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05:08:05

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物流范文篇1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议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从田间到餐桌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这也正体现了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农产品独有的鲜活性、易腐性等特性确定了农产品对物流过程的时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严格标准.但由于冷链的问题,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已经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1,000亿元以上,因此加快建设冷链物流体系迫在眉睫.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与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相比,具有高投入、高要求的特点.第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管理与运作都需要专门的设备和设施,建设投资较大、回报期较长第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生产和消费较分散,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化较大,天气、交通等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较多,其运作和能耗成本较高、较不稳定第三,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冷链的各环节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性,保障物流环节和物流交易次数较少,保证易变质农产品的时效性强第四,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较高的信息技术对农产品进行安全性的质量监控或实时跟踪.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现状

1、冷链物流市场初步形成.目前,我国年产禽蛋近2,000万吨,水果6,100万吨,蔬菜近3.5万吨肉类食品厂有2,500多家,年产肉类6,000万吨,产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速冻食品厂2,000多家,年产量超过850万吨冷饮业4,0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有194家年产量150多万吨,产量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递增乳品业1,500多家,产量800万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水产品产量4,400万吨,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这就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产生了较大的需求,尤其是以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农产品对冷链物流的要求更高.广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形成,加之我国人民生活的改善、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进一步促进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

2、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有所改善.随着农产品物流需求的提升,政府和农产品流通主体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为实现农产品物流专业化运作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目前,我国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万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

3、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兴起.在业务外包等新型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各农产品经营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将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其核心业务上去,寻求社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导致许多非核心业务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其中包括冷链物流业务.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1、冷链物流市场有待细分.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对物流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的要求存在差异,而我国冷库库温一般为0℃~4℃和-18℃~-22℃两种,少数冷库库温为-28℃以下.这种库温适合大多数农产品的储存温度要求,但是对有些农产品来说并不是最佳温度.因此,从提高农产品储存质量、延长保质期的角度出发,应对冷链物流市场进行细分,对不同的农产品设定其最佳储存温度.

2、我国农产品冷藏配套设施建设不足.我国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发展和分布不均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导致我国冷链物流落后.目前,我国农产品运输主要采用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两种方式.在公路运输中约有80%的生鲜农产品采用开蓬设计的普通卡车运输铁路运输中有6,970辆冷藏车,但60%以上为加冰冷藏车.在储存环节,我国冷库储存量只占其库容总量的20%~30%,有的甚至不到20%,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在销售环节,大部分企业没有专业的冷藏冷冻设备,使生鲜农产品的保鲜效果大大降低.

3、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我国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大多由供应商或自身完成,较多的分散了企业的精力,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现有的冷链物流企业主要为中小企业,实力弱,辐射范围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仅有极少数物流供应商技术和设备能达到国际冷链标准要求,一般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冷藏运输,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

4、缺乏冷链物流专业人才.要维持农产品冷链的正常运营和顺利发展,需要有对物流发展有全局认识和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而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物流体系,也缺乏对我国本土物流理论与实际的研究.在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上,缺乏理论的引导和实践的教学.因而,大多数物流人员不能达到冷链物流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5、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不健全.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使得政府在对农产品物流的疏导监控环节缺乏理论与制度依据,许多不良商家因此有机可乘.加上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同时,我国冷链物流技术指标也不完善,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而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加快法律法规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完善冷链物流行业标准.

四、改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议

1、加快冷链物流设施的改进.根据《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投资领域中包括冷库建设工程、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工程、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借助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国应尽快淘汰陈旧的冷库车与保温车型,研制出能全程控制温度、降低农产品物流损耗、保证其品质及安全性的速冻机及冷库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遇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改进能力和技术更新能力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大型低温物流中心.

2、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处于冷链物流供应链中,它应该同上下游企业拥有一个共同的利益目标.如果供应链上的成员经常变动,会降低此供应链的竞争力,所以合作各方应以多边共赢为原则,建立稳定的战略联盟关系.此外,着力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并推动其向以综合物流为主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转变.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展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

3、鼓励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开展岗位培训、抓好物流人才的基础教育等措施来培养市场急需的物流应用人才,尤其是要引导和推动高等学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学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发展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鼓励相关单位开展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人才激励和柔性机制,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4、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博科资讯武兴兵在进行了大量有关冷链物流信息化市场调查后指出,目前冷链物流信息化缺乏统一的平台,90%的冷链物流信息化仅承担企业自身在冷链运输过程中的温度、保鲜控制等职责,一旦产品交付给下家,就不会再进行跟踪.因此,需要通过建立区域性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配置冷链物流资源.鼓励3S、自动识别技术等技术的应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促进冷链运输管理的透明化、科技化、一体化,从而真正有效提高冷链运输的效率,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和物流网产业发展建设.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加拿大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得益于其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健全的检查与监督机构,同时其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相互合作的管理模式也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应尽快完善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力度,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及全程质量检查与监督机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冷链物流指导准则和相关标准,包括整个冷链物流节点良好的操作规范,如原料基地生产标准与规范、预冷与贮藏标准、加工标准、运输标准(特别是农产品运输温度标准)、销售标准、标签标准以及检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服务标准等.

五、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意义

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意义重大.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既保护了农产品的品质,减少营养流失,保证食品安全,又可以减少农产品的产后损失,带动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促进农民稳定增收,还有助于提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突破贸易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董红兵.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产业观察

