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09-08 10:37:24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体系的构建

摘要:近年来,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加大力度推进公共艺术教育。由于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现实条件的制约,现阶段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仍然比较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探讨“1223”(一体、两翼、二特色、三平台)公共艺术教育体系的构建,以期对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大学生艺术团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通识教育全面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公共艺术教育。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专门启动了省级以上示范性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考核工作,印发了《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考核工作的通知》,并出台了《江苏省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考核标准与办法》。2017年,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团联合会、江苏省省级大学生艺术团先后成立,各高校艺术教育工作如火如荼。

1高职院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意义

1.1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多数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于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导致学生学习模式机械被动。通过科学安排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与实践,以轻松愉悦的授课内容和体验式教学方式打破专业知识学习的单调感,既可拓宽学生视野、完善知识结构,也能陶冶性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艺术修养。1.2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创新动力。人类左右脑分别负责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艺术以形象思维为主,职业技能则以逻辑思维为主,但是它们都需要想象力、洞察力[1]。艺术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辨力和想象力,使其具有创新性思维。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正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顺利走向社会、步入职场打下坚实基础。1.3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展示高校人文特性。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深厚的人文底蕴。我国传统文化中把艺术教育视为怡情养性的重要方法,当代社会则更强调通过普及性的基础艺术教育来提高人文素养。在高职院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除将个体培养成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才之外,更要通过个人力量的积蓄来影响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道德情操及艺术文化水平[2]。

2高职院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视不足。为促进高校学生成长成才,国家多次下发公共艺术教育相关文件。但是对于多数高职院校而言,培养应用型人才仍然是主要目标。在就业压力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更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大学阶段是步入社会前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大学校园也是发展个人爱好的重要场所。部分学生对公共艺术课程认识不足,认为只是娱乐消遣以及获得学分的一种方式,完全忽视了艺术教育对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作用。2.2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体系不完善。2.2.1管理机构不健全。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来说,尚未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学生公共艺术教育,相关活动主要挂靠在学生工作处或团委,教务处并未参与其中;二级学院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主动性较差,主要是结合政治教育主题开展实践活动,艺术内涵不足;负责学生艺术活动的教师身兼数职,不能全身心投入。2.2.2公共艺术课程设置较少。一方面,公共艺术课程开课数量不足。2006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之中,专科可参照执行。《方案》明确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修满规定学分的艺术限定性选修课方可毕业。受人才培养方案的制约,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并未开足教育部规定的8门公共艺术限定性选修课,而已经开设的课程如摄影基础、服装色彩搭配等均为线上课程,内容也与《方案》中规定的课程相去甚远,系统性不强,与本科类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水平差距较大。另一方面,公共艺术课程质量不高,监督力度不够。由于公共艺术课程专业教师缺乏,部分教师只能基于自身爱好或特长在校内申请开设艺术类选修课。选修课开课门槛低,对教师开课资格审查力度小,教材建设缺乏指导,教务处对艺术类选修课程的监督不到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2.3公共艺术教育活动内涵缺乏。2.3.1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广度受限。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是高职院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团委等部门的牵头下,各高校学生会、学生社团、大学生艺术团等学生组织联合省、市、校各级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如大学生艺术展演、大学生艺术节、校园文化艺术节以及社团巡礼节等。由于生源结构复杂多样、学生艺术基础参差不齐,各级艺术活动成为部分艺术特长生展示风采的舞台。此类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已接受过较为专业和系统的艺术培训,多以个人名义参加活动,如歌唱、绘画、书法、舞蹈等比赛。而群体参赛的艺术活动如戏剧表演、乐器合奏、艺术性较高的群舞等,高校很难组织。专业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基本艺术素养、开展艺术排练需要的时间、场地、经费都成为限制因素,广泛发动学生参与艺术活动有一定的困难。2.3.2艺术活动形式和内容缺乏创新,没有体现高职院校专业特点。目前,结合青年学生特点开展的艺术活动种类繁多,几乎涵盖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歌舞绘画等娱乐类活动是学生艺术实践的主要形式,主题、内容较为单一。根据不同专业开展的具有针对性的艺术活动比较欠缺,结合地域文化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也并未得到重视。

