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出口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22:30:40

农产品出口

农产品出口范文篇1

关键词:广西;农产品;出口

一、农产品生产情况

广西是农业大省,全区人口5579万左右,农业人口为4000多万,占总人口的80%左右。农业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由于广西特殊的自然资源条件,目前主要生产的农产品有:粮食、糖、木薯、水果、油料、蔬菜、水产品、奶类产品、肉类产品、禽蛋、桑蚕、经济林木、茶叶、中药材等14类农产品。其中蔗糖产业稳居全国第一,市场份额超过50%。木薯、热带水果等支柱产业产量也多年蝉联全国第一,而新兴产业桑蚕产量也超过了江苏、浙江,多年保持全国第一。中药材的产量仅次于云南,在全国排名第二。

二、农产品出口贸易

广西拥有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生产多种农产品,是中国主要的农业产区之一。其中,水果、糖料、蔬菜、畜产品和水产品是广西的主要优势农产品。(1)产品结构。由于广西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质量较为低下,出口的农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低价值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高价值农产品较少,使得广西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不强。(2)市场结构。在出口地区方面,根掘广西农业厅的统计数据,2016年广西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中,东盟和美国两大市场共占据了广西农产品出口总额约70%,其中东盟国家高达53%左右。此外,广西农产品的出口市场还包括日韩、俄罗斯和欧洲等国。在广西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中,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分列第一、第二和第三位,这些国家是广西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但广西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过于集中,农业生产和贸易不协调,影响了广西农产品出口发展。广西农产品出口市场存在局限性,主要为亚洲临近国家和欧美国家,这些国家农产品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市场份额有限。而非洲、拉丁美洲等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地区市场份额却相当少。

三、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出口种类单一,缺乏包装、深加工。根据海关的统计数据,虽示广西对外出口植物产品主要以蔬菜、水果和坚果类为主,而动物产品则主要以水产品为主。而且就产品品种和结构而言,低价值产品较多,附加值高的农产品较少,出口也较为稀少,而单一的低价值农产品种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2)农产品出口市场密集度高。广西目前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特别是近几年,对广西农产品进口量最大一直是东盟尤其是越南、欧美等。对于其他市场开拓不足,造成了广西农产品对少数国家出口份额过大,出口量过于集中。对越南、美国、欧盟、日韩的出口占全部出口市场的70%左右。高度的市场集中度造成了广西农产品较大的风险隐患。一旦这些国家的贸易政策发生变化,将会对广西农产品的出口造成较大的影响。(3)农产品出口企业规模小。广西农产品出口企业主要为集体和私营企业,龙头企业的数量少,大多数的农产品出口企业规模小,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落后。

四、对策

(1)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要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农产品加工技术和生产加工设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出新型产品,对以往老式方法加工的农产品进行更新换代,将农产品无论是生产、加工还是包装环节都要做精致。(2)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广西农产品出口渠道应当以多市场、小份额的战略为主,积极开拓国际化的多个市场区域,并将关注区域放宽到全球范围。从广西农产品出口多元化、差异化的战略规划出发,任何一个国家市场都可成为潜在市场,可结合市场状况和需求制定不同的市场策略进行市场推进。(3)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抓住国内外大企业扩大规模和产业转移的大好机会,寻找合作对象。一要有针对性的挖掘大型龙头企业,了解其企业发展动态,寻找合作的机会;二要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通过招商的方式,吸引大型企业洽谈合作事宜,并把握好机会,提高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溶花,朱国平.我国农产品出口问题探讨[J].农业经济,2011(5):27-29

[2]屈小博,胡求光.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2006(9):108-113

[3]黄祖辉,王鑫鑫,宋海英.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和变化趋势〔J].农业技术经济,2009(1):11-20

农产品出口范文篇2

一、加强黑龙江省农产品对俄出口贸易的政策支持体系

1制定有利于对俄农产品出口的贸易政策

政府对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技术、信息和协调支持,可为其创造便利的经营条件,调动了出口产品生产者和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客观上起到了增进交易效率的作用。制订有利于对俄农产品出口政策是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手段,是促进农产品出口重要措施。建立农产品出口促进政策体系,创造好的出口发展环境对建立起国际通行的质量认证标准体系,消除农产品出口的“非关税壁垒”,加强与贸易伙伴的交流和相互合作,沟通信息,创造有利于出口的国际贸易外部条件有着积极的作用。

2强化对俄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支持体系

(1)财政支持:在比较优势基础上,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对俄农产品出口的支持体系,包括财政、信贷、保险和科教等。

(2)政策支持:要制定相关政策,支持有发展潜力和有经营规模的对俄出口农业项目。对俄出口农产品还要制订土地使用、税费减免、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来支持对俄农产品出口贸易。

(3)信息支持:为农产品出13企业提供俄罗斯市场的各类信息,帮助企业开拓农产品出口市场。由政府组织建立农产品贸易信息平台,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加快农产品贸易公共信息的开发,避免出现买家找不到货源,卖家找不到市场的尴尬局面。

3打造黑龙江省对俄农产品的出口名牌

(1)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绿色食品,是黑龙江省农产品对俄出口贸易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黑龙江农业要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不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农产品品质、品种结构、农业内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优质高效农业体系

(2)开发支柱产业、建立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是发展黑龙江对俄农产品出口贸易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建立出口粮食商品生产基地,集中投放有限的技术、资金和物资,使农业产品生产上规模、上档次,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开发优势出口品牌,建立支柱产业力求提高对俄农业综合贸易出口能力。

(3)黑龙江省农产品对俄出口贸易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黑龙江省在豆奶粉、大豆蛋白、精炼油、色拉油、玉米变性淀粉、果糖、高档酒精、等深加工项目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已使黑龙江农产品向品牌化赢得了良好品牌。

4、提升龙头企业科技实力

发展对俄农产品出口贸易,必须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依托龙头企业品牌效应开拓俄罗斯农产品市场。扶持和培育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开发新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等方而的带动作用,对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这些龙头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发展对俄农产品深加工业

要争取抓紧对加工企业进行改组、改造,择优扶持,重点武装,推进科技进步,加速技术创新,培育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更新换代,要改变多年来出口“原字号”农产品的状况,根据俄罗斯人的食品消费结构的特点和需求,对现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农产品在俄市场的竞争力。

6、发展对俄农业境外合作项目

推进对俄罗斯的农业境外开发合作项目是对俄农业经济贸易长久发展的战略要求,有利于提升我省对俄农业贸易层次。坚持重点发展符合俄市场需求的绿色、有机和无公害的粮食、蔬菜、养殖和山特产品开发,确保农产品质量符合俄产地标准;充分发挥我省企业对俄合作的优势,吸引国内沿海发达地区和国际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来我省,利用他们的资金、技术、管理优势,走联合开发的路子。

7、发展绿色农业及特色农产品

黑龙江省开发建设时间较晚,空气、水体、土壤、生物等要素构成的生态环境较好,资源的破坏程度相对较轻,具备开发和生产绿色食品的基本要求。随着对俄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绿色食品需求越来越大。要抓好对俄绿色食品发展实施,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实施绿色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产品质、创农产品出口品牌。