农产品物流范文篇2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农产品的物流,积极采用供应链管理方法对农产品物流进行管理。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很多发达国家形成了较为先进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形成,受各国社会体制、农业生产、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的迅猛发展与政府政策性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近年来,发达国家纷纷通过政府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规章来促进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同时,为了适应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发达国家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确立以现代物流发展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目前,世界农产品物流运作主要形成了东亚、西欧、北美三种模式。虽然各种模式特点不同,但成功的背后都隐含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这些运行稳定、处于成熟阶段的流通模式都具有市场化、信息化、产业化、一体化的特征,并很好地适应了自身区域条件,适应了其各自的生鲜农产品消费特点对物流发展体系的特殊要求。深入观察和仔细分析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特点,借鉴其发展经验,将有助于中国构建全新农产品物流发展体系,提升农产品物流发展现代化水平。东亚模式涵义。东亚模式以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为代表,是以批发市场为主渠道、以拍卖制为特征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形成这种模式的原因是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在自然条件方面是人多地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规模农业生产;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粮食流通实行政府控制、统一管理,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生鲜产品实行自由流通。生鲜农产品的生产者很难与经销商直接对接,批发市场便成了流通的主要渠道,形成了以日本为代表的“批发市场+农协+农户”的东亚模式。作为农产品物流中最大的通道及枢纽,批发市场可以满足买卖双方扩大运销规模和交易空间、节省交易成本的需求,是解决小规模农业生产和大市场、大流通之间矛盾的客观场所。目前,东亚模式对于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流通环境来说,是非常适合的。但随着大的农产品零售终端的形成以及互联网的发展,这种模式也在逐步发生着转变。东亚农产品流通模式如图1所示:东亚模式特点。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模式特点如下:(1)人多地少,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主体。人多地少是东亚模式的特性,从而生鲜农产品生产分散化、品种多样化以及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农业生产成为该模式的重要特点。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实行自由流通,批发市场是农产品的主渠道。比如,在日本,果蔬类农产品经由批发市场的比率高达80%以上。(2)流通环节多,成本较高,但价格公正、公开。日本农产品流通渠道复杂,一般都要经过两级或两级以上批发渠道后,才能把农产品转移到零售商手中,主要包括各类批发市场、供货组织、中间批发商和零售组织等。东京的农产品流通过程表现为“生产者─上市团体─批发商─中间批发商─零售店─消费者”,尽管流通环节多,但农产品批发市场采用拍卖、投标、预售、样品交易,形成的价格公开、公正。(3)农产品批发市场现代化程度高、功能齐全。一般包括商品分级整理、加工包装、质量验证、结算服务、委托购销、储运、信息提供、代办保险等配套功能。(4)流通规范化、法制化、效率高。日本非常重视农产品流通法规建设,制定各种制度规范农产品流通。日本《批发市场法》(1971年修订)规定禁止中间批发商从事一级批发业务,仅有少数批发商有资格接受产地上市组织等的委托从事一级批发业务,绝大多数农产品要经过多级批发市场的交易。日本《市场实施规则》规定到达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必须当天立即上市,以全量出售为原则,禁止批发商拒绝农产品委托交易,禁止中间商或零售商直接采购农产品,禁止场内批发商同场外的团体或个人展开批发业务,保证了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高效率。北美模式的涵义。北美模式以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为主要代表。北美模式是主要以大型超市、连锁零售商主导的农产品流通的直销模式,也就是“超市+农场”的模式。形成该模式的原因是北美地区人少地多、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产地市场比较集中,产地批发市场与零售商的交易量占绝大多数。同时,北美经济发达,大型零售连锁终端较多。此外,北美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和现代化的运输保鲜设施比较发达,从而促进了这种北美产地直销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形成。农产品直销是生产者或生产者团体在产地将产品进行分级、包装处理后,直接送进大型超市、连锁零售店或配送中心的一种农产品流通短渠道模式。目前,大多数北美国家的农产品流通渠道短、环节少、效率高,农产品从生产地经由物流配送中心直接到零售商,流通速度快,成本低,从而提高了流通效率。从实施运行效果看,北美模式的代表美国拥有一个庞大、通畅、高效和专业化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如图2所示。北美模式的特点。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模式特点如下:(1)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发达。美国的交通运输设施十分完备,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遍布城乡,公路能够直接通往乡村的每家每户。此外,通讯设施和网络发达,储运设备的机械化水平高。(2)拥有发达的农业信息流基础。美国有85%的农民上网,农业电子商务占总电子商务的比率在各行业中列第5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农产品各市场主体了解市场行情、获取价格变化信息的直接窗口。(3)农产品物流服务的社会化程度高。美国连接农产品供需的物流主体主要是农场主参加的销售合作社、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农商联合体、产地市场或中央市场的批发商、零售商、商、加工商、储运商和期货投机商等。据统计,全美近1/3的农场主通过合作社出售谷物。各种行业协会为农民提供有力支持,代表农民与政府交涉,在农产品产销中发挥着积极作用。(4)政府发挥积极的调控作用。农业部有10万人分布于美国各地,农业统计系统对各农场每一块耕地上所种植的作物品种、面积、长势、产量都了如指掌,所获取的信息经过汇总处理,由政府定期,指导农户生产经营。西欧模式的涵义。西欧主要国家法国、荷兰、德国、英国等,除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科学的生产运作和高度的产业化体系外,有效合理的农产品流通体制也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西欧主要国家中,以法国和荷兰工业最为发达。以荷兰为例,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交易中心,荷兰花卉也是荷兰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荷兰花卉业发展过程中,花卉拍卖市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荷兰模式以拍卖方式作为批发市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形式,批发市场和直销相结合,农业合作社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即“合作社+农户”模式。在荷兰,农产品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较高;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现代化的物流装备;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系统,连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生产商、种植主、批发商,使流通各环节紧密相联,形成灵活、高效的农产品供应链;实行产销一体化;建立统一、协调的农产品标准。这些是荷兰模式成形的重要因素。西欧模式的特点。以荷兰为代表的西欧模式特点如下:(1)先进的电子虚拟农产品物流供应链。通过网络连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生产商、种植主、批发商、零售商,形成农业供应链。荷兰的花卉和园艺中心的电子信息订货系统已经建立,电子化农业产品交易市场面向全球的广大客户提供服务。(2)先进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成熟的冷冻行业。荷兰的冷冻行业非常发达,具有现代化的制冷和冷冻技术设备,且工作效率高,充分保证高质量的农产品的运输、储存和配送服务。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农产品物流过程涉及生产、包装、采购、储运、流通加工、分销、交易等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尽管近年来农产品物流运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国外发达经济国家相比,目前中国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和流通技术整体来说,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流通成本过高,高效的流通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中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不同,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也不同,造成了农村与农业发展的不平衡。目前,中国存在着多种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主要是“超市+农户”、“加工企业+农户”“、批发市场+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且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阶段。总体来说,我国农产品运作模式,无论是生产还是流通阶段,都属于传统的模式,发展比较落后,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而现阶段来说,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通过财政资金、金融机构投资、农民集体投资等融资途径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的建设,而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由于底子薄、国土辽阔,且受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和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中国的一些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流通设施少且简陋,缺乏相应的仓储、检验、保险、冷藏设施以及冷链设施系统,在车辆进场管理、农产品检验等方面比较落后,效率低下。特别是县乡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落后,没有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大部分乡镇集贸市场还是规模较小的集市市场,其中少数是简陋大棚等设施,多数是露天交易,相当多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仍然停留在提供场地、出租摊位、自由成交和收取管理费的初级市场经营管理阶段。县城超市少且规模小,营业额占商品零售额的份额较少,并且超市还没有延伸到农村,一般乡镇只有一些小商品销售门店,难以满足农民买卖农副产品以及增收后对消费品日益增长的需要。由于农产品对物流运输设备、储存方法等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农产品运输需要大量针对农产品和农用物资特性的专业运输工具,而我国农产品专用运输工具极为缺乏,且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中国冷链物流水平落后,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农产品提供低温保障,造成农产品大量的损耗,物流费用高,容易出现安全隐患。专业冷藏设备如冷冻库的缺乏是导致中国冷藏物流落后的一个关键因素。在铁路方面,冷藏车仅占总量的2%左右,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缺乏规范的、保温的保鲜运输车厢,运量还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在公路方面,现代化的冷藏卡车严重不足,中国冷藏车保温汽车的占有率极低,仅为货运汽车比例的0.3%,而发达国家中这一比重,在美国为1%,英国为2.6%,德国更是达到了3%。目前,中国生鲜农产品流通中还没有广泛采用现代物流技术,存在着不合理的包装、运输、储存现象,致使生鲜农产品质量和鲜度不能得到可靠的保证。农产品物流技术落后,主要表现在:先进的粮食散装技术得不到广泛的应用,粮食散货率比较低;农产品冷藏和保鲜技术水平较低,还没有实现从田间采后预冷到消费者冰箱的全程冷链,适应不同农产品特性的宽温度带冷藏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利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检测粮温、控制粮情变化的管理方式普及率较低;粮食质量检测方式在许多粮食企业还比较落后;对农产品进行规范化、合理化包装还需要进一步设计与开发;适应多品种、小批量、高频率的农产品物流的配送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目前中国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建设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远不能满足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需要。中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大,农产品种类繁多,这就需要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全面规划和合理布局。而目前,中国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一方面存在资金不足、投资分散和使用不当等问题,另一方面存在着盲目发展、重复建设等问题。总体看,缺乏全国性、开放、规范、有序的大市场,具有价格形成机制的大型市场数量少、区域分布不均衡,且主要集中在农产品主产区,市场功能单一。当前中国农产品的交易方式较为单一,一般都是“选择-讲价-购买”很简单的原始交易方式,达成长期合同交易的很少,拍卖的现代化交易方式运用更少。在农产品交易的过程中,结算主要采用传统的现金收付。由于市场组织化程度低,交易分散,交易方式单一,缺乏公开的竞价机制,市场价格不透明,中国农产品交易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农业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来,国内频繁发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如瘦肉精、注水猪肉、注水鸡鸭、蔬菜农药残留等,引发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同时也为市场监管部门拉响了警报。这些事件暴露出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监管的缺位。由于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正处于探索中,许多制度尚不成熟,因而农产品流通的具体法律制度还未系统建立。首先,没有对在渠道体系中处于中介位置的农村合作社、农业协会以及经纪人予以明确的法律定位与约束。其次,农产品市场、农产品交易规则缺失,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颁布一部完整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交易法。此外,农产品采摘缺少标准化、规范化的指导或监管;缺少中立性的产销地农产品检测机构和强制性的规定;缺少产销地不合格的农产品的处理机制;缺少持续性的预防措施和财政预算。现行农产品的一些市场法规不完善,不便于操作和执行,造成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削弱了法规的有效性和严肃性。

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的思考和选择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物流有很多先进的管理方法、流通技术和成熟的经验,如何借鉴成功的经验,构建有特色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将是中国农产品流通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通过本文对国内外的研究以及对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构建符合现实需要的农产品运作模式。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的载体、纽带和渠道,农业向市场化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交易市场的作用。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农产品流通已呈现较为活跃的状态,目前已建立三级流通市场,即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农贸市场和超市、零售菜店。既有流通体系使得生鲜农产品能够较快地聚集到产地批发市场,通过现场的直接交易,转移到销地批发市场,进入零售农贸市场或零售商店,面向普通消费者销售。除此之外,随着连锁商业的发展,与厂区直接衔接的直达供应(销售)方式也开始出现,加快了生鲜农产品的流通速度。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典型模式如图3所示[1]。从图3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中流通渠道较为复杂,一般通过两级或两级以上批发渠道后,才能把农产品转移到零售商手中,这样的模式不仅导致渠道环节过多,效率低下,而且存在交易成本居高不下、信息不透明、不易管理等问题。现阶段,很多人提倡中国农产品物流应该多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推崇使用农产品供应链流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但笔者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层次比较明显,且农产品基本来自农业大省的农村产地,分布比较分散,广大的中国农村,难以实现现代化经济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链的构建是通过大规模生产及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起来,从而促使农产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各司其职,各自专注于自己的核心领域,实现专业化分工,逐步形成一条产业的供应链。而我国现阶段的农产品领域依然属于粗放型,采用农产品供应链流程管理的可行性较小,且操作难度大。原因主要有:首先,我国人多地少,且农村幅员辽阔;其次,农村的基础建设还不够完善,现代物流技术普及范围有限;再次,我国农村现在依然还是小农经济意识占据主体地位,这就使得农产品供应分散,难以集中化、大规模生产;我国农业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民集资难、投资风险大、资本回收周期长等问题较难解决;最后,农产品的流通组织化程度低,社会交易成本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够大,相关的法律法规问题不完善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综合以上观点,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既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同时也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发展适合现实需要的物流运作模式。农产品物流不仅仅是简单的“超市+农户”、“加工企业+农户”、“批发市场+农户”等几种模式,应该拓展更先进的模式,比如“政府+农业合作社或农户联盟+企业”模式。因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目标就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损耗,从某种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所以,要促使农产品物流健康发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为农业提供公共农业社会化服务系统,主要通过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业推广等对农业给予支持;而农业合作社和农户联盟是为了实现规模化销售,发挥“1+1>2”的效应,在商品交换的基础上,以互助互利、社会获益为宗旨;企业为农产品提供产后流通、产前生产资料供应等服务,同时可以为农业注入资金,促使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环节从农业生产过程中分化出来,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兴涉农经济部门。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农产物流模式应发展成纵向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如图4所示。

