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通信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9 08:52:41

协同通信论文

协同通信论文篇1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频谱资源紧缺已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严峻问题,使得建立具有准确性较高的无线频谱资源协作共享模型相当困难。

针对非对称性信息条件下的频谱共享技术研究正得到研究者的关注。文献[6-9]利用频谱拍卖策略解决非对称信息的频谱共享问题,然而,当PU自身对频谱需求大或者授权信道容量低时,可用于出售或拍卖的频谱资源就非常少,难以满足频谱共享的需求。于是,基于频谱合约的共享策略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文献[10]侧重于研究单个PU和单个SU的频谱合约共享机制以避免拍卖过程中的人为操纵;文献[11]提出了一种基于质量价格的合约以用于垄断频谱市场中的频谱交易;文献[12]研究了一种静态网络中基于合约的协作频谱共享机制;文献[13]在文献[12]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应用场景下单个PU与多个SU的合约设计问题;文献[14]将合约机制应用于传统频谱市场和二级市场的频谱交易;文献[15]研究频谱共享合约机制中的能量敏感度问题。然而,频谱合约签订后,由网络信息非对称性而产生道德风险问题[16]:一方面SU可能不按照合约的规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定提供协作中继服务,影响PU通信的质量;另一方面,PU亦可能不按照合约的规定向SU支付相应的报酬,影响协作频谱共享的实现。但是,针对基于频谱合约机制中的道德风险问题,目前尚未见国内外专门针对道德风险问题的报道和研究。

本文将多用户协作频谱共享映射成市场环境中的劳动力市场,将基于市场驱动的合约模型引入到协作频谱共享机制中,结合通信双方的自私性需求,研究和提出对称网络信息条件下多用户协作频谱共享合约系统建模方法。在此模型基础上,针对非对称网络信息的特点,结合激励相容和个人理性的约束条件,研究不同信息非对称情况下的道德风险问题建模方法,激励双方行为以保证协作频谱共享的实现。

1 系统模型

假设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存在一个授权用户(PU)和多个非授权用户(SU),如图1所示。PU拥有授权频谱的使用权,但授权用户发射机(Primary Transmitter, PT)和授权用户接收机(Primary Receiver, PR)之间较差的信道状态,影响着PU的数据传输。M个SU的非授权用户发射机(Secondary Transmitter, ST)和接收机(Secondary Receiver, SR){STk-SRk}Mk=1均不同,每一SU都希望获得授权频带的接入机会,以传输自身的数据。于是,PU利用SU作为协作中继,通过两方协作,在PU容量提升的同时,PU也将一部分频谱资源释放给SU作为酬谢。

在如图1所示的协作频谱共享策略中,首先,在前一半协作通信时段(T0/2)内,PU的PT向PR和SU发射机广播数据;接着,在后一半协作通信时段(T0/2)内,收到PU数据的ST利用PU分配的时空编码将PU数据中继传给PR。由于采用时空编码,因此,每一SU的中继在PU的PR处不会相互干扰[17]。最后,PU给参与协作传输的SU分配一定的时间供其接入授权频段,SU使用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接入该频段以保证相互之间无干扰。

然而,PU和SU是自私的,PU希望SU以较高的功率为其传输数据,以提高PU的传输速率,而这会提高SU的能耗;SU期望能获得尽可能多的频谱资源以改善其性能,但这会降低PU的效用。为此,本文借助合约策略来解决双方利益相冲突的问题。合约参数包括SU参与协作通信的中继功率pk以及PU给予SU的接入时间tk。一旦PU与SU签订关于协作频谱共享的合约(pk,tk),双方就必须遵守合约的规定以保证协作频谱共享的实现。SU需发射足够的功率以保证在授权用户接收端能获得pk的中继功率;协作通信完成后,PU需分配SU一定的授权频带接入时间tk作为报酬。

