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国际贸易研究3篇

时间:2022-08-02 02:32:42

农产品国际贸易研究3篇

第一篇:“一带一路”大战略下农产品国际贸易研究

2013年9月7日上午,国家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时正式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自开拓以来就与农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成为中西方农业往来的重要通道。“一带一路”大战略下的农产品国际贸易要基于农业合作的目前状况,深层次挖掘合作开发的潜力,根本点是在海外建设可以供应中国、保障民生的农产品基地,同时帮助中国农产品企业完成平衡全球的战略。

1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合作方式

我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位居世界第四,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文明的农业古国,正如一句农谚所说“金山银山难充饥,家有余粮心不慌”,求生存谋发展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了近万年,因此让中国农业走出去有一定竞争优势。“一带一路”半数以上沿线国家适合农业合作,有着广泛的市场空间[1]。“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上,更要注重和充实具体细节。

1.1坚持农产品对外输出

产品输出是我国重点采取的国际合作方式,但是就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而言,都还处于较为薄弱基础的层面,距离实现“一带一路”战略产业有序转移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和难度。中国虽然是一个大国,但人多地少,西部大片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而东盟各国均处于亚热带、热带地区,均有林海,经济发展潜力很大,并且东盟拥有5亿多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8.3%,众多的人口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谋求发展,这本身就是市场,所以我国必须毫不动摇得继续坚持此战略。

1.2开展农业劳动力对外输出

当前中国农业存在劳动力富足,农闲时间就业情况较差;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单位耕地产量不高;东西方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大力开展农业劳动力对外输出,不仅解决富裕劳动力就业、耕地品质不高的问题,在兼顾地区平衡上也有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2]。

1.3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我国可以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学习到更先进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和加工技术,引进更多的农业现代化生产加工设备,提升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

1.4引进国际资本

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我国享有更高的国际声誉,便于农业方面吸引更大范围内的国际资本,尤其是来自西欧的资本会大幅增加。通过巩固资本实力,进一步加强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国际合作力和竞争力。

2把握“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农业机遇

加大农业对外合作,需要进一步合作投资与农产品国际贸易,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力推农业可持续发展,并服务于农业和农村发展领域上的融入国际进程。在不同国家之间健全合作投资的指引方向,定期开展企业农业交流座谈会,让我国在农业方面的新思路在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得到更广阔的推广。同时也为企业提供农业科技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3在“一带一路”战略下进行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此战略下进行农产品国际贸易合作,既是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和扩大,也更加促进农业开放事业的稳步前进,具有重大而丰富的意义。

3.1保障中国的食品安全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加之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想完全通过农业生产自给自足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因此,为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副部长牛盾表示针对粮食安全问题,中国愿意在这方面多措并举,作出相应的努力和贡献。

3.2协调中国外交工作

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与民生问题关系密切,影响范围也较广。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力推农业可持续发展,并服务于农业和农村发展领域上的融入国际进程[3]。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展示项目有了较大的成就。中国方面指出“一带一路”的建设,是中国基于“合作共赢”的理念提出的国际倡议,其目的在于推动共同发展,使国际秩序变得更加合理,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4结束语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发扬了古丝绸之路开放包容、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精神,也被赋予了兼收并蓄、互学互鉴的时代信念。在全球开放的潮流之中,农业国际合作要有整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充分考虑当地资源优势,结合市场的需求,做出完善的规划。要强化在粮食、远洋渔业等重点产业的合作力度,鼓励企业将投资重点向科技含量较高、资本和技术较密集型行业转移,提升投资层次,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企业。

作者:王雪 李畅 吴芳菲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邓大洪.“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空间巨大[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5(6):4.

[2]于敏.借“一带一路”让农业“走出去”[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5(4):9-10.

[3]吴莉婧,谢淑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农产品国际贸易[J].安徽农业科学,2016(2):266-268.

