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论文7篇

时间:2022-08-05 10:10:22

高校内部审计论文7篇

第一篇

一、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不足

(一)高校内审业务范围较窄,审计方法落后

高校内审业务范围主要偏重收支合法性审计等常规审计,较少涉及建设项目预决算等专项审计。由于高校资金的大规模投入,常规审计和传统的事后审计监督已经无法适应目前的审计需求,单靠常规审计已经难以使教育审计应有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目前高校内审仍主要以财务预决算执行情况审计为基础,但基本上都没能实现采用专用的审计软件辅助审计,大多数高校采用的都还是传统的手工查账法。这种审计方法既耗时费力,审计效率又低。而实现计算机辅助审计和联网账套审计的高校十分有限。

(二)高校审计部门独立性不强,自主性较差

目前教育部所属高校审计部门的组织模式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仅设有内审人员等几种模式并存,不同的组织模式下,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保障程度不同。通过对比,这三种组织模式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保障程度依次递减。

二、强化高校内部审计的途径分析

(一)完善审计制度建设,提高监督职能

在原有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完善,并及时建立原来欠缺的模块制度,比如基建修缮工程管理办法等,逐步完善高校内审制度,并结合高校实际制定可行性高的实施细则。通过完善制度建设,使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为审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优化人员配置

加强学习,提高高校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及审计实务技能。高校应组织审计人员学习有关法规、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贯彻执行制度的有关规定;不断更新审计专业知识,认真学习现代审计理论和实务;抓好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鼓励审计人员参加培训,积极考取相关专业技术资格,不断提高审计处中级以上技术资格人员的比例,进一步优化人员配置。

(三)拓展专项审计范围,深化审计内容

高校应在常规审计的基础上,探索其他专项审计项目的开展,进一步深化审计内容。要以财务预决算审计为主线,分清层次,突出重点,逐步探索固定资产经济责任、基本建设、修缮工程、科研经费、“三公”经费等专项审计的开展,使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四)推进内部审计外部化,补偿独立性缺失

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指的是高校从外部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专业审计人员完成内审工作。针对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的情况,通过引入外部审计力量可得到弥补。高校的内审部门作为学校的一个职能部门,在审计中可能会受到多方利益的牵制和影响,难以开展独立的监督活动,从而使审计独立性难以得到保障。而从外部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专业人员完成内审工作,由于其具有相对独立性,审计结果和报告会更为客观,而且其可以利用事务所的各种审计资源和先进的审计方法,相应地节省了人力成本,有效地缓解了高校内审人员不足的情况。

三、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可行性及方式选择

(一)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可行性

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一方面可以有效节约审计成本,减少内审人员招聘及培训等各项成本;另一方面借助外部审计的专业力量,可以更有效地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及权威性,也有益于审计质量的提高,还最大限度优化了资源配置,通过对社会人力资源的利用,有效地弥补了高校内部审计人才匮乏的状况。外部审计的专业力量,拥有比较系统及全面的理论知识,而且通过日常的工作,接触了大量的具体业务,实践经验更为丰富。无论是从水平及能力,还是实践经验上来看,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都更具有优势。

(二)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方式选择

1.外聘审计人员虽然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很难和内部审计人员一样熟悉高校的具体情况,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最实用的审计策略,从而无法更好地为学校长远发展提供适用的咨询服务。通过依靠内审人员的协调和辅助,能够使与高校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为顺畅,同时利用其部分工作成果,也有益于审计工作效率及审计质量的提高。

2.内部审计是强化高校管理的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组织文化的组成部分。成为高校的一员,真正站在高校本身的立场上,内审人员才能更好地为决策服务,为高校的长远发展着想。

3.高校内部审计主要有财务预决算执行情况审计、设备采购审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业务,内容多,人力和物力的耗费都比较大,通过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方式,利用事务所的各种审计资源和先进的审计方法,相应地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内审工作的效率。

作者:刘欣 单位: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

(一)经济监督职能

经济监督职能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基本职能,同时也是高校财务政策以及财务制度制定的重要参照标准。经济监督职能可以概括成以下几项内容:高校各项活动的开展是否符合国家经济法规和内部管理制度;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检查。

