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身份高中历史论文

时间:2022-02-26 10:34:28

主体身份高中历史论文

一、现状:历史教师主体身份认同危机之表现

由于高考选科和目前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位之尴尬,所以学生基本上把时间和精力都投放到了语数外学科上。历史学科教师能够掌握的也就只剩下每周两课时。在高一高二起始年级的教学中,历史学科作为“副科”,一直不受学生的重视,不去认真学习,也就很难发现历史学科的魅力。普通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意愿不足,动机不强,习惯欠佳,往往会出现教师课堂讲了一半时间了,学生却连教材还没有翻开,更无从谈论所讲解的内容和重难点了。一堂课下来,学生对本课讲的内容也是一知半解,一脸茫然,如此而言,教师的主体身份认同与建构危机重重,具体表现有以下两方面:

1.“我的价值是什么”:主科与副科的夹缝。高中历史价值何在?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学科地位问题。“历史之于民族,正如记忆之于个人,一个人如果丧失了记忆,那他就成了白痴;一个民族如果不讲历史,那就会成为愚昧的民族”。历史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现实的情况却与之相反。一方面表现在历史学科的“副科”待遇。在高考分数指挥棒下,文综三科一共300分,而语数外分别是150分,功利性的升学压力之下,历史无疑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眼中成为“副科”;另一方面表现在历史老师的“副科”待遇。在笔者所在地区诸多学校制定的工作量值评分标准中,语文、数学和英语老师上一节课的分值为1.5,物理、化学、生物为1.0,而历史、政治和地理则为0.8,历史教师的“副科”待遇于此可见。然而,现实的“副科”历史高考得分的偏低却严重影响了学生本科批次的录取。例如,据湖南省教育考试院高考评价课题组发表的《2013年湖南省高考历史学科考生水平评价及教学建议》,2013年湖南省高考历史考生平均分为43.44分(总分为100分),与文科综合其他学科相比,历史成绩整体偏低。从历史学科分数与本科录取批次控制线的关系来看:“全省第一批次考生历史成绩平均分为57.63,比第二批次考生的历史成绩平均分高了5.86分,由此可见,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文科考生的历史成绩差距较大,第一批次文科考生的历史水平具有较大的优势。”这就使历史老师陷入了两难:历史究竟是“主科”还是“副科”?

2.“我应该干什么”:要求与现状的矛盾。据《历史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的性质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学科。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凸显课程性质,一方面要求历史教师有系统完整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建构完整连贯的知识体系和较高的阅读能力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况等历史思维能力。然而,现实的状况却制约了学科性质的体现。首先,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虽然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师招聘的最低学历要求为大学本科,也有相当一部分拥有硕士学位的高中历史教师,但由于历史等原因,相当一部分教师是非全日制大学本科。他们当中的部分教师原来所学专业为中文、外语等专业,后因为在高中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而通过自考、函授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学历,其中不乏非历史学函授专业。这样的教师首先面临着专业知75识不够系统、史学理论和素养不全面的问题,所以处理时间和空间跨度较大的新教材很难做到得心应手。本应通过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以有效应对新的课程,而事实上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其次,学生的知识水平难以有效应对新课程。在初高中衔接这一环节,由于当前学生中考历史多为开卷考试,在初中阶段,学生未能建构起连贯的学科知识体系,连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能力也相当贫乏。进入高中后,由于高一历史每周仅有2课时的授课时间,教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很难有时间给学生复习、巩固历史基础知识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新课程标准的较高要求与现实中师生水平的欠缺使历史教师无所适从:我应该干什么?

二、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身份认同危机

高中历史教师身份认同危机源于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新课程改革进程、积重难返的学科等级惯习及教师自我提高意识不足等因素。

1.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新课程改革自新中国成立至今60多年的历史证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为了适应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教育管理体制历经变迁。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新时期教育蓬勃发展的需要,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决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新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呼声愈来愈高。2001年秋季,我国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工作。新世纪伊始,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进入万千课堂。然而,至2008年8月,国务院始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颁布至今,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少数地方还不能足额发放教职工工资;税费制度改革和“一费制”实施后,农村教育办学经费严重不足;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本身有问题;中小学公用经费不足等。由于教育经费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师身份的认同。

2.积重难返的学科等级惯习现代社会并非浑然一体的世界,而是由不同位置构成、彼此交织却又各自分化的场域组成,特定场域又塑造了特定惯习。“重分数轻能力”、“重语数外轻政史地”、“重理科轻文科”、“重技巧轻人文素养”等大众意识便是积淀在当今基础教育场域的独特惯习。然而,高中历史作为独特的知识领域,是一门涉及诸多学科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课程;历史形成的制度结构使高中历史教师长期形成的固有惯习与新的课程改革场域不适应,使其产生“被改革者”的焦虑感和无方向感。改革往往意味着需要改变已经成为惯习的某种信念、行为乃至既得利益,如果不能带来身份认同所需的精神归属感、本体安全感等幸福体验,便会对改革产生信心不足、畏惧、抵抗心理,害怕放弃自己熟悉的经验,甚至认为改革“事倍功半”。

