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医疗环境下空间设计论文

时间:2022-06-07 09:31:26

儿童医疗环境下空间设计论文

摘要:儿童医疗环境空间设计不仅可以辅助儿童康复,还可以提高儿童医疗建筑的形象。儿童医疗环境空间设计需要关注儿童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还需要关注儿童患者的特殊治疗模式。在符合以上两个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可以从满足儿童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打造具有家庭氛围的空间设计及提高医疗凝聚力这三个方面去进行设计。

关键词:儿童;医疗环境;空间设计

一、儿童医疗环境空间设计的意义

(一)辅助儿童康复

儿童医疗环境空间的设计非常利用儿童的早日康复。好的医疗环境空间设计可以减轻儿童对陌生医疗环境的恐惧感,有利于保证儿童更好地与医疗工作者配合。好的医疗环境空间设计还可以满足儿童活泼爱动的心理特点,让儿童获得更高的心理愉悦感,而心理愉悦感是非常利于儿童早日康复的。好的儿童医疗机构空间设计还有利于满足儿童的生理特点,保证儿童在医疗机构内的健康成长。总之优秀的儿童医疗环境空间设计是以对儿童的人文关怀为中心的,其必然能起到辅助儿童早日康复的作用。

(二)提升儿童医疗建筑形象

建筑形象本身就是儿童医疗机构的一个评价标准,而儿童医疗环境空间的设计还有利于提升儿童医疗建筑的形象。建筑是一门艺术,具有丰富审美感觉的建筑必然具有丰富的建筑学意义。建筑精美的儿童医疗机构必然能提升自身的建筑形象,并为城市的综合形象增加魅力。世界上一些非常著名的儿童医院,就是因为设计的独特性与优美性而成为了优秀的建筑景观。例如荷兰索菲亚儿童医院、爱尔兰都柏林儿童医院、佛罗伦萨儿童医院都因为出色的设计而蜚声中外。我国也有一些儿童医疗结构在设计上因为符合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而被人称道。例如武汉市幼儿康复中心、上海市儿童医院在设计上都是可圈可点的。我国很多儿童医疗机构在设计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设计师一定要为儿童医疗机构进行优秀的设计,从而提升儿童医疗机构的建筑形象。

二、儿童医疗环境空间设计原则

(一)关注儿童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儿童医疗机构是以为儿童服务为中心的服务性机构,在设计上就必须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最大化地满足儿童的各种需要。儿童在生理上具有明显的儿童特质。儿童身高有限,视野范围有限,所以往往对可能发生的伤害预见性不足。除了身高有限以外,儿童在行动能力上也不够健全。儿童在行走坐卧行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障碍。如果忽视医疗环境设计细节,就很容易让儿童受伤或者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从心理上看,儿童患者的特点是十分明显的。相比于成人,儿童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差。首先在医院环境中,儿童非常容易对理疗环境产生恐惧感。尤其是目前,儿童在家里被娇生惯养的现象十分普遍,当他们来到陌生的医院环境中时,就更容易产生陌生感及诸多不适应。医院中的白大褂、白墙、白口罩很容易让幼儿产生“白色恐惧”。其中让幼儿最为恐惧的是抽血、注射及各种检查。其次因为儿童的理解能力有限,往往对治疗的意义理解不深,所以很多儿童对医院治疗也不够配合,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再次因为儿童更活泼爱动,好奇心强,在医疗环境中更喜欢乱摸乱动,而同时又对可能发生伤害性预见不足,因此受到伤害的可能就更大。儿童医疗结构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只有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设计才能有利于儿童的早日康复与健康成长。

(二)关注儿童患者的治疗模式

建筑师约翰•波特曼说活:“建筑师应更进一步地去了解人类及其行为,从而创造一个更有益于人的环境。”[1]这句话确实是非常正确的,针对儿童医疗结机构的设计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以为儿童服务为中心,打造符合儿童患者治疗模式的空间设计。相比成人,儿童的治疗模式是比较特殊的。首先由于儿童的表述能力及行动能力有限,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成人陪护。其次由于儿童在心理和行动上的障碍,在检查及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医护人员多方面的付出。例如很多儿科医护人员都需要学习儿童心理学,因为他们在治疗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儿童特殊的治疗模式也要求儿童医疗空间设计与之相符合。例如具有家庭氛围的空间设计,具有高效医疗凝聚力的空间设计都是非常符合儿童治疗模式的需求的。但是我国很多儿童医院在符合儿童治疗模式上的设计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在这方面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在新建的儿童医疗机构设计中及儿童医疗机构的改造中,应该注重空间设计与儿童的治疗模式相符合。