(二)经济评价职能

经济监督职能主要体现在监督高校经济活动方面,但只做好经济监督职能是不够的,也要做好经济评价。经济评价就是根据审计结论对被审核的单位预算、决策以及各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定和建议,在制定好决策目标下开展,评价经济活动效益的高低、并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所查明的事实进行分析和判断,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总结经验,寻求改善管理、提高效率、效益的途径。

(三)风险管理职能

高校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对影响学校各项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事件进行预估,并采用相应的措施将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的主要宗旨在于为高校运营目标的实现提供稳固的保障,是高校内部控制的基础构成部分,内审人员对于风险的防范与管理都是内控审计的核心内容。

(四)咨询与服务职能

高校中的审计人员熟悉本校的实际情况,专业性强,在重大经济事项决策过程中一般充当“咨询师”的角色;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审计人员要从制度建设、内部管理等方面向领导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使学校各项建设投资更加具有经济性和效益性。比如,高校在开展工程建设过程中,从项目立项阶段开始参与调查和审核,加强全过程跟踪审计,把握每个环节的结算和验收,使建设项目所花费的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更好地为学校建设发展服务。

二、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

为了规范教育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使得教育体系趋于健全和健康发展,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就要进行重新定位,以求发挥其最大的控制和防范作用,促进学校体制的良性发展。首先,高校的内部审计应该首先定位于它的基本职能,那就是检查与监督。检查与监督是我国高校设立以来的最基础审计职能。它主要定位于检查被审查对象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是否存在违纪违法现象、是否存在损失浪费的行为等等。它的定位还在于督促被审人员与被审单位要遵守财经纪律,改进经营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其次,鉴证和评价的职能定位。鉴证和评价是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财务状况及成果进行鉴定和证明,是对被审计对象是否完成既定目标进行审核,是对制度制订的健全性和控制性进行评估,高校内部审计的鉴证与评价职能是从检查和监督这两项职能衍生出来的,所以说它们是具有派生性的,要准确把握派生体与被派生体的功能及作用。第三,高校内部审计也应该定位于风险管理这项延伸职能。风险管理的宗旨就是提供合理的保证,是组织内部控制审计内容的重要保障。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将风险管理作为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能。他们着眼的角度是未来,因为内部审计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随着我国在高校建设与改革力度上的不断加深,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职能作用也会越来越大,定位也将会越来越明确。最后,咨询与服务也是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重要部分,确切说,这两个职能是内部审计职能的拓展。高校内部的审计机构有义务和责任对学校的各项经济活动提供咨询服务。所以审计人员自身也要将自己的内部审计工作定位于咨询师的位置,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提高办学效益。

三、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一)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

随着高校建设的不断深化,经济活动中不规范现象频有发生,为此,借助内部审计环节,监督内部规章制度的执行,规范内部管理,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独立、客观、公正、严格的特点,通过对违纪违规的深入审查,揭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性质和根源,向管理者提出防范和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从而促进学校各项业务正常发展。

(二)实行实时审计,发挥后续审计的作用

后续审计,是内审部门为了对被审计对象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审议所采用的纠正审计,发展后续审计也是为让内审工作能够严格对国家方针政策和学校规章制度进行落实及渗透的措施,是强化各级别部门的执行力,创建审计新方向的先进理念。后续审计可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可以扩大审计效果,使审计工作更为有效。

(三)积极发展预审计

现今社会对高等院校的管理工作要求不断提升,所以必然要尽快扭转原本的审计观念,建立起防患为主的危机意识,在学校重大经济事项决策、计划和预算制定、工程立项和招标、科研经费的预算和使用等方面参与和指导,拓展内部审计的服务领域,提高内审环节的预见性,让内审工作的效用不仅仅在于问题出现之后的弥补,而是进一步延伸到在问题发生之前进行预防及问题发生当时的控制,进而由被动的弥补措施转化为主动的预防措施,由问题发生后的责任追讨转向问题发生前的教育与约束及问题发生当时的解决与控制,将防护作用向前移动。问题发生前审计的本质,就是要求内审工作要从基本层面着手,促进高等院校对内部管控工作进行强化。