(1)实施农业标准化,可有效地提高我省农产品的品质,提高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农业标准化包括农产品、种子的品种、规模、质量等级和安全、卫生要求:农产品、种子的试验、检验、包装、储运、使用方法和生产、储运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要求。

(2)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对俄绿色农业生产。要顺应俄罗斯社会对绿色、有机食品消费的要求,按照进口国或国际通行的产品质量标准,建设出口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优质特色专用品种的生产,合理规划出口产品的生产布局,促进基地向集中连片的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发展,形成规模优势。严格专业化、集约化运作,树立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的品牌和形象。

(3)技术支撑是黑龙江省发展出口绿色农产品不可或缺的保障。把农业科研部门纳入绿色农产品管理系统,为绿色农产品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以确保产品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4)政府要增大资金支持力度,促进对俄绿色农产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增加对俄绿色农产品科研项目和资金投入力度,从资金、项目、奖励机制等多渠道支持科技人员进行有关对俄绿色农产品方而的研究,搞好黑龙江省对俄绿色农产品的开发工作。全力打造黑龙江省生态农业大省、绿色农产品强省的优质农产品品牌,促进黑龙江省农业和农产品对俄出口持续健康发展。优势的农业自然资源,给黑龙江省发展农产品贸易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要充分发挥这一地方特色资源的优势,开发特色农产品市场,实现绿色化生产,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

8、完善对俄农产品出口销售渠道建设

要向进一步扩展黑龙江农产品对俄贸易的市场,就必须完善对俄农产品出口销售渠道建设,扩大销售渠道种类与规模,要借助境外合作企业和政府间合作等途径,建立境外农产品销售网点,兴建口岸批发市场,协调境内批发市场与口岸、境外批发市场的出口业务联系,培育从事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各类经营实体,为黑龙江农产品对俄贸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服务。

农产品出口范文篇3

为鼓励全市农产品企业增加出口,推进品质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全面提升我市农业对外开放水平,现就加快推进农产品出口通知如下:

一、任务目标

争取“十二五”末,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达到5亿美元,年增长率20%以上。培植构建粮食加工、功能糖、大豆蛋白、蔬菜加工、畜产品加工五大行业的农产品出口示范区,扶持壮大5个千万美元以上出口龙头企业,建成1-2个年创汇千万美元以上的出口基地,培育一批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和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工作重点

(一)加快培育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

一是培大扶强一批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从财政、信贷、自营出口、出口退税、项目资金等方面重点扶持,帮助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发展农产品精加工,争创名牌产品,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是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和高新技术改造一批外向型龙头企业。帮助扶持素质好、产品竞争力强和有市场发展前景的企业引进人才、技术、设备,真正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三是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培植一批龙头企业。因势利导,整合资源,形成一批具有企业法人实体、自主经营、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外向型农业主体。通过培育形成一批加工规模大、产品档次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创汇骨干企业群体,促进产业链条延伸提升,提高全市农产品出口规模和水平。

(二)加快推进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

一是突出优势产业、主导品种建设出口基地。推进以五大行业为主的出口基地建设。

二是按照国际市场标准建设出口基地。制定农产品出口基地发展规划,根据不同的发展基础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引导推动企业按照“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模式和基地本地化的原则发展,实现种、养、加全程监管。

三是按照《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考核管理办法》建设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工作机制,推行以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核心、品牌为引领、市场为导向的“五位一体”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发展模式,健全、完善出口农产品六大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

(三)加强农产品出口标准化建设。

一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强质量初始值检测,建立健全有效的农兽药残留监控体系和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

二要完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标准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满足农业标准化生产全过程的需要,加大对农业标准推广和实施的力度。强化对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的标准化管理,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实现出口农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境外主销市场标准的对接。

三要做好质量安全技术服务。农业技术部门要加强与龙头企业的协作,培育、引进、推广适合加工专用的农产品品种,为出口创汇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质监部门及时为龙头企业提供国内外最新农产品技术标准和质量信息,为加工农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四)努力打造国内国际品牌。

一是鼓励支持各地搞好“三品”认证工作,积极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

二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产品品牌。支持龙头企业组建研发中心,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改造步伐,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档次。

三是实施名牌产品战略。在农产品领域大力推动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创建,塑造名牌集群。引导和扶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到出口目标市场国或地区开展商标注册、卫生注册及相关国际行业质量认证,提升我市出口农产品核心竞争力。

(五)加强出口企业与国际市场对接。

一是创新市场开拓方式,坚持境外推销与境内推销相结合,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

二是以传统市场为依托,努力开拓新兴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

三是积极开发境外农业资源。注重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及设备,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到境外开展加工贸易,带动农业劳务输出和农产品原料、农兽药、农机具、加工设备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出口。

三、加大对农产品出口的扶持力度

(一)不断增加财政投入。各县(市、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加大对农业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市县财政要大力整合各级财政贴息、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等财政性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积极支持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农产品质量例行检测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开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认真执行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按照国家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从事高新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农业技术转让的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以及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行业,给予税收优惠。对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按有关规定,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同时,全面落实农业企业遇有自然灾害、技术研发费、教育经费、增值税、土地使用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外汇管理部门优先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购汇;商务部门认真指导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检验检疫部门加大对农产品检验服务的支持力度。

(三)加强金融信贷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和行业协会对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各级担保公司要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积极提供贷款担保。对信誉良好,有品牌、效益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实行信用抵押,提供信贷支持。对出口加工企业的农产品收购资金贷款,金融部门可凭出口产品订单和外商开户银行出具的信用证优先放款。人民银行要加强对存量农业贷款和支农再贷款的管理,收回的农贷资金继续投入农业,并在新增贷款中安排一定比例支持农产品出口。农业银行每年从信贷总规模中切出20%左右的指导性贷款计划,专项用于扶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对于以粮棉菜畜为原料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农业发展银行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大力支持。

(四)改进和加强用地管理。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把农产品出口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用地编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保证企业新建、扩建项目用地。农产品出口企业建设所需非农业建设用地,符合法律规定使用集体所有土地的,可依法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批准手续;不符合的,依法征收集体所有土地后,办理相关土地供应审批手续,属工业生产项目的,应当以招拍挂方式出让或租赁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农产品出口企业用于建设温室大棚和永久性畜禽养殖场、简易水产养殖场及农产品收购场所用地,可视为农业生产用地,鼓励占用未利用土地,控制占用一般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管理和生活用房、饲料储藏用房等设施用地,比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并办理农用地专用审批手续。允许农户依法有偿向农产品出口企业转让承包土地使用权或以使用权入股参与农产品出口经营,凡属占用耕地,特别是占用基本农田的,要保持农田耕作层的完好性。

(五)简化审批手续,放宽审批条件。有关部门要全力支持重点出口龙头企业发展,提高办事效率,优先保障龙头企业的生产用水、用电、用地。最大限度精简审批事项,优化业务流程,缩短办理时限。鼓励市级龙头企业成立进出口公司。