农产品物流范文篇3

该书具有良好的指导性、实用性以及科学性,能够满足相关从业者学习农产品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农产品物流》一书中的相关论述,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化建设水平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发展在信息化水平提升上明显落后。虽然近几年在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建设上投资力度在逐渐递增,但是各项基础设施设备还不够完善,未能够有效搭建起专业的农产品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各项农产品供求信息的及时传递共享,满足市场消费者用户的购买体验需求。此外,农产品的加工生产者也无法结合市场发展趋势要求,及时优化调整自身的农产品生产结构,更多只是凭借自身以往的主观工作经验去判断市场产品走势,这样一来就会出现某类农产品盲目扎推生产的现象,不利于农业生产者创造出更多经济利润,甚至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效益损失,导致大量农产品的滞销。

第二,物流技术创新应用水平低,成本较高。《农产品物流》一书提出,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还未形成统一完善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市面上大多数的农产品还是采取常温物流配送方式,对于冷链物流技术的创新实践应用还有待加强。由于农产品配送未采用专业技术,导致运输过程中会出现较大的损失,一定程度加大了农产品的销售服务成本。根据权威机构部门的数据调查显示,蔬菜、水果等新鲜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保存以及零售服务等物流环节上的整体损失率超过了25%,而西方发达国家采用先进冷链物流系统,能够将新鲜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损失率有效控制在5%以内。

第三,农产品物流过程增值小。在消费市场中农产品初始状态的农作物价值本身偏低,其实际价值绝大部分产生是在生产领域之后。然而由于我国当前农产品物流基本是作为农产品的搬运工,无论是农产品从生产者加工流通到市场消费者手中,还是流通到批发零售市场中,它们所走的路径基本保持一致。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大多数还是维持了产品原貌,亦或者是原始包装,生产者对于农产品的加工包装不够重视,导致农产品的二次加工和包装缺失,无法赋予其较高的附加值。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物流建设发展工作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进行优化:

第一,利用大数据提升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水平。产品质量保障是任何一家企业在市场上持续生存发展的根本,企业要想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就需要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塑造出良好的品牌形象,这样才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针对于此,农产品企业需要通过合理引进并应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构建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网。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对农产品从种植、采摘到加工、制作环节的实时监控,并将各项关于农产品质量的数据信息展开科学统计处理分析,这样就可以充分保障农产品的质量,赢得广大消费者用户的认可和支持。

第二,利用大数据提升农产品运输配送服务管理水平。《农产品物流》一书认为,在农产品物流管理工作中,运输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环节,需要得到相关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农产品物流企业要合理引进冷链物流技术,并在各个运输车辆上有效设置GPS、智能终端等监控技术,这样才能够辅助物流管理人员实时监控农产品的物流配送服务情况,保证农产品长时间处于安全稳定的存储温度、湿度环境,提升农产品的运输服务质量。农产品物流企业通过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在物流运输服务中,将各项数据信息进行优化整合、处理分析以及总结统计,并最终形成专业完善的物流运输服务数据库,企业可以将各项数据信息进行上传分享至平台,帮助市场消费者了解农产品的运输情况。

农产品物流范文篇4

1农产品冷链物流及其特点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维持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低温环境、保障产品新鲜的一项系统工程,冷藏对象主要包括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1]。相比常温物流,生鲜冷链物流具有如下特点。(1)服务对象具有易腐败、易变质的特点,对温度敏感,需要全程维持低温环境。(2)需要大量制冷、控冷设备,建设投资大,成本高。(3)涉及技术复杂,管理难度大。(4)时效性要求高,各环节协调性是冷链物流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

2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2.1农产品种类丰富,产量逐年增加。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种类丰富,主要生鲜农产品有:果蔬、肉类、奶类、禽蛋类、水产品等,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各种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市场需求量也逐年增加。2.2冷链设施逐步完善。冷库和冷藏车作为生鲜产品冷藏冷冻的场所和运输工具,是冷链物流的核心。近年来我国企业加大对冷链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冷藏车总量达到9.3万辆,在冷库容量方面,VictoriaSalin的全球冷库容量报告表明,2016年我国冷库总容量达1.07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此外,我国新建了一批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形成了一批国内先进的冷链物流企业。2.3新技术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冷链物流中获得了应用,仓储管理系统(WMS)、智能机器人、虚拟仓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子数据交换(EDI)、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二维码、电子标签、微生物保鲜技术、超高压保鲜技术以及复合生物保鲜技术等先进技术[2]已经逐渐应用到冷链物流中,提高了冷链物流的管理效率。2.4生鲜电商崛起。借助电子商务的东风,生鲜电商逐渐兴起,天猫超市、京东生鲜、顺丰优选、我买网、易果网等都开始生鲜电商业务。据2016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生鲜电商交易额达913亿元,较上年增长80%,2017年市场规模估计达到1500亿元。生鲜电商重点商品是进口水果、进口水产海鲜、澳洲牛羊肉等进口产品,而产自国内的农产品比重也在逐年增多,但相对进口来说仍然较小。

3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3.1基础设施不完善,布局不合理。虽然目前我国对冷链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冷库总容量排在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冷库容量仅0.0779立方米,是美国的1/5、日本的1/4、德国的1/3,基础设施不完善,且很多冷库建设时间较久远,老化严重,在冷藏车数量上也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3]。此外,我国冷链设施大部分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严重偏少,布局不合理,部分地区存在重复建设、过度竞争问题。3.2冷链流通率低,腐损率较高。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较晚,体系尚未完善,冷链流通率较低,腐损率较高。据中国冷链物流网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约有90%以上的新鲜水果、蔬菜及其制品没有进入冷链环境中,冷链流通率仅为5%,损失率高达30%~40%,肉类等食品冷链流通率在5%~25%,而发达国家的果疏物流损失率可控制在5%以下,冷链流通率达到95%。3.3缺乏冷链意识,操作不规范。目前我国企业和消费者对冷链物流的认识都不到位,一方面是企业需要投入大量冷链建设成本和后续运营成本,增加了企业运营负担与风险,使得90%以上果蔬不进行预冷就进入流通环节;另一方面是消费者不愿意付出较高的价格购买全程冷链的商品,倾向于购买较为廉价、缺乏冷藏运输的生鲜品[4],从而使得企业不愿意去花费高昂成本来保障生鲜农产品的冷链流通,不利于冷链行业健康发展。3.4缺乏完善的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缺少科学的管理思想,在食品卫生安全、冷链运作流程等方面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从事冷链的企业按照自己的运营战略进行操作,导致我国冷链行业混乱,标准化程度低。此外,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国家的监管职能没有有效发挥,这也是我国冷链物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4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4.1加大资金投入,优化产业布局。针对基础设施不完善,布局不合理问题,政府应研究相关政策,鼓励和扶持一些地区和企业建设冷链物流,同时,冷链企业也应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冷链流通率,降低腐败率。另一方面,应优化产业布局,建造更加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消除冷链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提升冷链水平。4.2加强同发达国家的合作交流,培养冷链物流人才。冷链物流需要先进的冷链管理思想和运作知识[5],我国管理体系不成熟,因此应加强与冷链水平高的国家交流与合作,学习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冷链技术,并根据我国国情应用于实际中。同时,校企及科研机构应加强合作,联合培养紧缺人才,促进冷链物流的发展。4.3加强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冷链物流需要较高的成本,对时间温度都十分敏感,难于管理。因此,应充分研究和利用新技术,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效率,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可以预测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从而提前进行资源分配,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传感器技术可以增强企业对冷链的可控性,减少腐烂浪费的发生;研发新型冷链控冷技术如箱体绝热优化技术、新型制冷方式和新箱体结构等并投入使用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冷链流通率。4.4加大冷链物流知识宣传。针对目前对冷链认可度低,社会各界应增大冷链物流的认识普及,让企业与消费者认识到冷链物流对健康和社会的重要性,提高冷链物流的认可度,保障商品全程冷链,提高商品冷链流通率,减少腐败浪费。4.5完善操作规范与法律保障针对冷链物流现状,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和法律约束,如冷藏温度标准、运输操作标准、包装材料和规格标准、农产品品质检验标准等,加强质量安全认证与监督,加强法律系统的建设,对不按规定操作或未达到相关标准就进入市场流通的企业进行法律制裁,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来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成长。

5结语

近年来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了跨越式的成长,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基础设施不足、冷链流通率低、冷链意识缺乏、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大资金投入,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同发达国家的合作交流,培养冷链物流人才,加强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加大冷链物流知识宣传,完善操作规范与法律保障等。国家、企业、消费者应携手共同努力,构建完善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提高冷链化水平,降低腐败率,让生鲜冷链物流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作者:毕国通 单位:河南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朱仕兄.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2012(23).

[2]袁学国,邹平,朱军,等.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态势、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5(01).

[3]杨钧.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47(02).

