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稻米供应链效益增长机理研究

时间:2022-08-17 10:47:33

优质稻米供应链效益增长机理研究

摘要:食品安全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水稻是我国人们的三大主粮之一,是重要的农产品。人们对水稻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优质稻米的需求日益增多。但优质稻米的供给远远低于市场需求,且存在农户种植率低、优质不优价等现象。因此,以全程精准可追溯管理的优质水稻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对优质稻米供应链效益增长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分析数据驱动的优质稻米供应链的结构及信息传递过程,再从资源利用率、知识溢出效益、从业人员素质水平和优质稻米供应链品牌建设四个方面给出效益增长机理,该机理有利于优化优质稻米供应链结构,使农业、农民增产增收,推动优质稻米行业稳定有序发展。

关键词:优质稻米供应链;效益增长机理;数据驱动

稻米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产品之一,在人类生存和社会稳定中具有重要地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优质稻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也连续不断提升。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倡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保障种粮农民持续增收,让粮食收购价格回归市场,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收入水平逐渐增加和对生活品质要求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质量要求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优质稻米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多,无公害大米、绿色大米、有机大米越来越受欢迎。稻米行业不仅开始由重视产量向重视品质的转变,也从单纯追求数量的满足到追求质量安全转变。但我国稻米市场上优质不优价现象的长期存在导致优质稻米生产比例仍然处于偏低水平,不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1-2]。国内外学者对稻米供应链一直都有相关研究。欧盟对于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较为成熟,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产品供应链系统[3]。美国早在2002年就提出,食品安全与品质贯穿于从农场到餐桌这条食品供应链的每一环节[4]。供应链的效益可以通过知识创新和附加服务来实现(LouiseManning,2016)[5]。核心企业要加强对原料和销售渠道的管理,形成核心竞争力,获取更多的效益(SakunBoon-itt,2011)[6]。对于供应链上的非核心企业,应该加强与核心企业的合作联系,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来增加供应链的效益(Wei-ChangYeh,2010)[7]。而大数据可以提高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Troiloetal,2017[8];Braganzaetal,2017[9];吴义爽等,2016[10]),能够缓解农产品供求不对称的难题(花永剑,2020[11];刘阳阳,2020[12])。虽然设计出了基于QR二维码技术的可直接用于企业生产、稻米流通和消费者查询的稻米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雷云、李怡青,2015)[13],但我国现有的稻米可追溯系统并不完善(凌菁,2017)[14]。稻米产业链应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由单一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保障稻米供应链稳定可持续运行(孙丹,2012)[15]。稻米供应链发展的方向应为核心企业带动全产业链增值和利用平台生态圈带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寇光涛等,2016)[16]。水稻生产供应商和加工企业都是供应链上的利益主体,确定水稻供应链成员的利益分配对水稻供应链的稳定起到很大作用(高艳等,2019)[17]。综合国内外学者观点,可以看出对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和供应链增值都有研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给供应链各个主体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因此,本文借鉴之前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数据驱动的优质稻米供应链结构及信息传递过程,进而对优质稻米的供应链进行效益增长机理研究。以实现优质优价,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民种植积极性,加强食品安全,满足消费者的现实需求,推动优质稻米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1数据驱动的优质稻米供应链构成分析

优质水稻供应链由生产者组成的生产联盟、仓储企业、加工企业、物流企业和销售企业五个成员组成,通过数据驱动形成供应链的“骨干链”。优质稻米供应链结构如图1所示。为提升优质稻米的市场竞争力,需做好做优水稻品牌。依托水稻供应链,将优质稻米的生产企业、加工企业、流通渠道和消费者连在一起,形成一条完整的优质稻米供应链。优质水稻供应链生产端可以由组织化程度高的龙头企业、农场或是合作社联合农户形成生产者联盟,保障稻米的生产规模和质量。在稻米生产端,经科学试验后由种植核心企业统一采购种子、化肥给农户,农户按照统一要求进行生产种植,收获后的水稻销售给加工商或收储企业,再通过经销商销售给消费者。以满足消费者对优质稻米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水稻生产及流通质量和效益为目标,通过全程供应链管理平台,整合稻米供应链内外部资源,形成产、储、加、物流和销售全过程高效、协调运作,实现精准的优质水稻供应链全程可追溯管理。在体制上做强、品质上做优、数量上做大,实现原产地供应商驱动的现代化供应链运作。水稻供应链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依托具有品质优异、规模成本优势的水稻原产地供应商,协调一切愿意合作的生资供应商、家庭农场主、加工商、仓储主体、销售商和物流商的利益;二是利用管理平台,规避一切机会主义行为,确保水稻供应链长期稳定的合作。

