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占补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21:35:38

耕地占补

耕地占补范文篇1

一、充分认识占补平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保实现占补平衡

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是国家确立的一项占用耕地的基本制度。加强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是保障我市各类建设项目用地的前提和基础。当前,随着我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后备资源逐渐减少,开发难度越来越大,生态、水土保持等与土地开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耕地占补平衡的压力不断增大。“十二五”期间,正值我市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建设占用耕地的需求仍然比较旺盛,大批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亟需用地。因此,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既是落实耕地保护国策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我市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目标的圆满完成。

二、合理分解任务指标,建立全市统筹管理机制

根据上年度市下达的补充耕地任务指标和我市的用地需求等情况,每年年初,由市国土资源部门综合测算、合理预判当年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数量,结合各镇(街道、园区)的后备资源现状,分别确定出各镇(街道、园区)的年度补充耕地任务,由市政府直接下达。

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经市和省国土资源部门验收合格后,产生的新增耕地指标由市国土资源部门统一管理、统筹使用。按照“谁开发(复垦、整理),谁使用”的原则,主要用于所在镇(街道、园区)年度用地计划指标的耕地补充平衡。部分耕地后备资源少、无法实现耕地自我占补平衡的镇(街道、园区),缺口部分由市统筹调剂解决。

三、落实责任,全力推进占补平衡工作

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实行“市政府协调推动、市相关部门业务指导、镇(街道、园区)具体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市政府委托有关镇(街道、园区)进行开垦造地,并签订《委托补充耕地协议》。各镇(街道、园区)是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完成市下达的补充耕地计划任务;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补充耕地计划管理、全市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统一管理和调剂、制定项目施工及验收标准并组织竣工验收等工作;市财政部门负责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立项及规划设计审查、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竣工验收等工作;市监察、审计部门负责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工作;市农业部门负责补充耕地土壤检测、建设指导和质量评定等工作;其他相关部门搞好配合。

市国土、财政、审计、监察、农业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积极主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各镇(街道、园区)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科学规划,狠抓落实,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工作顺利开展。

四、严格操作程序,确保占补平衡项目规范有序实施

(一)实行项目库管理制度。在全面调查土地后备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全市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项目由各镇(街道、园区)组织申报,经市国土资源部门与市财政部门审核合格后,纳入市级项目储备库管理,入库时间为每年的10月底前。未纳入市项目库备案的项目,不予立项。

(二)立项。根据市政府年初下达的补充耕地计划,市国土资源部门与财政部门对各镇(街道、园区)已上报入库的耕地占补平衡项目逐一进行筛选审核,对符合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立项条件的报市政府予以立项审批。申请立项时,各镇(街道、园区)负责编制提报项目可研报告、初步规划设计、预算书等材料。

(三)实施。立项批复后,市政府与有关镇(街道、园区)签订《委托补充耕地协议》。镇(街道、园区)委托具有招投标资质的中介机构,对项目工程依法公开自主招标,在市国土、财政、审计、监察等监督部门的监督下,依法确定出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按照《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GT01-2009)、《委托补充耕地协议》及获批的《初步规划设计报告》等相关标准要求,认真组织工程施工,竣工时间为当年的5月底前。

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镇(街道、园区)要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建立项目责任制度,签订项目实施管理责任书;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公告制和合同制等制度,确保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四)验收。项目竣工后,由镇(街道、园区)提出验收申请,市国土部门与财政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初验,各部门要加强占补平衡项目验收工作,严格按国家规程要求进行检查验收。初验时,要按项目逐个进行外业与内业验收,对资料不齐全,面积不准确,质量不达标的项目,不得通过初验。

项目的内业资料要满足报国土资源部备案并符合省国土资源厅鲁国土资字〔2011〕655号关于项目管理的要求。各镇(街道、园区)应按三阶段准备相关资料:一是计划和预算阶段,包括:立项请示、可研报告、论证意见、规划设计、预算书、批复、现状图、勘测定界图、平面布置图、规划图等;二是工程实施阶段,包括:项目实施方案、委托合同(协议)、招投标资料、施工合同、施工和监理材料、资金拨付及使用等;三是验收阶段,包括:验收申请、竣工图、审计报告、土地统计台账变更情况说明等。

对经初验合格的项目,市国土部门与财政部门向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部门、市财政部门申请终验。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部门、市财政部门将组织审计、监察、农业等部门,对申请终验的项目进行全面验收,验收比率为100%。终验工作在当年6月底前完成。

五、加强资金监管,确保占补平衡项目资金合理使用和安全运行

切实加强占补平衡项目资金管理,落实相关资金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资金使用绩效,确保项目资金及时使用和专款专用。

(一)资金来源。从市财政收取的耕地开垦费中列支。

(二)资金拨付标准。按照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部门、市财政部门终验合格后的新增耕地面积,土地开发(复垦)项目6000元/亩,土地整理项目3000元/亩。

耕地占补范文篇2

一、充分认识占补平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保实现占补平衡

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是国家确立的一项占用耕地的基本制度。加强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是保障我市各类建设项目用地的前提和基础。当前,随着我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后备资源逐渐减少,开发难度越来越大,生态、水土保持等与土地开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耕地占补平衡的压力不断增大。“十二五”期间,正值我市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建设占用耕地的需求仍然比较旺盛,大批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亟需用地。因此,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既是落实耕地保护国策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我市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目标的圆满完成。

二、合理分解任务指标,建立全市统筹管理机制

根据上年度市下达的补充耕地任务指标和我市的用地需求等情况,每年年初,由市国土资源部门综合测算、合理预判当年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数量,结合各镇(街道、园区)的后备资源现状,分别确定出各镇(街道、园区)的年度补充耕地任务,由市政府直接下达。

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经市和省国土资源部门验收合格后,产生的新增耕地指标由市国土资源部门统一管理、统筹使用。按照“谁开发(复垦、整理),谁使用”的原则,主要用于所在镇(街道、园区)年度用地计划指标的耕地补充平衡。部分耕地后备资源少、无法实现耕地自我占补平衡的镇(街道、园区),缺口部分由市统筹调剂解决。

