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建设分析

时间:2022-08-02 11:16:38

中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建设分析

摘要:中等职业院校为社会培养众多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国际贸易专业在课程体系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调整,不仅要重视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更要提升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能力,展现出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办学特点,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力量。

关键词:中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建设;途径分析

西方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建设,成为强大的教育力量。职业院校的具有多种优点,如:培养体系更加完善、课程设置适应市场需求与更加贴合工作岗位等,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与认可。我国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了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则设立中等职业院校。然而,由于缺乏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的充分的认识,导致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出现较大的混乱。因此,中等职业院校的国际贸易的专业课程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需要逐步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地发挥出职业院校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1中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建设现状

1.1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现阶段,中等职业院校具有多种多样的办学渠道,如:民间力量办学与公办的民营独立的二级学院等,受到经验不足与历史思维惯性的影响,中等职业院校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此外,社会还未能够充分地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大多数社会群众还不能够充分地认可中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院校出于招生与宣传等方面的需要,则会采取模糊培养目标的方式,由于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使得专业课程体系出现混乱与缺位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如:借助外校的本科的教学计划等,某些中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机构甚至没有设置专业的技术计划与课程体系[1]。

1.2缺乏课程设置的特色:中等职业院校具有众多的课程设置,难以突出课程设置的特点,成为中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上的重点问题。在国民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占据绝对的优势,中等职业院校则不希望与其存在较大的差别,致使中等职业院校与高职教育相关专业靠近。部分的中等职业院校所开设的国际贸易专业的一周课时已经达到30多节之多,并要求学生全程修完180多学分。教师则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点,制约着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1.3学时分配存在的问题:学时分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分别是:首先,不能够正确地处理实践课与理论课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过于重视理论课程,却严重忽视实践课程,教学计划从整体上没有突出实践课程的重要性,缺乏一定的实践课程内容的分配,另一方面,严重轻视理论课程,却过于重视实践课程,一部分的中等职业院校将理论课程压缩至2个课程,甚至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压缩”成一门课程,进而达到节约课时的效果;其次,不能够正确处理好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的关系,现阶段,大学生面临更加巨大的就业压力。职业院校在坚持“以就业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方面,却未能够建立健全完善的课程体系,在专业教学计划安排方面,一部分的非专业的核心课程与跨专业课程被纳入至专业的选修课程中[2]。

1.4课程设置与执行问题:由于职业院校的教师存在较大的流动性,致使课程体系缺乏足够的稳定性,经常性地更换专业与课程的负责人,致使教考内容与课程设置体系需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导致课程设置缺乏足够的连贯性。此外,教师采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无法提升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2推进中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措施

2.1树立职业教育的品牌:中等职业院校应努力地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的人才,在以下几个方面应突出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传统的本科与专业教育进行区分。如:教学内容、实践课程,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等,力求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此外,社会对于中等职业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偏见,中等职业教育应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树立起中等职业教育的品牌,赢得教育市场的竞争优势,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如:首先,中等职业院校应树立起明确的专业培养的目标,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其次,中等职业院校在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下,应突出自身的办学特点,确立多种形式的培养方向,中等职业院校应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品型”的品牌专业,进而赢得社会的好评。

2.2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中等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应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提升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实施的质量。首先,中等职业院校应具备先进的实验室的硬件设施与软件、技术支持,及时地更新可使用的信息,为进出口的模拟实验课程的实施提供重要的保障;其次,中等职业院校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模拟环境与各种实训条件,采用科学的考核办法对学生进行准确的评价;再次,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应用讨论式、探究式、归纳式等多种教学手段,开展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直观的、形象的呈现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此外,对于一部分政策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内容,则需要聘请有关的专家学者进行,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2.3突出课程体系的特色:中等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应突出自身的特色,则应当根据培养的特色,进而优化课程体系的结构,避免出现抓不住重点的状况。与此同时,应提高对国际贸易专业的重视,提升学生的外语能力,向学生传播国际风俗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2.4课程设置应当程序化:课程设置过程中应具有程序化,课程设置通常需要经过如下几点制度,如:讨论制度、审批制度、验收制度等,为课程的设置与执行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伴随着实际需要的变化,则需要及时地更新与调整课程设置,而在更新课程体系时同样需要严格地遵守上述程序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为课程设置体系的改革提供重要的质量保障。

3结语

综上所述,自从我国加入至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专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中等职业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上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变,坚持以市场导向为原则,突出办学的特色,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推动中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的顺利开展,为社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输送大量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林亚 单位:浙江商业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牛士华,韦宏,陈相芬,蔡滟.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建设路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9:268.

[2]许南,刘宏青.关于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新思路[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1:11-13.

[3]李洁.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文化建设初探[J].对外经贸,2015,10: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