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操教学应用探索

时间:2022-11-06 03:42:11

高校体操教学应用探索

摘要: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教育,采用的是“先行后知”的教育模式,鼓励学者从做中学。本文从体操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和拓展训练教育模式为结合点,通过对当前高校体操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高校体操课引入拓展训练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探讨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旨在深化体操教育改革,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拓展训练教育模式;体操教学;改革;可行性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作为我国夺金热门的体操项目一直呈现下滑的趋势,而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体操项目出现爆冷只拿到两枚铜牌。面队体操如此艰难的困境,只有更多的人练习体操、发展体操、重视体操才能增强我国体操的综合实力。大学体操无疑是大力发展和宣传体操项目的枢纽点。然而大部分高校在体操的教学上仍采取“传统教育模式”以至于高校体操的发展没有太大的改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要把调整改革课程体系结构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1]。高校体操课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也应该积极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因此把拓展训练教育模式引入当前的高校体操课程,顺应了时代的要求,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

1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英国,英文名称为“OutwardBound”,意思为一艘小船即将离开安全的港湾,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去迎接未知的挑战。它来源于二战时期大西洋上英国许多船只由于受到德国军舰的炮击而沉没,由于海水寒冷刺骨且又远离陆地,结果大部分船员不幸牺牲。而获救的船员由于经受住了痛苦的折磨和时间的考验而得以存活,后来在幸存下来的船员中发现大多数为年老体弱者。调查之后发现这些幸存的人拥有着强大的求生欲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战以后英国为了培养船员们的体能和意志建立了拓展训练。拓展训练最早于1995年传入中国的香港,然后引入大陆的北京,最后发展迅速被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学校、公司列为培训项目。如今的拓展训练则是利用大自然的环境,或通过精心设计的道具达到对学员心理和身体上的磨练,以提高他们身心素质。如今的拓展训练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时尚[2]。

2拓展训练教育模式进入高校体操教学的时代背景

2.1国家政策的指引。为了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教育等,我国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并于1992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动作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坚强力。”在2002年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召开全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会上,下发了《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这一文件为拓展训练模式进入高校体操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2高校体操教学的现状。2.2.1教学方法的滞后性。我国高校自从开设体操课以来到现在基本上沿用以往固有的结构模式和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其教学过程结构基本采用“教师提出教学任务→教师讲解示范→教师组织指导联系→教师总结学习成果”,而教学方法上也依然采用反复练习法、示范法、讲解法、完整与分解法等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结方法有些陈旧呆板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容易造成学生处于被动吸收的状态。其次在教学内容上,技能教授偏重于竞技性,忽略了体操原有的健身性和娱乐性,与体操教学原有目的背道而驰,最终使得学生脱离了体操教学的实际。最后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上,据相关调查体操理论课开课时数寥寥无几,有的学校甚至没有理论课,学生最后连体操的一些相关术语都不知道,更别谈对体操有更深的造诣,严重阻碍了学生对体操的发展。总体来说这不是体操内容本身的缺陷,很大程度是人为造成的。2.2.2教学理念的滞后。性教育部于2003年制定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提出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的体育教育人才”。新的课程理念要求高校的学科培养目标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新观念,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综合能力强、知识广泛、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高素质的复合型的新时代体育人才[3]。教学新理念提出的同时,也对体操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顺应时展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把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角色变换为辅助角色。然而教学新理念的提出似乎对高校大部分教师的教学主观意识没有一丝改变,仍然按照自己以往的教学观,固执己见,重竞技技能的教授,而忽视体操健身性的价值,因此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体操所蕴含的价值产生误解。即使学生学会了体操,但却无法将体操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使体操所具有的健身、娱乐等价值付之东流,因此教师虽然完成了教学内容,却没有做到教学的终身性。2.2.3评价方式的滞后性。我国高校在体操教学的评价上普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并且考试的内容不够全面,只把学生完成的技术动作水平作为主要的参考标准,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方式。这就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观的努力程度。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础都不一样,如果把对学生的评价完全放在对技能的完成度上,造成的结果则是由于学生的起点不一样,这样的评价方式就有失公允。另一方面,学生为了最后所规定的几套考试动作进行反复练习,很容易造成学生对体操的反感和排斥,从心理上就制约了学生对体操进一步发展的思想,更不用奢望学生会想起或用体操进行健身。还有一方面原因可能是学生和教师对教学评价上有不同的认识,学生将评价作为获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方式,教师也可能把评价作为自己晋升的一种门径,所以忽视了两者在教学活动上的联系。这种传统的评价体系势必会影响学生们对体操运动的解读,进而影响体操在学生们心里的地位,最终可能会造成学习体操学生的数量逐渐减少。

