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对策

时间:2022-05-25 10:49:02

教育信息化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对策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职业教育教学的改变:人才培养观念、教学方式、实践活动、管理模式等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必然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职业教育;信息化技术;信息素养;信息化融合

随着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及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政策文件,提出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作为现代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因此,需要加快职业教育转型升级,推进质量工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现代化职业教育教学的融合。

一、国内外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一)国外职业教育信息化状况

美国的职业信息教育处于领先地位,其把发达的信息技术注入到职业教育中,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更是把网络信息化渗透到千家万户,建立远程网络社区,教师在网络社区里进行远程培训指导,通过网络共享教学资源,为职业教育培养人才[1];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备受关注,并成为各国效仿的对象。其在2016年提出了“职业教育4.0”倡议,主要目的是推进数字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利用开放的教育资源、大数据,提出多种多样的个性化解决方案;澳大利亚职业院校探索建立雇主数据库,给学生提供工作场所,提前体验企业的各种工作;瑞士引导师生群体熟练掌握信息化技能,建设了数字化实验室、远程协作等信息化教室,编著了信息化的立体式教材,采用了信息化学习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活动深度融合[2]。

(二)国内职业教育信息化状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通识课程、隐性课程、专题教育、专业教学和技能训练“五位一体”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其不断研发大数据平台,实现教学资源整合融通。山东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与山东豪迈集团产教融合,由企业提供真实的实训平台,共享彼此的优质资源,重视行业实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与东南亚国家开展职业信息技术教学合作,培养了大量的IT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等。纵观国内外职业院校发展的趋势,需要在职业院校的建设中,加大教育信息化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从更深的层面上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调查(发放教师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87份;发放学生问卷800份,有效问卷788份),发现当前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校设施落后

2015年,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以后,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匆匆上马,有些院校更是在教育相关部门强制下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还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更多院校达不到数字校园的要求,教师与学生上网都受到限制。特别是数字化校园建设没有与专业实训建设相协调,职业院校的数字终端、多媒体智慧教学设备和虚拟仿真教室等信息化设备建设较少。经调查发现,多媒体教室占教室总体比例在79%以上,但联网的多媒体教室仅占多媒体教室30%,致使丰富多彩的信息化内容引入不了课堂。同时学校教学管理层对信息化建设方面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对教师的评估仅停留在提供课件、电子版的讲义方面,而享受不到信息化校园的网上共享内容,甚至有93.30%的专业教师不知道如何进入校园网。由于上述多方面因素影响,使得教学管理人员认为教师只要上好课,做好课件就行,严重影响学校信息化建设。

(二)教师认识不清

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概念的认识上存在着偏差。调查发现,有87.69%的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概念”认识模糊,认为信息化教学就是利用电脑,做些课件、慕课,使用APP软件进行课堂考勤、提问、测验等,是教学条件和手段的改革,没有从本质上了解信息化教学;89.08%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缺乏广度、深度,讲授内容只是从教材搬到了课件上,未能体现跨专业的融合;81.48%的学生反映不能提高学习积极性,还是喜欢打游戏、上网聊天和浏览各方面的娱乐信息。教学方法没有改变,信息技术没有融入到教学,技术与教学呈现“两张皮”的现象。

(三)教师技能较低

教师信息化处理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调查发现,有93.23%的教师会做简单的课件,或是在放映课件时,加进些视频和动画;86.54%的教师不做微课、慕课、不会录制简单的视频,即使参加学校和省里的教学技能大赛,大部分也是邀请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协助完成,更别说制作微课和课程录制工作了。

(四)学生信息化素养缺乏

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爱玩儿、喜欢上网,根据调查,有83.24%的学生不愿意听课,若教师偶尔讲些有趣的事情、放些视频,还能引起学生关注;更有90.34%的学生每天沉迷于玩手机,40%的学生认为成绩挂科也无所谓,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遭到打击。以上种种情况,造成职业教育不能把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去,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做些简单课件,吸引不了学生,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课堂效果差,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低,培养的职业技术人才仍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的发展。

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融合的对策

(一)树立现代化教学观念或理念

首先,需要了解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从世界范围内了解职业院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紧跟世界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潮流,不断开阔视野。同时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可以走出去,真实地考察国内外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状况,吸收先进的观念或理念,并针对性地结合本地学校的特点,开展信息化技术建设,力求使信息化与职业院校的实际相结合,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真正融合。其次,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教师新教育的观念。在后现代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更能适应当代信息化技术发展对学生的要求。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构建起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体系不是书本上的文本,而是学生个体在实践中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而构建的。学校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平台,教师则是这个平台的参与者,是学生构建知识的促进者。在建构主义理论中,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导,不是主体,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去学习。教师地位的变化也使教师角色发生变化,在信息化时代,教师要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使主体变成主导、促进者或伙伴。