农产品出口范文篇4

关键词:湖北;农产品;出口贸易

一、湖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基本情况

湖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地理优势明显,不仅有肥沃的江汉平原还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农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优势和潜力。由于湖北省的主要农产品产量高、种类多,有许多都在我国农产品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湖北省各地抓住机遇,加大出口力度,增加出口的种类,打开了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的新局面。(一)湖北省农产品出口增减情况。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湖北省的农产品出口总额开始有了增长的趋势,农产品出口总额从2004年的2.38亿美元上升到了2016年的23亿美元,翻了接近十倍,在全国的农产品出口额也由第20位上升到了第8位。而湖北省再接再厉,一直保持在中部六省的第一名,出口总量达到了中部六省总出口量的30%以上。湖北省的蜂蜜、小龙虾、蛋类、食用菌和大闸蟹这五种产品的出口量在我国多年稳居第一,当前,我省已具备7个部级农产品出口示范区,22个省级示范区,产品的总量占到了我省农产品出口总量的80%,合格率保持在99.98%以上。(二)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种类。作为全国食用菌生产大省之一,湖北省在2009年食用菌产量已超过106t,相关数据分析农产品中仅食用菌一项,其总产值可达40亿元。2010年全省食用菌生产量和出口量再次刷新历史,食用菌的生产总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出口创汇超过4亿美元。湖北省的淡水产品总量一直以来都位居各省首位,淡水产品作为湖北省的农产品支柱产业,具有种类全、品质优等特点,在很多出口国深受消费者喜爱。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的奶制品和畜牧品特别是湖北省的鲜活产品,一直以来都是我省最具有出口优势的产品。湖北省的畜牧产品和临省湖南省出口产品的比例相比呈下降趋势,并且竞争力相对来说也较小。但是,因为主要的贸易出口国都对中国实施贸易壁垒,导致我省的贸易出口额连续下滑,造成重大损失。(三)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的市场结构。总体上来看,我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欧洲地区,近几年随着我国外交的扩大,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我省农产品出口的目标市场,但是占比重最大的还是亚洲市场。在2015年,我省出口的农产品占到了亚洲市场农产品的70%,其中澳门、香港和日本是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这说明湖北省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地理优势和区域化合作优势为本省的农产品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出路。在近几年,湖北省加快农产品出口的转变升级,将市场转向俄罗斯,早期湖北省向俄罗斯出口的农产品总额在2005年仅为73万美元,这个数字在2016年上半年翻倍增长,达到了2.3亿美元,这对我省来说是一次成功的实践。

二、影响湖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

(一)科学技术指导。当前,湖北省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农产品缺乏科学技术指导。首先是农业的标准研究人才缺失,因为我们的农业标准化起步得很晚,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有些人知道农业标准化但不知道农业,有些人知道农业却不知道农业标准化。这种现象是常态并且一直存在,目前我省的各大高校都还没有设立专门的农业标准化专业,也鲜有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二)“绿色壁垒”。日益增长的贸易壁垒是抑制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各国限制和增加的WTO规则,农产品出口受到部分关税、配额等的限制。其中,典型案例是日本对进口农药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即实施“肯定清单”制度。734种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最高允许残留检测标准的主要内容,出现残留超过规定标准的进口食品,将禁止进口到国内或限制大规模流通。相反,在中国质量检测标准的范围仅限于477项137种农药和98种农药,这658个标准之间的差距限制了出口到日本的几种产品。许多国家限制我国产品出口不仅通过质量和安全标准,而且还增加关税,提高更严格的技术壁垒,然后限制农产品出口。(三)质量安全水平。长期以来,农产品的安全问题是人们最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化发展迅速导致我省耕地面积大范围流失,当地的生产者为提高经济效益,大规模实用化肥和农药,直接破坏了生态系统。而种植的农产品没有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把关,农药、化肥含量都超标,无法达到国际农产品贸易出口的标准。网络上也经常出现对农产品安全问题的报导,往水果中注入增甜剂来提升口感,在橙子和橘子表面打蜡让水果看起来更新鲜,随后又有什么人造蔬菜、瘦肉精之类的新闻,屡见不鲜。

三、湖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对策

(一)优化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充分发挥湖北农业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水产品、蜂产品、食用菌、鸡蛋、油菜、优质蔬菜深加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板栗、柿子、金银花、茯苓、苍术等经济作物和中药药材对制作的技术要求较高。因此,要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运用科学的种植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产量。倡导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出口更加符合国际需求。与此同时,以市场为主导,促进出口农产品的区域化,加快农业生产基地的建立,加快组织运作过程,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延伸,加强基地精细化管理。(二)推进农业标准化,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有利于农产品生产的规范化、规模化,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从而扩大生产规模。从长期的角度来看,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产品出口的竞争力。我国当期仍处于优势产品原料基地建设的初级阶段,要想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还需要建立健全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培育基地和广泛地宣传,带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湖北省应当借鉴周边省市的成功经验,同时我们的政府也要加大对优秀原料基地建设的支出,定时组织专业培训和操作演示,从根本上去解决原材料基地建设的不足。(三)发展有机农业产品,实施品牌竞争战略。一方面要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增加农产品的种类,促使产品种类多样化,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产品发展策略,从而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促进出口企业的增长、扩大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的出口,重点扶持有潜力的企业,扩大企业规模,形成一批产业关联度与技术装备水平高,具备大企业市场开发能力的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可以主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第一,结合产品安全生产和质量问题以及产业基地建设,从原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源头把关,加强原材料生产经营规范和检验标准。第二,要推进绿色农业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打破国际农产品技术壁垒,监管工作将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全部交给农业管理部门。第三,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和检验体系不仅要符合我国的安全和质量标准,而且要符合出口国有关质量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雨.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问题分析[J].商,2016(27).

[2]张曦.黑龙江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01).

[3]张侃,郭雪萌.亚洲金融危机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2016(05).

农产品出口范文篇5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出口;影响;对策

目前,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受绿色壁垒限制的产品范围由水产品、禽肉等动物源性产品扩展到蔬菜、水果等植物产品和加工产品,几乎涵盖了我国出口的所有农产品。尤其是2006年,欧盟、日本相继实施新的食品安全法和农残检测标准,大大抬高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技术门槛,造成我国农产品出口持续下降,直接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进而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全面发展。

1绿色壁垒产生的条件及特点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进口国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维护人类和动植物生命健康和安全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或禁止进口的贸易措施。由于发达国家所采取的这些措施复杂而严格,对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出口构成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壁垒具有其他非关税壁垒所不具有的特点:①名义上的合理性。绿色壁垒是以保护环境、自然资源和生命健康为借口建立起来的,有效利用了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抓住了人们关心生态问题的心理,迎合了绿色消费的浪潮,从而以一种理所当然的姿态为发达国家所利用。②保护方式上的隐蔽性。绿色壁垒是利用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回避了分配不合理的分歧,不易产生贸易摩擦。③保护内容上的广泛性。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广泛的保护倾向,不仅对产品本身的质量,而且对产品从生产前的设计一直到消费后的最终处理都有限制。近年来产品贸易范围扩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领域,呈现出无所不包的态势,因此给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带来了很严重的影响。④实施效果上的歧视性。有些国家根据在贸易过程中掌握的对方实际情况,不断更换检验标准和检验设备,通过制定更高的标准来达到抑制进口的目的,从而削弱竞争对手的竞争实力,严重扭曲了国民待遇原则[1-2]。

