不能单独行动,必须群出群居,共同劳动,共同享受劳动的成果,从不争夺食物,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社会,这种现象也算是动物的诚信,保证了个体狼生存的权利和狼族繁衍多样性,这给我们留下了思考。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个人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处事之道,也是整个教学和谐稳定、发展进步的源泉。当今社会,诚信更是作为人才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许多学生也不同程度存在着诚信缺失问题,表现在学习方面的学风不正。诚信有助于学生的合作与竞争,合作并不意味着忽视学习的竞争,我们的初衷是要使得竞争在和谐情境下进行,进而给学生提供一个共同进步的环境,改变单纯的“对抗性竞争”为互动的“合作性竞争”,加强生态系统内诸多元素协作,其中,包括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在合作中产生思维灵感创新能力,培养团队意识能力,让和谐的教育存在于合作化的竞争与竞争化的合作中,力争实现竞争和合作双赢局面。

数学中渗透生态教学理论,融合生态学的精髓,立足于可持续和谐教育,终极目标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教育的全面发展,既是一种大学高层次教育理念,也是一种高等教育大众化实施策略研究。它符合教育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符合国内、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让教学生态理论下的课堂充满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