农产品物流范文篇5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智慧物流;大数据技术

一、引言

互联网3.0时代迅速崛起推动传统生鲜农产品物流产业朝着智慧农业物流的方向转型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标志的智慧物流基础性技术进步,通过线上、线下等多元化渠道来采集巨量生鲜农产品物流数据,并汇集到农产品物流企业中,帮助其深入挖掘数据时代的农产品物流客户新商业价值。这就使得传统的农产品物流市场竞争从物流服务和价格的竞争层面升华到以物流数据处理能力为核心内容的“智慧物流”竞争层级。智慧物流架构下的农产品的产供销体系深度融合,农产品物流系统内部的资源整合效能进一步提升,农业物流企业更有意愿在物流设施智能化与物流设备自动化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实现以智慧物流技术为支撑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产业生态圈的良性循环。

二、生鲜农产品智慧物流的内涵与特点

(一)生鲜农产品智慧物流的内涵。生鲜农产品智慧物流系指以互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技术为支撑,利用互联网平台来采集生鲜农产品物流相关海量数据,以提升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内部资源的融合水平。生鲜农产品智慧物流发展战略是促进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先导性战略,农产品商务部等5部门在《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已预先筹划布局。《规划》指出,要“探索发展与生产制造、商贸流通、信贷金融等产业协调联动的智慧物流生态体系。”通过大力推动“互联网+”高效物流行动的方式来打造多层次物流信息平台,着力打造一批业务内涵丰富、市场统御力强的农产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农产品物流交易平台。基于此平台,“推广使用自动识别、电子数据交换、货物跟踪、智能交通、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装备,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商贸物流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智慧物流。”(二)生鲜农产品智慧物流的特点。其一,生鲜农产品智慧物流具有“智能化”特征。与传统农产品物流比较,农产品智慧物流的核心特色在于物流流程的智能化管理。智慧物流企业在农产品物流运作流程中大量设置信息采集装置及数据传输装置,对农产品物流链条中所截取的信息进行分析、预测,据此来支持物流企业的决策系统,并可以对导致物流问题的根源实施“追踪化”管理,从根源上消除导致农产品物流问题的病灶。其二,生鲜农产品智慧物流具有“物联化”特征。生鲜农产品物流是依赖系统的“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其智能化特征的。与传统农产品物流系统不同,农产品智慧物流系统中的仓储、运输、配送、流通加工等系列业务环节都设置了传感器,并基于“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各子功能环节的互联互通,确保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物流装备网络化、业务环节自动化、管理环节可视化、决策环节智能化。

三、生鲜农产品智慧物流的运作流程实施策略

(一)生鲜农产品智慧物流系统的数据采集策略。传统农产品物流企业也存在数据采集与分析业务,这是传统的商业智能(BusinessIntelligence)决策软件负责的。商业智能模式下的农产品物流企业数据采集是用于支持“后馈”型决策,其对企业的物流决策失误具有及时弥补性,但却缺乏“前馈”性特征,无法建立有效的农产品物流运营预警系统。由于生鲜农产品在供需两端都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如果农产品物流企业不能做到及时响应终端市场的信息反馈,势必增加农产品货损率并显著增加农产品流通成本,降低农产品“生鲜”水平并显著压缩农产品销售价值。农产品智慧物流系统是通过采集大量的原始数据来支持企业作出“前馈”性决策,数据采集贯穿决策全程,并做到决策层可以“实时化”响应数据采集端的信息反馈。为此,农产品物流企业应当采取大数据技术来采集终端市场真实销售信息,用数据和图表形式及时、精准的还原业务真相,以支持后续的智能化数据分析业务。(二)生鲜农产品智慧物流系统的业务价值评估策略。生鲜农产品物流企业可以加强与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在整合内源性数据和外源性社会化数据的基础上,展开对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大数据评估。具体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业务价值评估方法可以选用互联网灰度测试方法,该方法有助于帮助生鲜农产品物流企业优化其业务流程。采取灰度测试方法时,生鲜农产品物流企业需要对业务流程优化做好预准备,对当前物流流程方案和备择方案进行反复切换并采集数据,基于其数据分析、日志分析等方法来对流程问题进行精准定位并优化原方案。该方法有助于生鲜农产品物流企业从物流功能、用户体验等诸多领域全面提升物流质量。(三)生鲜农产品智慧物流系统的业务决策策略。在有效监控生鲜农产品智慧物流系统并精准评估业务价值后,农产品物流企业可利用大数据技术来预测未来业务,并预先筹划物流资源的调度方案,提升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利用大数据技术来预测生鲜农产品物流未来业务规模和业务品类,是生鲜农产品智慧物流系统的核心应用和核心价值所在。为此,生鲜农产品物流企业需要预先统筹全部物流资源,再根据智慧物流系统反馈的终端物流需求规模来预估物流资源调度方案。考虑到智慧物流系统前期因数据匮乏而难以精准预测的问题,农产品物流企业应当放宽决策系统的容错性,并预留物流资源余量,避免因物流供给能力短缺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四)生鲜农产品智慧物流系统的对标友商策略。在有效预测市场需求基础上,生鲜农产品物流企业可将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起来,采取人机结合的方式优化智能物流决策方案。其中,人工智能技术中的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帮助生鲜农产品物流企业建立自适应型决策系统,智能决策系统可根据运营数据来分析既有物流业务。针对特定业务节点,系统可采取图形化方式来呈现不同决策方案的差异,并与农产品物流行业中的友商相关指标进行对标。通过与友商就智慧物流建设水平进行实时化对标分析,可以有效地帮助生鲜农产品物流企业找寻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制定改进方案,确保企业的生鲜农产品智慧物流系统建设落地执行。

四、生鲜农产品智慧物流的推进策略建议

(一)建立生鲜农产品智慧物流标准化体系。针对生鲜农产品“保鲜期”有限的弱点,农产品智慧物流企业可以在农产品收储地或原产地来建立农产品流通中心,就近解决大宗生鲜农产品的及时收购问题,并有序推进农产品流通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配送等业务环节的的流程整合。智慧物流系统反馈信息的价值最终要落实到物流实体业务中,借助智慧物流系统,农产品物流企业可以确定关于储运容器、农产品外包装、作业流程、作业温控带、各流程环节作业时间及停留时间的最优值,并将其制定为智慧物流作业标准。确立智慧物流作业标准的目的在于严控生鲜农产品在经过物流流程各环节时的品质,并尽可能减少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损耗。(二)加强生鲜农产品智慧物流装备投资。常态下的生鲜农产品大宗交易主要通过连锁超市和电商平台来实现。连锁超市和电商平台这类渠道企业通常借助制定利己化渠道销售政策的方式来增加其销售利润率。从消费者的消费体验角度来分析,渠道商货架上的生鲜农产品的品类丰富程度与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成正比。渠道商通常会采取增加生鲜农产品在销品类的方式来增进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但这又会导致渠道商承担高“动销率”的风险。在部分渠道商的渠道政策限制下,生鲜农产品类的高动销率会显著增加零售商的资金链断裂风险。采取物流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来处理渠道商的丰富生鲜农产品品类问题是优于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方案的。为此,生鲜农产品物流企业需引入拣语音拣选、交叉皮带分拣机等自动化技术,建立智慧仓储和智能运输系统,以高信息化来应对高动销率对订单处理业务环节的压力,以高自动化来提升农产品订单处理的精准性和及时性。(三)建立“生鲜农产品智慧物流+电商”系统。互联网技术进步开启了电子商务时代,电商平台上流动的海量数据则形成了对生鲜农产品物流业务的有力支撑。农产品电子商务与农产品智慧物流产生于同一块技术土壤,并且二者在客户数据流层面具有互通和互惠性,故此,建立“农产品智慧物流+电商”系统势在必行。我国最早的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是2005年成立的“易果生鲜网”,随后优菜网、莆田网等一批垂直型生鲜农产品电商复制其业务模式而迅速发展;2014年,以“顺丰优选”为标志的物流企业巨头开始涉足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农产品物流企业应当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力度,将其物流资源优势转化为支持农产品智慧物流业务的盈利优势,通过大力整合电商及终端门店来打造独特的生鲜农产品电商平台与物流配送一体化系统。为进一步缩短从“农地到餐桌”的农产品流通链条,生鲜物流及生鲜电商可与农户及农业专业合作社加强合作,打造“生产基地+渠道商+零售商”模式,形成从农产品基地到电商再到消费者的生鲜农产品直供体系。生鲜直供体系的建设具体可采取“农场直采+智慧物流+电商”、“基地直供+智慧物流+电商”、“订单农业+智慧物流+电商”等模式,此举即可约减渠道中游的无效链条,压缩生鲜农产品流通链,也便于农户、物流企业及电商企业强化对生鲜品的品控管理,提升生鲜品价值增值空间。

参考文献

[1]游德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智慧物流发展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5,(22):40-41.

[2]刘航.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协同路径及实现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2016,(7):139-140.

