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培养和提升

时间:2022-02-28 09:09:33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培养和提升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宝贵人才资源,是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队伍的生力军,是高校的希望和未来。高校青年教师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技能,还需要非常丰富的精神世界作为支撑,而且因为工作时间不久,职业规范尚未完全内化,职业精神也未完全形成,所以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进行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理论探讨的同时,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为例,探讨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培养和提升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培养;提升

1教师职业精神的内涵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职业特征的精神与操守,从事这种职业就该具有的精神、能力和自觉。是职业特性、职业作风和职业化的统一,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信誉和作风等内容。教师的职业精神是教师应该具有的一种职业意识,思想活动和心理状态,包括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信誉、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操守、职业协作、职业规范和职业奉献等。据教育部统计,全国普通高校40岁以下教师所占比重已超过三分之二,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师资队伍的主体。高校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宝贵人才资源。青年教师在高校中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

2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的现状分析

2.1个别青年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要求认识不清,职业认同感偏低

随着高校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多数青年教师是博士毕业后从校园到校园,直接进入高校教书。通过座谈发现,个别教师选择从事教育行业是为了找到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进入教师行业。他们并不把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自己职业追求的理想,在对待教学和科研工作时态度不端,敷衍了事。

2.2个别青年教师缺乏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薄弱

部分青年教师处于组建家庭、孕育下一代的年龄段,背负着较大的经济压力。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元化价值理念的冲击,高校教师虽然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但是劳动报酬并不一定很高,使部分教师开始怀疑和否认自己从事的职业,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产生冲击,从而降低了职业责任。

2.3青年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大,个别教师有职业倦怠感

随着社会发展和工作年龄的增长,青年教师开对教育工作激情减退,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严重,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更新专业知识,不注重教育方法的适应性,不愿意花时间去关心同事和学生,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个别青年教师存在利用空余时间去校外兼职的现象。

2.4个别青年教师创新意识不足,职业进取心薄弱,缺乏奉献精神

通过个别访谈,个别青年教师由于缺乏职业认同感,职业责任意识薄弱,对自身的职业规划认识不清,缺乏职业规划执行的动力,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职业进取心。从而导致缺乏职业情感,降低了职业奉献精神。

3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现状的原因分析

3.1对学校缺少认同和归属感

多数青年教师博士毕业于“985”、“211”等国内重点高校,少数青年教师来自于国外重点高校,毕业后来到新的学校,对于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等不熟悉,缺乏对现在工作单位的认同和归属。

3.2职业定位模糊,职业规划不明确

高校中的青年教师都是专业领域中的佼佼者,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进入工作岗位后,面对职业上的发展道路比较迷茫,对自己中长期的职业规划不明确,个别青年教师仅看到眼前,缺乏长期规划。

3.3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个别青年教师情绪浮躁

青年教师来自于全国各地,来到上海工作,都有着经济和生活上的压力。在单位中,又面临着教学、科研等多方面的压力,在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压力时不能较好的疏解,出现了对工作急功近利的现象。

4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培养和提升的路径研究

4.1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校史、院史教育,增强对学校学院的归属感

高校校史是大学精神和灵魂的集中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存史、资政、研究、育人”四大功能,其中高校校史的育人功能又具有真实可信、直观生动和潜移默化等特点。因此,在对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校史发挥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具有很强的育人价值。可以通过对青年教师定期开展校史、院史、校训的讲座、座谈等多形式的活动,让青年教师了解学校和学院,从而提高青年教师对学校、学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2重视教师的职业规划,搭建教师职业发展的平台

在职业发展方面给予教师积极支持,基层党组织要与行政密切结合,站在为学校教育事业长远发展提供人才保证的高度,制定帮助教师成长发展的培养战略,搭建各种平台给教师创造机会发挥其潜力,展示其才能。管理学院鼓励青年教师加入教学团队,在团队中相互学习提高,通过在团队中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的带教老师,青年教师从老教师身上学习高尚人格和模范行为,将润物细无声的师德教育渗透在授课与科研工作的点滴。还可以定期组织教学质量竞赛活动,青年教师在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快速成长,为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提供平台和机会。

4.3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帮扶作用,建立健全人文关怀机制

高校党组织要建立健全人文关怀机制,坚持以人为本,了解和尊重教师的需要。党组织要深入到教师当中,了解其在骨干教师教学团队成长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惑与烦恼,愿望与要求,对教师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盼、所忧、所爱、所怨,做到心中有数,给予重视和关心。针对教师的成长,建立了帮扶制度,生活上给予关爱,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想方设法解除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改善和提高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让教师有职业幸福感与优越感,感受到学院的温暖,强化对学院的认同感。

作者:吴清 丁红娟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于光磊,李陆嫔.高校工会如何有效消减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研究———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08).

[2]赖青.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建设之思考[J].中国医学创新,2012,9(06).

[3]陈绰,刘利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培养研究[J].科教导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