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项目课程改革论文

时间:2022-04-18 09:25:06

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项目课程改革论文

一、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职项目课程改革的内涵

项目课程是任务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其开发要以任务课程为基础。所谓项目课程,就是指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是一种面向不同岗位工作的具体要求,以工作过程中需要的知识、素质、技能为课程内容开发的参照点,以完成岗位工作过程的项目为载体,实现项目驱动目标的课程模式。项目课程改革是指按照项目课程的模式,对原有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面向不同岗位工作的具体要求,以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等为课程内容开发的参照点,以完成岗位工作过程的项目为载体,以实现项目驱动目标、建立项目课程体系。综上内容,基于协同创新下的高职项目课程改革的内涵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校企、校校合作层面的协同创新,通过校企、校校合作来寻求突破、创新,以破解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技术难题。二是课程向项目课程转变的协同创新,破解将新技术转化为课程内容的新难题,其目标不仅仅是要实现单门课程内容的项目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科学的项目课程体系。

二、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职项目课程改革的原则

(一)以符合社会的需求为依据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当社会的需求与受教育者发展的需求发生变化时,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等也应该随之而变化,同时还应该及时更新项目课程的设计形式。

(二)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线

学以致用,学才会有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目的。因此,项目课程改革必须要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同时,也应该针对企业职业道德的新标准适时地更新学习内容。在高职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并将其覆盖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程序、环节上,落实到课程的实际学习中,以实现知识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以企业实际项目、任务为框架

项目课程不同于传统的学科课程,其具有自身独特的逻辑与结构,这也是在进行项目课程改革时所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项目课程应该以企业岗位工作任务的相关性为逻辑基础,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为结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课改的时候,必须对相关企业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充分分析,真正做到根据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体系、结构来确定课程设置的体系与结构,划分课程门类、排列课程顺序,从而实现课程体系结构从学科结构向工作结构转变。

(四)以企业标准生产流程为基础项目课程

以企业标准的生产流程为基础,除了考虑课程开发的逻辑关系之外,还必须考虑到在教学设施建设时,职业环境对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的支撑作用,从而营造具有真实工作情境的教学环境。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职院校在实施项目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很好地将工作过程特点与教学过程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组织教学,并突出“任务中心”与“情境中心”两项内容。

三、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职项目课程改革的课程设计

进行项目课程改革是为了实现专业课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系统课程整体设计与之相对应。那么,如何在协同创新视角下进行高职项目课程改革的课程设计?笔者以为,可从以下两个大的方向去把握。

(一)宏观层面的设计

首先,要实现一项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高职教育教学体系,必须先从整体、专业的培养方案入手,进行课程大类设计。因为先前的课程设计存在培养目标不具体、工作任务不清晰、职业能力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所以要对其进行改革、革新,变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结构为工作体系课程结构。如,可以按照基本技能课、通用技能课、专业技能课等进行课程的重新设置,其中基本技能课与通用技能课可以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的具体要求,将之前的文化基础课,即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进行适当调整、整合,使这两个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变文化基础课与职业工作目标相分离的状况。而对于技术知识课程,则应该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可以在原有课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精简、综合,使学生对其的学习更有效率。由于专业技能课应该与不同的行业、企业进行对接,所以要在原有专业技能课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使之更适合行业、企业、职业的要求,使之更符合校企双方的评价标准与满意程度。其次,项目课程的宏观设计应该考虑到在专业能力培养方案中增加有关职业能力培养的必需条件,如,教学情境的设计、师资条件以及设备配置条件,从而保障职业能力形成的有效性。最后,课程的宏观设计还应该有教学评价方面的内容,例如,教学环境反馈、教学管理反馈、教学实施反馈、就业信息反馈,以及毕业生在职信息反馈等与教学评价相关的内容,以正确评价教学的质量、效果。

(二)微观层面的设计

其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明确课程定位企业的实际情况。在这里指的是企业的生产流程,根据生产流程明确课程定位,就应该首先分析一下工作岗位(群)需求。岗位,即工作岗位,是指企事业单位赋予每个员工的职务、工作任务及其所承担责任的统一体。根据企业生产流程,分析岗位的社会需求,确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具体来说,就是根据企业生产流程对某一个具体的岗位(群)相应的就业市场进行数据调研、信息分析并取舍的过程。这一过程一般由高职教师、企业(行业)人员共同参与,通过分析社会需求,确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来完成。教师通过企业调研,将所搜集到的相关信息、资料、数据与企业人员交换看法,以期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宏观上,了解社会的总体需求、规划;在中观上,了解企业的规模大小、产品状况、设备情况以及工作条件等具体内容;在微观上,了解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员工的能力状况等。通过对工作岗位的“三观”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社会、企业对岗位的需求情况,及其职业能力的要求程度。其二,协同创新视角下,对高职项目课程内容进行项目课程内容设计的确定,是在分析岗位的工作任务基础上完成的,这也是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的重要环节。分析工作任务是生产一线的人员与课程方面的教师对某一岗位或岗位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析,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并可以绘制出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表。课程内容设计正是基于校企、校校之间的协同创新,并进行二次开发的过程,为的是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与阶段性教学目标,并组织课程内容、构建行动化学习项目。其三,协同创新视角下,对能力训练项目进行设计能力训练项目设计,是通过项目——子项目——任务的方式去确定能力训练项目与任务的名称,拟实现的目标是对前一个目标的分解。相关支撑知识是针对项目所用到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最后的结果也要求可展示、可评价。能力训练项目设计是一种项目化的案例化方式,其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与实际应用的环境结合在一起,所以在其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载体,包括项目、任务、案例等,并以学生为主体,还应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总目标。其四,协同创新视角下,对项目课程教学进程表进行设计,此过程要在工作任务表的基础之上完成,立足于此,将企业具体生产流程中工作任务的模块转化成课程体系。主要是通过专业教师去完成,有时也需要课程专家亲自实施,课程体系的建立就是其成果。其五,协同创新视角下,对项目课程考核方案进行设计,对于项目课程的考核一般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来确定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考核可以包括能力考核、知识考核等方面,教师可以采用传统的打分形式进行。教师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给予合理评价,对其优点加以鼓励,其不足予以纠正。学生也应该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可以填写一个相应的表格。

四、结语

当前的科技瞬息万变,高职院校如能充分利用企业的力量,将其产业发展中的新技术在协同创新的基础上转化为课程的新内容,将企业新技术的工作过程导入到项目课程的建设过程之中,必能迎来高职项目课程改革的新局面。随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项目课程的改革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其是在突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与企业需求以及适应时代要求的一种有效的方式。虽然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相较于传统的普通教育课程模式已经取得较大的进步与可观的成绩,但任何新生事物都不是一出现就完美无暇的,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职项目课程改革在其进行的过程中同样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不足。道路虽然是曲折的,而前途必定是光明的,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职项目课程改革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取得其应有的成绩。本文虽然探讨了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项目课程改革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或许会对高职院校教育理论课程的理论研究有所丰富,但高职院校基于协同创新的项目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然而,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职项目课程改革的内涵、外延是极其广阔的,其绝不是仅凭一人之力就可以了解的。因此,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在此做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

作者:鲁金惠单位:河南许昌电气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