(二)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技能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在教育中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必须运用好他的“器”,这个“器”就是信息化理念、信息化手段、信息化技术等。职业教育和职业院校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就要发挥信息化的推动作用,让它在整个教学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职业院校的教师应深刻领悟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和信息技术的作用,内化成自己的观念和教学行为,逐渐打破单纯传授知识的方式,真正体现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教学模式[3]。教师不仅会做课件、视频和微课等,更重要的是把教学内容用最生动、最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吸引其好奇心,激发其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图新鲜和猎奇,时间稍长,兴趣点降低,就又回到起点。信息技术的作用为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所要求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加速了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教学模式的深入开展。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可以通过组织对教师信息化技术的培训,或是请本校的计算机教师讲授,或是请专家学者来校授课,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技能水平;培养一批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的学科骨干教师,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在学科教学中的深入应用,逐步建立开放的、多层次的教师信息化教学团队,开展翻转课堂、慕课、微课、混合式学习教学改革。

(三)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引导者和传授者,学生是文化知识的接受者,“传授”和“接收”同样重要,甚至“接收”更胜一筹。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建立智慧课堂学习平台,结合学生学习特性,打造智慧教学体验中心,实现“教学—实训—管理—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探索智慧教学新型态[4]。教师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引导学生搜寻本专业的信息,或是拓展教学资源,对教师布置的任务,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做,做成小视频、幻灯片,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把其注意力从游戏、无意义的信息浏览引入到对专业有用的知识信息上去。这样做使学生既学习了专业知识,又顾及到了他们的兴趣,更适合了现代信息化发展形势。

(四)完善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设施

1、软硬件设备的筹备。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是一线高素质的技能操作型人才。机械化工类专业,可以校企结合实行实训实习到企业操作,但是对于会涉及到企业商业秘密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等,难以到企业做实际业务。因此,非常有必要模拟企业的业务流程来让学生学习,而传统的教室很难满足实践性教学的要求。这就需要结合专业情况,购买合适的软硬件设备进行实践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操作的实践性,实现高职专业学生毕业与企业无缝对接上岗。2、校园网络的优化。数字化校园应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实现从设备、教室等环境,图书、讲义、课件等资源,到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应用的全部数字化[5],建立对教学、学生管理、行政服务、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做到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五)构建教学的信息化管理制度

一方面,鼓励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另一方面,提高教学管理者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提高管理者的现代化素养。改变教学和评价模式等大多沿袭以往的教学管理制度,变革不大以至于教学和监督呈现出“两张皮”的现象。1、做长远信息化规划。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既要满足技术规范,又要考虑到网络拓扑结构;在教学信息化条件方面,不但有技术含量高、配置高的智慧教室、录播室等等,而且更要重视日常教学使用的多媒体教室等。2、建立教学信息化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和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线上平台教学、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评价以及教师信息化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给教师创造条件并鼓励其主动开展信息化教学,同时线上线下相结合,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设置新的教学过程性考核评价,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六)创新学校的信息化培养模式

1、建立校内模拟仿真教学基地。专业特点和企业行业的要求,需要在校内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完全逼真模拟企业的业务流程,可以达到与到企业行业学习实践一样的效果。2、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多采取的是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企业出设备和资金建设实训实习基地,教学内容基本是企业的就业岗位要求的基本技能,业务流程的实践性操作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模拟;企业的具体业务也可以采取通过互联网,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学生在学校操作就可以完成。信息化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拉近了企业与学校的距离,实现了学生毕业就可以上岗,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这是职业院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融合的一种新的模式[6]。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实践型人才的基地,职业教育教学一定要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提高信息化素养,推动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大力支持职业院校的发展,支持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融合创新,使职业院校培养出更多、操作技能更强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晶晶.中、美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比较研究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7(11):28-35+51.

[2]陆利军.瑞士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挑战、愿景与启示[J].职教论坛,2018(11):151-155.

[3]郭炯,杨丽勤.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系统性变革路径研究——基于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优秀试点案例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9(05):41-48.

[4]刘晓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信息化及国内教育信息化进展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8(Z1):49-51.

[5]项丹.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7(06):40-43.

[6]慕博华.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学徒制建设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3):10-14.

作者:赵艳丽 单位: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