三、儿童医疗环境空间设计策略

(一)充分满足儿童患者的需要

儿童医疗空间设计首先需要最大化地满足儿童患者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为了满足儿童患者的生理需求,需要儿童医疗环境空间具有无障碍性的特点。设计师应该为儿童设计无障碍的绿色通道。首先设计师应该设计或选择符合儿童特点的生活用品,以保障儿童的无障碍活动。各种儿童座椅、儿童坐便等用品的设计都是十分必要的。其次不仅各种儿童设施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各种供儿童活动或使用的设施要求必须符合儿童的尺度。为了保障儿童的安全与便捷活动的需要,还需要重视各种标志设计。各种路线引导标志可以采用卡通的形式进行设计,尽量简单明了。再次,儿童设施必须设计安全防范措施,以充分保障儿童行动的安全性。总之儿童医疗空间不仅要为儿童提供医疗服务,还应该为儿童打造健康茁壮成长的空间。为了满足儿童患者的心理需求,需要儿童医疗环境空间能提高儿童的心理愉悦指数。首先要求儿童医疗环境从造型设计必须考虑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儿童喜欢更为奇特和有趣的造型设计,因此异形及夸张的设计更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提高儿童的愉悦感。除了造型设计以外,在造型设计的色彩上也应该尽量符合儿童的特点。儿童更喜欢具有跳跃性、生动性、鲜艳色彩的画面。因此各种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设计对于儿童是十分必要的。设计师在走廊墙壁、候诊区、诊室及病室内设计各种活泼、鲜艳的卡通画是非常好的儿童医疗环境空间设计策略。儿童在色彩上更喜欢红黄绿这样明亮的颜色,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各种挂图及建筑物色彩的时候可以多运用这几种颜色。需要注意是,设计师应该关注儿童医院外立面颜色的设计,尽量为外立面搭配红黄绿这样明亮的色彩。因为儿童医院外立面给了儿童第一印象,如果儿童医院外立面是大面积的白色,就会加深儿童的心理恐惧感。再次,设计师在儿童医疗环境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还必须要能满足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为儿童打造专属的活动区域、游戏区域是非常人性化的做法。国内很多优秀的儿童医院都为儿童打造了专属的游戏空间,受到了儿童的一致欢迎

(二)营造适合家庭的温馨空间

“儿童最为熟悉和喜欢的空间是具有温馨氛围的家庭空间,在儿童医疗机构中打造温馨的家庭空间对儿童是十分有利的。”[2]儿童患者都是由家长陪伴来进行就医的,所以打造符合家庭温馨空间特点的设计也是非常值得称道的。打造适合家庭氛围的温馨空间,不仅会提高家长的满意度还会减轻儿童对医院的心理陌生感。设计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打造适合家庭的温馨空间。在病室内,悬挂具有家庭氛围的画框会让孩子备感温馨。搭配家庭经常摆放的饰物,也会营造浓厚的家庭氛围。在病室内摆放鱼缸、台灯、挂衣架等家庭常见物品,气球等各种玩具,安置绿植及各种家庭常见的饰物都可以营造温馨的家庭空间。在病室外,营造符合家庭的温馨空间也是十分必要的。在候诊区,营造具有家庭氛围的温馨空间,就会从很大程度上减轻儿童的心理恐惧感。有的儿童医院将候诊区设计得与儿童的书房或者是家里的客厅相似,这就使得儿童在候诊的过程中大大减轻了各种心理不适感。家长陪伴就医,再加之儿童医疗机构如家庭般的温馨氛围,就更容易提高儿童的心理愉悦指数。

(三)打造具有医疗凝聚力的空间

为了提高儿童的就医质量,仅仅考虑儿童的感受还是不够的。毕竟儿童医疗机构起关键作用的力量还是医疗人员。没有医疗工作人员的精心付出,提高儿童的就医质量是无从谈起的。而我国,儿科医生面对的工作压力及工作强度是有目共睹的。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儿科医生面临的工作压力更加巨大,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如果在儿童医疗空间的设计过程中,忽视了医疗人员的需要,就不利于缓解医疗人员的工作压力与疲劳感,从而也非常不利于提高儿童的就医质量。所以儿童医疗机构的空间设计还必须满足医疗人群对工作氛围的需要。而舒适的空间设计可以满足医疗人员的需要,从而提高医疗凝聚力。为了满足医疗人员对工作氛围的需要,打造具有医疗凝聚力的空间,设计师应该集思广益。首先优化各种绿植设计,是缓解儿童医疗人员压力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优化绿植设计是优化色彩设计的最佳方式之一,因为绿色代表着生机与活力。“而且据心理学研究,绿植能消除工作人员25%的疲劳,”[3]因此其价值是十分明显的。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打造三维化的立体绿色景观,营造屋顶花园及室内花园。同时优化绿植设计不仅有利于医疗人员缓解疲劳更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其次在各种灯光设计和声设计上也应该尽量柔和化,以减少对医疗人员的工作干扰。在灯光设计上除了尽量使用自然光以外还应该科学设计各种人工光源。在诊察室应该设计无极变速光源,不仅有利于医生对儿童的观察,也有利于儿科医生的心理放松。在声环境设计上,也应该符合儿科医护人员的需要,尽量使用各种柔和的功放设备。[4]设计师在为医疗人员设计最优的空间环境的过程中,还应该尽量寻求与儿童需要的一致性,与儿童需要冲突的设计方案应该是被舍弃的。

四、结语

儿童医院作为医疗机构,在设计上仅仅考虑功能性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综合考虑儿童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打造具有人文关怀的儿童医疗机构空间。儿童医疗机构空间设计不仅有利于儿童的早日康复,还可以提高儿童医疗机构的建筑形象。设计者必须要明确儿童医疗空间不仅是治疗疾病的场所,更是保证儿童健康、茁壮成长的场所。为了使儿童医疗机构能更好地为儿童服务,在设计时需要以儿童的生理与心理需要为中心,充分考虑儿童患者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还应该打造具有家庭氛围的温馨空间。此外打造具有医疗凝聚力的空间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不仅有利于缓解医生的压力和疲劳感同时,也间接有利于儿童的早日康复。

作者:李羽佳 都伟 马成龙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