3拓展训练教育模式进入高校体操教学的意义

3.1推动体操传统教学的变革。拓展训练的“体验式教育模式”是根据自身所具有的知识、经验或技能去经历未知的挑战,然后在经历的过程中对知识、能力、情感等进行构建。试想,当拓展训练模式进入体操课堂时,教师只是把本课所涉及到的内容、要达到的目的以及一些所学动作的保护帮助方法告诉给学生,然后在一定的时间内由学生自身或以小组的形式去体验,使学生充分挖掘对未知动作的想象力以及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这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展现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激发了学生对体操内容的兴趣,也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然后教师在学生自我探索时间结束后,进行正确的动作示范[4]。最后在总结时也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分享,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就纠正了以往的灌输、填鸭式的、忽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模式,使体操教学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3.2促进体操教学的效果。拓展训练教育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体操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拓展训练时,教练总是先进行破冰项目,目的是活跃团队气氛,让队员彼此了解彼此熟悉,带着愉悦的心情进行接下来的训练。然而在体操教学中也可以把破冰游戏作为准备活动的一部分。研究认为积极情绪对动作稳定性有促进作用,建议在体操项目的训练和比赛中,把握积极情绪的规律,注重培养积极情绪,合理发挥积极情绪的积极作用,为提高训练的效率,创造良好成绩提供帮助。另外在以往的体操教学中,学习的途径一般是认真感悟(对教师的讲解与示范进行理解)→个人体验(活动学生的练习);而在拓展训练中,学生的学习途径是个人体验(亲身亲历某种活动)→认真感悟(去理解活动的内涵),所以在学习体操某一动作时教师可不先示范,而是通过语言描述或说出动作名称先让学生产生想象,对自身所想象的动作进行一个未知的模仿。这使得学生对动作的体验更加深刻。研究表明: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住10%;听到的信息我们记得20%,但所经历过的事却能记得80%。这样把拓展训练教育模式引进体操教学无疑会促进体操教学效果[4]。3.3促进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在高校体操教学中面对身体素质参差不齐且身体形态各不相同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评价学生的方式则不能太过单一。在拓展训练教育活动中评价方式则是以学生的经历和客观表现作为载体,一般不做主观评价。我们要重视阶段性评价,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综合性评价,即按照一定的权重,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相互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我们不能单单以终结性评价来判定学生的成绩或者学习效果,而恰恰要充分利用好过程性评价,从多方面了解学生对学习体操所做出的努力和发展,对学生所获得的成果给予肯定,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体操的浓厚兴趣。3.4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我们知道,体操是一项具有高难度和挑战性的运动,而在当前社会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大多自信心不足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不足。一些学生在学习体操的个别动作如后手翻、前空翻、双杠挂臂大回环等动作时可能由于心理产生恐惧感,内心害怕、胆怯而无法进行练习,而拓展训练则是以“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为目的的培训,因此这种教育模式势必会提高学生们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例如,在拓展训练中当一位学员参与挑战时,其所有同伴都会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给其参加挑战的同伴以信心和勇气。如将手放于挑战者的肩部、背部或者头部,一致喊出相同的口号,起到增强队友自信心,鼓舞队员的目的,这种加油方式叫作“充电”。若把这种方法用体操运动因其动作精细复杂以及涉及身体各肌肉、关节的协调配合,因此练习体操需要不断地重复练习与反思,才能达到动作的规范与优美。而在体操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缺乏的正是对自身的反思以及与他人分享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某一动作,动作出现错误时,反思失败的原因,寻找自身的不足,然后加以及时改正;当动作完成较好时,要反思成功的方法,与失败时做一对比,从而总结经验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失败,又为什么会成功。这样做能够增强自身反思的能力,提高对动作的学习效率,提升对动作的领悟能力。然而传统的体操授课模式,只有教师最后的总结,而忽略了学生的自我分享,不能分享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原因。恰恰与之相反的拓展训练教育模式最为注重的就是学员的分享,这样一种相互的分享与交流,将自己对动作的理解和感悟与大家述说,每个人对经验的总结相互交融,学生因此更能在短时间了解和领悟到动作的要领和内涵,同时在经验的分享中也能避免出现其他同学类似错误,以及能对其他同伴的成功经验加以借鉴。