四、结束语

高等院校内的审计相关部门,可以说既是下属部门经济活动的监管者,也是下属各部门管理环节的指导者、服务者及参与者。为了提高其审计工作的实效性,确保对审计工作的准确定位,高校需要对自身的审计环节加强审视,并从中寻找更加有效的改善措施,提升高校内部审计环节的规范性与精准性,确保高校审计工作的职能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才能够保证内部审计的整体工作质量,利用审计,进一步推动校内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作者:蔡华珍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第三篇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缺乏独立性

审计工作的灵魂是独立性。审计理论认为,独立性不仅要求做到实质上的独立,而且要做到形式上的独立,要相应统一,二者缺一不可。高校内部审计组织或部门,如果不能保证其机构设置和相关人员方面的独立,就谈不上实质上的独立,而形式上再独立也毫无意义。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如果难以实现其实质上和形式的双重独立,那么它的权威性和可信赖程度将大打折扣,或者直接影响其职业效能。最近,我国在加强教育审计方面所做出的新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再一次提出“充分保障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意见。在西方国家,绝大多数高校的组织机构中,内审部门直接归校董事会领导,只对学校法人负责并报告工作。这样内审机构和工作人员都实现了独立性,能够充分发挥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的监督和纠偏作用,更好履行其经济评价职能。我国高校的内审机构设置有所不同。笔者对国家公布的直属教育部75所高校逐一做了查询和统计,内部审计部门与校内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有33所高校,占44%;与校内财务处合署办公的有3所高校,占4%;两者合计显示,教育部直属高校有将近一半的内部审计部门未完全独立设置。我国各个省份的其他高校,同样存在此类问题,更有甚者,内部根本未设置审计部门。按照《内部审计实务指南4号——高校内部审计》第三条要求,“高校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规模较大的高校(年收入5亿元以上或教职工人数在3000人以上)应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二)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整体发展相对落后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办学资金不再是单一财政来源。多渠道筹集资金办学这一新形式,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新的发展和挑战。资金数额巨大、交易数据繁琐、往来账项复杂这些业务特征,促使我国高校对内部审计的定位应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风险导向型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绩效管理审计。但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审计职能仍处于查错纠弊阶段,大都以事后审计评价为主,事前和事中监督应用不足。审计工作大多集中于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基建工程审计、科研项目审计等,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少之又少,内部控制审计及绩效管理审计并没有广泛开展,传统内部审计工作仍然是高校内部审计的主流。

(三)高校内部审计队伍素质不高

刘家义审计长曾经指出:“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依法审计能力,推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是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由于内审工作人员的后续教育和技能锻炼并非一朝一夕练就之事,所以由专业技术人员如审计师、注册会计师、工程造价师担任内审工作人员是最佳选择。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多数来源于高校内部,由财务部门调入的居多,其审计专业技能良莠不齐,运用最新的经济政策、财经法规的能力有待加强。部分高校存在不懂审计、会计的人员担任审计处处长或主审这种现象。甚至有的内审部门工作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操守,为被审计部门充当保护伞,充当披着“经济警察”外衣的“说客”,隐瞒真相,瞒天过海。

(四)高校内审部门内控设计不够合理,审计质量管理难以真正落实

按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审计督导》的要求,对审计人员进行指导工作,特别是对重大或敏感的审计问题进行直接的指导,是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举措。我国高校内审部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尽合理,内控的有效性较弱,控制环境以及对控制的监督相对来讲流于形式,内部审计督导这一审计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无法真正实施。多数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由一人完成一个类别的审计工作,例如基建工程审计,这种情况根本不符合内控要求,无法保证审计质量。有的高校存在内控设计较好,但未能实施和执行,对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仅停留在形式上。有的高校内审部门的管理过于松懈,审计工作结束以后,不公示、不报告,自行消化,或者只公示好的事项,有问题的进行隐蔽处理,工作过程不考虑事前介入、事中参与、事后评价等方式和效果。