农产品物流范文篇6

邢台市农产品物流发展多种模式并存,主要有以批发市场为主体的物流模式、以物流园区为主体的物流模式、以连锁超市为主体的物流模式、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物流模式。(一)以批发市场为主体的物流模式。目前,邢台市以批发市场作为产品流通平台的农产品占很大一部分,批发市场只是为农产品提供批发销售场所,并不注重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河北任县农产品批发市场、邢台市威县瓜菜批发市场等下县批发市场物流发展水平较低,市区的顺兴蔬菜批发市场是由政府投资的多功能、规模化的大型蔬菜交易市场,但在2016年遭到洪灾破坏。(二)以物流园区为主体的物流模式。物流园区通过汇集分散的物流企业,完成农产品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邢台市好望角物流园区是一个5A级物流企业,除了好望角物流园区外,还有专门负责农产品物流活动的龙华国际农产品物流园。这种农产品物流模式为农户争取价格、运输速度等方面的优势,进而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并改善服务质量。(三)以连锁超市为主体的物流模式。以连锁超市为中心的物流模式,即“农超对接”模式。“农超对接”模式把连锁超市与生产者紧密连接起来,超市向农户提供农产品需求信息,农户据此进行生产。典型代表连锁超市企业有邢台市家乐园超市、邢台天天超市等,他们通过集中采购农产品,回避在农产品流通中赚取差价的中间批发商,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保障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建立稳定、直接的物流渠道。(四)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物流模式。根据统计,2012年邢台市已经有200余家龙头企业,包括国宾食品、今麦郎面品有限公司等部级龙头企业5家。龙头企业可在产地收购,或者通过中间商间接收购农产品,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主要发展农产品衍生品市场。企业为农户提供优质农资供应以及农技指导服务,最后对与规定相符的农产品进行选择性收购。农产品衍生品价值高,农产品的价值也随之提高。邢台市农产品物流发展运作模式并存,但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存在局限性或不足。通过批发市场流通的农产品所消耗的物流费用较高,批发商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赚取高额差价,在很大程度上消减农户利润;在以物流园区为中心的农产品物流模式中,各流通主体为提高自身利润,低价收购,高价销售,损害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农超对接”和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物流模式都对农产品有较为严格的收购标准,生产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并没有体现出城市反哺农村的作用。在此情况下,充分体现了城乡统筹构建邢台市农产品物流的必要性。

二、城乡统筹发展邢台市农产品物流的必要性分析

(一)城乡统筹发展农产品物流是破除城乡障碍的重要思路。邢台市城乡经济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如图1所示。受到邢台市农村经济制约,邢台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相对缓慢,物流设施与技术无法支撑其发展。城乡统筹战略的实施为农产品物流提供了更多的机遇[2],城乡统筹发展农产品物流为的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差异,破除城乡发展障碍,促进城乡融合。(二)城乡统筹发展要凸显农产品物流的作用。农产品物流把城市和农村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加强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良性互动。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可以借鉴城市物流发展经验,通过建设农产品信息平台,加快农产品信息传递速度,加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解决生产者售价低、消费者购价高的问题,为邢台市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便利,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农村经济进步会缩小城乡差距,因此城乡统筹发展要凸显农产品物流的作用。(三)城乡统筹发展农产品物流是解决邢台市贫困问题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邢台市经济发展成效十分显著,但是贫困问题仍然存在,相较于城市经济的发展,邢台市农村经济增长缓慢。尽快解决“三农”问题,促进邢台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成为邢台市政府的首要任务。农产品销售在农户收入中所占比重农产品物流是影响其销售的关键因素,制约邢台市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城乡统筹发展应把农产品物流第一位,有助于解决邢台市贫困问题。

三、城乡统筹构建邢台市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

在城乡统筹背景下联系邢台市农产品物流的实际情况,依据科学理论,从整体出发,构建邢台市农产品物流模型。(一)城乡统筹构建邢台市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指导原则。1.整体性原则。邢台市农产品物流体系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由于邢台市各地区发展不均衡,致使各个地区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农产品流通过程由多个物流环节构成,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构建邢台市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促使农产品整个物流活动多能高效运作。2.科学性原则。根据邢台市各地区不同的农产品物流情况,依据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规划农产品物流模式,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合理解决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依靠信息网络技术,提高农产品物流服务水平,扩大邢台市农村物流网覆盖面积,促进邢台市农产品物流的发展。3.现实性原则。构建物流模式应该结合邢台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分析邢台市农产品物流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措施。不可贸然发展农产品物流,不可盲目地把发展较好的物流模式套用到邢台市农产品物流中,与实际相结合,城乡统筹构建邢台市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二)城乡统筹构建邢台市农产品物流体系的结构模型。联系邢台市农产品物流的现况,从物流系统的整体出发,构建邢台市农产品物流体系的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城乡统筹构建邢台市农产品物流模式,需要有效结合邢台市城市物流与邢台市农村物流。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可以为邢台市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保障。构建高效畅通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可以推动邢台市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城乡经济、资源、人口等要素之间的融合,逐步达到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城乡统筹邢台市农产品物流发展需要发挥政府协调、监督、管理作用,统筹城乡资源优势,激励城市反哺农村,促进农产品物流市场健康发展。信息是农产品物流的灵魂,发展农产品物流要重视信息平台的建设,确保信息在生产主体到消费主体之间能够及时准确、公开透明传递。农产品的流通主体主要包括产销两地批发市场、物流园区、大型连锁超市、龙头企业,流通主体承包农产品物流的全过程;消费主体包括购买农产品及其衍生品的消费者和企业,资金流在这里产生,消费主体拉动邢台市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四、城乡统筹发展邢台市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优惠政策。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促进邢台市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加大政府对农产品物流的支持力度,减少农产品税收,把“绿色通道”的作用最大化,减免农产品在运输中的过路过桥费。邢台市拥有巨鹿枸杞、南宫大枣、柏乡牡丹、浆水苹果、南和小米等特色农产品,发挥政府的作用,打造邢台市农产品品牌。(二)建设农产品信息平台。城乡统筹发展邢台市农产品物流对物流信息化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应主导创立农产品信息平台,由相关技术人员对农产品产销情况作出估算,并将信息传递给农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者依据分析结果决定生产品种和数量,避免生产的盲目性,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也有了参考。政府要加大对农产品物流活动监管力度,避免乱收费和欺诈交易发生,推动农产品市场健康发展。(三)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运输环节作为连接城市与农村的纽带,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农产品物流发展至关重要。但是部分村级道路条件相对较差,需要尽快加以改善。由于农产品自身的特殊性,特别是瓜果蔬菜和肉类,在低温条件下流通才能最大限度保持其原有的新鲜和卫生,建设冷链设施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在优化冷库、冷藏车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的同时,进行产业链内部多环节的资源整合优化。(四)校企合作培养农产品物流人才。吸取发达国家发展农产品物流的经验,校企合作在高校中开设农产品相关课程,不仅要学习农产品物流方面的理论知识,企业提供课外实践机会,让大学生了解农产品,对农产品物流产生兴趣。在农村普及农产品物流相关知识,提升农民对农产品物流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农产品物流市场信息。

【参考文献】

[1]孙静.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物流运作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学,2011

农产品物流范文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产品;冷链物流

互联网时代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冷链物流产业的科学建设,基于低碳经济环境下,加强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工作变得尤为重要。我国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着基础设施设备不够完善、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困乏、流通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冷链物流企业必须积极转变自身的管理工作理念,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市场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最佳发展方案,要切实提高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流通效率,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多样化冷链物流服务,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持续的发展。

1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特征

农产品冷链物流实质是指将各种冷鲜冷冻农产品在生产、贮存运输配送、销售等环节中放置于低温环境下,确保农产品自身品质不会出现过多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相关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内容:①农产品易腐性。在当前物流市场中,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所负责运输配送的对象主要包括了各种新鲜素菜、肉、鱼、蛋以及水果等,这些食物的特点就是容易发生腐烂问题,影响到食物的品质。不同生鲜农产品在冷冻保鲜运输配送过程中对应的环境温度是有所区别的,如果温度不符合农产品保险或者冷冻标准,将会导致这些农产品在短时间内出现变质现象,从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②运输配送时效性。农产品冷链物流非常注重其运输配送时效性。如果生鲜农产品的生产-运输配送-销售过程时间消耗过长,将会导致生鲜农产品质量的大大下降,难以获得市场消费用户的青睐。因此,市场农产品销售商为了最大化降低损失,往往会要求冷链物流企业以最短时间完成送达,冷链物流企业要对生鲜农产品运输路线做出最佳规划。③冷链物流成本高、运作效率低下。农产品冷链物流需要配备先进的冷冻保鲜设备,产生大量的能源消耗,这样无疑会增大整个物流配送成本。在冷链物流运作过程中,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技能操作水平也要求较高,这也会随之提升冷链物流总成本。由于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性的特点,因此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时,物流企业必须尽量延长生鲜农产品变质腐烂时间,以此来提高对农产品的保险冷冻效果,但是这样就会使得物流企业运作效率的降低。④冷链物流复杂性。与一般物流相比较,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工作要求更为复杂,无论是在工艺方面,还是在技术方面都对物流配送管理提出跟高的要求。针对于不同保险农产品的冷冻保鲜配送运输,物流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可以称得上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