4 实验结果及分析

本章通过实验分析本文提出的协作频谱合约机制性能。实验参数设置如下:T0=1s和n0=1W。

从第2章和第3.1节的分析中可知,对称信息情况和pk隐匿tk可观测情况的最优合约设计相同,通过求解式(11),可获得PU的效用最大化。

首先,分析最优合约策略下PU效用随R0和χN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图2中实线标明PU直接通信所获得的效用。随着R0的增加,PU与SU协作频谱共享的动机将减弱。当R0足够大时,PU不会选择与SU进行协作通信。PU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直接通信实线将图2分成上下两个区域。当PU最大效用U*PU落到右下非中继区域时,PU将选择直接通信;当PU最大效用U*PU落到左上中继区域时,PU最优效用U*PU为χN的严格增函数,U*PU与实线的距离就是PU通过协作频谱共享增加的效用,且该增加的效用随着χN的增大而增大。因此,PU要选择雇用那些信道状态好、速率高、传输成本低的SU,以获得较高的协作频谱共享效用。

接着,分析PU最优总时间分配与χN的关系,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最优总时间分配随PU直接传输速率R0的增大而减小。

当R0=0时,PU只能依赖SU的协作通信,当χN较小时,PU需要分配较多的接入时间给SU以获得所需的传输速率;当χN较大时,PU只需分配SU较少的接入时间就能获得较高的中继速率,因而,当R0=0时,最优总时间分配为χN的严格减函数。

当R0>0时,PU分配给SU时间的动机较少,尤其在χN较小的情况下。随着χN增大,PU愿意分配较多的时间给SU以获得SU的协作通信。当χN足够大时,PU只需要分配SU较少的时间就能获得足够的中继服务,因而,最优总时间分配先随χN增加后减小。

图4也显示出本文方法与文献[15]系统容量提升性能对比。由于PU自身都需要SU协作频谱共享,以帮助其提高通信质量,很难有用于出售的空闲频谱,因此,在这里不考虑文献[15]中PU出售给SU频谱的情况。与文献[15]相比,本文综合考虑SU用户的速率、传输代价和功率等信息以及PU直接通信的情况, χN信息更全面,系统容量整体提升得更高,因此,本文所提出的协作频谱共享合约机制,可以提高整个认知无线网络的频谱利用率。

5 结语

本文针对授权频谱资源不足的问题,提出多用户协作频谱共享合约机制的设计与实现。将基于市场驱动的合约模型引入到协作频谱共享机制中,结合通信双方的自私性需求,提出对称网络信息条件下多用户协作频谱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共享合约系统建模方法;针对非对称网络信息的特点,结合激励相容和个人理性的约束条件,研究信息非对称情况下的道德风险问题建模方法,激励非授权用户行为以保证协作频谱共享的实现。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在非授权用户行为隐匿情况下获得最优的协作频谱合约共享策略。本文所提出的基于频谱合约协作共享方法可为无线频谱的高效利用和资源共享提供一种新思路。

参考文献:

.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2005, 23(2): 201-220.

协同通信论文篇2

各方授权代表通过友好协商依据《_________论坛章程》,就各方在倡导性建议中拥有的有权成果的实施许可达成一致意见;同意签订本协议。

第一条 定义

1.1 各方:是指加入本论坛,签署本协议的所有成员。 1.3 其他各方:是指各方中排除上述一方之外,其他所有签署本协议,加入本论坛的论坛成员。

1.4 协议外其他方:是指除签署本协议,加入本论坛的各方以外的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1.5 倡导性建议:是指经过论坛表决程序通过的针对某项移动终端新技术或新业务的技术文件,该文件将在本论坛成员中获得广泛的推荐和应用。

1.6 有权成果:是指一个或多个论坛成员提交到本论坛的,在本协议生效前及生效后,该成员或这些成员拥有知识产权的成果。

1.7 知识产权(IPR):是指由一个或多个论坛成员或协议外其他方的智力劳动成果依法取得的(无形资产)专有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着作权的文件、技术及相关成果的合法权利。