二、诱发的审计风险

高校内部审计现状中存在的此类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会造成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错报或舞弊,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情况,进而引起较高审计风险。这一较高审计风险可能超出内审部门的承受范围,因此应及时、合理、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由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构成,而重大错报风险又由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构成,即“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高校内部的固有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所以内部审计工作应合理控制或降低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长期处于这种审计风险较高水平状态下,内审无力发现错弊,不仅形同虚设,在某种情况下,可能充当对方保护伞的角色;较高审计风险状态下,内部审计的评价结果可能出现失真情况,对被审部门而言,不恰当的评价会挫伤工作积极性,也会影响对方工作创新能力;较高审计风险状态下,内审提供的意见或建议可能会误导领导层,导致政策制定走偏,造成决策上的失误和过高机会成本的付出;较高审计风险状态下,内控缺失,质量管理低下,直接影响内部审计的威信和权威。

三、针对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应对措施

要有效防范和控制高校内部审计风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

(一)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确保独立性,有效降低检查风险

高校内部应设置独立性较强的审计机构,确保内审职能的有效履行。独立的内审机构应直接归属法人领导,工作结果直接向校党委会(董事会)报告。造成内审机构不合理的多数原因是制度规范问题,建议进一步修订相关法规制度。从制度层面确立机构设置的定位,摆脱长期束缚于本单位多个领导控制的局面,保证客观公正的开展工作,有效规避损害独立性事项影响到的检查风险。

(二)提升高校内审人员职业素质、专业胜任能力,确保检查风险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基于审计人员角度着手降低检查风险是最直接的措施之一。对审计人员进行实时培训,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持续培养其职业谨慎态度和高度责任意识。要求内审人员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熟练把控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执业过程中,科学风险评估,合理分析设定重要性水平,确保检查风险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三)建立导师制和审计程序表体系

倡导导师制,新入行的审计人员应该由一位富有经验的审计人员作为导师。导师不仅要在业务上对新进人员进行指导和提带,而且要在作风上起到表率作用,要坚持原则、廉洁自律。另外,集合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的程序、方法与手段,建立一套高校内部审计的分解程序表,将每一类型审计项目所需要执行的审计程序一一列示,包括应审查的项目内容,应取得的审计证据、可能涉及的法规等。

(四)健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内审有效监督实施,较大程度降低控制风险

一方面内审部门要参与校内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之中,指导各控制环节制度设计;另一方面,内审部门事中参与重要项目,严格监督内控有效执行;再者,通过事后审计评价,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设计的薄弱环节。此举不仅可以提升高校内部管理水平,而且可以较大程序降低控制风险,确保总体审计风险在可接受水平之内。

作者:贾卓杰 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

一、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现状

(二)审核机制有待完善

从调查的过程中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主要针对的是高校各个组成部门的财务收支是否平衡、财务管理是否合法、经济活动是否真实等结果方面展开的,然而对于经济事项决策的研究过程及效果的预测等方面缺乏关注。因此,高校内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审核机制有待完善。

(三)自身审计特色不足

大多数高校在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往往忽视了经济责任审计自身的内涵和目的,实际采用的是财务收支审计方式。另外,在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书写方面,也是以财务收支审计的文书格式为范本进行的简单套用,自身审计特色不足,弱化了经济责任审计可以起到的监督作用。所以根据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内容,在其报告的书写方面有必要建立特有的书写格式。

二、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缺乏认识

由于宣传工作做的不到位,导致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被认识不到位。“审计即有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知,然而这种错误的认知却是一部分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认识。只要有人被审计那么就一定要查出问题的错误认知,致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困难。

(二)审计方法缺乏技术落后

目前部分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在沿用传统的以账查账,以手工查账为主,没有很好的贯彻审计调查工作,无法全面掌握财产的具体使用情况,使财务状况停留于表面化,达不到经济审计工作本身要求的高度和深度。加之我们惯用的审计方式是离任审计,在这种方式的指导下容易形成审归审、用归用的现象,也就是审计变成了走过场,而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作用,既起不到监督的作用也起不到考核领导干部的作用。