2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在绿色贸易壁垒实施中,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采取的绿色壁垒措施,由于出于某种特定的目的,而演变成一种技术壁垒,从而限制外国农产品进入本国。尤其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环保等方面的优势,设置的以绿色技术标准、绿色检验检疫制度、绿色包装和标签等为主要内容的绿色贸易壁垒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2.1降低了农产品出口绩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大约每年增长5%左右。但近几年来,随着绿色贸易壁垒的扩大和强化,农产品出口呈下降趋势,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份额减少,有逐渐被具有农产品出口相似性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挤占的危险。

根据商务部调查显示,2005年受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最严重的是农产品和食品类,其中41%的出口企业受到影响。2006年农食产品是受影响的第二大行业,占我国因技术性贸易措施造成的直接损失总额的23.77%。

2.2降低了农产品的竞争优势

有学者认为,绿色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设置很高的绿色技术标准,增加环境标志认证、绿色检疫手续,提高通关周期和通关难度进而达到设置进口障碍的目的,短期作用表现为直接限制进口,长期作用表现为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3]。由于我国出口商品中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较大,其竞争优势在于成本低、价格便宜。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使出口商品的研制开发成本、生产成本、包装成本、流通成本、认证检验成本等开支提高,改变了以往的贸易条件和比较竞争优势,影响了外贸出口的经济效益。入世以来,我国从水产品、禽肉等动物源性农产品到茶叶、花生、蔬菜等植物产品、加工产品,几乎所有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都面临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从而使得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逐步丧失[4]。

2.3对我国农产品实施“绿色壁垒”的国家增多

目前,我国出口重心仍然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而这些国家是全球环保意识最强、环保标准最高、环保执法最严的国家,因而其绿色贸易壁垒种类最多,限制与惩罚性措施最严。

出于贸易保护考虑,往往一个国家设置一项新的绿色贸易壁垒,很快就会被其他国家效仿。如2003年1月底,欧盟国家以食品安全为由对我国的动物源性食品进行封关,此举也导致瑞士、挪威等国相继对我国该类产品封关,德、日、韩等则相继提高了检验标准,沙特阿拉伯也暂停了对中国此类产品的进口。

2.4加剧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双边及多边贸易摩擦

由于绿色贸易壁垒而引发的贸易摩擦,对双边、多边贸易关系甚至外交关系都产生消极影响。发达国家所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大都是根据自己的科技和环保水平来制定的,因而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比较容易进入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则相当困难。农产品出口前经我国产品质量检验检疫机构检测合格的产品因为没有达到其他国家规定的标准,被禁止出口、退货和索赔事件屡屡发生,这对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形势下,国内标准与其他国家标准的差异就会引发贸易摩擦,影响到双方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

3中国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中国农产品出口多次与绿色贸易壁垒的正面相撞,说明我国农产品出口亟待掌握国际贸易游戏规则,并充分利用这种规则来保护自身利益。由于我国农产品生产中面临一些问题,如缺乏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滞后、农业技术和设备落后、生态环境污染破坏严重等问题,而同时国际社会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关注与日俱增,面对各国严阵以待的各类绿色贸易壁垒,我国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以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3]。

3.1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强化国民绿色经济意识

加大传媒的宣传力度,使国民认识到经济的绿色化发展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是绿色经济,政府应呼吁提高国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开展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环境意识化为公众自觉的环境行为,因而要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使其知晓我国经济的“绿化”是一项公益事业,受益的应是整个国家和每一个公民。同时,政府要注重发挥职能指导作用,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把绿色贸易、绿色生活的思想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既可从根本上冲破绿色贸易壁垒,又可保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之适应全球一体化浪潮,并与国际贸易体系接轨[5]。

3.2加强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与认证

随着消费者健康和环保意识日渐增强,全球有机农产品销量持续增长。据美国农业部统计,美国绿色食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均增长20%,2006年销售额达到87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食品市场,目前1

/3的美国人购买有机食品,几乎所有超市都销售有机食品。从扩大出口即增加农民收益的角度考虑,应鼓励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认证。因此,政府要加大对有机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研究推广新技术,优化有机农产品的品种,积极开展有机农产品的国际认证工作。

3.3建立国际品牌战略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产品面临着严峻的品牌竞争形势。应当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领域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强、出口规模大、效益好、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农产品出口企业,支持企业培育农产品出口品牌。通过实施名牌战略,依靠品牌优势,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企业做大做强,迎击国外农产品“冲进来”,加快我国农产品“走出去”的步伐。

3.4建立农产品出口绿色贸易壁垒信息收集和预警机制

我国农产品出口之所以频遭国外绿色壁垒的阻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部分企业对国外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动态信息了解不够,尚未建立信息收集机制,无专门人员随时收集绿色壁垒信息。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组成专门机构收集研究我国主要出口农产品可能在任何国家面临的绿色壁垒,提出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形成预警机制,以改变目前这种遇到壁垒就无所适从的状况。日本、美国和欧盟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三大市场,我国应特别加强对这几个市场的绿色壁垒信息收集和通报工作,建立预警机制,为出口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3.5充分发挥农产品行业协会的作用

农产品行业协会是由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企业及相关科研、推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愿发起成立,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以行业自律和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中介组织。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要应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激烈竞争,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阻碍,大力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就是有效措施之一。为此,要建立行业自律规则,维持出口秩序;制定行业标准,保证出口产品质量;沟通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协助政府解决贸易争端;提供农产品信息和法律咨询服务,行业协会可以建立定期收集国内外农产品的生产、供求、贸易法规、统计数据等信息,及时收集、整理和跟踪国外的绿色壁垒措施,及时反馈给有关企业,做好绿色壁垒的咨询和服务工作,帮助企业熟悉进口国对农产品的具体要求。

4参考文献

[1]林国华,林卿,王庆.农产品贸易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2]许海清.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绿色贸易壁垒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3]周曙东,吴方卫.国际贸易中战略性贸易保护的博变分析——兼谈反倾销、特点保障措施和绿色壁垒[J].农业经济问题,2003(10):20-26.