1.8 许可方:是指拥有本协议中的有权成果,并给予其他成员当中的一方或多方实施许可或授权其他各方使用的一方。

1.9 被许可方:是指对本协议中的有权成果,获得其所有人(许可方)实施许可或使用授权的其他各方。

第二条 许可范围

除非许可方和被许可方就有权成果的知识产权达成的许可协议(以下称“许可协议”)另有规定,在本论坛所涉及的全部研究领域内,有权成果的许可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在中国境内从事用于GSM、GPRS及其演进技术领域内的移动终端产品或技术的设计、开发、应用、制造、销售等。

第三条 权利和义务

3.1 各方应各自保证资源,致力于符合和推广使用本论坛最终形成的各项倡导性建议。

3.2 经过论坛表决程序通过的倡导性建议,以及或由论坛成员共同讨论和研究形成的其他成果,除论坛成员在其中已拥有的有权成果和知识产权外,其他知识产权属于论坛成员共同享有。

3.3 论坛成员在倡导性建议的形成过程中应如实向论坛其他成员告知其提供的文件、资料和技术成果中是否包含知识产权或可能存在的知识产权,其他论坛成员应在倡导性建议形成之前对涉及的自己拥有的知识产权提出主张。若倡导性建议形成后发现存在论坛成员尚未披露的知识产权信息,则各方可根据有关论坛规则,重新对倡导性建议进行讨论和表决。倡导性建议被论坛通过前,任何成员可以拒绝在议案中加入其知识产权并拒绝许可。

3.4 若上述倡导性建议,相关成果中包含一方的有权成果,该方将继续拥有该方对有权成果的所有权利。

3.5 倡导性建议被论坛通过前,任何成员可以撤回其议案,并拒绝向其他各方进行知识产权的许可,具体的时间和处理方式,各方将另行讨论,并在有关规则中确定,但论坛成员不应随意撤回其已经提出的议案。

3.6 一旦被论坛通过成为倡导性建议,在倡导性建议中包含其有权成果的成员可根据各方已经达成的一致,与其他成员签署有关许可协议,许可协议的签署应基于公平、合理、非歧视的原则。若该成员拒绝进行许可,应以书面形式说明合理理由,上报理事会。

3.7 除非许可协议另有规定,许可方依据本协议做出的知识产权许可是非独占的,非排他的,不可撤销的和不可转让的。同时,许可方可向协议外其他方进行许可,其条件不受本协议的限制,由许可方自行决定。

3.8 倡导性建议被通过后,其他各方可自愿按第3.6条的规定与有权成果的所有者签署协议,签署的时间,范围由成员自行决定。

3.9 对于论坛未形成的倡导性建议,提交原文件的成员有权自行选择进行专利申请或对其作其他处置,但不应侵害其他论坛成员的合法权利。

3.10 许可方向被许可方的授权范围和许可的期限以各自另行签署的许可协议为准。

3.11 各方同意将在本论坛内尊重和保护协议外其他方的知识产权。任何一方将含有协议外其他方知识产权的文件、资料、成果提交到论坛,均应获得权利所有者的许可。

第四条 与有权成果相关的信息

许可方应当作合理的努力及时向被许可方提供与其有权成果相关的信息。上述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有权成果数量;有权成果说明书、附图和权利要求书。

上述信息提供的具体安排依照双方达成的许可协议执行。

第五条 保密

5.1 除非是法律另有要求或履行本协议所合理需要的,各方均应对本协议及与本协议相关的所有信息严格保密。未经其他各方的书面许可,任何一方不得将本协议及相关保密信息披露给协议外其他方。

5.2 本保密条款在本协议有效期内,及一方退出本协议后或者本协议终止后持续有效。

5.3 各方另行签订的保密协议的条款适用于各方在本协议项下的保密义务。

第六条 费用

6.1 除非许可协议另行规定,许可方没有义务向被许可方提供任何相关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6.2 本协议下发生的各方的各项费用,包括专利费用、其他费用等,由各方各自承担。

6.3 论坛形成的倡导性建议,以及由论坛成员共同讨论和研究形成的其他成果,进行登记、申请专利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由权利所有者承担。

