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9-06 10:36:0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及对策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

(一)合作概况描述

1.贸易额稳定增长,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虽然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总体来看其贸易额是稳步增长的。而同时,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在双方经济贸易中所占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对东盟的贸易依存度由1995年的2.8%逐步提高到2011年的5%,东盟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则由1995年的2%提高到2011年的16.6%。截至2012年,中国已经连续四年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则继续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的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反映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成功实施及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同时,双方贸易产品结构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并存,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出口都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相比东盟而言,在稍高层次的制造品方面具有优势,而东盟在初级产品方面具有优势。

2.相互投资稳步增长

随着中国-东盟贸易区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相互投资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投资额逐年增长,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国对东盟投资总量稳步上升,在数十年间发展迅速,连续数年投资总量仅次于来自东盟内部成员和欧盟的直接投资。而东盟对华投资虽然近年来放缓,但是也在2011年攻破七十亿美元的大关,总投资量达到空前水平。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相互投资稳步增长,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前景。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效应

在区内降税之前,中国和东盟出于保护国内市场的需要,双方的关税水平较高,如印度尼西、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纺织品(20%)、电子产品(21%)、塑料产品(18%)。尤其是东盟新加入的成员国,关税水平均在15%以上。中国对从东盟国家进口的一些产品上设置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也比较高,比如对泰国的大米、对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棕榈油的高水平进口关税及配额。中国与东盟的主要成员国(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在经济发展水平、需求偏好、产业结构和工业竞争力水平等方面较为接近,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也具有水平分工的特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之后,关税壁垒的撤销和减弱使得区内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大幅度增长。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之前,贸易额最高水平是2311亿美元。而自贸区建成之后,2010年的贸易额为2927亿美元,2012年更是突破四千亿美元大关,创历史新高。区域内国家的相互减税也使得国家之间的进口由区域外国家向区内国家转移,自由贸易区建成之后,中国和东盟国家对美、日的进口额均有所下降,对日本的贸易转移尤其明显。总体上,中国和东盟双方的贸易额绝对量增长显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带来的是正的贸易创造效应。另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效应也体现在一定的动态效应,包括竞争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和投资促进效应。首先,中国和东盟国家间的技术竞争促进双方不断的进行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获得技术进步的效益;其次,更大规模的区域内市场,为各国提供了在经济范围内或者产业范围内实现规模经济的机会,区域内关税水平的降低以及非关税壁垒的日益减少,促进了区域内部新的国际分工的形成和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有利于各国比较优势的发挥和规模经济的实现;最后,双边投资严重不平衡的现象已经实现逆转,这得益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宽和投资障碍的消除,随着中国和东盟经济的发展,双边投资总额将会进一步加大,投资方式也会实现多元化发展。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经济结构相似

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合作属于典型的南南合作,然而在东盟内部,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均存在巨大差异。从工业化阶段论的视角来看,在东盟的10个国家中,新加坡发展水平最高,属于新兴的工业化国家,马来西亚的发展水平也位于东盟前列,而越南、老挝等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差,属于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范畴,仍以农业种植业为主,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东盟国家主要以出口初级产品和农产品为主,产业升级困难,大部分国家很难在经贸结构上有所提升。东盟内部有着清晰的产业划分规划,沿海国家以航运贸易、渔业、航运业、物流业为主,内陆国家则以农业、初级制造业为主。受自然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制约,中国和东盟国家经贸结构雷同化的现象在短期之内不会有太大变化。

(二)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冲突

亚太经合组织一直倡导“开放式地区主义”的原则,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亚太经合组织下的次区域经济体,属于开放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然而其真正实施面临着巨大威胁,区域内部存在的单边主义和松散的非制度状态,频繁导致各成员国的计划始终无法有效地保证集体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在开放型和机制性之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面临的艰难抉择,解决“开放式地区主义”与封闭型组织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不同制度和不同发展水平的成员国之间利益分配的问题成为关键。此外,东盟国家内部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关系上存在着意见分歧;如何妥善处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之间的关系,也是中国与东盟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三)域外国家关系协调的挑战