第二篇:农产品国际贸易分析

1中俄农产品贸易背景与现状

近年来,俄罗斯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合作伙伴。到2013年,俄罗斯已经成为中国第15大农产品贸易合作国,俄罗斯在中国农产品出口国中排第8位,进口国中排第14位。中俄农产品进口额、出口额及进出口总额在2005~2014年呈上升趋势,中俄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由2005年的18.68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38.90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的2.0%。201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支持到境外特别是周边国家开展互利共赢的农业生产和进出口合作,同时,中俄进入“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新阶段”,中俄两国农业正式建立了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农业合作分委员会,俄罗斯针对制裁国家实施了农产品贸易反制裁战略,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得到了俄罗斯高层领导人的认同,以上背景为中俄农业合作带来了新机遇。

2农产品分类标准

由于研究目的、方法的不同,世界贸易组织(WTO)、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ATED)及世界各国的统计机构对于农产品的界定范围都有不同的分类。大多数国家采用《协调商品名称和编码制度》的分类统计,中国也于1992年1月1日起按该制度进行关税税则分类。

3小结

中国与俄罗斯两国同为世界大国,两国不仅互为邻邦,而且在贸易上也有密切的联系,并且同作为农业大国,因此农产品贸易在两国贸易中的地位不容忽视。不断加强、发展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不但能提高中俄的合作,而且能够促进贸易的全方位、多元化发展,对发展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以上分析可知,中俄农产品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共存,并且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因此,应优先提升产业内贸易水平低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以点带面,全面促进与提升中俄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两国毗邻的地理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中俄两国农产品种植、生产的互补性,所以应当促进两国互补产品的贸易水平。例如,俄罗斯受地理位置的限制,蔬菜和水果的产量难以满足国内需求,尤其是在春冬两季水果供应严重不足,而中国又是世界最大的蔬菜和水果生产国,并且品质较高;又如,俄罗斯花卉产量、水平都相对我国的花卉较低。因此,我国应当充分利用与俄罗斯的4300多公里的边界线促进两国间互补农产品的贸易。此外,也应正确认识欧美制裁对中俄双边贸易造成的影响。一方面,俄罗斯在与西方国家交恶的情形下,不断加强与东方各国的联系,以此来对抗西方的压力。就农产品贸易而言,俄罗斯作为世界第三大水果进口国、欧洲最大水果与蔬菜进口国,俄罗斯对果蔬的需求将向东方寻求供应。另一方面,俄罗斯的国际支付能力下降。近日,俄罗斯表示西方制裁对俄经济影响最严重的时刻已经过去,俄罗斯需要偿还的外债逐渐减少,从俄罗斯外流的资本规模将缩小,而且根据俄财政部的预测,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将在今年年中停止下滑;不过,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新一轮下跌可能影响俄经济持续恢复增长,到今年年底前俄经济都可能维持零增长。

作者:张安娜 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于敏.中俄农业合作新机遇及对策研究[J].世界农业,2015,8.

2韩灵梅.基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的农业贸易策略探究———以2002-2012年贸易数据为例[J].世界农业,2014,7.

3何立春.中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6.

第三篇: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

(一)发展规模

数据变化可知:(1)2001年~2015年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不断增加,虽然在近年来同比增长率相对放缓,但仍然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2)从农产品的进口规模与出口规模变化对比可知,在2005年以前主要是出口大于进口,而在2005年及以后出口规模增幅较快,这说明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受到的认可程度不断提升。从图1所示的增长率变化来看,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在2010年以后放缓,但整体增长趋势没有改变。

(二)区域分布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区域分布存在一定不均衡性,不同区域之间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差异较大。第一,从国内的出口状况来看,出口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东北地区。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我国东北三省出口的农产品占到了全国总量的15%左右,而整个东部地区出口农产品占全国的7成以上。作为中部大省的河南省在2015年出口的农产品不足70亿美元,而西部省份如四川省出口的农产品数额更少。第二,从农产品进口状况来看,我国进口农产品的地区也主要集中在东部省份,其进口的农产品以高端的精细化农产品为主(如牛奶)。