第七条 通知

本协议下要求或准许发出的所有正式通知、要求、请求、同意和其它通讯往来(以下称“通知”)应采用书面形式,同时采用电子邮件或其他便利方式发送给应接收通知的一方。

第八条 仲裁及适用法律

8.1 凡因本协议引起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任何争议,首先应当提交给本论坛,各方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在三个月内未能达成一致,提交_________仲裁委员会,按照申请仲裁时该仲裁委员会现行有效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地点在___________________。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参与仲裁的各方均有约束力。

8.2 本协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第九条 其他

9.1 本协议自本论坛发起成员的授权代表签字盖章后生效,有效期_________年,除非根据_________或本协议有关规定被提前终止或取消。各方可以在本协议期满前通过友好协商确定是否延续本协议。

9.2 除非许可协议另有规定或论坛成员另行达成其他协议,本协议终止时,本协议项下授予被许可方的所有许可也应终止,而且被许可方应立即停止使用许可方的任何知识产权或信息;且被许可方应归还或销毁由许可方向其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文件资料。

9.3 未经其他各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随意修改或解除本协议。任何对本协议的补充,修改或解除须经各方授权代表签字后成为本协议的一部分,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9.4 本协议生效后,如任何协议外其他方希望享有协议所述权利,承担本协议所述义务,该协议外其他方应当根据本论坛的章程或相关工作规则所确定的程序加入本协议。

协同通信论文篇3

关键词:协同教育 障碍因素 协同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6(c)-0244-02

协同教育是未来教育的主流。f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为愈来愈多的人们所接受,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协同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元素。在这种情况下,协同教育的发展被协同教育的主体对协同教育的一些认知,比如认同度、现有协同教育情况、协同教育障碍因素等影响着,因此该文将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协同教育的现状进行调研。

通过设计并分发、回收问卷,对安徽、海南、山东三地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2 332份,回收2 199份,有效问卷2 099份,有效率为90%,得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协同教育现状分析如下所述。

1 协同教育的认同度:认同度高

对于教师而言, “协同意义”和“协同重要性”与教师的年龄没有显著差异。

家长对于“协同教育意义” 和“协同重要性”的认同度非常高,这个情况是不论城乡,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不同年龄的家长对协同的认同度不同:年龄在“25岁以下”和 “35~45岁”的家长都比“25~35岁” 年龄的家长认为三方协同对学生的学习及生活能力培养这个重要性很高。

而教师和家长对于协同的意义和重要性认同度为反向计分,为1.29和1.27,也就是说无论教师还是家长对于协同教育是非常认同的,认为很有必要。

2 协同教育的现状:满意但仍需改进

从社区协同教育活动来看,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相比,由于地区建设发展的不平衡,博物馆、少年宫、科技馆较之城市少,因此农村地区参观这三个地方的活动明显比城市少。而不同阶段比如小学、初中参与协同教育的活动倾向都不同,而高中阶段很多选择了没有组织过,升学压力大削弱了协同教育在高年级学生中的影响。而不论教师还是家长,参加了 “去公园做义务清洁工、农家乐、社区卫生服务、植树”等社区教育活动,也有部分家长表示希望学校多组织,基本都是家长自己带孩子去参与这些活动。

从交流群的开展情况看,山东省开展校讯通的较少,而安徽地区和海南地区开展的较多,体现了地区差异。而在使用交流群的倾向来看“QQ群、校讯通、班级博客/主页”的使用很多,尤其是安徽,而飞信群由于不够普及,使用的人并不多,海南只有一个老师选择了该选项。而由于城乡差异,虽然选择“校讯通”的一致很多,但农村选择 “班级博客”的就很少,只有1个人,这说明农村在信息化上还有待提高。而大家也普遍认为这三种交流群很有利于协同教育。

从教师和家长的协同沟通方式来看,城乡之间因为通讯网络的差异,也有一些区别:农村较之城市选择“校讯通”方式的要少不少。而不论教师还是家长更加依赖于传统方式:比如电话、短信、家校联络簿,因此可以启示我们,应将传统的协同教育方式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协同教育方式相结合起来,来更好地促进协同教育。