[4]石敏俊,吴子平,陈志刚,等.食品安全、绿色壁垒与农产品贸易争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农产品出口范文篇6

关键词:农产品;WTO;贸易争端

1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基本情况

据统计,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在2017年已经达到了2013.9亿美元,农产品的进出口额比上年都有所增长,但是贸易逆差也再次扩大到503.3亿美元。虽然我国的经济形势发展良好,而且2017年我国的对外贸易额相较去年同比增长4.7%,贸易额居世界首位,但是在农产品出口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些不足不仅体现在我国农产品自身上不足,例如产品质量遭受质疑;还表现在出口产品的结构上面,例如,出口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出口。虽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好地融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中,促进了农产品的出口,但是,从近五年的农业出口情况来看,农产品的出口额却进入缓慢增长阶段。农产品相关的争端案件也是频频发生。截至目前,诉诸到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争端案件有500多起,而其中与农业或者农产品相关的案件就有100多起。因此,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如何解决中国农产品出口所面临的问题,是一个难题。

2WTO协定中与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相关的条款

在WTO法律框架中,与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相关的条款主要集中在有关货物贸易的多边协议中。其中有专门的农产品协议、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简称SPS协议)以及技术贸易壁垒协议(简称TBT协议)。2.1农业协议。农业协议是WTO多边协定中有关农业贸易的一项多边贸易协议,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成员国之间与农业相关的贸易能够以市场为导向,自由、公正有序地进行。因此,在其条款中对于农业补贴以及市场准入、出口竞争等对自由贸易产生影响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了规范。但是,农业问题一直是国际上的一个敏感议题。农产品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谈判议题,但是由于各个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争议,所以到目前为止,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与农业协定的相关案件进行分析整理不难发现,案件争端的争议点比较集中,主要是第4条市场准入相关问题。近几年案件的争议涉及了减让和承诺、国内补贴以及国内支撑承诺等领域。在今年初,澳大利亚和巴西就针对印度向蔗糖生产商所提供的国内支持措施与出口补贴问题向WTO争端解决提起了诉讼。2.2SPS协议。随着交通设施和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食品在国际间的进出口贸易也在不断地扩大。不可否认食品的国际间流通,大幅度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随着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也开始关注食品安全的问题。因此各国政府通过设立相关的措施来确保进口的食品符合国内的食品安全标准。也就是说不符合食品安全的产品将被限制进口。这些措施虽然有利于保障食品的安全,但是在另一方面也对食品的进口起到了抑制作用,如果不适当地加以利用,可能阻碍国际贸易的自由流通。因此,为了保证国际贸易秩序的正常进行,GATT第20条在确保国内措施不存在贸易歧视和贸易保护的前提下,通过设立例外条款来保护人类以及动植物的健康。SPS协定算是对GATT第20条的一个补充条款,内容设置得更加详细具体。该协定允许其成员国设定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但是标准的设定必须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其保护的程度要遵循相应的标准,不能造成不必要的歧视和贸易扭曲。在这一领域争议比较多的问题就是有关于风险评估和如何确定适当的保护水平的问题。除此之外,涉及透明度与控制、检验和认可程度相关的案件也比较多。2.3TBT协议。TBT协议允许WTO成员国在保护人类、动植物的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一些贸易限制性措施。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故意提高技术标准来限制贸易进口的问题,因此TBT协定也是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争端中的一个争议点。与TBT协议相关的案件的争议点主要集中在第2条法规标准上。因为在相关标准的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贸易歧视的问题,例如对于本国产品和国外产品采取不同的标准。除此之外,成员国所采取和实施的技术法规会造成对贸易的限制问题,但是这种限制“不得超过为实现合法目标所必须的限度”,以及“不对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但是如何来解读“不必要的障碍”也是一个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

3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贸易争端分析

经济危机之后,各国经济都处在复苏期间,国际经济的增长相对缓慢,中国农产品的出口也进入了缓慢增长阶段。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过程中,贸易争端也是频频发生。对于中国农产品的争端案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下相关问题。经过几轮的谈判,农业协议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农业协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成员国之间的农业贸易能够公正有序地开展。若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不断地完善市场准入、国内支持以及出口竞争相关的制度进而逐步消除对于农业产品的国内支持和农业保护等相关政策。因此,扩大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减少进口限制一直是乌拉圭回合多边谈判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在考虑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经济发展状况,农业协定也在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制定不同的减少比例,逐年减少会产生贸易扭曲的国内支持。农业协议也在不断要求减少出口竞争中的障碍,例如,多哈回合谈判就提出减少出口补贴的议题。我国在国内支持以及规范农产品出口制度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例如法律规定过于笼统缺乏操作性,相应措施的制定不够规范。因此,我国在农产品出口的过程中屡屡遭受一些发达国家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进而被征收较高的关税。与农产品相关的技术标准的制定不够严格与完善。与农产品技术标准相关的纠纷案件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检验检疫措施以及标签和包装等问题上。欧盟等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法规不断地完善农药残留标准,美国亦是如此。2006年,日本通过《肯定列表制度》完善本国的农药残留标准。这些严格的标准使我国蔬菜、茶叶和水产品的出口频频受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使得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进入缓慢增长期。无论是TBT协议还是SPS协议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保护人类或者动植物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在保护人类或者动植物的健康,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允许WTO成员国采取一些会产生贸易限制的措施或者标准。但是,同时也要求其成员国在标准的制定或者措施的实施过程中不能产生不必要的贸易扭曲和障碍,其保护程度不能超过“所必需的程度”。但是由于很少存在一个统一的标准,加之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于一些标准的制定或者质量的要求存在差异,除此之外,对于保护程度的认定也会有所不同。2017年墨西哥就因哥斯达黎加的牛油果限制进口措施向WTO争端解决机制提出诉讼。在诉讼中,墨西哥就指出,哥斯达黎加所实施的植物检疫措施违背了其在SPS协定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1994)下的责任和义务。墨西哥在其诉讼中指出哥斯达黎加的措施超过了“所必需的程度”,也没有以科学原理为依据。除此之外,该措施的实施也没有遵循“国际标准、直到原则货推荐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在贸易实践中,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相应的技术水平都比较高,所以无论对于食品的安全还是对于环境保护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些高标准必然会限制产品的进口。但是发展中国家因为经济发展或者技术水平的限制,有时候很难达到发达国家的质量要求,因此,就会使产品出口受限。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存在一些隐蔽的贸易障碍情况。尤其在经济发展不理想的阶段,一些国家往往会利用这些隐蔽的贸易保护手段来限制产品的进口,进而实现对本国相同产业的保护。

4结语

农产品出口范文篇7

本文分析所使用的样本取自1991—2006年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五十年》和《新疆统计年鉴2007》,农产品出口额根据当年汇率水平折算为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的贸易额。根据可获得的数据资料,我们用第一产业GDP的统计数据代表农业经济,以符号Y表示;新疆农产品出口贸易涵盖了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饮料及烟草、非食用原料、动物油脂及腊四项内容,以符号X1表示。为消除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各变量进行对数变换,变换后不影响变量之间的关系,变量的对数形式表示为LnY,LnX1。

2实证分析

2.1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由于是时间序列模型,为了避免伪回归的产生,需要在回归分析之前对经济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即扩展的迪基—富勒检验法,我们可以得出如表1的结果。

由表1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原水平序列LnY和LnX1的ADF值均大于10%置信水平的临界值,表现出非平稳;但它们各自的一阶差分序列DLnY,DLnX1的ADF值均小于10%置信水平的临界值,表现出平稳的特征,即LnY和LnX1都是一阶单整过程,换言之,它们均为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因此,不能够用传统的回归分析来构建模型,为此,使用协整理论来研究它们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2.2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的基本思想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若它们是同阶单整的,则变量之间的某种线性组合可能是平稳的,即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常有两种方法用来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一种是EG两步法;一种是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法。采用EG两步法,样本容量必须充分大,否则得到的协整参数估计量将是有偏的,而且样本容量越小,偏差越大。本文中用于分析的有效样本相对较小,故为克服小样本条件下EG两步法参数估计的不足,本文采用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