3高职院校“1223”公共艺术教育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1223”公共艺术教育体系,即一体、两翼、二特色、三平台。3.1一体:以第一课堂为主体,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理论教学。艺术课程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高职院校可以参照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提到的课程,争取条件为学生开课。以“1+1”为基本思路,将已经具备开课条件的“1门线下艺术必修课”与不具备开课条件(或具备更优资源)的“1门线上艺术选修课”相结合,使学生在校期间至少修完两门艺术课程。有师资条件的高职院校,也可将涵盖面较广的通识类艺术课程如艺术导论、民间艺术赏析等作为线下艺术必修课,将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如音乐鉴赏、戏剧鉴赏、书法鉴赏等作为艺术选修课,让学生在学习艺术必修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艺术选修课进行学习。另外,教务处应积极参与其中,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3.2两翼:以校内外文化艺术活动与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为支撑,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高职院校每年会开展一些常规性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如社团巡礼节、迎新生晚会、实习生欢送会等;校外各级组织也会定期举办各类艺术赛事,如大学生艺术展演、大学生艺术节等。高职院校应该在组织学生积极参赛的基础上,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指导,不断提高节目质量,进而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目前,暑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当代高校青年学生的必修课,部分高职院校将“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暑期社会实践、至少参与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高职院校应积极组织有艺术特长的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区、走进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不仅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提高综合素质,也能展示高校服务社会的积极形象和当代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3.3二特色:以专业特色、地域特色为创新点,拓展公共艺术教育范围。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不同专业培养不同行业的技能人才。根据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艺术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对学生职业生涯产生积极影响。以江苏某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为例,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形象礼仪教育,对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生开展绘画与服饰搭配教育,对学制较长的五年制高职生与“4+0”学生进行书法鉴赏教育,对海外留学生进行音乐与舞蹈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弘扬优秀的地域文化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的发展应根植于优秀的地域文化土壤中。高职院校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优秀的文化资源,为公共艺术教育注入活力。邀请地方名人进校园、进课堂,开设具有地方文化艺术特色的课程,建设非遗文化传承工作坊等,都是融合地域文化与公共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3.4三平台:充分发挥“PU口袋校园”、艺术类学生社团、大学。3.4.1利用“PU口袋校园”,线上凝聚校内艺术爱好者。“PU口袋校园”是高校大学生实名制互联网平台,学生可通过在线参加活动获得第二课堂学分。自2013年共青团江苏省委开始在省内高校试点推广“PU口袋校园”以来,该平台在短时间内迅速覆盖了全省113所高校。2018年,共青团中央与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江苏省内“PU口袋校园”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高职院校学生所接受的艺术教育水平不同,并非所有学生都有能力、有胆识参与校内艺术活动。通过“PU口袋校园”举办线上艺术教育活动,如组建艺术爱好者部落格、艺术类学习小视频、开展艺术类知识竞赛和艺术志愿服务活动等,所有学生均可积极参与获得艺术活动积分,校方将艺术活动积分纳入第二课堂成绩中或综合测评考核中,在校园内形成“人人可参与”的公共艺术学习氛围。3.4.2积极发挥艺术类学生社团的作用,发挥艺术爱好者的主观能动性。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种类繁多,其中文化艺术类社团所占比重较大,社团人数也不容小觑,如瑜伽社、古筝社、合唱社、话剧社、街舞社等,每年纳新都会吸引大量艺术爱好者加入。社团是由具有共同爱好的学生自发组建的,学生参与热情高,愿意主动交流学习、提升技艺。社团活动期间,学生也锻炼了与人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对提高个人综合素质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艺术类学生社团已成为高职院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3.4.3依托大学生艺术团,重点培养艺术特长生,打造高水平学生艺术团体。大学生艺术团是高校为建设高水平艺术团体而成立的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和艺术演出水准的学生组织。大学生艺术团不仅代表了高校的艺术水准,也是高校对外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更是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水平的集中体现。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部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过系统的艺术训练,还有参加过艺考而后选择进入普通高职院校非艺术专业就读的学生。在大学生艺术团的各种训练中,这部分学生可以成为中坚力量,配合指导教师帮助普通艺术爱好者提高艺术水平,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戴广东.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作用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9):37-38.

[2]刘昕.五年制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现状与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9(24):107-108.

作者:何江阳 单位: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