而从家校联系的频率来看,家长和教师的联系还是蛮多的:一学期会开1~2次,而选择一周至一个月以上联系一次的都比较多。而从联系内容来看,城镇和农村的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出勤情况,城市的被调查者更加关注学生的在校表现,这也说明了农村地区家长不在孩子身边的留守儿童现象。不同学历的家长对内让人的关心也有差异:大专以上的家长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情况以及学生个性人际交往。而身份为班主任的老师明显更加关注学生的出勤情况。

由于超过八成的被调查者都表示对协同教育的现状满意,也有一小部分表示不满意,说明目前安徽、海南、山东三个地方的协同教育开展的还是蛮不错的,但仍然有改善的空间。

3 协同教育的障碍因素

无论从教师还是家长的角度:家庭的因素是主要障碍:超出了2万教师认为家长没时间,而家长选择“家长没时间”的也是最多的。另外选择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案例的也有317人,说明家长忙没有时间以及缺乏典型的可借鉴的家庭教育案例是主要原因。其他比如“家长文化程度影响、缺少平台、缺少社会教育、追求升学率”等也是影响因素。

从教龄的角度来看,教龄小的老师在与家长合作与交流上会感觉自己能力和技巧有所欠缺,但教龄在7年以上的老师,也就是随着教龄的增加,对此作方差分析,发现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随着教龄增加,老师对于家长交流的能力是有所增强的。而是不是班主任对于此问题的看法也有不同,班主任觉得主要是家长的因素大,科任老师会认为自身和社会因素较多,这也属于常理,毕竟班主任花在班级事务的时间会比非班主任时间多。

而对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障碍因素,学历较低的家长觉得自己“操作不熟练”;而学历高的觉得“上网受限、操作安全问题、家长参与度不高”更影响;而发现“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的家长都没有“大学或大专”的教师参与度低。是班主任的教师与“操作不熟练、上网受限、信息安全问题、家长参与度不高”这四项都呈显著相关。班主任觉得自己“上网受限”,这可能是班主任的事务较多,时间有限,同时班主任也更加担心“信息安全问题”考虑的较为全面,而科任老师觉得自己“操作不够熟练”以及“家长参与度不高”。开放题中有家长说因为与孩子的交流不够,孩子不够听话;以及家长和教师时间难以同步,希望有网络教育平台来解决这个问题。

4 网络环境下协同教育的需求分析:教师和家长都很需求

教师和家长对协同教育平台的需求度都很高,81.4%的任选了期待或者非常期待有一个三方协同平台,而近90%的被调查者愿意加入一个三校协同教育支持服务的网络平台。而教师的性别与协同教育需求度也有相关,对此作方差分析,发现男老师没有女老师愿意加入平台的热情高。说明不论教师还是家长,对于目前的协同教育障碍都是希望能有一个平台来解决的。

从协同教育平台的功能来看,教师选择“相关通知、作业”是最多的,说明教师最需要的是体现方便性。而家长最需要的是“建立教师、家长、社区论坛”希望能更进一步探讨,需要这样的一个平台。教师其次选择“学生作品展示、学生表现、论坛”也非常多。而家长更关注的是“校务公开、相关通知、家庭作业、留言评论”。

从三方协同教育平台功能的呈现来看,教师最需要的是与实际最相关的“相关通知、作业”,因为这个功能很大方便了教师。而家长最希望可以互相交流与学习,最希望的是“建立教师、家长、社区论坛”,与之前家长选择“缺少家庭教育案例”也可以对应起来。另外,选择学生作品展示、学生表现、论坛、校务公开的也非常多。

总之,目前协同教育的现状还是不错的,但仍需改善,并且基于网络平台的协同教育与传统的协同教育相结合应该是未来协同教育的主流。

参考文献

[1] 南国农.成功协同教育的四大支柱[J].开放教育研究,2006(5):162-163.

[2] 邓华.协同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J].文教资料,2015(7):109-110.

