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态环境支撑区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18 03:32:12

构建生态环境支撑区对策研究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把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作为河北省四大功能之一。保定能否抓住京津的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明确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重点和难点,以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为切入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现在环保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建设好“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生态环境支撑体系。

关键词: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支撑区;对策研究

引言

保定市在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抓好全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赋予保定的重大政治使命;但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和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市区域生态空间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当前保定市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现状为切入点,明确我市建设生态环境支撑区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建设提供保障。

一、保定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取得积极成效

近年来,保定市坚持全新的发展理念,积极培育新动能,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新机遇,紧紧围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工作核心,不断加大区域环境污染治理和保护力度,大力推进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治理、生态系统修复和植树造林。2017年,保定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8%,比2012年提高了8.2个百分点,辖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1.保定市空气质量总体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近年来,我市加大大气污染的综合治理力度,2015-2017年,主城区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的天数呈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重度污染天数逐年下降;空气质量超标的天数中,首要污染物仍然是PM2.5颗粒污染物。以“减煤”为核心的“双代工程”深入推进,继续完善农村冬季采暖气(电)代煤工程管网的后续建设。2017年,全市煤炭消费大约1140万吨,比去年减少11.76%;同时,全年煤炭消费比重达42.2%,比2012年下降9.7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水平创全省最低,达到0.56吨标准煤。

2.坚持流域综合治理,水环境防治取得一定成效。2016年,河流水质监测断面20个,其中18个有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61.1%;2015-2017年我市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西大洋水库水质优,一亩泉地下水水质优良。2017年以来,保定市将“白洋淀上游生态环境整治”工作作为重点,集中开展上游水环境的综合治理项目,为白洋淀的水质清洁提供有效支撑。与此同时,随着省市县乡四级“河长制”组织体系的相继建立,河湖水域岸线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和保护,一方面,河湖水域岸线的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实现了全流域排污总量的有效监管和严格控制;另一方面,常年断流河流河道的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得到了有效的处理和防治。

3.创新传统造林模式,打好绿色攻坚战。近年来,河北省扎实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建设步伐,科学划定辖区生态功能分区,规划了“一核、四区、多廊、多心”生态安全格局。保定市作为“一核(京津保中心区生态过渡带)”的关键节点,规划范围涵盖本市22个县(市)的全部或平原地区。一方面,保定市积极培育造林新型经营主体,2016年全市有500家企业和大户参与造林绿化,造林面积达到全市造林总面积的55%;另一方面,因地制宜,整体推进,加快重点区域的绿化建设。2017年全力推进绿色攻坚,造林绿化取得积极成效,全年完成绿化造林72万亩,超额完成任务,占省下达任务的120%。

二、保定市改善生态环境的重点和难点

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关键切入点,根本目的是为京津冀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也是实现保定市产业转型升级、有效实现京津产业承接的重要契机,保定市已深刻认识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的基础性地位,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工作初见成效,但仍需持续深入推动。保定市改善生态环境的重点和难点具体表现在:

1.保定市持续减煤控煤压力依然较大。河北省煤炭资源丰富,水、电资源相对较丰富,十八大以来,保定市市委、市政府坚决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积极构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全面推进减煤的各项措施。一方面,2012年以来,全市大力推进分散式锅炉淘汰改造工程和禁煤区燃煤替代改造工程,2017年煤炭消费总量1140万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2.2%(含煤电),与2012年相比,下降9.7个百分点;2017年全市单位GDP能耗0.560吨标准煤/万元,比2012年降低45.84%,能耗水平保持平稳下降水平。但是,辖区山区、半山区农村冬季取暖的分散式锅炉散烧煤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持续有效控煤减煤的压力依然较大,制约空气质量的农村地区的燃煤问题需要彻底解决,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2.保定市能源消费结构有待实现根本性的改变。应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保定市工业转型升级取得历史性突破,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加快,工业领域“三去一降—补”取得阶段性成果,“两高”(高污染、高能耗)行业比重下降,高能耗行业用能大幅度减少;第三产业对拉动GDP增长的贡献明显加强,但行业能源消费结构仍需不断优化。2017年,清洁能源(天然气、光电、风电等)消费量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9%,比2012年提高6.7个百分点。但是,保定市应该借力低碳城市试点的发展契机,关注高能耗行业用能的降低,持续降低传统能源的消费比重,产业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结合;加强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快绿色能源转型步伐,实现能源消费结构的根本性改变。