2低碳经济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必要性

在低碳经济发展环境下,各个行业领域都要努力朝着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不断前进,通过最大程度减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使用,不仅能够起到优化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还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同发展,缓解社会能源紧张的局面。因此,低碳物流将会成为整个行业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在物流产业体系建设中农产品冷链物流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低碳经济发展也是必然趋势。与一般物流不同,农产品冷链物流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会消耗掉更多的社会能源,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保鲜冷冻过程充分保障生鲜农产品的高品质,满足市场消费用户的各项需求。为了降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能源消耗,减少物流成本支出,物流企业就必须科学引进采用最为先进的低碳管理技术和方法,培养更多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引导他们树立起低碳经济管理工作理念,充将低碳经济理念融入到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工作中,实现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3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冷链技术水平低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各项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工作未能跟上冷链物流发展脚步,并且由于冷藏温控设备的购买使用成本较高,从而导致一些物流企业往往为了节省成本而选择在常温环境下运输配送生鲜农产品,这样一来就会严重影响到农产品的品质。市场上的大多数物流企业都未引进应用先进的冷链物流企业,专门用来负责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配送的车辆与设备较少,难以做到对生鲜农产品的品质充分保护。除此之外,物流企业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输路线、运输目的地以及销售网点缺乏科学规划设计,这样会促使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配送距离加大,损耗掉社会更多的能源,并且还会产生大量碳排放,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威胁。3.2物流管理环节多,标准化程度偏低。农产品生产消费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小规模性和分散性,这种特性造就了我国农产品市场上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导致物流管理过程环节过多,增加了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运输管理成本。在农产品供应链发展过程中,各方参与者缺乏一定的协调与组织,往往都是各自最好本职工作,相互之间很少进行密切沟通与交流,导致信息流通不畅,致使冷链物流能源消耗过大。在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中,还未科学制定出基础设备设施操作的统一技术标准,未能够明确农产品冷链全程的温度控制标准,对于农产品的包装工作,无论是在材料选用上,还是在包装管理上都未进行统一标准,这些都会造成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操作的不够专业规范,容易引发生鲜农产品自身品质的降低,并且造成大量不必要的能源损耗,不利于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建设和谐稳定地发展。3.3冷链信息不对称,物流信息网络系统不完善。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体系中,由于参与主体众多、各方主体之间又缺乏密切沟通交流,从而导致信息滞后、信息流通不顺畅现象的发生,这样就会引发农产品冷链物流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某些冷流物流环节中甚至会出现弄虚作假的信息,造成农产品市场的供需信息失真,这样不仅会导致农产品物流市场无法形成有效经营规模,还会以成都增加物流环节能源消耗,致使物流成本的大幅度提升。在农产品冷流物流市场中,物流企业之间未能有效设置网络接口,无法实现物流资源与设备的共享,共同推动我国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从而造成了各项物流资源的浪费。当前我国冷链物流信息网络系统还不够完善,信息化标准未进行科学统一,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全过程缺乏有力监督和控制,从而导致农产品冷链物流低碳发展难以获得先进网络技术的支撑。

4低碳经济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改进措施

4.1优化整合物流资源,提高冷链物流技术水平。基于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必须加强对各项资源的优化整合作业。首先,政府部门要结合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实际发展情况,合理制定出完善的低碳补贴、收税优惠等政策制度,激励并引导广大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利用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和设备,组建起高能力、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加强对低碳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的创新开发设计工作。就比如,物流企业在生鲜农产品运输配送工作上,可以通过采用电动汽车、油电混合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这样能够帮助物流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工作目标,降低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支出。现代物流企业要充分发挥出现有资源的作用,加强对基础冷链设施设备的改造利用,同时安排专业人员去对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设其先进的设备管理系统,确保能够最大程度提高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率。物流企业还需高度重视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输路线、运输目的地以及销售网点的科学规划设计工作,通过大力发展公路、铁路以及航空等综合运输网,实现对农产品冷链运输网络的优化调整,不断提高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效率,充分保障农产品的高品质。物流企业要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经验,采用企业共同运输配送模式,有效减少农产品的运输配送里程,从而节省到更多的能源,为物流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4.2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推进物流结构优化升级。在低碳经济时展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必须加强对不同环节工作的优化整合,全面提升农产品生产运输销售的集约水平,创新构建出以低碳技术为核心的农产品加工包装体系。在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环节,物流企业要树立起先进的低碳经济管理工作理念,健全低碳运输配送体系,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的配置,实现我国生鲜农产品加工与冷链物流运输配送的共同发展。而在农产品销售环节中,政府要发挥出自身主导作用,引导销售企业加强与生产企业、物流企业的信息沟通交流,推进组织协调、流程等内容的优化整合。与此同时,未来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必须朝着标准化、科学化的方向不断前进,相关机构部门要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环节的冷冻冷鲜装置进行科学制定统一标准,明确不同类型农产品的冷冻冷鲜温度范围,充分保障农产品在冷链物流运输配送过程的质量水平。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输操作流程,则要尽早制定出专业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实现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各个环节的科学有效衔接,从而促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结构的优化升级。4.3加快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完善物流网络信息系统。低碳经济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工作,物流企业通过引进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对物流网络系统系统的优化改善,提高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管理水平,为广大消费用户提供实时信息服务,缩短农产品不同供应商之间的距离,降低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成本,促使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低碳运行。物流企业要不断加强对冷链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各项资源的有效共享,将传统农产品物流分散的运作进行优化整合,这样不仅能够降低运作风险,还能够有效提升物流运作效率,节省到更多农产品交易成本,为农村农民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收入。物流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条件,加大对信息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投资力度,引导专业人员充分发挥出物联网创新技术的作用,提高物流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水平,通过强化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示范工程,完成对冷链农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的有效监督和管理,从而实现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管理的一体化和透明化。政府部门则要加强对冷链物流信息平台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工作,确保各项信息流通的科学规范性,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信息平台的和谐健康运行发展,为广大物流参与主体方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5结语

在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要朝着低碳节能的方向不断前进,各大物流企业要积极转变自身的冷链物流管理工作理念,切实提高冷链物流技术水平,完善冷链基础设施设备,优化配置各项资源,强化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结构的优化升级。物流企业要组建起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加强对物流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信息服务水平,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各个环节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降低冷链物流能源损耗和成本支出。

参考文献

[1]同晓文.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化策略探析[J].交通企业管理,2014,29(12):52-54.

[2]薛珂.低碳经济环境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35-37.

[3]原惠群,杨家其.低碳时代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障碍与思考[J].产业经济,2016(2):121-123.

[4]徐阳,张多加,苏兵,等.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6,5(12):113-114.

农产品物流范文篇8

关键词: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对策

河南省一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1]。农产品物流发展使农产品运输效率大大提高[2],而且能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结构优化。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较为缓慢。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具有代表性,同时面临着发展困境,因此,研究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1农产品的含义与特点

1.1农产品的含义

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它的范围非常广泛,既包括食用类农产品,如植物类、畜牧类、水产类等,也包括非食用类农产品,如干草、香精油、动物皮毛等。

1.2农产品的特点

1)农产品对物流的依赖性大。绝大部分农产品由于自身易腐烂、易变质等特性,对物流要求和依赖性非常高。比如,畜产品具有鲜活、易腐烂、不耐保存、不便保存等特点,在运输过程中,对外界条件的要求十分严格,如温度、湿度要适宜,良好的保鲜技术等等。这些农产品对物流的时效性要求很高。2)农产品需求弹性小。农产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农产品的需求受价格等因素的波动小,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从单纯的主食转移到农副产品、绿色食品,即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3)农产品的季节性、区域性强。大多数农产品是季节性作物,过了播种与收获的季节大量的土地与人员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反季节播种的农产品价格偏高,农产品的价格呈周期性变化,受往年价格的影响较大。其次,部分农产品受生态的影响极大,不同的地理环境适宜生长的品种不同,并且不同区域生产的农产品的质量、价格也不同。4)农产品的种类繁多,数量大。农产品物流规模特别大,品种、种类特别多,农产品物流需求较高,不利于管理和分类,给农户和相关企业、部门的规模化集中销售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2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河南省农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81.74亿元到2019年的5408.59亿元,增加了5326.85亿元,增长了约65.17倍,数据表明在1978年到2019年42年间河南省农业总产值一直是持续不断上升的,所以河南省农产品的产值从理论上来说是处于不断增长态势的。

2.1农产品物流需求现状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其农产品具备品种丰富、数量众多等特征[3]。河南省统计年鉴显示,2019年河南省的粮食总产量将近6826万吨,比上年增长1.9%。全年全省油料产量672.57万吨,增长4.2%。花生产量594.93万吨,蔬菜产量7434.91万吨,食用菌产量177.48万吨,瓜果产量1561.61万吨。畜牧业整体来看略有下降态势,但发展相对较平稳。猪牛羊禽肉的总产量达到了538.21万吨,比上年下降2.8%。禽肉产量148.05万吨,禽蛋产量449.42万吨,牛奶产量约为210万吨,年末生猪存栏的数量3887万头。综上所述,这些产品大部分均被作为商品[4],对农产品物流的需求量较大。

2.2农产品物流基础现状

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基础是有其具体数据显示的,2019年铁路营运里程数已达到约6134.02公里。全年全省货物运输总量高达21.91亿吨。完成货物周转量8690.52亿吨公里,增长1.3%,其中,公路5572.59亿吨公里,水运1101.12亿吨公里,铁路2012.14亿吨公里。河南省加大了乡镇公路建设力度,各级政府先后投入专项建设支持资金,以支持河南省的农产品物流交通网的优化建设。以上数据清晰地显示了河南省物流基础规模在不断扩张。

2.3农产品物流信息现状

截至2019年年末,河南省网络、通信等物流信息基础建设已有以下规模:全年邮电业务总量8985.47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其中,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含快递)829.65亿元,增长40.5%;电信业务总量8155.82亿元,增长36.0%。快递业务方面,总量到达了31亿件,快递业务收入约为249.05亿元。直至2019年年末,河南省固定电话用户已达667.2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051.38万户,互联网用户11839.70万户。因此,河南省物流信息网络逐步在拓展,愈加表明物流对于农产品的重要性。

3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进步,河南省农产品物流也正在一步一步发展,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3.1农产品物流技术有待提高

河南省的物流技术仍旧特别传统,致使农产品的运输成本极大地提高,技术落后是其发展中相当大的难题[5]。河南省农产品物流技术落后是较为普遍的,例如运输、包装、仓储冷冻、加工和装卸搬运等技术相对来说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迄今为止,整个河南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正处于发展阶段,现代化的仓库冷冻技术设备远远不足,冷链流通率与全国的平均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仓储方面,各种农产品对存储的要求不一致,专业的仓储系统落后,专用仓库不足。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人工装卸、露天堆砌等这些传统的储藏运输方法还在被继续沿用,极度缺乏现代化的仓储设备。同时,在流通的各个环节,由于技术的落后,导致农产品变质、腐烂等,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物流成本也随之提高,导致农产品物流效益提高难上加难。