在进行检验之前,首先对建立的VAR系统确立合理的滞后期,这里根据无约束VAR模型的残差分析和AIC准则确定其最优滞后期为2,由于协整检验选择的滞后阶数等于无约束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减1,因此,协整检验的最优滞后阶数为1。对LnY和LnX1的长期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当Ho:r=0时,似然比统计量的值为22.62987,大于5%显著水平的临界值15.41,所以拒绝零假设Ho:r=0,即认为LnY和LnX1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接下来进一步检验,因为r≤1时,似然比统计量等于0.433503,小于临界值3.76,所以接受零假设r≤1,因此,在5%的显著水平上,变量之间有且仅有一个协整关系,对应的协整回归方程为:

LnY=0.6073LnX1+3.7293+μt

(2.1558)(4.4383)

对残差项μt进行单位根检验的结果说明:ADF的统计量小于5%置信水平的临界值,序列项μt是平稳的。因此,农产品出口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稳定关系。

根据Granger定理,如果非平稳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在上述协整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农产品出口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ECM)为:

ΔY=0.0979+0.0439*ΔX1-0.1744*Et-1

(3.0619)(1.5669)(2.0764)

该误差修正模型中,各变量的系数都通过了t检验,且误差修正项ECM的回归系数为负值,符合反向修正机制。从误差修正模型可以看出,短期内X1的变化将引起Y同方向变化,如果X1变化1%将引起Y变动0.04%;长期来看,如果本期的X1偏离长期均衡值,那么到下一时期这一偏离度将有17.44%得到修正。

2.3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结果证明了新疆农产品出口与农业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进一步检验。本文借助Granger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基于系统向量自回归(VAR)来定义,假定每一变量的预测信息全部包含在这些变量的时间序列之中。检验中涉及到滞后阶的选取,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IC)确定各变量的滞后阶数。对各变量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如表3所示。

从表3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检验结果拒绝了LnX1不是LnY的Granger原因的零假设,接受了LnY不是LnX1的Granger原因的零假设,表明农产品出口贸易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农业经济增长推动农产品出口并没有得到经验证据的支持。可见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的农产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单向的因果关系,即新疆的农产品出口属于出口导向型。

3结论及建议

从总体上看,新疆农产品出口贸易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这种均衡关系中,农产品出口的产出弹性为0.6,表明农产品出口每增长1%,将促进农业经济增长0.6%。由于受上年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实际值将偏离其长期均衡值,那么在下一年里,这种偏离度将大约有17.44%得到修正。农产品出口贸易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农业经济增长推动农产品出口并没有得到数据的支持,这说明新疆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还没有实现对农产品出口增长的规模经济效应,农产品出口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对外经济政策决定的。

综合以上的研究结论,可以得出如下政策建议:

要进一步重视农产品出口贸易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积极促进作用,在当前农民增收困难的情况下,更应重视其在提高农民收入上的独特作用,积极采取措施扩大农产品出口贸易,继续发挥和提高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

充分发挥新疆农业的比较优势,继续扩大蔬菜水果,食用动物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增强竞争实力,迎接农业国际化的挑战。一方面,应增加对农业科研部门和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以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从而破除国外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技术壁垒。另一方面,应开拓国际出口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条件,但是,由于制度僵化,市场分散,地理位置又远离交易地点,交易效率远低于东部地区,影响建立农产品出口的稳定增长机制,也限制了地区农产品比较优势形成和提高。因此,要大力拓展农产品贸易的市场空间,调整和改善农产品贸易的市场结构,实施全球贸易战略,长久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从而持久稳定地推动新疆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杜红梅,安龙送.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7,(4):53-58.

[2]沈程翔.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1999,(12):26-30.

[3]孙敬水.计量经济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3]王文博.计量经济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5]张华,段华友.浅析新疆的出口贸易[J].新疆财经,2001,(6)14-16.

农产品出口范文篇8

一、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现状

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量持续增加的同时出现贸易逆差。人世后,2002年农产品出口额在大幅度增加的同时进口额度也有所上升。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14.2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33.9亿美元,占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1%,进口额为280.3亿美元,占世界农产品进口总额的5.1%,农产品贸易由上年顺差25.0亿美元转变为逆差46.4亿美元,这是我国首次在农产品国际贸易领域出现逆差。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都是逐年降低的,分别由2001年的5.5%和6.0%降为2005年的4.0%和3.6%。2007年1~2月出现贸易顺差,3~9月都是贸易逆差,而且逆差额较高,1~9月逆差额为31.6亿美元。从农产品进出口统计数据看,农产品贸易由顺差转变为逆差,主要由于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出口明显下降,进口大幅增长。如,谷物、动植物油脂的大量进口;禽肉及杂碎进口额大于出口额增长幅度;活植物及花卉、蔬菜水果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虽有较快增加,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优势地位没有得到强化。2007年1~9月与2006年同期相比,畜肉及杂碎、禽肉及杂碎进口分别增长126.2%和110.7%。

二、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成因

(一)国内供求不平衡。农产品进口额快速增长的原因在于我国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供给缺口较大。近几年,中国人均GDP一直保持10%以上增幅,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蛋白产品、进口水果的消费日益增加。据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18.3亿亩,“十五”期间,全国耕地面积共净减少9240万亩,目前人均耕地1.4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由于耕地持续减少,使我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供给增加有限。2006年,农产品进口支出从2002年的108亿美元增至306亿美元,主要原因是谷物和油脂需求增长。据海关数据显示,2007年1~9月我国进口近2000万吨大豆,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每月的豆油进口量约为20到30万吨,2007年10月我国进口78万吨植物油。2006至2007年度(从2006年9月31日至2007年10月1日),国内大豆油进口量和消费量达240万吨和863万吨,均跃居世界第一,棕榈油、菜籽油进口量也位列世界第一位,三大食用油脂进口总量占全球贸易量的18%。玉米作为我国唯一的净出口大宗农产品,其出口量连年下降,从2003年的1525万吨下降到2006年的335万吨,年均下降46%。油料、动植物油脂及其他农产品大量进口,是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重要成因。

(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降低。国际贸易理论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通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等方法进行分析。