(三)审计监督落实不到位结果缺乏透明度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常常是以轰轰烈烈开始,以悄无声息结束。在审计之初轰动一时,被人们所知道,然而随着审查工作的进行,民众所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少,直至审查结束。一般审查的结果只有学校高级领导、参与审计的主要人员和被审计对象有所了解,其他人员无从得知有关审计结果。由于审计结果缺乏透明度,所以无法将群众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同时也导致审计人员无法在群众的监督下做出公正的审计判断。

(四)审计成果作用发挥受限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逐步落实,对于强化领导干部的自我约束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实际运用方面,特别是在领导干部的培养与任用方面没有发挥其作用。正是由于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的启用先于内部经济责任的审计工作,导致我们形成了习惯于使用离任审计的审计方式,造成高校内部经济责任的审计结果与干部任用的脱节,使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化。审计工作对于促进领导干部自觉守法、严于律己、清明廉洁建设也失去了意义。

三、应对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之策略

(一)改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管理的大气候

1.加强领导的重视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一项工作责任重、工作量大的工作,需要学校领导给予相当的重视,参与其中,约束自我并监督他人。领导干部对审计工作的重视还可以带动其他人员对审计工作的认识,更好的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促进领导干部队伍的自我提升。

2.加强审计人员自身素质提高审计队伍整体实力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有赖于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执行,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对整个审计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每一位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得到提高,那么整个审计队伍的实力才会更加强大。

(二)创新审计方法拓展审计手段

鉴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责任越来越大,工作任务越来越多,而我们的审计方法缺乏且技术落后,所以我们要致力于审计方法的创新,拓展审计手段。

1.审计理念要创新,作为审计人员及组织管理者要做好思想观念的领头人,及时更新和转变自己的观念。(1)树立服务意识,审计工作的开展致力于为高校的发展贡献力量而非制约高校发展,要摆正自身位置,虚心接受监督,在监督中提高自己的素质;(2)树立风险意识,审计工作不单单是审查违法行为,更重要的是发挥其借鉴意义防患于未然,为高校经济的良性发展贡献力量;(3)树立着眼全局意识,经济责任审计需要用其独特的视角来观察、分析问题,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审计建议。

2.审计资源要整合,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在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财务审计得到了空前的重视,这种一家独大的状况是不利于高校审计工作的开展的。要积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财务审计等各类审计的特色,找到各类审计方法之间的异同点,取长补短使其相互融合,将审计资源进行整合,这样更加有利于发挥审计资源库在大数据时代的作用。

3.加强审计研究成果的建设。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立足于实际情况,从高校的实际问题出发,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专题研究,这样才能形成有建树的研究成果,才能在实际问题中得到应用。

4.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壮大,各行各业逐步进入信息化,高校的经济事务也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很多相关信息已经转变为电子信息,传统的账薄式记账已经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要通过电子信息来取得资料,因此,计算机审计需要顺应社会需要得到广泛应用。

(三)公开审计结果接受群众监督

为了更好的发挥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作用,有必要建立审计结果公开机制,当然如果审计结果中涉及到国家机密、个人隐私等法律不允许公开的内容则不需要进行公开。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查结果既可以在高校内部进行公布,当然也可以通过新闻、报刊等社会舆论方式进行公布。审计结果的公布有利于群众了解审计情况,同时对审计情况进行监督。有了群众的监督,可以加快领导干部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的处理速度。不仅是审计结果要公开化,审计计划、审计过程及审计整改等流程同样要逐步透明化,充分接受群众的监督。

(四)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发挥其作用

审计结果的运用是做好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点,因此,审计结果的运用需要被重视起来,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

1.对审计结果的运用不可千篇一律,要讲究方法,择适合的方式来使用;

2.在干部监督管理中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与任职公示制度相结合,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让群众对领导干部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让领导干部接受群众的监督;

3.干部考核与审计结果相关联,将审计的结果转化为考评领导干部的标准,约束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四、结束语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对于肃清校园贪污腐败之风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对于领导干部在管理经济活动中的表现可以做出公正地评价,是加强校园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通过对目前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思考,可以看出实行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为了保证教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这条致力于打造廉洁校园、培养有责任感的领导干部之路需要继续探索下去。本文是个人的浅谈,希望能够对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深化改革进到绵薄之力。

