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实效性分析

时间:2022-11-12 11:06:4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实效性分析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健全学生品质的重要课程。文章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研究对象,针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开展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效性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当前大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提高心理健康的教育效果,是当前教育面对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分。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现状

(一)学习压力较大。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发现,我国学生存在较大的竞争压力。大学生经历了激烈的竞争后,考上理想的学校,在大学学习中,持续的紧张学习使学生产生更大的竞争压力[1]。进入大学后,发现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部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认为自身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失去高中阶段的学习信心,心理产生很大的落差。从而产生较强的竞争压力,最后形成心理负担,出现各种不良的情绪,如抑郁、强迫、焦虑等等,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成长。(二)人际关系处理不到位。与其他阶段不同,大学阶段的学生面临比较复杂的人际关系,如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等等。这些人际关系丰富,增加了学生沟通的难度,需要学生付出较多的精力与时间,用于维护这些关系。由于部分学生不适应人际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对集体或者社交会产生恐惧感,不愿意与同学,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三)自我认识意识差。自我认知能力是一个成长的关键,也是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核心。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存在自我认知差的问题,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具有非常强的优越感,当面对批评与挫折时,会感受到非常强的挫败感,不愿意再挑战问题,以获得更好的成长。这种情况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不仅无法强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不利于职业成长,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措施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教学理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将此与素质教育融合,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促使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传统教育工作中,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意识到这一课程对学生的影响[2]。因此,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剖析,结合现代教育发展特点与要求,优化自身的教育态度与工作行为。树立积极健康的教育理念,为教育活动实施提供依据。在以往的教育理念中,教师认为这一内容是高校教育中可有可无的内容。实际上并非如此,心理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疏导消极心理情绪的方法,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态度,能够促使学生综合品质提升。教育理念创新中,加强对素质教育分析,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将两者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知识渗透,使学生在学习中健康成长。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理念,可以解决当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有效避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对学生学习成长意义重大。(二)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原则,构建健康心理环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可以体现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提高教育的实效性。第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建设教育工作的投入,为教育活动开展奠定基础。校园文化、教学水平等都是心理健康教育投入的载体。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教育特点,结合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制定教育投入计划,为学生营造积极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积极性。在学习实践中掌握知识,学会知识处理消极心理问题,以此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第二,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在实际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思想,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不良情绪,使学生在学习中心理素质与思想品德得到全面发展。通过以人为本教育原则的实施,可以为学生构建更加民主、自由的心理教育环境,能够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三)创新教育,提升教师素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仅要对教学理念、教学原则进行创新,同时还要重视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师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综合品德形成的关键因素。若是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那么教学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学校可以组织多种类型的教育活动。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提高自身素养,为后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3]。第一,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活动中将心理健康重要性、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方法渗透给教师,让教师在学习中意识到自身工作的意义,并主动参与学习中,提升教师的责任感与敬业意识,为高质量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教育准备工作。此外,教师可以自主学习,巩固文化基础,在学习中提升专业素质。第二,不定期的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活动,引导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参与其中。在活动中,交流工作心得与遇到的问题,分享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提高教学水平。通过不同方式,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视教学理念、教学原则的创新,突出学生课堂主人公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虽然学生心理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教育发展与改革,可以有效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能够提升学生思想品质与价值观念,促使学生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方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究[J].池州学院学报,2020,34(1):146-148.

[2]肖湘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效性思考[J].华夏医学,2018,31(2):124-127.

[3]常荣,张熙悦.MOOC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主学习实效性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5):86,82.

作者:汤志宇 单位: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