三、落实责任,全力推进占补平衡工作

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实行“市政府协调推动、市相关部门业务指导、镇(街道、园区)具体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市政府委托有关镇(街道、园区)进行开垦造地,并签订《委托补充耕地协议》。各镇(街道、园区)是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完成市下达的补充耕地计划任务;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补充耕地计划管理、全市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统一管理和调剂、制定项目施工及验收标准并组织竣工验收等工作;市财政部门负责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立项及规划设计审查、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竣工验收等工作;市监察、审计部门负责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工作;市农业部门负责补充耕地土壤检测、建设指导和质量评定等工作;其他相关部门搞好配合。

市国土、财政、审计、监察、农业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积极主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各镇(街道、园区)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科学规划,狠抓落实,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工作顺利开展。

四、严格操作程序,确保占补平衡项目规范有序实施

(一)实行项目库管理制度。在全面调查土地后备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全市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项目由各镇(街道、园区)组织申报,经市国土资源部门与市财政部门审核合格后,纳入市级项目储备库管理,入库时间为每年的10月底前。未纳入市项目库备案的项目,不予立项。

(二)立项。根据市政府年初下达的补充耕地计划,市国土资源部门与财政部门对各镇(街道、园区)已上报入库的耕地占补平衡项目逐一进行筛选审核,对符合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立项条件的报市政府予以立项审批。申请立项时,各镇(街道、园区)负责编制提报项目可研报告、初步规划设计、预算书等材料。

(三)实施。立项批复后,市政府与有关镇(街道、园区)签订《委托补充耕地协议》。镇(街道、园区)委托具有招投标资质的中介机构,对项目工程依法公开自主招标,在市国土、财政、审计、监察等监督部门的监督下,依法确定出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按照《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GT01-2009)、《委托补充耕地协议》及获批的《初步规划设计报告》等相关标准要求,认真组织工程施工,竣工时间为当年的5月底前。

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镇(街道、园区)要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建立项目责任制度,签订项目实施管理责任书;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公告制和合同制等制度,确保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四)验收。项目竣工后,由镇(街道、园区)提出验收申请,市国土部门与财政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初验,各部门要加强占补平衡项目验收工作,严格按国家规程要求进行检查验收。初验时,要按项目逐个进行外业与内业验收,对资料不齐全,面积不准确,质量不达标的项目,不得通过初验。

项目的内业资料要满足报国土资源部备案并符合省国土资源厅鲁国土资字〔2011〕655号关于项目管理的要求。各镇(街道、园区)应按三阶段准备相关资料:一是计划和预算阶段,包括:立项请示、可研报告、论证意见、规划设计、预算书、批复、现状图、勘测定界图、平面布置图、规划图等;二是工程实施阶段,包括:项目实施方案、委托合同(协议)、招投标资料、施工合同、施工和监理材料、资金拨付及使用等;三是验收阶段,包括:验收申请、竣工图、审计报告、土地统计台账变更情况说明等。

对经初验合格的项目,市国土部门与财政部门向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部门、市财政部门申请终验。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部门、市财政部门将组织审计、监察、农业等部门,对申请终验的项目进行全面验收,验收比率为100%。终验工作在当年6月底前完成。

五、加强资金监管,确保占补平衡项目资金合理使用和安全运行

切实加强占补平衡项目资金管理,落实相关资金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资金使用绩效,确保项目资金及时使用和专款专用。

(一)资金来源。从市财政收取的耕地开垦费中列支。

(二)资金拨付标准。按照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部门、市财政部门终验合格后的新增耕地面积,土地开发(复垦)项目6000元/亩,土地整理项目3000元/亩。

耕地占补范文篇3

1农户家庭基本情况

1.1农户基本信息

西北地区涉及少数民族较多,本调查共有7个民族:汉族、回族、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苗族,其中汉族占大多数,达88.10%。被调查者平均年龄为46.4岁,教育程度参差不齐,普遍较低,以初中文化居多,占48.63%,小学、高中、未上学的分别占26.01%,14.12%,8.63%,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2.61%。户均人口4.39人,外出务工人数以1~2人居多,占总户数的58.21%,不稳定及低收入成为当地退耕农户外出就业的主要特点。

1。2农户经济状况

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仍然低下,社会总产值不及全国的4%_8]。被调查农户家庭收入来源最主要是务农,占58.85%,其次是务工,为35.92%,工业、副业和农家乐仅占到5.22%,农户开创第三产业比例不高。农户家庭收入中,林业收入平均比例占16.26%,达到较高水平,表明农户不论是通过自主营林获益,还是通过政府补贴受益,林业收入在农户的经济组成中都有重要贡献。家庭生活水平方面,农户自认为在村里属中等水平的多达70.09%,好与差的仅各占12.07%和17.84%;农户属低保户的仅14.21%,非低保户占85.79%。这反映出西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相对平稳,大多数农民感觉生活较好,有所保障。

1.3退耕前后农户基本情况

对比退耕前后农户耕地、林地面积及林业收入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退耕前后农户基本情况平均水平对比如表1退耕后农户耕地面积减少超过原有1/2,而粮食产量减少不到1/2,说明耕地粮食单产水平得到了提高。林地、牧草地、园地面积分别增加了5.0,2.0和0.5倍左右,林业收入也增长为之前的10.0倍。耕地面积的减少,腾出了更多空余的劳动力,农民外出务工人数随之增多,现金收入比以前增加了2/3。由此可见,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促使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户的年人均纯收入呈现上涨趋势。

2调查研究结果

2.1退耕地基本情况

国家退耕还林工程项目从1999年开始试点实施后,退耕户急剧增多,在2000年和2002年出现2个峰值(图1)。2002年之后,退耕的农户逐渐减少,表明应退耕的土地已逐渐退耕完成。据统计:农户的退耕地中,陡坡地占66.31%,沙化地15.65%,这2种土地为主要退耕类型。退耕前,90%以上这2类退耕地的粮食单产水平都是中低水平,表明农户退耕土地类型满足国家规定的退耕地要求,即坡度大于25。的陡坡地和土壤肥力低下的沙化地。农户初次退耕地上种的主要有用材林、经济林、兼用林、灌木林和草类,其中以经济林和用材林最多,共占51.2O%,主要因为这两个林种的经济效益较高,每年都会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灌木与草类的比例合计也达到38.96%,主要因为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自然条件差,而灌木和草类易存活,生态效果好。兼用林只占到28.55%,表明对退耕地的混合种植和开发利用不够。

