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费绩效审计研究

时间:2022-01-22 02:29:28

高校经费绩效审计研究

一、我国高校经费使用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在人事方面,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审计职员一般为5到8人,根据不同岗位需要审计人员同时要兼职纪检监察工作,这使得审计人员无法专心从事审计工作,而高校在审计工作上的资金投入相对于其他岗位比较少,由于审计工作过程中对硬件的要求较高,且员工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环境,因此这对于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也产生了消极影响。不同职员的认知水平、经验、知识储备相互区别;每个人各自有其执业特点,有的员工善于分析数据,喜欢从细节入手,但缺乏大局的概括,有的员工则正好相反。在安排审计工作时,应根据不同岗位不同要求合理安排审计人员,使其最大效率发挥作用,达到优势互补,劣势相抵。往往领导由于忽视这一点,审计工作才在主观上无法很好开展。(二)缺乏合理的经费使用绩效评价标准由于名目繁多,经费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成果(如专著、专利、科研成果等)难以准确分类,这给借此作出评价带来了巨大的障碍,且这些成果实际的价值难以估计,在转化成货币时也困难重重。因此这不光给实际的审计人员带来困难,对于理论研究人员也是一个挑战。缺乏统一标准,则不同人有不同的判断,绩效审计也就失去其应有的权威性。(三)难以灵活运用绩效考评指标由于高等学校特殊的身份,其往往在绩效考评中以上级主管单位的“学科建设经费绩效评估表”作为主要依据,这种表是由专家们经过仔细研究后设计的,上面列明了标准的考核指标,各项指标具体考察的对象及判断范围也都明示。因为很明确,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减轻了审计人员的负担。且白纸黑字的指标更加具有说服性,尤其对于上级主管部门,如果将不同学校进行比较,那么这种没有偏差的同一性指标能很好地给出答案。但从学校自身的角度来看,因为资金使用是否有效关系到学校未来发展,因此即使按表上的指标进行了绩效考评也还是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其他指标展开二次考评。这样才可以全面、系统的将整体的资金使用情况反映出来。

二、完善高校经费使用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一)结构分析1.收入结构分析在了解高等学校经费来源及金额等基本情况后,应该将这些信息以更加立体的方式表达出来,将各项经费与总的经费收入相对比,从而了解高校在获得经费的过程中更依赖哪种渠道,由此判断高校自身的经济状况。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如自筹经费占总收入比。这一指标旨在反映高等学校对政府投入的经费是否依赖,依赖的程度是多少。由此可以判断高校对于经济风险的承受力,以及应该采取何种方式规避风险。2.支出结构分析(1)人工劳务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在学校运营中不可避免的要发生各式各样的人员支出,这些支出占到总支出的比例越大,说明学校的的机构就越过于冗杂,办事效率不高,人员流动性也就较差,同时在公共支出上也不可能有太多投入。因此在保持合理的人员配置下将该指标控制到较低水平。(2)教育性支出占总体支出的比重。学校的本职工作应该是教书搞研究,但不可避免的是在维护各个校内机构的情况下也要产生一定的支出,这个支出不应该在整个支出中占比过高,否则说明学校重行政轻教育,这不利于高校发展,易造成人才流失,学校应保持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不脱离教书育人的本质,不断提高教育性支出。3.投入产出总体水平分析(1)学校年度收支比:绩效审计最为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投入与产出是否相称,是否在一定的投入下得到了更多的产出。通过总结高校在一年内的投入产出比可以有效证明其经费使用的绩效情况。各项支出计算时不仅要考虑实际的数额,还要联系学校每一年度开始前制定的资金预算额。应该不超过预算,各种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2)资产收入率:是指年经费收入总额与年平均资产总额的比例。该指标从资产利用效益和资产规模效益的角度反映利用资产获取经济收入的水平。指标越高表明资产运营效能越强,获益水平越高。(二)比率分析1.人力资源利用率(1)老师人数与学生人数的匹配度。这一指标计算方法是全部在编专业教师人数与全部在校生人数折合平均本科生人数的比例。由于各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各不相同,导致工作量的差别,因而需将硕博士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按一定系数折合为本科生,以增加学校之间的可比性。这一指标反映了高校的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办学效率。匹配度越高,说明学校有着全面的师资力量,能够带来更高的效益。(2)教师实际分摊经费数。将学校收入之和除以基本教师数可以得到。该指标说明每个教师身上能够实现的经费收入。这一指标能从平均量上说明教师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的教育资源,教师拥有足够的教育资源,则能够创造出更大的价值。(3)教师人均科研经费。是指科研活动收入总额与教学、科研人员人数的比例。该指标反映教师的科研能力,与之类似的指标还有论文(专著)发表率等。2.专项资金利用率(1)科研成果效益。是科研成果收益额与投入科研总经费的比例。反映高校投入科研经费,最终转化为科研成果而创收的水平。数值越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好。(2)专项资金成功率。是专项成功数与计划项目数的比例,反映投入专项资金取得的相应的成果,如: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数、科研获奖数等。数值越大,专项完成较好,资金使用效率越高。3.资产设备的利用率(1)学校基础建设投资中教学设施所占比例。这一数值就是教学硬件与固定资产价值之比。(2)教学科研设备使用率。是设备实际利用时数除以校历计划时数。在保有固定数量的教学科研设备的情况下,应该以高效率来使用这些设备,降低其闲置率。4.教学以外投资回报率反映高校对金融市场投资活动的回报率以及校办产业的投资回报率。它是高校积极盘活金融资金,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资源,努力组织投资活动的成果。本指标值越高,说明学校的投资收益越好。(三)发展潜力及社会效益分析1.发展潜力分析良好的人才结构,组织结构,管理机制,设备投入是高校未来取得良好绩效的基础。反映高校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主要指标有:博士学历以上、高级职称以上教师比例、专职教师所占比例、教职工保持率、参加国际会议及举行学术报告次数、生均占地面积、图书馆藏书量、实验中心与实训基地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等。2.社会效益分析专项资金项目所受益的师生数量,该指标反映专项经费实施后对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服务程度。这个指标越大说明项目经费的绩效越好。成果应用率=成果推广数/教学或科研成果总数×100%。该指标使用专项经费产生的科研成果获得推广应用的比率,也是科技成果产品化的比率。资源共享程度,这一指标反映项目实施过程中和项目结束后可以向相关对象提供资源共享的程度。这些资源包括大型仪器设备、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等。以大型仪器设备为例,许多大型仪器设备购置价格昂贵,日常维护成本高昂。如果这些大型仪器仅供本校甚至个别项目团队使用,那么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根本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将这些稀缺的大型仪器设备面对其他高校和社会共享,不仅可以提高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率更解决了日常高额的维护费用的负担问题。

作者:王彦东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