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融入高校音乐美育的意义

时间:2022-06-12 04:37:30

生态文化融入高校音乐美育的意义

一、音乐美育的本质要求提供了融合的重要前提

系统化、有目标及有计划的高校音乐美育,能够为大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面向全体,为情操而育,为审美而教”,高校教师应高度重视调动学生主动性。为使大学生具有更多的创造精神和进取意识,为使大学生不断提升音乐素养,全面发展且具备完美人格,高校教师应在音乐美育中用美好的品格、情操及理想引领和培养大学生。高校音乐美育的神圣使命包含了完美人格塑造、审美能力培养与创新精神激发等内容。高校音乐美育在大学生全面发展中可以起到引领与护航作用,而终极目标是完善人格与塑造心灵。高校音乐美育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生品质与素养的提升正是高校音乐美育的两个重要侧面。高校音乐美育工作者应使大学生涵养道德心理、激发良知、激发情感与激荡情感,而这一切都应以大学生能够享受音乐美为前提。高校音乐美育工作者应努力培育大学生的审美心境,用音乐本身的情感直接且强烈地引领学生,而音乐作品中审美因素的挖掘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大学生在感知音乐作品过程中,应在高校音乐美育工作者的积极引领下,不断培养艺术想象力,心理与感受更加贴近,达成自身与作品的情感共鸣,最终理性升华。提高每一名大学生的审美能力,理应成为高校音乐美育工作者的第一要务。高校教师与大学生作为参与音乐美育的双方,共同感受到的自由与平等来源于审美实践过程,均因情感的直接表现之一便是音乐本身。在此基础上,高校教师应以大学生接受美育热情的重要媒介———音乐作品,在师生自由平等基础之上,使大学生主动感受美育初衷并深受感染。

二、生态文化的建设发展提供了融合的历史机遇

社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促进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保障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力所共同指向的便是生态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智力支持与精神动力均由生态文化的建设提供。在生态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人类社会,构建和谐文明的现代人类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文化的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文化是一种整体性文化。精神、物质及制度三个层面共同反映出生态文化丰富的内涵与结构。当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充分代替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时,这种转变就是来源于人的价值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随之而来的便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取代人统治自然的文化,因此这种文化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文化。建立科学的生态思维是生态文化所关注的重点之一,在认识生态学基本观点与研究途径的过程中如何运用科学的态度则是生态文化所关注的另一个重点。基于此,在处理问题、解释现象与观察事物中进一步运用属于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是生态文化的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当下,由于生态文化体系尚未真正建立,由于老百姓还未真正意识到生态文化的价值理念,共同成为当下许多生态问题暴露出来的深层次原因。生态危机的爆发往往就是源自生态文化的缺失,因此生态文化的危机可以看作是生态危机的根源与实质。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出生态文化氛围,便成为制度保障、科学技术与物质发展等的最终目的。综上所述,将传统生态文化融入高校音乐美育,是符合时展的要求的,是顺应高等教育规律的,指明了高校音乐美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亦是大势所趋。

三、生态文化与高校音乐美育融合的重要意义

为回应高校音乐美育的各种问题,为突破高校音乐美育教学与科研的瓶颈从而引领未来发展方向,为回应长期困扰师生的“路在何方”之问题,我们应探索将传统生态文化价值融入其中,融入后的高校音乐美育将拥有集哲学、音乐学、生态学的综合视角与表达方式。基于这样的综合呈现,属于高校音乐美育的全新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之方向变应运而生。传统的高校音乐美育,重点关注的是大学生和音乐审美之间的关联,融入传统生态文化价值后的高校音乐美育,必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方向:一是如何看待与深入剖析传统生态文化价值与高校音乐美育之间的触点与融点;二是如何发现音乐作品中的朴素生态美、音乐美育中的生态关怀;三是如何运用生态的眼光与方式探寻音乐美育的本质。走向生态文明,达成和谐生态,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共同构成生态文化的目标。生态文明的根本追求、生态价值的全面把握、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以及生态系统的准确理解共同体现出生态智慧。生态哲学呈现在生态智慧中,是生态文化之魂。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蕴含着朴素且丰富的生态文化,是生态文化的传统哲学思源。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核心所在,便是儒释道,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正统为儒家。“众生平等、中道缘起、依正不二”是为生态文化在佛学中的意蕴;“知止知足、道法自然、自然无为”是为生态文化在道学中的意蕴;而生态文化在儒学中的意蕴便是“中庸致和、仁爱万物、天人合一”。作为高校音乐美育工作者,应在赋予其鲜活当代意义与价值的基础上,重视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并不断激活它;应善于引经据典表达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强调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应主动运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特别是传统生态智慧,在丰富和发展教育教学理论同时,为当代高校音乐美育指明生态文化道路。高校音乐美育工作者,应努力为实现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的共荣共生共振贡献力量,使生态文化更好地服务于生态文明,让生态文明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信仰,在大学生群体中推动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坚持在高校音乐美育课堂致力于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化,不断提升大学生群体的生态文明素养,不断营造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舆论氛围,引领学生凝心聚力,坚持用生态文化理念武装自己,教学相长。大学生作为世界的未来建设者,必须要为谋求全人类的宜居生活栖息地作出努力。在将生态文化价值融入高校音乐美育的同时,大学生将逐渐意识到,人类必将承担起与自然友好共处的历史使命以及对于人类来讲自然所拥有的不可缺少的地位。

四、结语

生态文明传理念,价值培育敢为先。传统文化寻智慧,融合发展书新篇。

参考文献:

[1]宫召山.浅析中国民歌的内在美———以江苏民歌《茉莉花》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9,(06).

[2]梁红军,张颖珂.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当代转化与实践路径[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0).

[3]吴媚霞,李包庚.马克思恩格斯文艺理论及其当代启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9,(05).

[4]王文卓.音乐生态美学研究的三个层面[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J].2016,(06).

作者:夏夏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