1.1生产环节的数据驱动

消费者对优质特色稻米的需求越来越多,农户的种植面积也逐渐扩大,但供需仍不平衡。为满足市场对绿色、安全、健康、优质稻米的需求,核心主体企业应引导农户优化稻米的种植结构和品种,以增加其收入并提高作业效率。在生产管理中,水稻综合应用“大田物联网+3S+移动互联网”技术,及时捕捉信息,指导农民合理科学生产收割,完成精准质量追溯,实现农业生产种、管、收、运等全流程的数字化和无人化,生产全程实现智能化管理,降低水稻生产的成本。生产环节数据驱动的信息传递过程如下:首先,种植生产联盟中的核心主体与合作者在生产管理系统内交流种植管理信息,建立种植信息档案。信息内容包括种植资料采集、贷款、种植过程追溯、收获等。其次,种植端的品种、产量、质量等指标将与仓储企业和加工企业获取,以了解产品质量,确定价格。最后,种植端与仓储企业也能通过生产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互通,种植者按照原粮指标要求及价格销售给仓储企业,仓储企业再按照加工企业原料指标要求及价格,销售给加工企业。为提高稻米产业市场竞争力,要让消费者真正相信优质稻米的品质,严格规范优质稻米的种植模式,完善优质稻米质量监管体系,推广种植适合当地气候的水稻优质品种,做好订单种植和收购,保证优质水稻的统一性和平衡性。增强规模化生产中缺乏对稻米产品的多样化发展的重视,减少在生产过程中,对农户上一年的产量情况过多关注,认真考虑未来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解决种植优质稻米品种的单一性,在优质稻米市场上缺乏一定的竞争性,优质稻米产业化进程缓慢的问题。

1.2加工环节的数据驱动

水稻种植生产具有季节性,而加工企业生产具有连续性。加工企业为保证生产必须具有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加工环节数据驱动的信息传递过程如下:首先,加工企业追溯管理系统通过种植信息档案系统内的信息进行链接,了解原材料、加工过程监控、产品检验以及仓储等环节信息,形成质量信息追溯体系;其次,加工企业与种植端、仓储企业、销售企业及物流企业通过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互通,加工企业按生产要求,在系统内查看原粮质量及数量情况,制定收购价格,采购原粮;加工企业再按照生产情况及销售价格,选择销售企业及物流公司,销售运输产品;最后,加工企业在系统内主要获取原料来源、加工过程、检验、仓储、物流以及销售等过程的监管信息,以及库存数量和产品销售情况。因此,加工企业应把订单种植作为水稻加工原材料供应的突破口,积极探索水稻生产、加工及流通模式。如“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基地”、“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等运行模式,解决市场和自然的风险缺少预判性和足够的承担能力,加强企业的创新意识,对产品的包装、品牌管理加强技术支持,加快市场反应速度,实现市场的有效对接。此外,加工企业也要做好质量监控,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1.3销售环节的数据驱动

销售企业主要监控消费者反馈。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优质稻米包装上的二维码进入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查询到优质水稻生产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确保消费者能够了解水稻品质的真实性、安全性。销售环节数据驱动的信息传递过程如下:首先,销售环节的管理系统主要获取产品来源、销售过程、产品检验、仓储等环节信息,将种植、生产加工、检验结果等信息全部链接;其次,销售企业通过管理系统与大米物流企业进行信息互通,按市场销售情况,进行产品运输,按报价支付运费;最后,销售企业在系统内主要管理与销售有关的过程,管理数据将被其他参与环节企业获取,以了解库存数量和产品订货情况。稻米供应链在发展过程中,应不断加速稻米品牌建设[18],形成自身的优质稻米品牌特色,加强产品的品牌打造和宣传力度,从产品的包装到广告宣传上突出产品特色,扩大销售渠道。

1.4仓储物流环节的数据驱动

水稻原粮生产比较集中,但加工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是连续的,为保证加工企业原材料供应的质量,对水稻原粮进行仓储是十分必要的。仓储环节数据驱动的信息传递过程如下:首先,仓储管理系统通过水稻全程供应链管理平台与其他企业连通,获取产品来源、仓储过程、仓储原粮检验、原粮收购等环节的信息;其次,仓储企业与种植端通过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互通,为其他企业提供仓储服务。