作者:覃宏倩 单位:河池学院审计处

第五篇

一、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风险管理视角下分析当前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缺少独立性与科学性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强调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的重要作用,及其内包含关系,理论和方法论上对内部审计的公司治理层面依存性进行了认定,给公司治理及内部审计的整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指出了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虽是同一共生体,但是内部审计需要一定的独立性,应该尤其独立的科学的机制,但是,在我国为数不多的企业内部审计中,大多企业的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这主要是由于公司治理的系统体系下没有对内部审计进行战略布置,使其与公司治理相分离,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对待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功能认识的匮乏,没有对内部审计进行科学、客观的审视,致使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与科学性。

2.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少内部审计高素质人才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在进行公司战略及风险管理相关概念谈论时,一再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及风险管理意识的能动效应,然而,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对公司的治理过缺少风险管理意识,导致内部审计的失效或空置。而且,风险管理意识缺失,使内部审计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即使在为数不多的内部审计系统内,也同样缺少专门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只是趋于形势所迫临时纳用财务人员进行形式上的工作考察,没有实效性的作用,导致内部审计力度疲软,导致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低下,往往对公司治理不能提出有效的建议,不利于风险的管理、防范与企业的长效发展。

3.信息技术管理落后

现代公司治理与审计活动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运用,先进技术的引进,将会极大地对现代企业的运营带来推动性作用,能够对风险进行更加科学的评估,有助于风险管理的最大化。但是,在当前的公司治理及内部审计整合过程中很多企业缺少相关的信息技术管理手段,使两者无法进行真正地耦合。信息技术管理落后,导致现代公司风险管理的失灵,使公司治理及内部审计在整合上缺少一定的桥梁基础,不利于公司的远期发展和可持续利益的实现。

4.缺少良性的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互动机制

我国企业内部缺少良性的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互动机制,这主要是企业尚未能认识到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忽视其对公司治理的作用,往往将其形式化,或者成为一种其他的管理因素加以考量。很多时候,内部审计偏离公司治理轨道,或者是在公司治理战略决策中没有对内部审计进行系统的规划,导致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相脱离,没有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风险管理视角下整合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对策

1.以地方高效经济管理类课程相关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实现企业内部审计实践的独立性与科学性

地方高效经济管理类课程在理论上强调从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科学性的基础上,实现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有机融合,认为只有对风险的精准预警与评价,才能为公司治理提供有效的战略性建议,使公司治理日益完善,从而使企业更好地将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独立性与科学性是内部审计的核心所在,只有在独立的环境下,进行科学的内部审计,才保证内部审计充分地发挥公司治理赋予其的功能作用。因此,在企业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制,可在组织董事会或其他一级领导机制下设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并使其独立于其他行政领导之外,是公司治理中的独立部门,只对公司负责,保证内部审计的公平性与透明性。

2.加强先进信息技术的引入,优化风险管理

现代公司治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地方高效经济管理类课程中,如《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教材从企业的信息需求出发,探讨了与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相关的风险控制及其管理问题,给企业的实践管理提供了借鉴。因此,在进行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整合过程中,应加强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引入,夯实风险管理,以此形成强大的管理防控体系,促进企业内部的健康可持续运转。

3.建立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良性互动机制

地方高效经济管理类课程在理论上指出了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公司治理是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公司治理体系结构应在制度上对本组织内部的内部审计进行系统的阐释,对其作用进行全面地诠释与支持。于此同时,内部审计又是公司治理的优化因子。所以,从地方高效经济管理类课程风险管理的角度,首先要加强相关领导该方面的认识,从思想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通过借鉴相关国外经验建立相关组织机制,促进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有机整合,推动两者的良性互动,形成巨大的合力,促动企业的快速升级。

三、结语

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有关风险管理的理论内容对完善公司战略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企业在战略布局上应将两者紧密的整合在一起,形成强大的管理合理,有效防范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风险抵抗能力,提升企业发展的长效竞争力,促进企业内部系统的健康运转,激活企业的内部机理互动因子。当然,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整合工作时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任务,需要企业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同样需要地方高效与企业建立合作平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真正融合,充分发挥教育的指导性及方法论意义。