(三)农产品国际贸易结构

当前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特点:第一,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一些初级农产品的出口比重在下降,但仍然是当前的主要出口部分。中国海关在2015年和2014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出口农产品中数额最大的是蔬菜及水果和水产类产品。第二,我国主要进口的农产品包括粮食作物、奶粉(牛奶)以及一些高端肉制品。在粮食作物中大豆、大米以及玉米等是主要的进口产品。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进口的大豆数额约占国内大豆消费市场的一半,成为世界主要的大豆输入国。近年来,我国进口的农产品朝着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这与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密切相关。

二、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特征

(一)贸易逆差形成并呈扩大趋势

我国农产品在贸易总量增加的背景下进口已经超过出口量。2004年以前农产品一直以出口为主,与当时大力倡导产品出口创汇的政策相符。2005年以后出现农产品进口量大于出口量的逆差现象逐步成为一种常态。受到国内巨大消费市场的影响,农产品进口量持续上升,并且进口的档次也在不断提高。从2004年农产品进出口基本持平到2005年的首次逆差,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形势出现了较大变化。

(二)大宗农产品贸易失衡决定总逆差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之所以会出现大规模贸易逆差根本原因在于大宗商品的进口量大于出口量。粮油棉糖是我国进口的主要大宗商品,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2016年我国粮油棉糖总进口量增长了100%,而出口量仅增长了不到50%。以我国进口较多的大豆为例,2010年~2015年大豆进口量从5000万吨增长到7200万吨,占整个进口总额的比重从34.5%上升到42.1%,这些大宗商品的进口使得我国整体农产品贸易出现了逆差加大的趋势。

(三)主要逆差产品进口高度集中

受我国周边环境以及农业生产特点的影响,当前我国农产品进口地和出口地存在明显差异,使得我国农产品贸易的逆差与顺差地不能有效重合。从当前我国农产品出口状况来看,主要顺差来源于向日本、中国台湾及韩国出口的农产品,并且顺差有缓慢扩大的趋势。但我国农产品进口地主要为美国、澳大利亚以及南美的巴西与阿根廷。较为集中的进口逆差市场使得我国农产品进口存在一定安全风险。中国海关的2015年农产品进口数据显示,从美国和巴西进口的农产品占到了国内全部进口农产品的50%以上,由此产生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占到了逆差总额的47%,这说明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非常集中。

三、农产品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农产品国际贸易对我国CPI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国根据本国的消费需求,从国际市场上进口所需的农产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本国居民生活水平,也会从国际市场上进口大量农产品,这些农产品价格变动会通过多种形式影响国内产品价格,进而对CPI产生较大影响。虽然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进口国,但在欧美等传统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的国际贸易体系中,发展中国家很难在这个不合理的贸易秩序中获得合理权利,缺乏农产品价格话语权,只能被迫接受这些国家的定价。目前我国进口的大宗农产品并不是最终制成品,而是一些初级生产原料,这些产品与众多国内其他产品存在生产上的关联性。我国参与农产品国际进口的企业实力较小,他们在与国际大宗农产品销售集团进行价格协商时缺乏议价能力,无法对农产品进行定价。以大豆进口为例,我国虽然是主要进口国,但国内企业对巴西与美国大豆等相关产品的信息极不了解,他们对我国大豆市场的信息掌握较为充分,这就使得国内企业没有任何信息优势,无法表达自己对于价格的主张。

(二)农产品国际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我国人口众多,十分重视第一产业的发展,而第一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为民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农产品。农产品的进口逆差不断增加会使国外大量农产品进入国内,减少对国内农产品的需求,从而影响国内第一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大量进口农产品将使第三产业中与农产品贸易相关的行业迅速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此外,农产品价格较低使得种植户放弃农产品的种植而进城务工,这些务工的农民加入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并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提供劳动力资源。国家统计局的一项数据显示,由于我国大豆进口量较大,使得我国除了东北以外没有形成新的大范围大豆产区,而东北地区原有的大豆生产范围和规模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缩小。