2.2参加退耕还林情况

根据几年来村里的退耕情况,农户认为生态效果最好的是经济林、灌木林和草类,共占到总数的65.82%。退耕前,农户从事林业生产活动有19.82%,主要从事经济林种植,以及非木质林产品采集和销售,两者各有57.53%和22.60%。其余80.18%的农户不从事林业生产活动。退耕后,农户在退耕地里间种粮食或其他经济作物的占17.14%,余下82.86%的农户则不间种粮食和作物,主要因为多数农户认为间种对树木生长有不利影响。目前,农户家中尚有荒山荒地造林任务占27.35%,尚有封山育林任务的占24.52%。这表明该地区荒山荒地造林、封山育林任务大部完成,但仍需继续进行。

2.3政策了解情况

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的了解程度不一,了解的有39.45%,51.32%的只是大概了解,不了解还有9.23%。虽然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已过去10a,但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了解仍然不足,一半以上只是大概了解,乃至不了解。这对工程的实施和农民维护自身权利十分不利。

2.4退耕补助情况

国家对退耕还林连续8a实行补助政策:退1hm陡坡耕地,一次性补助苗木费750元,同时给农民补助粮食,北方地区为1500kg•h瑚•,另外还有生活补助300元•hrn-2•。退耕补助占农户家庭收入的比例平均为l8.67%,有67.42%的农户认为退耕补助对他们的收人很重要,27.53%的认为一般,仅有5.06%的认为不重要。这说明政府的退耕补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农民受益,并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过,因为所占份额并非很大,退耕补助对农户生活水平的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农户的退耕补助有71.58%为足额领取,15.38%没有足额领取,其余13.04%不清楚是否足额领取。对于没有足额领取的原因,有38.60%的农户尚不清楚,说明农户自身对维护其正当权利的意识和能力还很低,当地政府工作也可能没有做到位,没有向农民足额发放补助或不能及时向农户发放补助并解释清楚。此外,村里对退耕补助情况进行公示的占到58.37%,有41.63%不公示,如果补助款项公开公平,更透明化,会增强农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也会起到对政府官员工作的监督作用。

2.5退耕地管护情况

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两大限制性因素。由于缺水,该地区林木的存活较难,管护工作尤为艰难。农户知道应对退耕还林地负有管护、补植补造责任的占到93.75%,不知道的仅有6.25%;认为退耕地补植补造任务重的有22.92%,有77.08%认为不重,说明分配的管护、补植补造责任基本合理。对于认为任务重的,今后视情况应做适当调整。认为补植补造的效果好的有47.53%,一般的有46.88%,不好的有5.60%。到目前为止,退耕地林木仅有33.76%存活率在90%以上,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退耕林木的存活比例在10%以下的有2.45%,主要因素在于自然条件差,占80.00%,也有无人管护等原因。有相关部门或人员到农户退耕地进行过检查验收的占到85.64%,无检查验收的占5.45%,不清楚的占8.91%,表明政府对退耕地的关心度和重视度比较高,但尚存在无验收的情况。农户对自家退耕地进行过管理(劈杂、除草、松土等)的占到95.54%,未管过的仅有4.46%。退耕地主要是由大人负责管护,占到74.46%,其次是集体和老人,各占14.17%和10.14%。村里退耕地无人管理的平均约有11.86%,这一部分需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做到每块退耕地有人管护。

3存在的问题

退耕还林是一项政策性强、农业技术含量较高的生态工程,正确理解国家退耕政策,充分认识当地自然环境条件,保护退耕农户切身利益,因地制宜,才能把这一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好。尽管西北地区的退耕还林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并不能否定其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一些区域的退耕补助兑现水平低,公示度不够。有15.38%的农户没有足额领取退耕补助,41.63%的村对退耕补助情况不公示。二是,验收力度不够。有5.45%的农户退耕地无检查验收,致使部分农民完成了退耕,却得不到相应退耕补助,或退耕质量差,无人管护。三是,对退耕还林树种比例的要求不太符合实地情况。要求退耕地生态林与经济林的比例为8:2,但农户普遍反映生态效果最好的是经济林、灌木林、草类,共占到总数的65.82%,因此他们希望增加经济林面积。四是,政策宣传力度不强。部分农户对退耕还林工程政策认识不足,只有39.45%的了解退耕还林政策。有的农户甚至以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重点是得到更多的补贴。五是,退耕地收成不高,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西北地区退耕地多属于苗木存活条件较差的土地,林地有72.55%的林木存活率在70%以上,存活率10%以下的占到了2.45%。村里平均有11.86%的退耕地无人管护,有管护的退耕地中只有14.17%由集体负责,整体管理十分粗放。大部分地区退耕农户还没有熟练掌握和应用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病虫鼠害防治、育苗造林和抚育管理等林业实用技术,科技水平很低。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科学管理,才能有效提高苗木的存活率和退耕地质量。

4政策性建议

耕地占补范文篇4

为了准确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情况,及时兑现退耕还林补助政策,确保国家资金的有效使用。根据**市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转发国家林业局《关于认真贯彻国务院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精神开展退耕还林自查整改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退耕办〔**〕43号)文件精神,按照《**市退耕还林工程检查验收办法》的要求,我县聘请**市林业规划设计院于**年11月14日至**年1月18日,对全县**-**年度实施的退耕还林造林地块进行逐小班逐地块全面核查,现将核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范围及核实内容

