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教育立德树人实践探析

时间:2022-12-09 10:10:38

高校美术教育立德树人实践探析

高校美术教育亦称专业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本目标的一个专业,其中专业知识指素描、油画、色彩、国画、书法、装裱、刻章、平面和立体设计等相关的专业技能,在专业知识以外,体育、数学、政治等课程也是必修的,这就表明高校美术教育不是简单地技能学习,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1]。陶行知曾经说过“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身学问和本领,也无甚处”,可见道德教育于一个人成长成材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授技能之前先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际学习生活中把握自己的道德底线,坚守自己的情操,才能更好地让艺术和道德融入生活、融入思维、融入灵魂。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树人”是一个长期的、持久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经过时间的打磨,岁月的积淀,还有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坚实的理论经验才能到达。这就需要教育者不断提升自身品质,以身作则,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总结,传授给受教育者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培养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有正能量的人才。

二、“立德树人”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立德树人”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维度,党的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将德育作为高校教育的出发点[2]。在当今高校美术教育中也应践行这一出发点,以其为根本,结合美术教育中的美术作品、美术技能、美术思想,来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内外兼修的优秀学子。美术教育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且还是一种文化传承,提升美术受教育者的自身修养,就能使其通过大师的作品与大师进行对话,了解大师借用作品所传达出来的精神内涵和情感取向,进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有情感、有价值的美术作品。这就说明“立德树人”对高校美术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高校美术教育实践“立德树人”面临的挑战

1.对美术教育者道德水平的挑战。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文化产业的功利化和商业化越来越明显,许多艺术作品逐渐与商业挂钩,艺术的标准也有所下降,艺术的天平越来越向商业化倾斜。利益为上和功利主义的风靡,使得高校师资队伍的教学责任感和为人处世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不少教师抵抗不住外界的诱惑,依靠自身具备的艺术条件,疯狂地高产高销可能毫无艺术价值和建树的作品来获得巨额的报酬。这无疑是一种身份消费,借用自己取得的名气,抛售没有经过思考、反复揣摩加工粗制滥造的艺术作品,不仅使自己的道德水平遭到了质疑,而且对学生道德水平的培养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这就需要在高校道德教育中,首先保证教育者自身的道德水平,践行“立德树人”的原则。教师在高校教育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尤其是为人处世的态度,教师举手投足的表现会映射到学生的脑子里,然后经过加工形成二次效应,所以教师自身的道德水平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应该重点关注考察教师的自身素质,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来促进教师的思想文化建设,增强美术教育者的道德认知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而“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2.受教育者的个性与道德能否相平衡的挑战。由于美术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标准不同,具体到个人就更加难以准确定义审美,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人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尤其是经过艺术熏陶的人,追求艺术的思想较为浓烈,一般都会形成异于常人的个性。有些学生为了追求个性,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知,小到穿衣风格、发型配饰,大到封闭自我,不予外界交流,通过仅有的抽象作品来彰显自己的个性,最终达到一种极端主义,甚至认为道德本身也是可以挑战的。高校美术学生往往沉醉在自己的世界中,构造生活、艺术和思想的框架全凭自身的个性化,缺乏实际理论,而且对道德感的认同较差,只关注个体发展而忽视集体效应。学生在个性化的驱使下对道德产生的不重视无疑是高校美术教育者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道德是掌管个性化的口袋,如果个性化跳出了道德的束缚,将会产生很严重的社会威慑力。但是如果因为道德,限制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也是不可取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既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又要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把握好个性与道德的尺度,努力使个性和道德达到一种动态平衡。3.认识美术本体内容与德育关系的挑战。高校美术教育越来越多地将培养“德艺双馨”的学生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但有些教育者缺乏对美术本体内容和德育关系的认知,只教授学生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忽视对学生在美术学习创造中,包括对美术技巧因素的掌握,还有对美术表现出的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思考在内的引导,这种现象势必会导致学生的专业素养和道德品质达不到有机结合,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美术教育要认识到美术本体与德育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专业技巧的传授基础上,践行“立德树人”理念,加强道德教育,培养专业与道德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四、高校美术教育实践中“立德树人”的具体方法

1.培养艺术审美———“立德树人”。美术教育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视觉感知外部世界,长期的直观感觉带给精神上的震撼,形成一种艺术上独特的审美。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经说过,“美的本质问题不是孤立的。它涉及美学领域内的一切问题、每个时期的艺术创作实践情况以及一般文化思想情况,特别是哲学思想情况,最后都要牵涉到社会基础”,可见美的本质是被归结到社会中的,而拥有正确的审美意味着对社会会产生积极的作用。高校美术教育中要加强课堂建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深入专业技能的培养;开展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真正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2.丰富艺术实践形式———“立德树人”。艺术实践成为现在高校美术教育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3]。课堂上教师进行某个教学技巧的教授后,为了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了解,会借助某些教学手段来强化学生的认知,比如让学生描摹一幅画或者根据某幅画来提问学生的感受,这就属于课堂实践。而课外实践相对来说就比较广泛,形式也更加多样化。现在美术专业的学生经常出去写生,有的去大城市,有的去乡下田野,根据他们各自的感受描摹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和建筑形式,通过实践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感知本土文化,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文化和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另一种课外实践表现形式就是利用美术学习者的专长来为社会做公益。例如有些美术学校经常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艺术展览、艺术会演和感恩作品赠送活动,用自身的美术底蕴来为社会做贡献,让更多的人欣赏艺术,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契合。3.师道授业———“立德树人”。唐代韩愈在《师说》中强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中可知中国的师道古已有之,一直传承到现在。中国美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继承开拓史,师道传承一代又一代延续造就了今日美术的辉煌。每一位绘画大家都有相应的传承者,“师徒相授”是美术教育最常见的形式,在学习中,教师的技术、艺德、品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现在许多高校都会聘用“德艺双馨”的大师级艺术家来教授学生,高校与高校之间还会交流学习,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立德树人”。高校美术教育涉及学生的专业水平和道德教育,要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既要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又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做到“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伍慷.高校美术教育实践“立德树人”途径探究[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3):39-43.

[2]易莉莉.高校美术教育实践“立德树人”途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204-205.

[3]张群.对高校美术教育中增强实践教学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10):45-46.

作者:张燕豪 单位: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