协同通信论文篇4

关键词:TCP/IP 传输控制 协议 IP 技术 稳定

1 TCP/IP(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协议)概述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al/intemal protocal)译为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一种通信协议族,也称为因特网协议集。被用于因特网并广泛用于不同网络的互联。TCP作为IP的上层协议是支持端节点之间通信的传输层协议,可提供面向连接的流式通信形态的应用程序。TCP相当于OSI第四层(传输层)所提供的服务,具有修正错误、顺序控制、流控制阻塞控制等功能,为各应用程序之间提供可靠的通信。因此通信程序对通信时的错误或阻塞等低层的通信情况勿需考虑即可进行通信。IP是网络的基础性协议。处于OSI七层曼协议中的第三层(网络层),它规定了INTERNET的网关之间、网关和主机之间的通信协议。IP的功能如下:决定下面应该传送的网关的路由控制功能、根据实际要通信的各个网络以及通信媒体的最大传送单位,把IP的数据报进行分割及重组处理等。

TCP/IP目的是相互合作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共享彼此资源。所谓协议是用来协调不同的网络设备间信息交换的规则集合。一个协议规定了交换信息的格式,信息的正确顺序以及可能需要采取的附加措施。TCP/IP协议也称为网际协议族,TCP/IP只是这个协议族中最著名的两个。由于人们最熟知它们,通常用TCP/IP称呼这个协议族。早期的TCP/IP协议目的是支持ARPANET、PRNET(无限分组网)、SATNET(卫星网络)的互联。虽然这三种网络已被别的网络取代,但TCP/IP协议被证明是成功的网络互联技术,并蓬勃发展。

2 TCP/IP中的协议

2.1 IP协议

IP(Internet Protocol)协议的英文名直译就是:因特网协议。从这个名称我们就可以知道IP协议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进行货物运输时都是把货物包装成一个个的纸箱或者是集装箱之后才进行运输,在网络世界中各种信息也是通过类似的方式进行传输的。IP协议规定了数据传输时的基本单元和格式。如果比作货物运输,IP协议规定了货物打包时的包装箱尺寸和包装的程序。除了这些以外,IP协议还定义了数据包的递交办法和路由选择。同样用货物运输作比喻,IP协议规定了货物的运输方法和运输路线。

2.2 TCP协议

我们已经知道了IP协议很重要,IP协议已经规定了数据传输的主要内容,那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协议是做什么的呢?不知大家发现没有,在IP协议中定义的传输是单向的,也就是说发出去的货物对方有没有收到我们是不知道的。就好像8毛钱一份的平信一样。那对于重要的信件我们要寄挂号信怎么办呢?TCP协议就是帮我们寄“挂号信”的。TCP协议提供了可靠的面向对象的数据流传输服务的规则和约定。简单地说在TCP模式中,对方发一个数据包给你,你要发一个确认数据包给对方。通过这种确认来提供可靠性。

2.3 TCP/IP协议特点

①TCP/IP协议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计算机硬件或操作系统,提供开放的协议标准,即使不考虑Internet,TCP/IP协议也获得了广泛的支持。所以TCP/IP协议成为一种联合各种硬件和软件的实用系统。

②TCP/IP协议并不依赖于特定的网络传输硬件,所以TCP/IP协议能够集成各种各样的网络。用户能够使用以太网(Ethernet)、令牌环网(Token Ring Network)、拨号线路(Dial-up line)、X.25网以及所有的网络传输硬件。

③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个TCP/IP设备在网中都具有惟一的地址。

④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

参考文献:

[1]龙剑,李凤保.工业以太网与OPC[A].第二届全国信息与电子工程学术交流会暨第十三届四川省电子学会曙光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李金贵.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A].第十届全国内河船舶与航运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雷鸣.基于TCP协议的工业PC与PLC以太网通信[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张亚魁,魏臻,刘征宇.轻量级嵌入式TCP/IP协议栈的设计与实现[A].全国第20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09)暨全国第1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汪成林,黄艺海.一种改进的SSL加密隧道的FTP系统[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6]孙秋实.基于TCP/IP的分布嵌入式检测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郑静.一种基于IP的数据音频园区广播系统设计与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协同通信论文篇5