1、调查范围

全县**-**年实施验收并纳入政策兑现的13.32万亩退耕造林地,涉及大足全县20个镇、2个乡,2个办事处的216个行政村,5176个小班。

2、调查核实内容

此次退耕还林核查的主要内容有:造林地块所在村(社)及小地名、造林保存面积、造林苗木保存(成活)率、实施年度、造林树种、林粮间作、常规性管理等。

二、调查核实方法

1、造林地块所在村(社)及小地名:到造林地块现场通过对村社领导及老百姓调查了解确定。

2、造林保存面积:采用四川省测绘局1982年版1:10000地形图到造林地现场进行对坡勾绘(扣出造林施工范围内的复耕地、荒山造林地及有林地),并将勾绘地块利用计算机求算出保存面积。

3、造林苗木保存(成活)率:采用100m2的样园进行造林苗木(成活)保存率调查。即在造林地小班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面积为100m2的样园(水平半径为5.64m),通过对样园内的株数调查确定造林苗木保存株数,进而推算造林苗木(成活)保存率。样园个数设置:15亩以下的小班,每个小班设置1个;15.1-45亩设置2个;45.1-90亩设置3个;90亩以上设置4个。

4、造林树种、林粮间作、常规性管理:通过现场调查确定。

三、核查结果

通过2个多月的调查核实,全县共核查小班5171个,面积133200亩,涉及全县24个街镇乡,216个行政村,具体情况如下:

1、按实施年度分:**年度造林27000亩,占20.3%;2003年度造林60000亩,占45%;2004年度造林4000亩,占3%;2005年度造林27000亩,占20.3%;**年度造林15200亩,占11.4%。

2、按造林苗木保存(成活)率分:保存(成活)率在60%以下的面积有3753.44亩,占3%;保存(成活)率在60-79%的面积有17550.87亩,占13%;保存(成活)率在80以上的面积有111895.69亩,占84%。

3、林种结构比例:本次调查核实结果,全县现有退耕还林面积133200亩,其中生态林109887.64亩,占总面积的82.5%;经济林23312.36亩,占总面积的17.5%。

四、补植补造完成情况

**年我县遭遇旱见的冰雪霜冻灾害,林木损失严重,补植补造任务量很大,共补植苗木累计565.8万株,补植面积达25012.3亩。其中退耕地补植17857.5亩、宜林荒山荒地补植7154.8亩。共涉及20个街镇乡,1个国有林场。补植苗木成活率为85%。

五、产业基地发展和建设情况

我县自**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起,就非常重视产业基地的建设,重点建设笋竹、枇杷、巨桉等基地,大力发展优质笋竹、优质枇杷、竹木材加工业等产业,现已经建成笋竹产业基地面积5.2万亩,枇杷产业基地面积1.7万亩。我县林业产业建设通过“基地-龙头企业-加工-贸易”一条龙建设,形成结构合理、效益显著、带动力强的产业链,实现森林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促进林业发展。目前,已有两个企业入驻我县,其中一个是专门加工竹笋的企业—采阳农业经济合作社,另一个是竹木材加工企业—锦秀石都有限公司。

六、结果分析与评价

从这次检查验收结果看,我县退耕还林上报数据基本准确,造林质量水平较好,均做了作业设计,所有资料均建档规范管理,乡镇检查验收率为100%,退耕地管护良好。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效地增加了我县林业用地面积,减少了水土流失,农村山坡得到了很好的绿化,生态效益显著。同时,部分林木产生的经济效益也为农民增加了新的经济来源,退耕后节约的劳动力也为农民增加了务工收入,达到了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生态、经济双赢的目的。

七、主要经验

1、及时编制工程实施方案。按照市统一安排,及时组织技术力量,针对我县生态特点和农村耕地现状,及时编写年度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案。

2、认真搞好工程作业设计。为了使退耕还林工程及时落实到山头地块,我县提前组织技术力量进行外业实地调查设计,根据相关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本着统一规划,群众自愿的原则,尽快完成工程的作业设计。

3、及时下达工程造林计划。为了让项目乡镇和单位有明确的工程目标任务,县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市里下达的工程计划及时分解下达到相关街(乡镇),使各街(乡镇)能及时作好安排部署,尽快组织实施,从而使乡镇的具体栽植、土地丈量、分户建卡和合签订等工作得以及时开展。

4、加强技术培训和工程造林地管理。为了保障工程的质量,维护群众利益,我县多次组织农户进行笋竹、枇杷的种植管理技术培训,并及时下发文件要求乡镇适时督促农户进行管理,管护好林木,巩固造林成果。

5、重视工程补助现金直补和群众来访工作。及时细致地开展补助现金直补工作,保证尽快准确的将退耕还林直补资金兑现到退耕农户手中;重视群众上访,对发现的问题一查到底,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工程计划安排不集中连片。部分乡镇在安排工程计划上搞平均、讲关系照顾,致使部分退耕地零星分散,违背了集中成片基本规划原则,直接影响了工程的整体效果。

2、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国家拨付的退耕还林工作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所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务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3、林地的业主制经营跟不上。退耕还林工程从全县来看面积较大,但从一家一户来看,每家却只有几分或几亩地,这对退耕户来说树子长好长孬并不十分重要,他们多数都只看重补助而轻视对退耕地的管理,因此,所栽植的苗木成活或生长都不够理想。推行业主制经营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办法,这方面的工作有待加强。

耕地占补范文篇5

一、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的指导思想

各类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遵循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规划、综合利用、依法管理和“谁占用谁负责”的原则,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切实保护和利用好耕地资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

二、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的基本原则

(一)谁占用谁剥离再利用原则。耕地占用单位或个人负责其所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的剥离再利用,所需费用由耕地占用单位或个人自行解决。

(二)“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原则。耕地占用单位或个人在其提交的占用耕地申请通过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预审后,立即向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计划和耕地质量等级鉴定书面申请,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对耕地占用单位或个人提交的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计划进行审核,并做出是否同意的结论。对审核后不同意其计划的,应通知耕地占用单位或个人重新提交计划。对已通过审核同意其计划的,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对拟占耕地进行质量等级鉴定,并出具耕地质量等级鉴定报告。耕地占用单位或个人必须按照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的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计划和耕地质量等级鉴定报告并在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实施,按照“先补后占、占一补一”的原则开垦出质量和数量相当的耕地,并经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对通过验收实在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应按照等级折算办法增加补充耕地面积后,耕地占用单位或个人方可持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计划和耕地质量验收报告,向县国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有关正式用地手续。