3.2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不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省的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河南省各个地区仍有待提升[6]。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的规模不够理想,尤其是对于农村来说,交通的闭塞仍然是限制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重大因素,现代的农产品物流对农业生产、设施设备的要求较高,导致先进的技术无法应用,制约了各地农产品的流通。加之农产品物流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所存在的缺陷,农产品经销商、零售商还有终端消费者难以及时获取物流的即时通信信息,农产品物流的效率则无法获得提升。河南省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是农产品物流发展受阻的现实原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不仅严重阻碍了河南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甚至使河南省经济发展速率也得不到提升。

3.3农产品物流人才匮乏

在现代物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专业人才的作用具有巨大潜力[7],只有专业性较强的人员才能很好地完成农产品物流作业。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河南省的农产品物流观念相对落后,专业从事物流的人才是极为罕见的,再加上物流行业内的相关知识培训稀缺,所以致使相关的技术难题陷入窘境而难以攻破,以至于阻碍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而国家和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小,缺乏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意识,新时代创业难度大,很多受过相关教育的大学生大多不愿意再次回到农村,即使回乡创业,面对种种困境,失败的案例层出不穷,严重打击了创业人员的积极性,对农产品物流业的冲击也是无法避免的,这些都是阻碍农产品物流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3.4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低

河南省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低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是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健全[8],虽然电商的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繁盛时期,但是大多数农业生产地区的网络覆盖率仍然很低,但是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可追溯性、透明度的要求较高。除了消费者,生产环节、运输环节同样对信息的需求很高,只有各个环节信息畅通,才不至于导致出现货物滞销、囤积的情况。二是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物流方面知识的培训,对互联网及相关技术的掌握和接受比较缓慢,这也是导致农产品物流发展缓慢的因素之一。三是农产品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不完善,农民对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是望而却步的,且极少使用。因此,会致使整个物流过程不能被农民实时得知,物流信息基础设施跟不上,网络信息平台难以实现统一[9-10]。

4加快河南省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

4.1加大农产品物流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

一是农产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易损坏,不易贮藏,结合河南省的现状,并且为保障市场需要,有必要加强冷藏技术的研发,从而使农产品能够适当延长其生命周期。二是由于未经加工的农产品保鲜时间短,且流通损耗大,对于开拓市场来讲是非常困难的,为加快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冷链保鲜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4.2提升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是农产品物流快速平稳发展的基础,以下主要从农村公路建设和交通网络完善两个方面阐述。一是要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力度。想要使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得到快速发展,交通是致富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想富,先修路”这句俗语是建立于实践之上的,加强农村到城市的公路建设是非常必要的,这样能够增加农产品销售的渠道,使农村与城市之间更便于互通交流,并且随之能够有效规划河南省农产品物流的最佳线路网,避免物流运输中不必要的成本浪费。二是完善交通网络。实现河南省农产品运输一体化,实现陆运与海运、汽车与火车等多种方式共同运输的交通网络,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减小农产品物流运输环节的损耗风险,同时也能够使农产品物流更加透明化,从而使人对其更加信服。

4.3加强农产品物流人才的教育与培训

农产品物流是物流中具备特殊性的一种,它所涉及的范围广、环节多且要求极高,而河南省极其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所以需要系统培养专门的人才,必须依托于专业的物流人才,才能运作专业化性质的物流营运作业,因此,专业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已经迫在眉睫。首先,教育机构可以引导和激励学生学习并应用农产品物流相关技术知识,并鼓励其进行创新创业活动,这不仅能激发学生自身的潜力,还能带动剩余劳动力再就业。其次,积极进行农产品物流培训班等相关的活动,讲解有关于农产品物流方面的系统知识,基于此,诸如经过专门培训的物流作业人员,就能够直接招聘启用农民等不懂该方面知识的人,并向其讲解教授简单的物流知识,使其马上可开始着手工作,这样就能相对减少剩余劳动力数量。

4.4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提高信息技术在农产品物流中的应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产品物流领域的渗透,如应用GIS技术,有利于运输、配送、仓储环节中选择最优的路线、最适合的仓储位置。同样一个顺畅的信息,能够满足服务对象对产品信息的需求,物流流通环节上下游各个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的需求。建立河南省农产品信息和披露平台,可以在农户经销商、消费者之间建立及时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有效流动,并形成农民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

5结语

综上所述,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农产品物流技术有待提高、物流基础设施不足、专业物流技术人才缺乏及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希望有助于推进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快速发展,同时为河南省农业发展提供物流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洲.物流服务网络与农产品供应链的互动协调发展:评《农产品供应链与物流管理》[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1):331.

[2]初贺,冯霆.黑龙江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问题与解决措施[J].黑龙江科学,2020,11(16):154-155.

[3]刘羽.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农产品物流发展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2020(8):136-137.

[4]张腾元.云南省农产品物流效率影响因素研究[J].市场研究,2018(8):49-52.

[5]陈鹏.济南市周边农村农业发展模式探究[J].中国商论,2017(8):118-119.

[6]杨博威.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商论,2017(1):48-49.

[7]艾丹丹.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农产品经营模式分析及选择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11):170-176.

[8]吕玉花.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产品物流问题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8(3):20-22.

[9]杨双幸.“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物流体系升级路径[J].南方农机,2021,52(4):112-113.

农产品物流范文篇9

关键词:贵州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

1贵州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1生鲜农产品对冷链物流的需求旺盛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地势西高东低,海拔平均为1100m左右,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地形地貌,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河流数量众多,水力资源丰富,赋予了贵州省在地域性和区域上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为农业的整体综合开发提供了条件。贵州省发展的农产品主要有粮食作物、蔬菜及食用菌、精品水果、茶叶、肉、蛋、奶、水产品等。2019年贵州省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如表1所示[1]。从表1可以看出,贵州省主要农产品产量巨大,产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粮食总产量指标看似有所降低,是因为2019年的粮食耕种面积降低,但是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是在增加的,所以单一数据并不能表示本年度贵州省的农产品产量情况,需要结合多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因此,贵州省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大,对冷链物流的需求非常大。

1.2交通建设不断完善,物流运输发展迅速

要致富,先修路。近年来,贵州省的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2019年贵州省的公路的通车里程,特别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和内河航道里程建设比2018年年末大幅提升,为贵州省物流业在多种运输方式的发展提供了条件。2019年贵州省公路、铁路、水运货物运输总量为106802.26万吨,比2018年年末增长3.7%;货物周转量为1953.89亿吨每公里,比2018年年末增长8.7%;民航货邮吞吐量可达12.74万吨,比2018年年末增长8.0%。由此可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加速了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同时这也为贵州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3政府支持政策不断出台,冷链物流设施持续增加

为了减少贵州省生鲜农产品在流通中发生损耗,解决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贵州省在2017年印发了《贵州省发展冷链物流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方案计划在三年内加大对贵州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截至2019年底,贵州省实现建成库容共160万吨的冷库,冷藏车数量也达到了1420辆。在2019年贵州省外销生鲜蔬菜类产品中,有一半以上都实现了冷链运输,肉类、果蔬类、禽类的农产品采用冷链物流的比例也大大提升,流通过程中的损耗也降低至百亿元。

2贵州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基础设施发展不完善

虽然我国公路、铁路、水路的通车里程在不断增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连接农产品生产地的农村的基础设施依然比较薄弱,道路交通、网络通信、设施设备依然是制约农村地区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冷藏运输车辆到不了农村,大部分农民的生鲜农产品都是按小批量自行运往乡镇的集市进行售卖,不仅效率低,成本高,而且容易损坏。目前,贵州省的冷链基础设施依然处于不足的状态,并且贵州省的冷库和冷链运输车一半以上集中在贵阳市,而其他市和地州的冷藏设施拥有量很少,不利于贵州省其他地区生鲜农产品的整体发展。

2.2冷链物流技术水平低下

冷链物流的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冷库、冷藏车建造和制冷技术等方面,冷库的建设、冷藏车的设计都需要先进的冷链技术作为支撑。不同的冷链物流对象所需要的冷链设施和技术也不尽相同,如水果、蔬菜这类农产品不仅对温度有要求,对湿度也有要求,这给冷链设施设备的研发和建设增加难题。而贵州省目前冷链物流设施的技术水平比较低,无法精准地为运输对象提供适合的条件,运输过程中依然存在损耗[2]。

2.3冷链物流成本居高

一方面,与传统的运输相比,冷链物流前期投资更高,而贵州省的冷链、冷藏技术相对低下,生鲜农产品具有季节性、易腐败、不能碰撞等特点,如果在仓储、搬运、运输、配送等过程中,冷链设施及制冷技术水平低下,很容易发生腐败、损坏的情况。另一方面,到目前为止,贵州省还没有建立起供销售企业、物流公司和农户等多个主体共同使用的信息平台,信息共享程度低,彼此之间缺乏信任,不仅会出现虚假信息,增加多余物流环节,还会导致能源浪费,物流成本增高,最终使得生鲜农产品价格增加[3]。同时,信息平台的缺乏也无法对生鲜农产品的运输进行追踪,可能导致农产品在运输的某个环节出现断链而发生变质,特别是需要冷冻的肉类、海鲜类产品无法保证其全程安全,使变质产品浑水摸鱼地流入市场[4]。