作者:宋继华 杨健 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第六篇

一、内部审计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高校内部审计为规范尽责

内部控制是高校内部的管理体制和系统,高校内部审计本身也是高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可对高校内部控制起到指导作用,健全高校内部自身制度的建设,才能更好发挥内部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高校需建立高校重点经济领域、重点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涉及办学资金筹集、合同签订、专项资金使用及管理、物资采购、基建修缮工程、高校预算执行与决算等方面的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提出建设和完善的要求,将审计关口前移,高校的内部审计要坚持把揭露问题与规范管理、促进学校发展结合起来,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层面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全面提升了审计的作用。

2、高校内部审计为管理助力

现代高校内部管理需要改善高校治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增强高校竞争力。高校内部审计要直接服务于现代高校内部管理,承担起高校“免疫系统”的角色,发挥其建设性作用,结合对业务的审查,及时对学校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程序和管理结构的健全性、执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评测,找出高校治理的关键点,提出有建设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使学校潜在的病毒得以控制和整治,改善学校管理。高校内部审计作为学校管理体制体系的有机组成,发挥其“免疫系统”功能,主动发现各种风险,分析风险成因,及时发出预警,适时协助高校领导层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3、高校内部审计为学校发展服务

目前高校资金不仅数额巨大,而且来源渠道广泛,资金构成复杂,这些情况不仅加大了高校管理的难度,而且加大了发生损失浪费、挤占挪用,违反财经法规行为的风险,严重影响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不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内部审计从以往的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转变,这不仅能实事求是地揭示和纠正影响办学效益的问题,推动审计成果应用,而且能在各项经济活动中及时发现学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使学校一些经济业务、管理活动在初始阶段就进入正轨,降低和减少损失浪费,在卓有成效的管理中实现高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内部审计在高校管理中的现状分析

1、高校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削弱了内部审计的效力

由于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向性,审计主客之间存在利益关系,致使内部审计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受到高校内部自身的影响。并且,内部审计的出发点是监查和评价高校的经济管理活动,内部审计机构很难以第三方的身份出现。

2、内部审计的功能滞后,仍以事后审计为主

当前,高校发展已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尤其是办学经费渠道日益广泛,经济活动日益复杂,而内部审计大多是在经济活动发生之后介入,缺乏控制力度,易产生经济违法或隐匿资金的问题,削弱内部审计的监督功能,所以应注重全方位各阶段即事前、事中、事后审计,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3、内部审计理念陈旧,缺乏现代化审计技术

内部审计作为高校内部管理的一种行为,在审计理念及手段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对审计中相关人员及单位的调查问询,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全面开展。所以,高校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在审计技术及手段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影响到内部审计功能的充分发挥。

4、审计人员数量及质量方面,难以很好地满足内部审计工作需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办学也面临着诸多风险。所以,高校内部审计职权逐渐扩大,人员分工细化,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强调其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方可更好地胜任审计工作。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难以满足高校管理的需求,影响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并且,内审人员偏少,在全面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表现出“捉襟见肘”的尴尬境地,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落实。

三、加强内部审计在高校管理中作用的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作为高校管理层应从管理的角度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在现代大学管理中的重要性,为内部审计配置适宜的人力、技术、经济资源,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力争将内部审计部门的宗旨、权限和职责以书面形式形成章程得到学校认可,及时将审计中发现的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普遍问题向直接领导汇报,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赢得管理当局的重视和信赖,以保障审计权利和职责的有效执行。

2、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为内审工作提供保障

现代内部审计一项重要的职能是“评价并改善组织的运行”。履行该项职能的前提是审计人员熟悉高校管理机制与体制的内部结构,了解高校管理政策,内部审计是否介入管理活动,了解高校运行结构,是否参政议政是评价学校领导重视内部审计的重要指标。相关数据表明,目前高校制定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与开展的业务正相当,但在理念、前瞻性等方面与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的客观需要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为现代审计业务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如将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的内容补充到原有制度中,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办法,教学科研经费审计办法;制定内部控制评审、风险导向审计、跟踪审计、审计结果公告办法等现代审计的工作制度,明确操作程序和审计要求。