(三)就近利用原则。对涉及耕地质量建设的项目和无法补充耕地的非农建设所占用的耕地耕作层土壤,一般采用就近利用的原则,在项目或工程竣工验收前,将所剥离的耕作层土壤就近恢复或就近利用以改良劣质耕地,并报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

(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原则。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作应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综合治理。

三、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的范围

县域内所有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包括城乡住宅、公共设施、工矿、交通设施等)和涉及耕地质量建设的项目(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农业综合开发等)有可能被破坏的耕地耕作层土壤均应按要求剥离再利用。

对遭到污染不能再利用的耕地经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鉴定核准后,耕作层土壤可以不剥离再利用。

四、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的要求

耕地耕作层土壤的剥离,应在项目或建设动工之前进行,采取正面分层剥离方法,剥离深度应为20厘米以上,一般分两层剥离并分开堆放,在剥离过程中不能造成土壤和环境污染。

五、耕地耕作层土壤再利用的要求

(一)耕地耕作层土壤再利用地块的确定。耕作层剥离土壤的接受地块应由耕地占用单位或个人自行确定,但必须征得地块所属农户、村、组的同意,坚持农户自愿和平等协商。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有关技术指导,一般按照“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原则,将所剥离的耕地耕作层土壤用于新开垦的耕地地力提升,以补充与所占用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对已交纳土地开垦费的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耕作层土壤,应按照就近利用原则,用于改良所属组、村、乡镇、管理区范围内新开垦的耕地或劣质地。一般应先在本组范围内再利用,本组范围内无法利用的,应在村委会的指导下在本村范围内选址利用,以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减少耕作层土壤的损坏和耕作层养分的流失。

(二)对已有耕地补充计划但暂未开垦好耕地的,应选择合适的堆土场地,将剥离的耕作层土壤正面分层堆积,但在项目竣工验收前,必须将所剥离的耕地耕作层土壤用于补充与其质量相当的耕地。

(三)对涉及耕地质量建设的项目所占用的耕地,建设单位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前将所剥离的耕作层土壤就地恢复利用。

六、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的管理措施

(一)对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的管理。占用耕地的单位或个人剥离所占用的耕地耕作层土壤时,应接受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并按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落实,对剥离土壤中直径大于5厘米的石砾应全部清理出土壤。

(二)对剥离的耕作层土壤再利用的管理。耕地占用单位或个人在耕作层土壤再利用时,应在新开垦的耕地平整后将所剥离的土壤用作新开垦耕地的耕作层,并保持新开垦耕地耕作层土壤的均匀和平整,耕作层厚度不得低于20厘米。在竣工时,应当建设好相关的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并及时向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耕地质量验收申请。对未向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耕地质量验收申请的,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不出具相关报告,并按相关规定处理。

(三)凡对耕地耕作层土壤不按要求剥离再利用的,根据《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第十九条、第二十三条第一款之规定,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被占用耕地每平方米10-30元处以罚款。

(四)县农业部门应加强对耕地耕作层剥离与再利用工作的指导与管理,并与县国土资源、监察、建设、公安、法院等部门加强沟通与协作,各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县农业部门依法行政的支持力度。

耕地占补范文篇6

一、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的指导思想

各类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遵循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规划、综合利用、依法管理和“谁占用谁负责”的原则,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切实保护和利用好耕地资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

二、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的基本原则

(一)谁占用谁剥离再利用原则。耕地占用单位或个人负责其所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的剥离再利用,所需费用由耕地占用单位或个人自行解决。

(二)“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原则。耕地占用单位或个人在其提交的占用耕地申请通过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预审后,立即向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计划和耕地质量等级鉴定书面申请,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对耕地占用单位或个人提交的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计划进行审核,并做出是否同意的结论。对审核后不同意其计划的,应通知耕地占用单位或个人重新提交计划。对已通过审核同意其计划的,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对拟占耕地进行质量等级鉴定,并出具耕地质量等级鉴定报告。耕地占用单位或个人必须按照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的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计划和耕地质量等级鉴定报告并在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实施,按照“先补后占、占一补一”的原则开垦出质量和数量相当的耕地,并经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对通过验收实在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应按照等级折算办法增加补充耕地面积后,耕地占用单位或个人方可持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计划和耕地质量验收报告,向县国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有关正式用地手续。

(三)就近利用原则。对涉及耕地质量建设的项目和无法补充耕地的非农建设所占用的耕地耕作层土壤,一般采用就近利用的原则,在项目或工程竣工验收前,将所剥离的耕作层土壤就近恢复或就近利用以改良劣质耕地,并报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

(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原则。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作应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综合治理。

三、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的范围

县域内所有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包括城乡住宅、公共设施、工矿、交通设施等)和涉及耕地质量建设的项目(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农业综合开发等)有可能被破坏的耕地耕作层土壤均应按要求剥离再利用。

对遭到污染不能再利用的耕地经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鉴定核准后,耕作层土壤可以不剥离再利用。

四、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的要求

耕地耕作层土壤的剥离,应在项目或建设动工之前进行,采取正面分层剥离方法,剥离深度应为20厘米以上,一般分两层剥离并分开堆放,在剥离过程中不能造成土壤和环境污染。

五、耕地耕作层土壤再利用的要求

(一)耕地耕作层土壤再利用地块的确定。耕作层剥离土壤的接受地块应由耕地占用单位或个人自行确定,但必须征得地块所属农户、村、组的同意,坚持农户自愿和平等协商。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有关技术指导,一般按照“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原则,将所剥离的耕地耕作层土壤用于新开垦的耕地地力提升,以补充与所占用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对已交纳土地开垦费的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耕作层土壤,应按照就近利用原则,用于改良所属组、村、乡镇、管理区范围内新开垦的耕地或劣质地。一般应先在本组范围内再利用,本组范围内无法利用的,应在村委会的指导下在本村范围内选址利用,以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减少耕作层土壤的损坏和耕作层养分的流失。