中国和东盟率先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使中国和东盟在东亚经济合作中抢占先机,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东亚地区的韩国等都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创立和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不安和密切的关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打破了东南亚地区经济配置的一贯方式,东盟将多个行业的进出口限制和市场准入条件予以放宽,关税降税计划顺利进行,进出口补贴以及更多的贸易信息使得中国和东南亚的经济合作处于前所未有的活跃状态。中国和东盟关系的亲密,在一定程度上分化了东盟和中国对于美、日国际产品的进出口额度和投资份额,特别是双方致力于在金融、科技、生物等领域加大合作和开发力度,摆脱对中级高级产品从发达国家进口的依赖,这对美日等发达国家造成了困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虽然只是一个区域内的经济组织,但是其所带来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自身范围,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来自其他国家的干涉和介入更是不可避免。域外国家的干涉举措,将会给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带来很大挑战。

三、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对策

(一)积极调整国内产业结构

为了推动中国和东盟的区域经贸合作,必须进一步加强两者经济的互补性。中国必须进一步优化自身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根据本国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特征,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市场、技术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同东盟各国在资源、外向型体制和已形成的分工体系等优势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和深化区内国际分工体系,努力扩展区内贸易规模。大力支持和推动中国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经济的互补性和竞争力,加强在交通、通信、食品安全、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合作,加速推进建立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是运用高科技或者引进先进技术改造某些传统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部门,针对各产业发展的特点,定位于出口替代或出口替代,对于失去比较优势或需求趋于饱和的产业,考虑停产;二是加大对现有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充分利用国内现有的较低的生产成本进军国际市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和集约经营,充分利用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

(二)增进与东盟国家的政治互信和沟通

在持续深化中国和东盟经济合作的同时,加强双方的政治对话与合作也尤为重要。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中国和东盟的关系经历了消除疑虑、开展对话、增进互信到最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不平凡历程。中国和东盟在政府层面的沟通渠道除了领导人会议之外,还有东盟地区论坛、亚欧会议等,诸如中国-东盟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以及中国-东盟企业家交流会等民间交流渠道也可以被利用,被更多的中国和东盟的企业创造扩大经济交往的平台,使双方企业能够真正分享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好处。此外,我们还应该不断促进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文化等意识形态的交流。在积极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合作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双方的军事合作,就其他重大问题展开对话和沟通,扩大交流的深度。总而言之,中国应该采取多种举措为推动经贸合作营造更好的条件和氛围,加速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使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向多层次、多梯度的纵深区域发展。

(三)扩大与东盟贸易投资规模

东盟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物质来源之一,中国与东盟在维持和提高资源禀赋的基础上的专业化分工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为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中国应充分利用合理贸易规则,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和企业。应当重点扶持具有规模经济效应、产业附加值高、市场垄断程度高的企业出口。同时,要合理利用外资,积极营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主导产业,实现出口产品的原料和零部件的国产化,推动企业积极实行跨国经营,促进贸易规模的扩大和保证贸易产品种类的多样性。进一步加大对于东盟国家的投资非常必要,中国对东盟十国的投资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中国企业对东盟国家投资也应该进一步扩展其涉及的行业范围,更加注重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东盟国家位于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尤其是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中国企业在开发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投资国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中国应该尊重当地文化,致力于当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维持长期合作。

(四)协调区域外部国家关系

在积极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同时,中国和东盟与其他国家合作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针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可能产生的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影响,中国协调与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关系也尤为重要。减少美国对中国和东盟国家经贸关系产生的不利影响的根本途径是增强自身的综合国力,鉴于经济因素在解决国家之间问题当中的作用越发突出,中国应当依靠科技进步迅速发展本国经济,以提升自身的战略地位。此外面临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不确定性,加强中美交流、对话与合作,推进中美关系改善对于中国的稳定发展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中国也应当积极同美国在东亚地区开展经济合作,强调互利共赢,维护双方的共同利益。同时中国应该加强自身统筹规划,全面深化与东盟国家的战略伙伴关系,引导和推动双方关系良好稳健的发展。

作者:王开玉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