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IPO审计风险管控分析

时间:2022-08-30 10:11:28

企业IPO审计风险管控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和IPO进程的不断加速,给我国企业的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证监会加强了对企业IPO财务专项工作的审查,对会计师事务所在IPO审查中的责任进行了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企业的IPO审计风险也呈现出更加复杂、隐蔽、易扩散和难以控制的特点。因此,本文以此为基础,对企业的IPO审计风险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IPO审计;审计风险;风险管控

一、引言

党的以来,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金融资本市场也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不断寻求通过上市这一融资平台来吸收庞大的社会资本进行投资,以此壮大自身企业的实力,进而得到更好的发展。然而,目前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能力和组织形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IPO的审计需求。在当前的情况下,既发挥审计的作用又对审计存在的风险予以防范仍然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二、企业IPO审计风险

(一)审计主体风险。企业IPO项目的审计与企业经营过程中日常的审计相比,具有更加复杂的委托关系,会有更多的中介机构进行参与,需要协调的关系也会更加复杂多变。同时,一个企业要想成功上市,也有一个非常复杂繁琐的过程,不仅需要对有关人员出具的与企业上市相关的各种方案进行选择调整,而且注册会计师也需要参与企业各个阶段的审计工作,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及时对不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整,这使得IPO审计相对于普通审计需要更多的时间,从而无形中增加了审计的风险。加之,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在企业的IPO项目审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从项目承接到执行等多个阶段和方面,但会计师事务所在IPO项目审计过程中,往往会更加看重收益,而忽视了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健全,这一切无不增加了企业的IPO审计风险。(二)审计客体风险。近年来,虽然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了规范,企业也积极对其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了调整,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些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仍然比较薄弱,这些企业的内部财务系统一直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企业的财务系统混乱,便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财务报表出现漏报、错报的风险,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正确地评估、审计的难度,增加了企业不能顺利完成IPO项目审计的风险。而且,由于IPO项目审计的顺利通过,意味着企业可以成功上市并借此募集大量的社会资金,面对如此强大的资金诱惑及上市的压力,也会使得某些尚不具备成功上市条件的企业,为了取得成功上市的结果而实施不正当的舞弊行为,从而加大企业不能成功上市的风险。(三)外部环境风险。目前,我国负责进行企业IPO审计的注册会计师主要是被财政部、证监会等政府部门监管,但这些监管部门都有各自的监管手段和方法,政策措施也难免会存在重叠的情况,即在实务过程中会出现监管的重复和盲区。加之,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还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使得很多企业债权人对其自身风险的控制并不完全依赖于企业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其有限的关注使得对企业的IPO审计质量要求把关并不严格。同时,大量中小投资者由于受信息不对称和自身财务会计专业化程度有限的影响,未对企业的IPO审计质量进行有效监督,增加了企业IPO项目审计的外部风险。

三、企业IPO审计风险管控建议

(一)完善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管控审计主体风险。审计质量是关系到企业整个审计事业是否能够得以健康发展的生命线,若没有对审计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对审计进行保障监督,对审计主体的风险进行管控便是一句空话。众所周知,企业的IPO项目审计过程是非常耗时耗力的,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要求承接审计的有关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必须要制定严格且有效的审计监督及质量控制等措施,对从项目审计的承接到项目审计结束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管控,唯有这样层层递进进行监督管控,才能对企业和第三方中介机构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规避。总之,企业和承接审计的单位都要树立“业务立审,质量和效率兴审”的理念,在整个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全员抓IPO审计质量、全过程监督审计质量的长效工作机制。这就需要提出相应的要求:一方面,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中介机构,尤其是第三方机构要坚持围绕审计工作的重点和重心,尽力做好企业IPO审计项目的优选和计划管理工作。坚持以IPO审计为中心,尽力服务全局的工作理念,并做到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市场经济多变的经济形势,对企业的IPO审计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有力地提升企业的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求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并完善企业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制定严格的制度措施以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控制,做到以制度约束行为,以制度促进企业发展,整体提高企业的IPO项目审计管理水平,降低企业进行IPO审计的风险。(二)提高审计效能,降低审计客体风险。为了企业IPO项目审计的成功实施,应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审计风险,接受审计的企业应当对公司的治理结构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建立完善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建立责任问责制,明确不负责任董事的法律责任等。而且,还应当通过设立一些制度,对独立董事所拥有的企业管理职权,予以充分保护,使董事能够更好地为公司负责,真正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管控制度,从而为IPO审计保驾护航。笔者认为对此一方面需要企业对其原有的业务管理模式参照上市公司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改编,对企业的现有资源进行有效的改变整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以最大限度为提高企业的审计效果提供帮助。企业应当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企业独立董事制度,建立独立董事问责制,明确独立董事不作为的法律责任。同时,要设立相应的制度,充分保护独立董事所享有的权利,使其能够毫无顾忌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建立有效且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对管理层长期以来凌驾于企业之上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二是要尽可能实行“同步审计”,即要加强企业和主要负责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中介机构的配合,企业不能将审计责任完全交由第三方承担,第三方也不能对IPO审计完全地大包大揽,唯有两者之间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进行IPO审计的效能,提高审计的准确性,降低企业在IPO审计中所面临的风险。(三)建立新型委托关系和审核模式,防范外部风险。目前对于IPO项目的审计,大都是由接受审计的企业自行进行委托,这种委托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对IPO项目审计的独立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IPO项目审计的目的,笔者认为可以摸索建立一种新型的委托关系,即与相关的权利人完全无关的独立委托关系。例如可以由证监会的相关部门来负责组建IPO项目的审计委员会,这不仅能将负责审计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完全独立于被审计的企业利益之外,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从而提高审计的质量。并且针对现阶段存在的审计质量结果把控不严的情况,有关部门还应当建立新型的审计结果审核模式,唯有此才能尽量降低外部环境对企业IPO审计所存在的风险。如可以以国家有关的职能部门为切入口,由其负责制定具体的措施来提高对企业审计质量的要求,加强对企业审计结果的监管,并在企业的IPO审计结束后,对企业有针对性地提出改正及预防等意见,为企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参考文献:

[1]李佐兴.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审计风险及风险管控[J].商讯,2019(10).

[2]贺武.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管控略探[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

[3]杨云帆.浅议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管控途径[J].理财,2015(10).

作者:王小剑 单位:山东润德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