(三)农产品国际贸易影响经济增长速度

农产品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增长速度产生了一定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传导影响。第一,农产品国际贸易能够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直接推动作用,表现为对经济总量变化的影响。以山东省为例,该省经济发展有约一个百分点的增长来自于农产品出口,而农产品贸易对于具体县市所起的作用就更为明显。第二,间接促进作用,农产品国际贸易除了推动GDP增长外,还会通过传导机制来影响其他产业的经济发展。例如,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不断扩大,对我国国际航运及农产品国际贸易公司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些行业的发展可以带来经济整体发展。此外,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可以替代一部分国内低效率的农业生产,将这些劳动力释放到第二、第三产业中,从而促进其发展。综上,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在促进经济发展上主要起到正向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促进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通过直接影响或传导效应来间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农产品的进口价格较高,致使国内农产品消费价格上升,从而影响CPI。

四、提升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对策

(一)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

在当前国际市场环境中,要使我国农产品贸易占据更加有利的市场地位,从而更好地发挥在促进经济发展上的功效,必须重视农产品国际贸易,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国际市场的回应,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为此,政府首先应当履行好基本的农业发展职能,建设农村的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的基础生产条件。其次,要不断加大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增加农业机械的购买补贴,强化基层的农业技术研究。再次,为了能够生产出绿色和优质的农产品,必须在农产品的化肥使用及农药施用量上进行合理控制。

(二)优化进口结构提高定价权

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会对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产生不利影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使我国在农产品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还能最大化地与国内居民的消费需求结合起来,即以优质的产业结构来服务我国居民多样化的农产品消费需求,从而避免受制于国际农产品的价格影响,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平稳性。可以对农业科技进行投入,研发出高产、高抗病害能力的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自给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对某些大宗农产品的进口需求量,避免受其价格制约而造成国内CPI大幅上涨。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经济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对国际大宗农产品的需求不会减少,反而在某些方面还会进一步扩大。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不能消极回避这一问题,要积极面对并参与到国际大宗农产品的定价中,避免过去被动接受国际农产品价格的现象,最终形成一个对我国更加公平的价格环境。首先,建立起我国农产品国际期货交易体系,让国际农产品贸易能够在这个市场中进行交易和定价。其次,要形成对外采购的合力,提高采购的规模和议价能力。为此,国内企业在采购同类农产品时应当进行合作,不能各自为政,要积极联合,形成一个巨大的综合体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农产品采购,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

(三)提高国际贸易壁垒应对能力

可以说国际贸易壁垒会一直存在,要消除这一影响就必须强化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竞争力、加强相关信息收集。首先,要提高我国农产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能力,实现质量提高,在农产品生产中要引入国际化的质量安全标准。其次,各级农业出口管理单位要及时收集国际市场信息,针对国际市场上的贸易信息及时作出相关调整。再次,还要发挥大型农业出口企业的作用,帮助国内农产品更好地销售到国外市场。

作者:叶映荷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张莹.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与国际竞争力演变趋势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3(3):139-151.

[2]张雨晨.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3(8):84-85.

[3]田维明,高颖,张宁宁.入世以来我国农业和农产品贸易发展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3(11):13-18.

[4]郭天宝,王云凤.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实现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11):112-116.

[5]高道明,田志宏.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1995-2013[J].经济问题探索,2015(1):167-172.

[6]江城,房婷婷,孙春娜.关税对农产品进口影响及农产品关税政策效应分析[J].海关与经贸研究,2014(6):96-106.

[7]宋咏梅,张伟锋,吕靖烨,文启湘.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优势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3):30-32.

[8]刘荣茂,黄丽.欧元汇率变动及对我国对欧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4(3):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