(二)对已有耕地补充计划但暂未开垦好耕地的,应选择合适的堆土场地,将剥离的耕作层土壤正面分层堆积,但在项目竣工验收前,必须将所剥离的耕地耕作层土壤用于补充与其质量相当的耕地。

(三)对涉及耕地质量建设的项目所占用的耕地,建设单位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前将所剥离的耕作层土壤就地恢复利用。

六、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的管理措施

(一)对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的管理。占用耕地的单位或个人剥离所占用的耕地耕作层土壤时,应接受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并按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落实,对剥离土壤中直径大于5厘米的石砾应全部清理出土壤。

(二)对剥离的耕作层土壤再利用的管理。耕地占用单位或个人在耕作层土壤再利用时,应在新开垦的耕地平整后将所剥离的土壤用作新开垦耕地的耕作层,并保持新开垦耕地耕作层土壤的均匀和平整,耕作层厚度不得低于20厘米。在竣工时,应当建设好相关的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并及时向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耕地质量验收申请。对未向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耕地质量验收申请的,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不出具相关报告,并按相关规定处理。

(三)凡对耕地耕作层土壤不按要求剥离再利用的,根据《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第十九条、第二十三条第一款之规定,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被占用耕地每平方米10-30元处以罚款。

(四)县农业部门应加强对耕地耕作层剥离与再利用工作的指导与管理,并与县国土资源、监察、建设、公安、法院等部门加强沟通与协作,各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县农业部门依法行政的支持力度。

耕地占补范文篇7

一、根本状况

是一个耕地资本相对稀缺的城,依据第二次全疆土地查询最新效果,到2010岁尾,全地盘总面积220万亩,个中耕地134万亩,人均据有耕地1.1亩,远低于全国1.39亩的人均程度。别的,山、岗、平各占三分之一,耕地质量相对较差,特殊是西部山区,粮食产能遍及较低。

近年来,为确保耕地数目的不变和根本农田质量的逐渐进步,该在推进城新一轮跨越式开展的还,实在增强对耕地维护力度,逐渐健全耕地维护任务机制,层层落实耕地维护责任,加大耕地后备资本复垦、开拓及整顿力度,集中整治违法用地行为,有力地维护了耕地资本,确保了耕地上积不变在90501公顷,根本农田面积不变在75681公顷,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目的责任。

二、存在问题

(一)耕地维护没有构成合力

耕地维护任务政策性强、触及面广、义务艰难,要做好这项任务,必需树立各乡镇(办)和有关部分信息互通,监管联动的任务机制,落实各方面的责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2009年,该树立了根本农田维护部分联念头制,进一步明白了各成员单元的职责,然则,从当前运转状况看,仍有单个乡镇(办)不克不及科学处置保证开展与维护耕地的关系,开展经济的愿望强于维护耕地,维护耕地存在被动应付的景象,全上下没有构成维护耕地的合力,然后招致局部乡镇时而发作在根本农田从事畜禽养殖及其他毁坏垦植层的出产运营景象。

(二)完成占补均衡难度加大

跟着经济社会的疾速开展,工业用地、新型城镇化建立用地、农业现代化建立用地及根底设备建立用地需求量继续添加。作为粮食出产大(县),耕地后备资本首要散布在西部浅山丘岗区,开拓应用限制要素多,难度大,乡村居民点和工矿抛弃地整顿投资大,工夫长,推进迟缓。因而,全可作为建立用地的空间有限,地盘供应压力越来越大,统筹耕地维护与建立用地的难度不时添加,完成占补均衡难度加大。别的,因为受资本前提限制和项目治理方面的缘由,开拓增补的耕地质量往往较差,“占优补劣”的景象遍及存在。

(三)地盘整顿制约要素复杂

2006年以来,该接纳多项办法筹措资金,不时强化地盘整顿开拓力度。据计算,5年来,全累计投入资金1.78亿元,完成地盘整顿项目115个,整顿总面积9.9万亩,新增耕地1.3万亩,地盘整顿任务获得了必然成果。然则,因为地区面积大,抛弃厂矿多,煤矿塌陷区多,地盘整顿任务任重道远,并且制约地盘整顿开拓的瓶颈要素较多,首要显示在三个方面:一是资金筹措难。相牵涉农资金受行政治理体系体例、资金用处等要素的影响,使资金整合难度大。还,因为地盘整顿开拓项目投资大、效益低,回收投资周期长,社会资金不肯进入地盘整顿开拓项目。二是任务协调难。地盘整顿开拓项目触及各级各部分和广阔群众,触及面广、好处关系复杂,很难在很多关系中找到均衡点,任务协调难度大。三是项目施行难。如塌陷区地盘整顿方面,因为群众定见纷歧,全体搬家长工夫不克不及确定,招致应该布置的地盘整顿项目难以施行。

三、对策建议

(一)具体进步思维看法,加强耕地维护责恣意识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活开展的根底。在生齿增进、工业化、城化历程不时加速的新情势下,人增地减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历程中最为凸起的矛盾。因而,从小处说,耕地维护事关我国粮食平安,往大处说,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全局,耕地不克不及获得有用维护就等于是不坚定了国民经济的根本支撑点。2009年中心1号文件指出:严厉当地当局耕地维护责任目的审核,执行耕地和根本农田维护指导干部离任审计准则。2010年中心1号文件进一步明白:落实当局耕地维护目的责任制,上级审计、监察、组织等部分参加审核;要把耕地维护等归入当地党政指导班子绩效审核。往后的国度卫片法律反省,将根据反省后果对地盘违法严峻地域施行问责。因而,无论从国度粮食平安和经济社会开展的大局动身,照样从干部的责任追查思索,耕地维护都应该作为一项主要任务,从思维上高度注重起来,从举动上高度严重起来,不遗余力把这件工作抓紧抓好。

(二)积极立异任务机制,强化耕地维护准则保证

在完美耕地维护目的审核制、耕地维护联念头制等地盘维护准则的根底上,积极探究树立一整套的耕地维护赔偿机制、地盘综合整治机制、耕地维护与开拓奖惩机制等等,明白各级各部分在耕地维护与开拓任务中的责任和权利,凸起责任,强化责任追查,加强各级各部分责恣意识;明白社会资金参加乡村地盘综合整治鼓励方法,鼓舞社会资金参加乡村地盘综合整治。经过一系列机制的树立,使各级各部分对本人在各个环节承当什么职责,要做什么任务,做的好有什么奖励,渎职掉责要承当什么责任都了如指掌,确保耕地维护与开拓在准则框架内稳步推进。