1、贸易竞争指数(也称TC指数),是农产品净出口与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之比。TC指数的取值是在-1和+1之间。指数越接近1,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越弱;指数为负,表明该产品为净进口,没有国际竞争力。从贸易竞争指数看,2004年出现贸易逆差,贸易竞争力指数为-0.09,2007年1~9月贸易竞争力指数为-0.057,农产品对外贸易竞争力呈下降趋势2、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它表达了一国总出口中某类商品的出口所占比例相对于世界贸易总额中该商品贸易所占比例的大小,用来测定该国这一商品在世界出口格局的地位,可根据比值的大小确定该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对比较优势。RCA大于1,说明该国该类商品的出口相对集中,在对外贸易中与其他出口商品相比具有一定优势;RCA小于1,则相反。以2002年为例,我国蔬菜产品的RCA指数为8.33,国际竞争力最强;小麦的RCA指数为0.07,国际竞争力最弱。由表1可看出,我国农产品中,茶叶、蔬菜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小麦、大豆的竞争力最差;水果出口虽有一定竞争力,但其优势逐步缩小。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整体比较优势逐渐减弱(见表2),与其他国家(地区)的比较优势指数差距较大。印度尼西亚在农业上具有相对丰饶的土地和廉价的劳动力,而且越来越注意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建设,显性比较优势在不断提高。

(三)农产品贸易环境恶化。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越来越复杂。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特殊保障条款等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知识产权壁垒”、“舆论壁垒”等新型贸易壁垒也呈上升之势。2006年5月,日本正式推行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肯定列表制度”。在这个制度中,所涉及的农产品由130种增至135种,被检测允许存在的残留农药由724种缩小到229种,农药残留标准由9000个增至2.8万个,这意味着进入日本市场的农产品几乎不允许存在任何农药残留。食品中农业化学品含量不得超过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未制订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农业化学品,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不得超过“一律标准”,即0.01毫克/公斤。名目繁多的检验项目,使出口产品成本增加,2006年以来,据农业部信息中心统计,受欧盟对来自中国农产品采取绿色壁垒措施的影响,2006年我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同比下降23.3%,特别是畜产品下降了33.5%。日本实行的“肯定列表制度”、欧盟实行的“新食品安全法”提高了检测标准,使我国蔬菜、水果、水产品等优势农产品出口的空间越来越窄。随着国际市场准入条件越来越苛刻,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环境趋于复杂。

三、扭转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对策

农产品出口范文篇9

目前,江西省对外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有食用油,水果,活猪,水产品和茶叶等农副产品。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除茶叶的产量有明显的减少,食用油和活猪的产量略微的有所下降。而以水果为主要农产品的产业每年都在不断增长。(1)江西省农产品与其他省份的差距不断加大甚至对外出口停滞不前。江西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1994年位居14位,1997年位居第20位,即便有所退步但仍旧位居前列,但是也反映出我省的农产品的对外出口贸易是在不断退后。并且这个差距还在不断的拉大。(2)我省农产品对外出口的结构以活动物产品为主。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1997年我省活动物及活动物产品的出口额约为3600万美元,占当年所有对外出口农产品的比重第一,位居第二的为植物产品,如大米和茶叶及水果。位居第三的主要为烟草制品及食品。(3)江西省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初始农产品。我省对外出口的农产品中超过一半是初始农产品,如稻米,畜产品,茶叶,特色食品等等农副产品。加工的农产品不足四分之一,众所周知,初始农产品的附价值不高。(4)我省出口贸易的主要市场是日本,中国香港和美国。

2我省农产品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来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挤占威胁。我省的农产品对外出口贸易势必将受到来自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势力的威胁。(2)我省的农产品出口大都是通过中间商实施转口贸易,还未能实现自主出口。中国是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为了躲避国外强加给我国的贸易壁垒,承受各种不必要的附加关税条款。因此这种贸易方式几乎成为了躲避贸易制裁的专用方法。(3)对外出口贸易的结构不合理。我省对外出口贸易结构的不完善和不合理。仍以初始加工农产品为主,这些产品的附加值极低。要想扩大对外贸易,唯一途径只有不断的扩大生产数量。(4)企业规模过小。企业规模过小,种类又过于繁多不仅会导致我省的这些企业在面对众多的有利竞争者时缺乏市场竞争力,还会迫使这些小企业最终濒临破产的的边缘。(5)对外贸易市场过分集中。我省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出口的市场主要还是集中于环太平洋地区,过分集中的市场结构将会极大的打击农产品抵御外国对我国所强加的贸易保护壁垒。(6)农产品缺乏品牌影响力。目前相当部分的企业只能够采取中性包装和贴牌生产方式出口,赚取的只是中间的那点微薄的加工费用。大部分的利润最终还是被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所赚走。

3提高我省对外农产品的出口贸易的对策

3.1优化农产品结构

我们的目标始终是积极的引导我省农产品对外出口贸易企业努力争创省级品牌,国家品牌乃至全球品牌。这不仅需要企业加强自身管理与建设,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的扶持。这样有的放矢的有效措施将会取得积极的效果。同时逐步的完善构建起以省,市,县为一体的三级初具规模的农产品出口支持系统。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基本的就是尽快的建立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的建设可以更好的为农产品的出口提供及时,充分,稳定的货源。生产基地这样规模化的生产也可以将我们手中已有的资源最大化的利用,又可将成本花费最小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成本花费的最小化相结合,最终会促进我省农产品产业链的形成和延伸。这对于扩大发展我省农产品对外出口贸易是极为有利的。就目前来看,全球的农产品贸易结构主要以传统的大宗农产品贸易为主,但由于这些农产品的附加经济较低,近几年来全球对外贸易越来越趋向于高值农产品和加工制成品贸易的发展。因此在这些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扩张潜力。这是商机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省应该把握抓住时机,看准方向,大方面的进行改革。针对我省现存在的对外贸易结构中不够完善,不够合理的部分予以改进。下面介绍具体的措施如下。对于粮食类产品,如大米,关键就是严格把控我省优质大米出口生产基地的建设和产值相对来说较高的重点企业的建设与完善。世界的粮食贸易环境不断变化,这个我们无法控制但是各消费国居民对产品的口味偏好仍是决定产品品质的关键因素,这一点我们要好好把握。无论市场的环境再激烈,我省也不可以降低原有的大米生产标准,而是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培育出口感更好的,品质更优的大米,来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的注意。对于活动物,活动物产品,我省在面对品种繁多的肉类产品时也要分清重与次,而划分两者的最重要的指标就是选择那些存在消费潜力的肉类产品及拥有竞争发展优势的肉类加工企业。针对如何加工,如何对外进行销售,都应该根据我省及我省的主要对外贸易市场来灵活的应对。如活猪,肉牛,蜂蜜这些大众日常必须消费产品可以加大生产基地的建设,重点进行生产与销售。而像一些动物的内脏,头,脚对于我省的主要市场之一的美国来说根本就不存在消费的潜力。对于茶叶,水果,蔬菜类产品,我省存在的特色龙头企业,如赣南脐橙,婺源茶叶,乐平果蔬,奉新大米,宜春皮蛋。我们要做的就是建设好这些地方的有机产品的生产基地的建设,并进一步的扩大和发展基地规模。在原有的基础上将产品进行进一步的包装和推广,着力提高这些产品的品质和档次。