关键词 三大教育系统 协同教育 网络平台 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当今教育环境下,人们逐渐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狭义的学校教育,言传身教般的家庭教育、丰富多样的社会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同样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于是,一种由学校教育系统、家庭教育系统和社会教育系统组成的新型教育系统逐渐成型——协同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社会中,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沟通家庭、学校和社会,使这三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协同,从而形成合力,已经被纳入了致力于协同教育的研究人员的课题中。其中,网络平台作为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最为普遍的方式,已经被广泛的开发与应用。但是,在现有的协同教育网络平台中,网络功能性不全、协同要素缺失(社会教育系统被忽略)、平台稳定性不好等问题困扰着协同教育网络平台,导致已有的平台效果并不能达到所希望的水平。针对这一现象,很多教育技术研究者纷纷投入到新型协同教育网络平台的搭建中。

在此背景下,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进行相关调研,首先在学生家长、学校教师、社会相关成员中进行走访调查、网上问卷调查等,再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引入网站搭建的结构化分析方法,对中小学协同教育网络平台进行需求分析,为搭建新的协同教育网络平台作铺垫,为“基于网络平台的学校、家庭与社会协同教育研究”这一课题作前期的准备,从而运用协同教育的理念促进中小学生的教育和全面成长。

1中小学协同教育网络平台理论基础及需求概述

1.1理论基础

1996年,刘纯娇在《学校家庭协同教育构想》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协同教育”的概念,她认为协同教育是将协同学理论移植于教育领域,但是她只探索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系统两个教育主体之间的合作协同的关系。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发展,研究者们逐渐意识到人类教育系统是由家庭教育子系统、学校教育子系统和社会教育子系统有机组合而成。教师不能独自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智力、个性、社交能力和道德品质,也就是说,培养孩子获取知识的技能和养成一定的态度需要社会公民和家长这些成年人提供帮助(Dodd & Konzal,2002,p27)。

南国农教授在《成功协同教育的四大支柱》一文中指出:协同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它是联合对学生有影响的各社会机构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以提高教育的效果、效率和效益。在这篇论文中,南教授特别指出,现代信息环境下的协同教育,尤其要联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三位一体合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教育。根据他的介绍,成功协同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就是“搭建先进的平台”。在黄立新的《技术支持的协同教育研究述评》一文中,他也指出:协同教育平台是关系着协同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他认为,协同教育平台的工程建设模式主要包括两类,其中一类就是协同教育网站,这和本文所研究的中小学协同教育网络平台正相契合。

1.2需求概述

在网络与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计算机已经进入了家家户户,相比于传统的家校协同方式(如短信、家长会、家访等),网络平台具有信息时代明显的优势。如图1所示,在网络平台中,交流和共享信息的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可以更好地针对某一个学生与其家长相互交流讨论而避开了原来群发短信时的不便性,并且社会教育也可以通过平台在教育系统中发挥作用(如:专门开辟的社会教育专栏,提供相关社会教育活动等),这些内容为协同教育带来了更多的交流形式,让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教育系统联系变得紧密而有序、有效。由此可见,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教育研究是时势所趋。

近年来,有关的协同教育网络平台发展迅速,网站平台多达几百个,如:“阳光通协同教育平台”、协同教育门户网等,有一些一线教师利用非专业的平台:如QQ群,博客空间等。它们为当今的协同教育的实施和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根据问卷、访谈调查反馈的信息与数据,现今的协同教育网络平台现状为:

(1)家庭、学校常规联系基本满足。家长可以借助协同教育门户网等了解孩子的学习课程进度等。

(2)与社会教育系统的协同缺失。在笔者所调查的平台中基本不涉及社会教育系统,协同教育的“三位一体”教育系统不能完全实现。

(3)平台稳定性低、特色功能少。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某些协同教育网络平台存在访问不稳定的问题,而且其协同功能仅限在资料交流、信息交流等,特色性不强。

