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设计质量管理保障体系探索

时间:2022-11-01 11:36:39

高校毕业设计质量管理保障体系探索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几个重要手段,分别从创造良好氛围、完善选题过程、建立考评体系、建设信息平台等几个角度,对高校毕业设计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套毕业设计质量管理保障体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夯实毕业设计在整个本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基础地位。

【关键词】毕业设计;质量管理;保障体系

1.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本科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设计的质量下降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1)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毕业设计通常在第8学期开始进行,此时大部分学生会把重心放在就业、考研、出国等方面,导致对毕业设计的完成时间预留较少,出现应付差事、随便糊弄、工作量不够等问题,少数同学甚至会出现抄袭问题。(2)指导教师投入精力不够,管理监督力度不足。高校教师面临着科研项目研究、职称评审、指导研究生、日常教学等工作压力,事务繁忙,力不从心,对本科生毕业设计疏于管理。少数责任心不强的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存在把关不严、指导不到位、监督不够的情况,导致学生毕业设计漏洞百出、参差不齐。

2.主要对策

2.1创造良好的氛围

加强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是创造良好毕业设计氛围的基础。从本科一年级开始,就应开设相应的毕业设计重要性心理强化课程,通过专业教育培养本科生,强调毕业设计不仅是实践教学环节,而且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学习手段。毕业设计不仅是开展工程基础训练、提高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且是培养优秀思想品质、开展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意识的重要途径。同时,这也是学生步入社会后努力生存、适应社会、实现自我发展的初步学习过程。充分认识毕业设计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建立责任心,认真完成毕业设计。其次,本科教学任务中应添加定期的论文写作教学,开展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论文写作是一项全面体现科学探索过程的活动,而并非随意的文字拼凑。本科生教育应当将论文写作与学生的科研兴趣结合起来,变被动式的写作教育为主动性的科研探索实践,培养论文的科学写作能力。每学期可以由科研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一到两次的科研写作指导培训,传授系统化的科研写作方法,指导本科生形成系统化的科研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开发学生的科研潜能。

2.2完善选题过程

为了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主观能动性,应积极发掘学生的兴趣点,鼓励学生结合当前本学科领域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自己设计研究课题,然后自己选择导师,导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确定是否指导此学生,实现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后,学生应与导师进一步拟定设计题目,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和竞赛项目也可直接作为毕业论文的候选题目,达到毕业设计选题更有针对性的目的。学校可以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毕业设计的校企合作制度。企业的课题任务明确,针对性强,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学校需要加强企业实践基地建设,通过引进与学校关联度高的企业和工程师融入课题立项和课题指导中,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工程素养的思路,将课内与课外、企内与企外、理论与实践、科学与人文进行有机衔接,保障本科毕设的质量与水平。

3.实施效果

本文以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为例,将以上所提各点运用到实际的毕业设计管理工作中,对2016和2017届考索•探微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管理工作进行了试点,效果显著。2016届毕业设计的学生数为545人,其中,优秀率为10.7%、良好率为59.6%;2017届毕业设计的学生数为734人,其中,优秀率为8.48%、良好率为58.7%。实行毕业设计改革以来,毕业设计的优秀率和良好率显著提高,毕业设计成效显著,在未来几年将逐步推广与加大试点。

4.总结

本文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通过结合学校和企业资源,加强毕业设计文化教育、完善选题过程、建立全过程考察评价保障体系、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采用阶段性指导模式、建设规范化信息平台等方法,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毕业设计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充分调动了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毕业设计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整体水平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对于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强有力的借鉴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益锋,张淑敏,田夏.上海交通大学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193-195.

[2]张慧娟.多维协同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80-83.

[3]张健,刘小英,王登贵.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毕业设计选题探析[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2):157-159.

作者:赵海涛 张孟康 何晨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