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

时间:2022-11-12 11:02:42

试论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

摘要: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事务管理之间的关系,找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事务管理产生影响的理论依据。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事务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心理健康主体缺失导致事务管理职责不明,心理情感认同缺乏导致事务管理效果欠佳,心理辅导人员能力不足导致事务管理队伍难建,心理阵地影响被忽视导致事务管理事故频发。应以心理健康为视角来进行大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这样有利于走进学生的内心,能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进而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事务管理;影响

1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事务管理之间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为手段,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大学生事务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坚持以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个体的心理变化,关爱学生的成长历程。就构成成分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事务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大学生的个人认知、情感、意志品质等内在素质会通过道德、智慧、审美、劳动等行为展现出来,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接收到的相关信息及时代赋予的影响共同构成了大学生的日常行为活动。高校事务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产生实际影响的具体展现[1]。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凭空而谈,抛开具体的学生事务谈理论影响是没有任何含义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应用到学生事务管理当中,学生事务管理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发挥作用的实质场地,为心理健康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工作前提。一个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者必然是同时精通学生心理特点与高校事务管理的,会以学生为工作核心,以教育为工作手段,以引导为工作方式,以服务为工作导向,会将先进的大学生事务管理理念具体化、实践化。在教育过程中,要对学生施加影响,促使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变化,形成能够让学生改变的内驱力,使学生从被动接受教育转化为主动学习,促成学生知识、情感、意志及行为的统一。教育者与管理者可以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科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管理和教育。这种以学生成长需求为中心的教育管理方式能够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与自我品格的养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依托于801大学生事务管理,大学生事务管理离不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管理当中,心理健康教育和事务管理有着明显的不同区分,却又在某些领域彼此融合,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2]。

2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事务管理产生影响的理论依据

行为主义理论将教育建立在“无人”的基础上,将人的行为归因于外界影响,强调外界的刺激和强化,认为只要有良好的行为就必然会有健康的心理,于是把教育的重心定位于管理,将学生定义为了工具,按照约定俗成的标准管理学生,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性。精神分析学派在纠正行为主义学派的错误时,强调研究人的无意识,这样就割裂了管理与教育之间的关系,认为教育和管理不应该插手人的成长,应该让人无意识的成长。而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把人当成事物,反对夸大人的无意识作用,强调建立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把人当成一个整体,承认人的主体性,他们注重研究人的尊严、价值和自我实现,认为人的成长与内在心理变化及外在管理引导息息相关,他们坚持尊重人的心理健康和生命。心理健康教育是创造条件,能够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与学校日常事务管理相适应。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应该从行为主义学派的强化发展到认知学派的活动,最后发展到社会建构主义的对话、合作。高校教育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封闭在个人发展系统当中,更多是应该着眼于社会的开放系统当中,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事务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3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事务管理的影响

3.1心理健康主体缺失导致事务管理职责不明。教师是学生事务管理的主要参与者,但这并非意味着教师是学生事务管理的唯一参与者。大学作为个体由学生身份向成人身份进行转变的过渡场所,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多种实践平台。大学生有理由、有能力去独立面对自我内心的真实想法,能够做到单独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事务管理的主导者,应该有相应的权力对学生事务活动进行划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行积极引导。但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多数高校都将事务管理集中依托于辅导员,使得辅导员事务繁重,难以将管理经验标准化,而且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也非常少。3.2心理情感认同缺乏导致事务管理效果欠佳。在高等教育组织系统当中,高校将建设重点一直都放在了教学和科研上,忽视了事务管理方面的工作。在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当中,普遍采取简单的量化式扣分、批评、处分等方式,只是片面地对学生进行权威式管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体积极性、个体心理差异、成长心理需要及利益需求,不利于学生的事务管理[3],学生很难认可高校的教学事务管理工作。这不仅导致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较差,还导致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服务功能大打折扣。此外,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这种强制式的学生事务管理方式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3.3心理辅导人员能力不足导致事务管理队伍难建。大学生群体是最具生命力和活力的团体,有着思维活跃和民主意识强的特点。就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和事务而言,学生最希望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我国的学生事务管理人员来源具有多样性,虽然都受过相应的高等教育,但高等教育专业来源多样化,很难保证从事大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人员都具有必要和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及心理辅导技巧。我国从事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人员当中只有少数人员系统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方法并开展过团队辅导和心理疏导活动,绝大多数人都把思想引领和心理品质的建树当成是一种形式上的活动,缺乏对学生人格塑造和心灵沟通的重视,致使高校在事务管理队伍建设上存在严重不足,集中培训次数少,心理专家指导机会不够,心理案例分析不到位。3.4心理阵地影响被忽视导致事务管理事故频发。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事务管理工作缺乏足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也仅仅局限于教学区,对学生宿舍以及网络阵地鲜少涉猎。宿舍作为学生重要的生活场所,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新时代,虚拟网络是交流、沟通、生活、学习、娱乐的重要场所,在网络阵地上开展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安全的宿舍环境、和谐的网络氛围、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与茁壮成长至关重要。但我国高校将管理资金大多数都投入到了教育区的软硬件设施建设上,对宿舍区和网络阵地的投入较少。

参考文献:

[1]王振红.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文化与学生满意度、组织效能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4,(19):73-79.

[2]马春凤.心理健康视域下大学生事务管理探微[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论文集,2018.

[3]刘鹏涛.心理健康视域下大学生事务管理的实施路径[J].智库时代,2019,(09):197-198.

作者:骆伟森 单位: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