3.2加大利用外资力度

我省在农产品出口贸易方面引进利用外资在全省引进利用外资总额中的比重仅为6%,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因为江西省对外出口农产品仍然以初始农产品为主,所以吸收引进外资严重的不够。如果要想更加长远有效的发展我省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就必须积极的引进和利用外资,是我省发展的必经之路。具体方法可以通过打造出一个对外招商引资的平台,也可以给予外资企业一定经济和政策上的优惠政策。目的都在吸引外资。最大限度的去利用外国资本,不仅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还可以雇佣外国人对我省企业进行管理从而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技术,对农产品进行精加工和深加工以改变传统的以初始农产品为主的不合理的对外贸易结构。反过来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国外市场更多的国外资本。我省经过五十年的发展。下一步就是要将农产品的进出口业务由国有垄断的经营体制逐渐地转向以“三资”企业为主的经营体制。

3.3强化出口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人民关注的焦点问题,全世界人民也在关注。但食品的安全问题一直以来也层出不穷,这给我省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带来不小的挑战。要想扩大我省的农产品对外出口贸易那就必须要重视我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从生产到出口,环环相扣,严格把关。尽可能的将存在危险降至最低水平。在种,养,殖的过程中不使用违禁激素,农药等违禁药品,即便非用不可也要按照国际标准严格控制用量。同时建立健全我国的出口检验检疫制度体系,防控可能出现的疫病疫情和农兽药残留。海关要严格检查对外出口的农产品的质量。必要的时候可以由各企业各部门各组织一起共同来规范一个相关的共同遵守的行内标准,或组建一个以优化产品质量为目的的行业协会,并由政府对其进行监督。多管齐下共同对农产品的安全质量建立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护网。

3.4加强开拓国际市场力度

目前,我省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主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地区,如美国,中国香港和日本。中国香港曾是江西省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所以我省除了要稳定住中国香港这块已经拥有的市场还要更充分的利用中国香港作为对外扩展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引进的同时也要更加有力的走出,为的是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我省农产品对外出口贸易打下牢固的基础。像非洲国家,澳洲国家,韩国,拉丁美洲这些地区都是我省接下来要努力开拓的市场。

3.5增加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

对于我省的农产品出口企业来说,目前政府应给予尽可能多的扶持,继续加大扶强,扶优,扶重点。此外还可以加大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信贷力度,给这些对外出口农产品的企业提供更加有效的资金融通渠道,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政府还可以对其优先提供退关服务和出口退税服务。简化手续,将对外出口的农产品以最快最便捷的速度出口出去,从而保持产品的新鲜度。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利用自身在国家政策等各方面的所掌握的灵活信息为我省对外出口农产品的企业提供一个详尽的农产品出口市场信息咨询与服务的窗口,因为信息的及时传达与否直接决定了我省的这些农产品生产企业是否能够及时的调整生产经营方向,为更好的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做出关键性的决定。目前而言,我省的农产品对外出口贸易还存在一个主要不被重视的问题:生产与贸易的相互脱节。管生产的其实并不了解市场,而管贸易的又无法超控生产。两者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为此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组织来发挥政府必要的调控作用,调整生产关系中不如人意的地方,才能使大众所需要的信息更加公开,也更加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3.6提升农业劳动力整体素质

农产品出口范文篇10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外部因素对策

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总体发展迅速,其中农产品进口贸易快速发展,2004年开始,我国由农产品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但是,相对于农产品进口每年超过20%的速度迅速增长,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相对缓慢,每年农产品出口增长率均在20%以下,个别年份甚至低到个位数增长,这虽然有我国农产品自身的原因,但主要是由于外部环境的恶化,制约农产品出口的外部因素不断增加。

一、外部因素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制约

目前,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外部因素主要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反倾销以及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个国家或区域组织以维护基本安全、保障动植物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障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反倾销是指进口国反倾销当局依法对进口国产业造成了损害的倾销行为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以抵消损害后果的法律行为;保障措施是指一经济体在某种产品进口大量增长以致其生产同类或与之直接竞争产品的产业遭受损害时,为补救损害或便利产业调整而针对引起损害的进口产品采取的临时进口限制措施。这三个外部因素对我国农产出口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贸易抑制效应

无论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或者是保障措施都会增加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成本,提高了我国农产品在出口市场的价格,使我国农产品的成本优势丧失,最终抑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例如1998年12月31日,美国对我国蘑菇罐头终裁征税幅度高达154%~198%反倾销税,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价格增加一倍,甚至两倍,降低了其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出口量大幅缩减,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小龙虾和蘑菇罐头在第二年分别下降了20%和30%左右;2003年西班牙向欧盟提出对中国柑橘罐头实施保障措施,从而导致中国的柑橘罐头对西班牙出口大幅减少,2003年出口相对于2002减少了50%左右。

2.贸易转移效应

如果一国对我国出口的农产品采取了技术性贸易标准或者进行了反倾销调查或者进行了保障措施,必然会导致我国出口到该国的农产品大幅下降,而由于其国内需求不变,就会使进口国转由从满足其技术标准或者从没有进行反倾销或保障措施的第三国进口该类农产品,即产生了贸易转移效应。例如,2004年我国暖水虾反倾销案中,美国对中国征收了高额的反倾销税后,导致中国2005年出口到美国的暖水下出口量较2003年出口量下降86%,2006年有所回升,但仍远低于2003年的水平;而厄瓜多尔和泰国因被征税率低出口开始反弹,2005年~2006年厄瓜多尔输美对虾以年均34%的速度增长,泰国的年均增长率达24%,没有被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印度尼西亚,2004年较2003年翻了一番多,增幅达2.5万吨,此后贸易量以25%~27%的速度增长。2005年印度尼西亚输美对虾量仅次于泰国,一跃成为美国对虾市场上的第二大供给国。

3.连锁效应

连锁效应是指一国对我国出口的农产品设置了较高的技术标准,形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或实施了反倾销或者保障措施,会促使其他国家担心中国的农产品会大量的涌向本国,因而也进行技术标准的制定实施或者实施反倾销措施或者实施保障措施。最终使中国农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遭遇贸易壁垒,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例如,欧盟于2006年1月起实施的新的《食品卫生法》,日本紧接着就在2006年5月开始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之后,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增长。二、对策及建议

1.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国家要制定鼓励政策,统一并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技术标准,积极推行IS14000和IS9000系列标准的认证工作,使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相协调。获得国际上权威的产品认证,是我国农产品突破国外贸易壁垒的重要跳板;获得国际权威认证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的质量管理水平向国际水平靠拢,使质量体系认证制度获得世界上的普遍承认,从而获得良好的国际市场信誉。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扩大农产品的出口。

2.建立并完善农产品出口预警机制

建立并完善农产品出口预警机制,对于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建立信息中心和数据库,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及时了解国外新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避免陷人技术壁垒的陷阱;而对于反倾销和保障措施,不仅要关注我国农产品在国外遭到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这类反倾销纠纷和保障措施案件也应关注,因为别国的遭遇很可能是我国的前车之鉴。

3.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WTO成立以来,通过争端解决机制成功地解决了许多贸易壁垒所引起的贸易争端,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应充分利用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身利益。《关于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的谅解书》是WTO争端解决机制中最主要的规则,其中明确规定了发展中国家所享有的一些优惠待遇。在贸易壁垒引发的争议面前,我们可合理运用这些优惠待遇,力图公正、合理地解决争端,维护自身利益,增加胜诉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