4拓展训练教育模式进入高校体操课堂的可行性

4.1拓展训练教育模式的优势性。拓展训练教育模式区别于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它重在于“先行后知”,是一种体验式教育。这种模式的教学理念在于寓教于乐,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掌握运动技能,告别以往枯燥的教学方式,重点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完善学生的人格,充分尊重学生为主体;评价方式则是以学生的经历和客观表现作为载体,一般不做主观评价,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4.2实施拓展训练教育模式的师资问题。拓展训练教育师资无疑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体育教学的质量重在老师,一节课的好坏老师也占据了大部分的比列。目前高校的体操老师都是接受过系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并且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的,而这些能力则是作为一个拓展训练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硬式条件,因此只需要将这些体操教师送往专业的拓展训练部门进行培训,相信一定会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另外,拓展训练的教育模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其也会随着时代进行适应和改变,因此高校的体操老师应定期进行培训,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4.3引进拓展训练教育模式涉及的场地问题。高校体操教学重点引入拓展训练教育模式而不是引进拓展训练的项目,因此不需要拓展项目相关的培训基地,只是对体操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对体操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

5结论

拓展训练教育模式进入高校体操课堂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紧跟国家政策的指引,是对体操课程进行相应的变革与创新;面对以往的体操教学,拓展训练模式的进入不仅丰富了体操课的内容,增加了体操的实用性与趣味性,启发了学生自我反思和分享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心理品质,全方面地提高了未来体操师资的质量,从而扩大体操的影响力,为祖国的体操事业添砖加瓦。6建议(1)拓展训练本身涉及现代教育学、心理学、体育运动学等多门学科体系,因此想要引进拓展训练的教育模式,高校体操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多与其他学科老师深入交流,掌握更多知识,以便于从各方面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教导学生。(2)因过去大部分高校没有开设拓展训练课程或与之相关的课程,体操教师对于如何开展拓展训练教育模式下的体操课程没有经验可循,因此在对新模式下的体操课程进行授课之前,要充分地考虑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学的教法、学生的管理,应达到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勇于尝试、自理互助、分享体验。(3)拓展训练教育模式是一种体验式教育,学生了解较少或没有了解。在这种新模式的教学中,学生可能会不适应教学的方式或教学效果没有得到应有的展现,因此在进行授课前应向学生尽快普及拓展训练方面的知识,加强学生对此的了解和认识,让拓展训练教育模式早日融入体操的教学内容中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J].江西教育,1999(Z1):4-8.

[2]邱永红.对拓展训练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体系构建分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1(1):84-85.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教体艺[2003]7号)[R].2003.

[4]于海涛,常会丽.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的可行性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73-75.

[5]何俊.里约奥运会中国体操队失利分析及备战东京奥运会对策[J].体育科学,2017,37(4):87-97.

[6]张剑峰,高绪秀.高校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必要性、可行性[J].体育科研,2010,31(2):91-94.

[7]万宏伟,王蜡姣.高校体育课程中开设拓展训练的实践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4):93-96.

[8]郑予浦.论高校体操的创新与发展[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7,34(2):145-147.

作者:孙本昌 张繁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