3、调整内部审计目标,扩大内部审计范围,实现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的转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学校的经济活动日益多样化、经济环境日趋复杂,高校内部审计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财务账簿、报表审计,内部审计的目标应侧重于加强高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涉及学校所有管理领域,包括人力资源、干部任免、招生、教学、科研等环节。高校内部审计应对高校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审计评估,对学校及所属单位管理活动及其效率与效果进行的审查,及时发现和规避各种风险,其根本目的在于有效地保证高等院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作者:杨玉春 单位:甘肃政法学院

第七篇

一、完善高校内部审计体系

高校内部审计是在国家审计署与上级审计部门的共同指导下来进行的,随着高校内部审计范围的持续拓展,越来越多的审计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针对高校内部审计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才能保障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有序的开展。这就需要各个高校针对校办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自身的审计体系与审计制度,通过不断建立健全适合自身得到内部审计规定及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细则,从而有效避免内部审计工作的盲目性与随意性,保障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规范校办企业内部管理

构建一套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财务制度是保障企业财务工作平稳开展的先决条件。社会中各种违纪、违法的案例都具有一个共同点,财务制度存在漏洞或者执行不够严格是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只有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开展工作,以此来对决策层与财务人员进行约束,才可以保障财务工作的有序开展。高校校办企业通常都是利用高校某个专有技术或者专利所成立的,这就导致校办企业决策层过于偏重技术方面的优势,财务管理工作与财务制度则被忽略,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失去有效控制,这也是校办企业经济效益不高的重要因素。因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都处于高校内部,其对于校办企业的管理模式、生产经营环境都非常熟悉,这就需要高校将内部审计人员所具有的了解校办企业财务收支、生产经营活动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全面掌握校办企业发展的基础上,针对校办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管理现状实施全面有效的评价,参与到校办企业的管理优化、决策以及财务管理制度优化等工作中来,切实做好助手与参谋工作。

三、提升高校内部审计队伍的综合素养

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直接决定着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属于一项具有极强专业性与政策性的工作,其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非常高,其必须要是懂技术、懂管理、懂财务的综合性人才,并且还必须要具有信息技术、法律、工程、管理、财务以及审计等各个方面的知识结构。这就需要高校必须要重视内部审计队伍的培训教育工作,提升内部审计队伍的综合素养。一方面,切实提升内部审计队伍的职业道德素养与政治素养,要求广大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要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工作中实事求是,切实提升自身的质量意识、大局意识以及效率意识,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国家以及集体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严格遵守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保密、诚信以及敬业等职业操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通过构建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廉洁从审,公正无私。另一方面,切实提升广大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通过加强后续的专业知识教育,开展定期培训,不断更新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使得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更为完善,并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协调沟通能力,以适应当前社会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要求。

四、主动开展多形式的内部审计

(一)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校办企业因为自身经营管理不善,导致法人代表离任或者企业废业的情况屡见不鲜,而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可以让校办企业的主管机构或者下任领导有效掌握企业遗留的债务、债权等相关问题,并且能够详细了解当中的各个事项,可以有效划清时间界限,使得经济责任更为明确,从而有效降低坏账、呆账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其能够有效明确废业企业的遗留问题,从而有效避免高校资产的无故流失,为高校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有效的保证。

(二)开展经济效益审计

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决定着其是否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获得生存与发展,通过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不仅能够有效避免校办企业连年亏损或者资不抵债的状况,同时能够帮助高校针对校办企业的经营情况与发展前景做出准确的判断,以便于及时调整校办企业的经营方式,从而有效保障高校的经济利益。

(三)开展财务收支审计

相较于事业管理,校办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其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高校通过开展财务收支审计,通过开展定期的监督与检查,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限期责令校办企业进行改正,并且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如此,能够让校办企业的经营者意识到有审计人员在代表高校履行监管职责,使其能够严格的要求自己,避免不合理开支的情况,保障财务收支与财务管理工作符合相关的规章制度。处在当前这个经营模式日益复杂、经济市场日益完善的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只有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形式,针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不断的更新,不断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才能够有效促进校办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为校办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丁红 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