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环境生态保护综述

时间:2022-01-11 15:47:57

耕地环境生态保护综述

摘要:耕地生态环境是实现耕地资源保护、农业生产发展、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因素。大连市受耕地生态环境及地理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用地矛盾及耕地利用不充分等社会因素、农业生产配套及污染等管理水平因素制约,耕地生态环境有待加强保护。为此大连市需要从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耕作现代化管理3方面创新开展保护,由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等多部门形成合力,共同参与。本文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为耕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耕地保护;农业资源;环境;高标准农田

耕地作为农业生产、农业生态环境的必需资源,对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食品安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产经济条件改善有重要意义。耕地是粮食安全生产的基础载体,在粮食有效供给方面发挥着根本约束作用。作为东北名片的黑土地具有优越的土壤肥力,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耕地作为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和限制因素,随着农田生态资源的无序开发、过度利用、低效浪费等行为作用,农田生态环境受到显著影响,耕地数量、质量下降,农业灾害频发,农业环境污染,农业生态环境需要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保护与利用。大连市作为东北典型黑土区中的一部分,根据《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保护、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提高耕地质量等级与管理水平,实现对耕地资源的生态保护。

1大连市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情况

大连市2019年粮食总产量118.3万t,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3万hm2,平均单产300.1kg·667m-2。谷物产品产量103.1万t,农用化肥施用量14.37万t,农药使用量9481t,农业机械总动力235.8万kW,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1%[1]。截至2020年末,大连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86%,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8%。瓦房店市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在全省率先完成“国家试点县”项目建设。开展河流两侧及全市无配套设施规模养殖场的排查整治工作,全年查处畜禽养殖环境违法案件194件,创历年新高[2]。大连市已研究起草《大连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及《大连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预备项目。

2大连市耕地生态环境威胁因素

2.1自然因素

2.1.1土壤环境质量受到酸雨、土壤酸化侵扰根据辽宁省生态环境厅2015—2020年历年公示的《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大连市连年出现酸雨,且降水年均pH值处于5.6~5.94,酸雨频率于9.3%~4.2%波动,在辽宁省属于酸雨最易高发地区;同时根据大连市农业农村局公布的《2020年大连市耕地质量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检测“检测报告”)显示,大连市土壤偏酸性,常规施肥区种植作物后与播种前相比,土壤pH呈现下降趋势,耕地酸化程度加剧,农田生态平衡失调,病虫害越治越严重,进入恶性循环[3]。2.1.2气候条件及地理环境影响农业生产环境农业生产离不开适宜的日照、温度、水量等,所以农业稳定生产发展离不开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环境。大连市的气候条件及地理环境,出现的干旱、大风、强降水等极端气候现象,给本地区粮食生产与安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在气象灾害多发年,粮食减产约50%左右,农业经济损失约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1%[4]。大连地处丘陵地带,山地多,平地少,不宜大规模大型机械化耕作[5]。

2.2社会生产发展因素

2.2.1违法破坏耕地,影响耕地实际保有量长期以来,大连市工业经济发展与农业产业发展及耕地保护工作存在用地矛盾,对农业生态、耕地环境发出了重要挑战,非法占用及破坏耕地案件时有发生。根据2014—2016年大连市违法占地情况,见表1,违法占用破坏耕地面积逐年下降,违法占地案件来源于巡查发现、自然资源部卫片检查发现、群众举报发现3种。耕地破坏类型主要以建筑压占、下挖破坏耕作层、进行非农建设为主[6]。违法占用耕地需要自然资源部门调查取证、出具耕地破坏鉴定意见,移交公安部门进行处罚,处理过程时间较长。在处理过程中,涉及占用耕地无法有效进行粮食生产,也无法进行有效保护利用,耕地实际保有量受到影响。2.2.2耕地撂荒,影响耕地利用率及土壤生态环境大连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很多农民选择进城务工,导致耕地撂荒情况时有发生,撂荒情况普遍存在于普兰店区、瓦房店市、庄河市耕地面积较大的农田种植区。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为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农户不进行耕种,致使土地荒芜。耕地撂荒是一种全球性的农业现象,不仅影响耕地有效利用、土壤养分、土地覆被情况,还影响土壤生态环境与粮食安全。

2.3科学管理水平制约

2.3.1耕地污染监测指标不健全,影响粮食食品安全监测报告只监测了影响植物生长的常规土壤元素项目,并未体现有害有机物、重金属等可能危害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的制约因素指标,而根据大连市2011—2015年市售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状况检测结果表明,谷物及其制品样品中镉检出率位于大连市7类食品镉检出率前3位[7],耕地质量监测数据仍需丰富细化。2.3.2现代农业配套不完善大连市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行业,农业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农机利用率虽不断提升,但存在农机老化对农田环境污染造成威胁、粮食配套产业规模小等情况与优秀地区形成较大差距,无法吸引足够的年轻人参与农业生产工作,也是进一步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因素之一。2.3.3农业生产污染持续随着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化肥、农药、农膜等施用量逐年增加,部分区域存在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的现象,不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而且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农民在耕地利用上重用轻养,重化肥轻有机肥,长期沿用不合理的施肥模式,导致肥效下降。大连市存在农业生产中有机肥施用不足,化肥、农药施用过剩现象,大量使用非降解农膜且回收率低等原因导致耕地质量明显下降。

