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法语应用型人才培养论文

时间:2022-04-18 08:58:27

高职高专法语应用型人才培养论文

摘要:在研究应用型人才的内涵以及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传统法语人才培养相结合,旨在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高职高专法语人才培养模式,使我们的毕业生更具有竞争力。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内涵;结构;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对人才多样性的要求愈发强烈,这给我们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提出了挑战。目前,就高职高专法语专业来说,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实践能力薄弱、校企合作不足、双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概括为一句话便是人才培养模式老旧,因此要求我们不得不思考、改革。本文特对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及其结构要求进行一些探析,提出如何合理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更好地建设应用法语专业。

一、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从生产或工作目的来分析,社会将人才可划分为学术型(理论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颁布的世界教育分类标准,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相对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教育部2014年度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当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此应用型人才不仅对应高等职业教育,同时也对应本科教育。而对于什么是应用型人才至今没有确切的说法,不同研究背景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笔者通过对多个应用型人才的定义的梳理,大致可以归结为: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能够将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应用型可以从类别和层次两个方面来理解,研究型与应用型属于不同类别;本科教育有别于高等职业教育。同样的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也是有别于本科教育。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融入高职高专法语专业中,使我们对应用型人才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高职高专具有语言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所具有的特征是:①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突出语言的实用性。②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③具有较高职业素养。④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要求

在高职高专的院校中,根本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表现之一是“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那么结合自身专业法语而言,我们的学生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结构才能成为一个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呢?在分析文献资料和走访调查用人单位的基础上,笔者将此能力基本归纳为三个方面的能力:①专业知识能力,即语言交际能力。应用型人才要有牢固的基本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基本知识包括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对语言的形式有很好的把握。语言的应用是指能够分辨周围不同环境,正确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②职业能力,包括实践、管理、创新、学习和合作能力。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能力。实践能力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将专业知识正确地应用在工作中,同时实践能力也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能力来源于实践能力。学习能力是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主获取理解知识的能力,能够使自身已具备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合作能力是要求学生要具有团队精神,懂得与他人配合更好地完成工作。管理能力即是有效地对各种资源进行组织和分配。③自我调控能力。应用型人才不但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道德感、吃苦耐劳的坚强品质。更好具有顽强的抗挫折品质。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这三项能力是我们培养出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时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任务、考核评定等环节必须时刻围绕这三项能力展开实施。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应用型人才极度缺少,没有形成完整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缺乏特色的课程设置。应用型人才培养基本可以概括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三项基本能力为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环节,完善“双师型”队伍建设,构建行之有效的教育平台。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相同的专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与本科院校的毕业生要有本质的区别,这个区别便是应用型。如果把我们的学生比作是“产品”,那么用人单位就是“消费者”,“产品”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便是我们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此,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绝对不能是凭空想象,或是一味地照搬本科专业(亦称为本科的“缩小版”),我们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时刻了解“消费者”的消费趋势和心理,将我们的“产品”打造成具有针对性、应用性和可持续发展。切实了解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能力要求,是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分析与培养模式创新的一个绕不开的环节。发展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需施教,对口培养,可以请用人单位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调整课程设置,必要时可以调整课时或者学制。

2.以培养学生的三项能力为目标

学生的三项能力即是前文中提到的应用型人才所要具备的三种能力:专业知识能力、职业能力和自我调控的能力。法语专业不同于英语专业,入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零起点,而高职的学制一般为三年,因此,在校的前两年时间都是用来打语言基础。我国教育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层级较低,总原因要求我们必须要改变教育教学的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三种能力的培养同时展开,而且要贯穿在教学过程中。这一思路不仅是在专业方向课中体现,在专业基础课堂上更要应用。首先要将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学术型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应用型模式。其次,教学手段要与时代相适应,学会使用、利用多媒体设备和各种教学软件,甚至是手机,创造一个贴近生活的、信息量大的、生动有趣的法语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是我们的教学方法,要突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可以适当地考虑实施翻转课堂、慕课等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方法。这样在一节课中,使用新的教学手段,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便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要求。

3.加强实践环节,完善“双师型”队伍建设

加强实践环节,增效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加强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同时要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积极地与社会的企事业单位搭建关系,拓宽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灵活机动地调整学生的实习时间,确保学生的实习质量。做到教育教学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紧密结合。根据法语专业自身的特点,学生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掌握语言的应用能力,所以我们可以改革我们的实习模式和考核方式。在基础学习阶段,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集中或分散的参观实习或者动手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全程跟踪,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解答。这样也会促进我们的教学改革。在毕业实习阶段,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用人要求,把实习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目的性更强的实习,切实提高实习效果。至于考核方式,要依据多方评定,综合考评来决定。实习生的出勤、实习状态、实践报告和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的综合评定。“双师型”是摆在我们传统的高职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要进行应用型改革,那么对应的教师也必须要改革。我们要求学生要做到专业+技能的应用型培养,那么教师也就不能只是传授知识的单一角色,要将本专业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摆在首位。所以“双师型”队伍建设,迫在眉睫。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校方要积极促使教师走进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给予适当的鼓励促进教师的自主创业。还可以聘请企业优秀的员工进校教学,将专业老师与基础课程教师的界限打破,实行“双师型”,不要只注重给学生基础知识的灌输,还应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将学生培养为“应用型”人才。

四、总结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以应用型为导向已是大势所趋,将传统的语言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结合,培养既懂语言又有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也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人才培养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上文的内容还不能全面地诠释应用型法语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我们教师和企业的通力合作。

作者:宋元元 单位:西安翻译学院

参考文献:

[1]吴辉.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分析与能力培养模式创新[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2]黄华.高职高专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

[3]张占国,孙丽霞,张玉峰.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教学研究,2011

[4]欧洲理事会文化合作教育委员会.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