3.教师自我提高的意识不足新课程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实中的基础教育高中历史教师距离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差距,这是许多一线教师的共识。然而,许多教师自我提高的意识并不明显,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不充分。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指引下,新课程改革举步维艰,高中历史教师们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切工作皆以“考试”为中心:备课主要是备“考试”,教学是为了应付考试,课后作业练习也是为了准备考试。至于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基本理念、主要任务、具体目标等方面的了解不够具体,甚至模糊不清,缺乏学习新课程的动力。对于新课改的理念普及和推广力度也还有待加强。因为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的不充分,导致了相当一批教师尤其是年龄偏大者对新课改持有一定程度的消极情绪,更不用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角色的根本性转变。其次,教师们对自身知识系统构成的认识不足。对于一名合格的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专业知识结构并没有一个准确认识,这样也就不知道自身的知识构成方面是否能够完全满足新课程的需要,亦或不知道从何弥补自身之不足、如何有效提升自身知识结构,更谈不上主动提升自己。最后,激励措施不够健全,也是导致广大教师自我提高动机不强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学生学习成绩与教师绩效工资和职称评定的联系并不紧密。具体来说,学生的考试分数不能直接影响到教师本月或者本学期的奖金发放,而对于教师的职称晋级也关系不紧密。因此,教师产生了一种教好教坏都一样的惰性心理,故在平时也不愿意阅读更多专业书籍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综上所述,高中教师主体身份认同的危机,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有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

三、对策:怎样建构高中历史教师主体身份

自我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完整的‘自我’的统一性和结构反映了一个整体的社会过程所具有的统一性和结构”,在充满流动性和不确定性的现代社会尤其如此。促进基础教育工作者积极建构清晰、明确和稳定的身份感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说,有以下对策:

1.加快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教师培训制度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生产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巨大进步,社会生活瞬息万变,为了更快适应这飞速变化的环境,教育无疑是应对这些变化的根本途径。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时刻关注纷繁多变的社会,把握时代脉搏,把最新理念传达给受教育者。然而,教育工作者单纯依靠个人的因素,很难在这种深刻变化中时时刻刻都走在时代的最前沿。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经常接受在职培训,在培训中可以把最新的信息和先进理念第一时间传达给广大一线教师,使他们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在发展中从事教育工作。现在可供选择的教师在职培训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地方培训计划等等。但是,如何在多种培训方式当中找到一种针对性强、实际效果好的在职培训方式却不容易。建议培训课程的设计可以适当采纳参与式课程开发,“它是一种刚刚兴起并蓬勃发展的培训方式,它是建立在开发项目中的、许多成功的参与式案例的基础之上的。”它的优势是可以使接受培训的人身临其境,这也就有更多可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2.加强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推广,加速向素质教育模式转变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提出有十多年时间,但是许多一线教师,尤其是中西部及农村非省示范性学校的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理解还是不充分,甚至理解中存在一定的偏颇。这就要求有关教育部门在推行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加大宣传讲解力度,制定有效计划,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到实处。其次,我们应当意识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是适应时展要求、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以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然而在当前形势下,上大学尤其是好大学还是单纯由分数决定命运,教师们很多时候是很无奈和很尴尬的,他们只能在新课程新教材和应试教育模式的两难中生存。因此,高考评价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3.建立健全奖励和惩罚措施,激励高中历史教师成长进步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健全一线教师的奖金分配、奖惩方面和职称评定等规章和制度。首先,可以在教育部门当中设立专门的对各个学校具体工作进行管理的科室,且在每个学校中安排和这个管理科室相对应的职能部门。这样有利于整体上的管理有序进行,并且能够促进管理的规范化以及促进具体学校最大限度的实现奖惩公平化和合理化。具体做法方面,笔者在此处建议有两种方法:一是强制性规定教师们必须一个时间段内阅读一定数量的专业书籍,并且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期间也同时检查教师们的学习情况;二是以奖励性为主的措施。例如:每月进行一次专业知识评比或者专业书籍阅读能力大比拼,对优胜者颁发奖金或者奖品,给予物质上的激励。当然具体的奖励标准和数量视具体的情况而定。但需注意标准既能达到鼓励的效果,同时又不会造成负面效应。拥有合理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必定能够有效的促进广大一线教师成长,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更好地实现教师的终生教育。

四、结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及制度变迁是极其复杂的过程,强大的制度惯性及各种群体的利益诉求共同制约着制度变革。消除高中历史教师身份认同内卷化困境、重建身份认同需要制度的改革、观念的更新及管理体制的创新,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都面临着转变角色、提高素质、终身学习的新任务,任重而道远。

作者:童练成单位:湖南平江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