3未来耕地生态环境提升发展方向

3.1改善土壤酸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田生态环境保护

以往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以水利建设为主,而对土壤环境要求较少,农业农村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规定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后需要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从2021年起大连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普遍增加土壤酸化改良工程,同时进行土壤配肥,减少过量化肥施用,调节土壤化学性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后的耕地质量监测工作。

3.2科学耕作,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

保护性耕作作为一种现代耕作技术体系,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也是国家出台《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文件中的重要实施内容。2021年大连市计划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2万hm2,计划建设县级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6个,乡级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18个[8]。重点推广秸秆覆盖还田免耕和秸秆覆盖还田少耕2种保护性耕作技术类,增加秸秆还田比例,严禁秸秆焚烧。

3.3改善施肥结构,提高肥料利用率,提升耕地质量

改善施肥结构,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不断提高合理施肥用药水平;继续推进秸秆“五化”利用,完善收储运用体系,秸秆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实行耕地地力保护、保护性耕作作业、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补贴,鼓励农户以绿色生态导向,综合采取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施用有机肥等措施,提升耕地地力;在改善耕地质量的同时,配套完善病虫草害、水肥运用等田间管理技术。

3.4开展农药、包装、农膜等废弃物集中无害化处置

粮食持续增产离不开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产品的合理利用,但过量施用也会引起农田土壤污染。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行动,提高农药、农膜等产品制定标准,加强可降解农膜研发推广。制定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工作方案,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做好废弃物回收与处置工作,对可回收废弃物处理实施补贴,协调环保部门做好废弃物无害化处置。

3.5推动宜机化改造工作,推动农机淘汰更新

开展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工作,加大农田宜机化改造力度,对报废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铡草机等机械给予报废更新补贴,促进老旧农机淘汰更新,降低老旧农机对耕地环境污染。加快技术先进农机产品推广,提高农业作业科技含量,对宜机化改造成果显著的地区建设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发展适应山地丘陵地形作业的特色农机,主要粮食规模化种植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

3.6摸清农田污染状况底数,提高土壤环境管理工作

土壤环境管理工作起步较晚,成为制约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瓶颈。继续实施大连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使大连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上;持续加强耕地土壤监测点工作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不断丰富耕地质量指标信息,进一步调查耕地受污染情况,对土壤污染程度实施分类管理。

3.7以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各项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一直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围绕基础设施改造完善,可以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更多考虑生产关系方向的优化、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将更多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资源要素纳入。根据《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重点围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8个方面,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保护性耕作等工作,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适时开展项目绩效评估,让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坚实助力。

3.8利用遥感监测技术,为违法用地、动态监测提供信息支撑

通过自然资源部门遥感优势、利用卫星影像数据、结合第3次国土调查、地理国情监测和自然资源季度遥感监测等数据成果,联合耕地保护督查和执法监督,实时发现违法占用耕地、破坏耕地、耕地撂荒等问题,自然资源局及土地执法监察部门实时进行督查整改;充分利用遥感、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动态监测监管,继续开展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推动农田建设项目全程监控、资源共享。

3.9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掌握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预警,降低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针对瓦房店市易受干旱、庄河市易受洪涝等不同地域农业气象灾害的差异性,在农田建设阶段采取不同生态防护措施。继续加强大连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建设都市型农业,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4结论

耕地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公益性、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农业农村部门、自然资源部门、生态环境部门等多部门与广大农业从业者长效协作完成。需要根据各部门职责分工,密切协调配合,强化责任考核,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实行保护性耕作、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作业、推行绿色农业产业生产方式、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畜禽粪污和秸秆资源化利用等多方面作为工作重点,实行耕地信息动态监测监管,稳步提高耕地质量水平,全面保护耕地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大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大连调查队.大连统计年鉴-202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

[2]大连市生态环境局.2020年大连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N].大连日报,2021-06-04(07).

[3]大连市农业农村局,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2020年大连市耕地质量监测报告[EB/OL].

[4]尹文昱.大连地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与防御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12):95-98.

[5]金梓昕.近50年来大连市城市气候变化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21(04):16-21.

[6]徐广富.大连市土地执法监察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基于违法占地视角[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8.

[7]张磊,董倩倩,郑晓南,等.大连市2011-2015年市售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状况[J].实用预防医学,2017,7(24):780-783.

[8]大连市农业农村局.大连市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5年)[EB/OL].

作者:周雨薇 单位: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