2.4冷链物流人才缺乏

冷链物流本来就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活动,生鲜农产品的冷链运输中需要对冷藏环境的温度、湿度等进行全程的管理,这就需要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完成。而大部分从事冷链物流的人员都是半路出家的,并且目前贵州省几乎没有高校开设冷链物流专业,而针对已经开设物流专业的院校,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也没有把冷链物流作为核心课程,有的院校甚至并未开设这门课程,因此就目前贵州省的物流人才培养情况来看,冷链物流人才十分缺乏。

3贵州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3.1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关乎贵州省冷链物流体系的完善,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的道路、通信网络的建设,真正实现全省公路村村通的目标,为生鲜冷链物流的继续发展提供保障。同时,政府部门应该牵头做好冷链设施设备的建设,通过各地政府统一规划、出资建设冷藏库,以及为企业自购冷藏车辆提供补贴等形式,鼓励贵州省各大冷链物流企业,并吸引更多企业投身于冷链物流领域。另外,需要对冷链设施设备在各市、州的空间分布优化,实现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在贵州省生鲜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全覆盖,推动贵州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3.2引进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

冷链物流企业除了需要增加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一方面,应该通过与外国企业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加强企业专业人才对冷链技术的研发,把最新的技术引入到冷链物流的运作中去,提高冷链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应该建立冷链物流信息平台,结合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实现生鲜农产品在冷链物流环节的沟通交流,减少中间环节,并对生鲜农产品进行实时监控、信息收集处理和反馈,从而提高冷链物流的使用率和利润率。

3.3政企合力缩减物流成本

在缩减物流成本上,从政府层面来看,政府应该出台鼓励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冷库用电的优惠政策、税费减免、冷链设施建设和购置的补贴等,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开通从生产基地到销售地的绿色通道,不设置通行时间限制;企业层面,加强冷链物流管理意识,引入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对容易增加成本的老旧冷链设施设备和零配件及时进行更新,大力引进采购移动式冷藏库,并减少生鲜农产品从生产基地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中间环节,来降低不必要的成本。

3.4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

首先,通过与高校进行合作,开设冷链物流专业,定期通过企业实践、顶岗实习等形式,将在校生送往企业进行实地学习,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其次,企业也要定期安排企业冷链物流专家及管理人员前往合作院校为学生进行授课和开展讲座,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培养出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并输往贵州省各大冷链物流企业,让学生学以致用;最后,企业还要对在职的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为员工提供前往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达地区或者国外进行培训学习和进修的机会,通过多种方式、多个渠道壮大企业的人才队伍。

4总结

综上所述,完善贵州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让贵州的经济得到发展,实现农民脱贫致富,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引进先进的冷链技术,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降低冷链物流成本。最终,建立健全的贵州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带动贵州省生鲜农产品朝着规范、健康、安全、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贵州省统计局.2019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OL].[2020-04-10].

[2]陈秋利,贝淑华.江苏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4):6-8.

[3]赵元琦,王茂春,杨婷.贵州省农产品电商物流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20,43(4):69-71+78.

农产品物流范文篇10

(1)农产品资源丰富,冷链物流市场潜力巨大。广西农业资源丰富,主要盛产南亚热带水果、蔬菜、甘蔗、麻类作物、桑蚕、药用作物、香料作物、松脂、桐油、三黄鸡、奶水牛、水产品等农产品。近年来农业保持稳定增长,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21亿元,居全国第十一位,比上年增幅14.3%。其中,水果1094.41万吨,增产8.3%,产量居全国第六位;肉类387.77万吨,增产4.5%,水产品275.09万吨,增产5.1%。特色农产品丰富,水果品种非常多,香蕉、芒果、荔枝、龙眼、柑橙、板栗等名优果鲜享有盛名,尤其香蕉是我国主要产地之一。但由于没有很好的冷藏条件,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有数据显示,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损失率分别达到20%~30%、12%、15%,而冷链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广西作为经济后发展地区,冷藏条件尤其欠缺,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2)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湘桂、黔桂、枝柳、云桂、南广、等铁路干线和国道、省道线纵横交错。2010年铁路通车营运里程达3200多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0万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00多公里,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快捷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力推动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同时,农产品批发市场设施的完善也提升了冷链物流的能力。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批如南宁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柳州柳邕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桂林五里店果蔬批发市场、玉林宏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广西田阳农产品批发中心、广西海吉星农产品物流中心、金桥农产品批发市场等规模较大、有影响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截止2010年底,广西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达到37个,年成交额约210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17个和增长85%。

2广西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机遇

(1)广西将打造成为中国—东盟区域性国际水果集散中心带来的机遇。东盟各国是热带水果之乡,盛产山竹、榴莲、火龙果等热带水果,中国盛产苹果、梨、柑橘等温带水果,两国水果是双方贸易中存在较大的供需潜力,贸易互补性很强。据2011年相关数据统计,我国进出口水果总量(包括食用水果及坚果、甜瓜或柑橘属水果的果皮)635.8万吨,其中东盟占67%,进出口水果总金额62.3亿美元,其中东盟占51%。通过广西进出口的水果贸易量均呈逐年增长趋势,每年从广西凭祥口岸进出口东盟国家的水果量达100万吨以上,2011年凭祥口岸对东盟水果进出口总量排名全国第一,已成为中国对东盟水果进出口的最大口岸。目前,广西正大力推进中国—东盟水果集散中心的建设,迫切需要为水果流通提供系统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冷链物流服务。(2)南菜北运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带来的机遇。2011年,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构建稳定的“南菜北运”流通渠道,保障北方冬季蔬菜市场供应,财政部、商务部决定在海南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的基础上,将广西、云南列入开展“南菜北运”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范围,将重点支持广西产地集配中心、主销区交易配送专区、产销商流链条、信息服务平台等四项建设。试点的运行,将推动广西冬季瓜菜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同时也给蔬菜瓜果冷链物流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3)国家政策扶持的机遇。近年来,国家为大力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出台了许多政策。例如,2009年国务院推出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中着重强调了要重点发展农产品和食品的冷链物流体系,尤其是2010年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将带动达2000亿左右的投资,冷链物流产业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广西应充分抓住政策机遇,发展与壮大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

3广西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问题

广西冷链物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体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1)冷链物流覆盖生鲜农产品的比率低。冷链物流要求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均处于产品所需的低温环境,才能将农产品的损耗降至最低。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蔬菜水果冷链物流覆盖达95%以上,肉禽冷链物流覆盖达100%。目前,我国鲜活农产品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物流覆盖率仅分别为5%、15%、23%,每年由于腐烂变质而造成的损失巨大,仅果蔬一类就达1000亿元以上,损耗量居世界首位。广西由于经济条件落后,缺乏相应的软硬件投入,农产品冷链物流覆盖率很低,大部分仍在常温下进行运输、储存、销售,农产品损耗率达20%~30%。水果蔬菜尤甚,腐烂变质平均数为35%,广西2010年蔬菜产量2433万吨,水果产量1094.4万吨,如按1元/千克的损失计算,新鲜果蔬每年由于腐烂变质而造成的损失达100多亿元。(2)冷藏储运能力低,设备设施陈旧老化。我国库容量900万吨左右,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北京、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等沿海一带相对发达地区,人均冷藏库吨位为0.006吨/人,与美国相差33倍,人均冷藏车数量0.2辆/万人,与美国相差40倍。即便是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较好的北京地区(冷藏库42万吨,冷藏运输汽车约2700辆)同美国相比也分别相差10倍和5.7倍。广西冷藏储运能力较低,拥有万吨级以上容量的冷库仅有南宁五丰联合食品有限公司、柳州肉联厂、南宁国际综合物流园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企业,其他大部分为中小型冷库,总库容有限。大部分冷库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多层土建冷库,技术含量低,温控区间小,相关设施不配套、有的已经陈旧老化,从体制与适用范围上分属于肉类、水产、果蔬企业,企业自运营冷库的效益不高。(3)农产品冷链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低。在国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大多由资金雄厚、规模庞大的物流公司来完成,组织化程度高。如在日本,主要通过农协把农民手中的农产品集中起来,统一储运、统一销售,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生产小规模与大市场的矛盾。目前广西的农产品物流中,大部分为力量单薄而分散的农户、个体运输商、个体批发商及个体摊贩等,农产品冷链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低。由于规模小,竞争力弱,投入不足,发展乏力,经营管理水平低,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竞争力,难以获得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规模效益。(4)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广西物流市场上,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而专门针对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服务更是微乎其微,专门从事冷链物流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数量少,尤其是能独立开展预冷、加工、仓储、运输、配送等一条龙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更少,大部分冷库和冷藏运输车队所能提供的服务功能单一、规模不大、服务范围小,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产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另外,由于冷链物流服务标准、企业从业标准的缺失,导致了冷链物流行业内的从业企业良莠不齐,企业间形成恶性价格竞争,也限制了行业发展。(5)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缺乏。与一般物流人才不同,冷链物流人员不仅具备现代物流管理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制冷技术、低温设备管理、食品科学等冷链技术知识。冷链作为新兴的物流细分领域,人才培养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掌握冷链物流技术和管理的人才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广西冷链物流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高校是各类人才输出的动力保障。目前,广西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开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专业的高校很多,但设置冷链物流专业的高校很少。2010年,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第一所高校开设了冷链物流管理专业,北京交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院等50多所院校增设冷链物流相关课程。在广西高校中,大部分均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但缺乏专门针对冷链物流的专业,也没有开设冷链物流课程,冷链物流人才及其匮乏。

4广西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