1.5物流环节的数据驱动

物流企业的低成本及高效率的运作是保证水稻供应链效益增长的关键要素之一。物流环节数据驱动的信息传递过程如下:首先,物流管理系统通过追溯码,在水稻全程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系统内信息链接,获取产品来源、物流过程、运输环境、产品防护等环节信息,将种植、加工企业、检验结果、运输过程等信息全部链接;其次,大米物流企业在系统内主要管理与物流有关的过程,主要包括产品来源、运输过程、车辆环境、产品防护等,管理数据将被加工企业、销售企业获取,以了解物流企业情况,合理选择物流公司;最后,大米物流企业与加工企业通过管理系统信息互通,按企业发运情况,了解大米加工企业物流需求,获得订单;大米物流企业与销售企业通过管理系统信息互通,按销售企业需求,制定运输规范,获得订单。

2促进数据驱动的优质稻米供应链效益增长机理分析

效益型增长是经济增长模式的一种,这种增长模式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的经济增长。企业只有准确掌握技术、资源和人员等方面的信息,并能有效获取和利用,是企业效益增长的关键。数据驱动的效益增长机理框架如图2所示。

2.1资源利用率是推动效益增长的根本推动力

土地环境、水资源与天气温度等自然资源环境是水稻生产的基础,是决定稻米质量的先决条件。优质稻米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因素的要求很高,优质稻米的生产环节与土地资源、水资源与天气温度适宜性均有重要的关系。优质稻米加工销售也受仓储、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自然禀赋所形成的优势是先天的、无法改变的,但自然禀赋可以通过获得性禀赋作为辅助以实现经济的增长。获得性禀赋通过物质资本提高和劳动者技能的提高两个层次来推动效益增长。物质资本积累主要通过提高稻米供应链科技进步的方式推动,技术进步是知识积累学习的结果,知识积累学习是经验总结的结果,经验总结源自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技术进步。利用先进技术促进稻米生产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可以节约劳动时间,实现水稻供应链资源的合理配置,还能推动技术创新,简化生产环节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优质稻米生产效率和效益,实现降本增效。

2.2知识溢出效益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在土地资源有限的环境中,现代农业需要依靠技术进步推动农业的发展,特别是优质粮食更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农业研发包括农业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农业基础理论研究是指分析归纳农业发展规律,农业发展的新方法、新原理,根据经验和知识更加科学地指导农业生产;农业应用研究是基于农业基础理论研究发展的以论文、专著和专利等具体形式的科学理论成果;农业试验发展是以农业基础理论研究和农业应用研究为基础,产生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服务等具体的可应用研究成果。分别从农业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层结构分析农业研发对供应链效益增长的影响机理。

2.3从业人员素质水平是推动效益增长的内在推动力

稻米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供应链效益增长水平。从优质稻米生产到销售的所有环节效益的增加都取决于农业人员的素质增加。企业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和招聘等手段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价值判断能力,进而提高劳动力质量和工作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过程的管理水平,实现农业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改进,推动稻米供应链的效益增长。优质稻米供应链效益增长的重要内涵是稻米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有利于对生产经营所需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有利于决策、经营和组织等行为更合理。这是推动稻米供应链效益增长的必要条件,且贯穿于整个优质稻米供应链全过程。

2.4优质稻米供应链品牌建设推动效益增长的实现途径

在农产品销售上要树立品牌意识,注重品牌营销,重点突出品牌不同于其他的特色之处,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和认可度[19]。稻米供应链的各参与成员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信息、共享信息,实现稻米营销的差异化建设,比如可以从产品包装上进行区别,除了作为日常家中必备主食,还可以将优质稻米用绿色并且精美的包装,变成逢年过节赠送的礼品。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稻米也应该制定一批高端的发展路线,以满足市场上更高层次的需求。当前农产品市场上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20],尤其是现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普通米面粮油已无法满足人们更高的追求,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正在逐步走进人们的厨房,人们不断地追求品质的提升,开始逐渐认准安全可靠的知名农产品品牌。因此特色农产品要想赢得竞争优势,需要拓宽一直以来单一的发展路线,既要保障并提高质量,以绿色高端品质抢占农产品市场,又需要在品牌建设上下功夫,把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成为名牌产品,可以得到更加广泛的社会认可。政府有关部门要对现有的农产品加以完善,制定严格的监管体系。

3结论与建议

随着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对高质量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绿色、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种植得到了广泛关注。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推动优质水稻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数据驱动的优质农产品供应链发展可以解决供应链合作不稳定、信息传递不畅和成本高等问题。因此,通过基于全程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分析生产、加工、销售、储存和物流五个环节的数据驱动过程和条件,得到了从资源利用率、知识溢出、从业人员素质水平和供应链品牌建设四个角度的优质水稻供应链效益增长机理。其中资源利用率是效益增长的根本推动力,知识溢出效益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从业人员素质水平是效益增长的内在推动力,稻米供应链品牌建设是实现推动效益增长的有效途径。

作者:高艳 李振南 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