(三)严厉落实任务办法,确保耕地维护有用给力

一是依照上级规划下达的根本农田维护目标,依照“保优不保劣”的准则落实好根本农田维护义务,确保根本农田数目不削减,质量有进步。二是增强触及占用根本农田的建立用地搜检。契合法定独自选址前提的国度和省重点建立项目因选址非凡,无法避让根本农田的,在用地预审和搜检报批前,必需对选址方案、根本农田调整及补划方案等进行论证和听证。三是制止以农业构造调整为名在根本农田内挖塘养鱼、畜禽养殖及其他毁坏垦植层的出产运营运动;谨防暂时工程用地和其他各类运动对根本农田垦植层形成永世性毁坏。四是加大中低产田革新和建立力度。增强以兴建水利为中间的农田根本建立,依照整修与新建相连系的准则,对根本农田维护区内的供电、排灌、路途、林网等根底设备进行一致规划,高规范建立,以进步抗御天然灾祸的才能。五是加大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袭击力度。在强化日常监管根底上,由当局牵头,合时组织各有关部分和乡镇(办)展开集中法律运动,有用震慑违法占用耕地行为。

耕地占补范文篇8

一、检查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土地调查条例》、《省土地管理条例》、《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31号)。

(三)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文政办发〔〕24号)。

(四)《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第15号令)。

(五)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年度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33号)。

二、检查内容

根据《州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规定,重点对以下工作进行检查,并组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填写附表1—6(见附件),准确上报主要数据。

(一)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检查各县年耕地面积变化情况,重点检查自然灾害损毁、非农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情况,并对耕地净增减情况及原因作出分析说明。

(二)基本农田面积变化情况。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及《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有关规定,检查年基本农田面积变化情况,重点检查年度非农建设占用、生态退耕、绿色通道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或其他原因减少基本农田情况,非农建设占用包括国务院批准非农建设占用、通过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际占用、未经依法批准占用情况;检查补划基本农田,包括补划的地类、面积和质量情况;检查是否存在基本农田异地代保情况。对基本农田净增减情况和原因作出分析说明。

(三)检查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计划执行情况。依据《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考核办法》及有关规定,结合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重点检查年度依法审批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情况和实际建设占用耕地情况,实际建设占用耕地包括当年审批当年占用、往年审批和当年占用,以及违法占用等情况。对当年超计划用地情况及原因作出分析说明。

(四)检查补充耕地计划完成情况。依据土地利用年度补充计划指标,重点核实年实际补充耕地情况,包括使用新增费、开垦费、复垦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资金以及社会资金补充耕地情况,并对未完成补充计划的情况和原因作出说明。

(五)检查耕地占补平衡落实情况。依据耕地占补平衡有关规定,重点检查年度完成法定占补平衡任务情况,包括建设项目与补充耕地项目挂钩、先补后占,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情况,补充耕地项目管理情况。

(六)检查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重点检查目标责任制完善制度、实施考核、落实奖惩,以及县级政府与乡(镇)政府指标分解、鉴定责任书等情况。

(七)检查年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中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三、检查步骤

(一)各县人民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尽快完成本行政区域内年度履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情况的自查工作,针对存在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自查报告及附表于年5月25日前报州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各县人民政府自查报告,结合我州工作实际对重点地区进行抽查。

(三)州国土资源局、农业局、统计局、审计局、监察局要以此次检查为契机,对照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实际耕地面积、基本农田面积、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对全州的耕地保护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梳理,结合各县人民政府自查报告和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开展全面复查,促使我州耕地保护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并在此基础上,认真按照国家、省和州的《方案》要求做好国家、省重点抽查的相关准备工作。

耕地占补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黑龙江省地市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为重点,以市2011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自查为基础,进行复核检查,整改补充完善,全力做好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的迎检工作。

二、复核检查依据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地市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黑政发〔2007〕17号)。

三、复核检查内容

重点对2011年度耕地保护情况进行复核检查。具体内容:

(一)复核检查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2011年耕地面积变化情况,重点复核检查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情况,并对耕地净增减情况及原因作出分析说明。

(二)复核检查基本农田面积变化情况。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及有关规定,复核检查基本农田面积变化情况,重点复核非农业建设占用、生态退耕、绿色通道建设、农业结构调整或其它原因减少基本农田情况;非农业建设占用包括国务院批准非农业建设占用、市级以下政府通过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际占用、未经批准占用情况;复核检查补划基本农田,包括补划的面积、区位、质量情况;复核检查基本农田日常台帐管理、信息化建设、保护标志的设立等。对基本农田净增减情况及原因作出分析说明。

(三)复核检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重点复核检查我市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情况,特别是非农业建设占用基本农田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情况,包括规划调整的次数、批准机关、项目性质、涉及的土地面积、地类、区位。对调整原因及情况做出说明。

(四)复核检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情况。依据土地利用年度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重点复核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执行情况,包括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计划指标安排和实际使用情况,实际建设占用耕地情况,并对超计划用地要做出说明。

(五)复核检查补充耕地计划执行情况。依据土地利用年度补充计划指标,复核检查2011年实际补充耕地情况,包括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以及社会资金用于补充耕地的情况,并对未完成补充耕地计划的情况和原因作出说明。

(六)复核检查耕地占补平衡落实情况。依据耕地占补平衡有关规定,复核检查2011年度完成法定占补平衡任务(城市、集镇、乡村和单独选址建设用地占补)情况,包括建设项目与补充耕地项目挂钩、先补后占,谁占谁补、补充耕地数量质量、项目后期管理等情况。

(七)复核检查耕地质量建设和保护情况。重点复核检查现有耕地、基本农田建设情况,包括开展耕地及基本农田整理的规模及比例;耕地质量建设和监管的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