3.保定市固定资产投资的行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固定资产投资为保定市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012-2017年间,保定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从1987.7亿元增加到2626.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5.7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强劲上升的趋势,为保定市环境污染的治理和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投资从2012年的89.9亿元增加到28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5.98%;2012-2017年分行业建设项目的投资比重数据显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投资占比13.8%,比2012年提高了7.98%。一方面,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投资的持续增加,但与环境污染的现实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历史欠账相比,投资总量与环境污染的治理和保护的需求差距较大,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另一方面,政府在节能环保领域的支出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2016年节能环保领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4.36%,比2012年提高了2.19%;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亟待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有效的解决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

4.保定市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绿色发展理念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都离不开社会公众主体性,全社会都要积极主动的融入到构建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建设中,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众所周知,社会公众环保意识薄弱或缺失,会直接阻碍社会公众环保主体性的发挥,最终导致环境保护政策的有效实施。因此,政府应该注重培养和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尤其是关注农村居民环保意识的提升;切实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从根本上保证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主体性充分发挥。

三、保定市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的对策

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赋予河北省的战略定位,以及保定市构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重、难点问题,当务之急是保定市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要从制度保障和机制保障出发,最终从根本上实现生态环境的有力支撑。

1.深化污染治理措施和生态修复,系统强化环境保护工作。在大气污染防治和保护方面,积极落实限煤减煤的各项措施,全面提高禁煤区集中供热系统的燃气保障能力;同时,合理布局采暖壁挂炉的售后服务部门,及时解决居民采暖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实现“煤改气”工程的效果应该以保证民生用气得到保障为关键点。针对集中供热暂时覆盖不到的西部山区农村地区,大力推进洁净型煤的推广工作,持续开展煤炭市场监管,从源头切断劣质煤的市场供应,对推广清洁煤炭的商户给予适当补贴,净化煤炭市场。在水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要继续落实水环境保护措施和监管工作;着力解决农村断流河道侵占河道、倾倒生活垃圾等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确保断流河道畅通和沿河道的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执法和监督环节是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环节,政府应该在明确各部门执法责任的基础上,加强系统性的联合执法工作的开展,将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目标系统化和长期化,深化层层落实的长效机制。

2.加快产业升级,推动产业承接,深入推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保定市应该以承接京津产业为契机,加快传统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升级改造和技术革新,实现这些产业的低耗费、低污染和低排放;以新能源推广作为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的突破口,继续扶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断壮大新能源产业,合理布局重大建设项目。随着“电代煤”工程的整体推进,全市用电量快速增长,作为低碳城市试点,保定市要大力提高太阳能、风力和垃圾发电等新能源发电项目,为“电代煤”提供强有力的电力支撑,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的协同发展,有效推动生态环境建设。

3.优化投资结构,助推产业升级,提升环保领域资金保证能力。投资结构的优化对产业结构升级有重要的影响,大量的环保投资必然带来资源的重新配置,助力产业升级。保定市应该继续提高环保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构建政府为主导、社会资本充分参与的资金渠道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积极性。一方面,政府要充分发挥环保投入资金的主导地位,将环境领域的支出作为政府财政支出的重点,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稳定环保领域的财政支出制度化和长期化,增强财政环保资金的监管力度,保障环保领域的投资政策的实施和资金的落实。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在农村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保证农村地区环保措施的有效实施。

4.转变观念,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切实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在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领域,更新社会公众的环保观念,打破社会主体固有的思想限制,推动思想领域的革命,促进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的提升是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的归宿。社会主体环保意识提升的基础是创新宣传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式,加强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主动性,实现社全民参与。同时,注重整体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让农村居民从根本上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创新农村环保宣传工作的机制。

首先,加大在农村的环保常识的宣传范围,扎实推进环保领域“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农户”的宣传体系的构建,层层明确责任;其次,宣传渠道不仅仅局限于宣传单、讲座等形式,建立镇、村环境污染治理和保护公众号,实现宣传工作受众群体的全覆盖,实现社会公众的普遍参;最后,完善村级环境监管队伍建设,对本村的环保措施的实施进行有效监督,激发本地区农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自觉践行环保理念。综上所述,环境污染治理和保护制约保定市构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重大问题,保定市举全市之力保护好绿水青山,实现地区的经济和环境得到和谐发展,使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有效提升,并为河北省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支撑。

参考文献:

[1]罗振洲,赵英博.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研究———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J].经济论坛,2016(02):16-19

[2]张迪妮,李磊.冬奥会:“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的契机和抓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4(03):38-45.

[3]牟永福.构建河北省“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路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2(03):88-96.

[4]路森.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的机制与路径研究[J].河北企业,2016(07):65-67.

[5]厉以宁,章铮.环境经济学[M].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152-160

[6]姜一.承德在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中的对策研究[J].绿色科技,2016(12):273-276.

[7]李丽杰,沈玲,景勤娟.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基本途径探讨[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30(05):75-78.

作者:张蕊 单位:河北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