(八)复核检查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情况。重点复核检查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落实、实施考核、落实奖惩等情况,耕地保护激励机制建立、经费保障情况,以及在市政府与乡镇政府分解指标、签订责任书等情况。

四、组织领导

为做好2011年度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的工作,成立2011年度市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纪庆利副市长,副组长为政府办主任胡警钟,市国土资源局、市农委、市统计局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在市国土资源局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检查工作的组织实施、综合协调、材料组织、数据统计、接待联络等。

五、工作分工

市政府组织国土资源和农业管理等有关部门补充完善各项检查内容,准确填写附表1、2、3、4、5、6、7、8,待市政府审核签章后于2月18日将附表1、2、3、4、5、6报国土资源局分管室审核,附表7、8报省农委分管部门审核。

六、有关要求

(一)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迎检工作,配合牵头单位积极参加迎检,做好汇报准备,及时提交汇报及被检材料。

耕地占补范文篇10

构建责任机制,一直把耕地保护当做一项长时间的计谋义务。省确定我市耕地保有量为34.39万公顷,为确保耕地保护目的责任制落到实处,必需积极构建耕地保护一起责任机制,一直把耕地保护当做一项长时间的计谋义务。为此,市当局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国土资本局、农业局、监察局、审计局、计算局为成员的耕地保护指导小组,详细审核和指点全市的根本农田保护任务。出台了《耕地保护责任目的审核方法》,制订耕地保护奖惩准则,明白当地当局担任报酬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执行了耕地保护问责制,对本行政区域内发作毁坏耕地行为不避免,不查处;对毁坏耕地行为问题隐瞒不报,压案不查;以及经过地盘应用总体规划,私自改动根本农田地位的违法行为,追查当地当局担任人的指导责任和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执行了耕地保护责任目的审核制,细化耕地保护责任制考评细则,将耕地保有量、根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占补均衡目标、地盘违法案件查处列入各级当局审核内容,确保审核后果的客观、真实性。每年与当地当局签署耕地保护责任书,将耕地保护归入干部政绩审核内容。规则往后假如完不成耕地上积保护目标,不单要暂停用地手续审批,还要追查当地当局的责任。当地当局于每年11月向市当局申报耕地保护责任目的实行状况,市耕地保护审核小组每年对各地耕地保护和地盘法律任务进行反省,并向市当局申报状况,对审核后果进行传递。

构建双约机制,一直把节省集约用地当做保护耕地的主要行动。增强总体规划编制,促进节省集约用地。科学编制地盘应用总体规划,使其与城市总体规划、推进区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相联接,促进地盘节省集约应用。依照“三集中”即“企业向园区集中、地盘向规划集中、农人向城镇集中”的准则,增强用地规划指导,科学布置各类建立用地,优化地盘应用构造,确保地盘应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开展和耕地保护目的一致协调,起劲完成地盘资本应用效益的最大化。增强工业用地治理,推进规范厂房建立。明白规则全市各类纺织、轻工、食物等合适建造多层厂房的行业,都必需入驻多层规范厂房;其它行业以“附加值高、生长性好、带动性好”为规范,项目用地需求量大、投资额度大的重点建立项目,方可独自供地,且除出产平安和工艺流程上有非凡要求外,普通不得建造单层厂房。对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其它传统行业建立项目,可经过租赁或购置规范厂房处理出产开展要求。还,要把工业项目用地通通归入市场化招、拍、挂出让范围,提拔工业项目标用地效率。盘活存量建立用地,严查粗豪运用地盘。在全市展开闲置地盘查询运动,对建立用地中批而未供、供而未用、荒凉闲置、粗豪低效运用地盘状况进行查询摸底,树立“可应用地盘数据库”,狠抓闲置地盘的措置,经过征收荒凉费、和谈收买、当局托管调剂等方法促进地盘的有用应用;对既不克不及有用应用,又不交纳闲置费,还不肯协商处置的,由当局强迫无偿回收。积极盘活存量建立用地,依法查处闲置、囤积地盘景象,严峻袭击炒地行为,实在进步地盘应用效率。增强用地目标治理,进步地盘应用效率。增强各类建立项目用地定额目标、投资强度、产出率等相关集约用地规划目标治理,对不契合规则的建立项目果断核减用地上积或添加投资额度,进步地盘应用率;严厉执行国度财产政策、供地政策,对达不到规则投资强度、容积率、绿化率等要求的项目果断不予供地;增强工业项目注册本钱的审核,避免虚伪投资额的呈现。

构建均衡机制,一直把地盘开拓整顿当做增补耕地的主要伎俩。树立增补耕地项目库。根据地盘应用总体规划和地盘开拓整顿复垦规划,科学确定地盘开拓整顿区域,优化选择增补耕地项目,树立增补耕地项目库。树立增补耕地储藏库。依据年度方案增补耕地目标和建立用地需求量,从项目库中挑选出若干项目进行开拓整顿复垦,树立增补耕地储藏库,对验收及格的耕地由市里一致用于全市非农建立占用耕地的增补。树立耕地占补均衡台帐。在处理建立项目增补耕地时,严厉依照规则顺序上报报件,并附具增补耕地验收文件。对进入增补耕地储藏库的开拓整顿项目,逐项树立占补挂钩台帐,每呈报审批一宗(或一批),就核减一笔增补耕地目标,然后包管不漏补、不重补。严把用地审批关。严厉执行“占一补一”和“先补后占”规则,对占用耕地未获得增补或没有制订牢靠的增补耕当地案的,建立占用耕地与所增补耕地的数目、质量没有到达一致要求的建立用地,不予处理建立用地报批手续。加大开拓整顿力度。一是与改善乡村出产前提相连系。经过合并零星地块、平坦地盘、改进泥土,进行路途、水渠等根底设备建立,不时改善乡村出产前提。二是与推进农业财产化相连系。将地盘整顿后新增的耕地,经过地盘规划流转等方法,为高效农业发明前提,促进农业向规划运营集中。三是与农人增收相连系。经过地盘整顿添加耕地数目、进步耕地质量,添加农业收入。四是与开展强大乡村集体经济相连系。新增耕地留给乡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农业财产化运营,强大集体经济组织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