2中小学协同教育网络平台用户分析

调查与分析平台用户,了解协同教育网络平台可能的服务对象和需求,规划与设计符合目标用户群的网络平台,为他们提供所需的功能和服务,吸引他们对网站的注意力,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成功的协同教育网络平台。

2.1 中小学生是平台服务的中心

在三方的协同教育网络平台中,无论是哪一方都是围绕中小学生进行的。我们在规划平台之初,就应该将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作为平台各项功能建立的出发点,如学生年级的分类、学生学习课程的内容、学生的成长相关点等,这些都是平台中各栏目所建立的基础。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成长特点,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学校教师是平台服务的主导

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论、经验等方面往往比其它两方面高出一筹,学校教育对于一个人品德、智力和体质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教师是主导用户,平台中的功能与栏目应该和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相适应,如应满足教师上传教育资料、回答教育问题、与家长相互沟通等需求。

2.3 家庭家长是平台服务的重心

家长的言传身教、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学生的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智慧启迪、人格形成都具有重大影响。三大教育系统中最重要的基地就是家庭,通过平台的沟通与交流,家长与学校、社会联系、合作,从而形成协同教育。

2.4 社会教育是平台服务的延展

社会教育通过环境熏陶、社会活动和大众媒体宣传对学生施加影响,同时配合学校素质教育提供机会。通过实行教育改革,开展社会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协同学强调系统各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或系统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协同作用”,即合作、同步、协调、互补,协同一致有序;否则,产生无序。中小学生作为中心,以平台为技术基础,将家长、教师和社会其他成员沟通联系,使之汇集力量、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形成合力,达到有序状态,更达到1+1+1>3的教育效果。

3中小学协同教育网络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3.1总体目标

3.1.1界面美观,操作简单

由于协同教育网络平台的用户多为中小学教师、家长和其他社会普通成员,美观大方的界面就是平台吸引用户的一大特色。在现有的协同教育网络平台中,如阳光通协同教育网,就以其良好的界面设计吸引了较多的访问者。对于常常和中小学生打交道的用户来说,平台应该具有积极向上的、能够体现出学生风貌的图像与色彩,如鲜明欢快的色调、可爱大方的图片和文字效果等。此外,简单的操作界面也十分需要,因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除去工作,他们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如果简单的点击就可以完成交流与提高,那么平台的功效就更容易实现了。

3.1.2三大教育系统功能齐全

在以往的平台中常常忽略了社会教育系统的作用,在本文的中小学协同教育网络平台中,各功能模块的选择既要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必须加上社会教育系统。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中,教育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这也已经广泛地被人们所承认。大众传媒、社区文化、博物馆、少年宫等社会组织对教育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3.1.3三大教育系统联系紧密

有些平台,虽然把各个系统的功能需求都放入了协同教育网络平台之中,但是模块自成一体,在无形中将它们割裂了开来。本文所描述的协同教育网络平台中为避免这一缺点,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如论坛、博客、微博等,将三大教育系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真正达到形成合力。

3.1.4特色突出、分级管理

在实现了三大教育系统合力的同时,更不应该丢失每个教育系统各自的特色,如家庭教育的基础性、示范性,学校教育的规范性、专业性,社会教育的丰富性、多样性等。这些在功能模块的设计中都应有所体现。

此外,为了实现稳定的网络平台,可以实行分级管理制度,能够根据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赋予系统管理员、教师、家长、访客等不同身份不同权限,达到分级管理,简明数据库的目的。

3.2功能模块需求分析

本文中笔者借用软件工程中的结构化分析方法,即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先提取出了总体的几个模块:家庭教育模块、学校教育模块、社会教育模块和交互模块。如图2平台功能模块概况。其中,模块的划分只是方便对平台进行分级管理,使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访问权限,在实际的网页界面上,不同的栏目可以根据界面设计的不同要求作出排版。

然后根据不同的模块,笔者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层次方框图,通过不断的对模块进行细化,达到协同教育网络平台功能齐全、分级管理、结构合理的总体目标。

3.2.1家庭教育模块

笔者将此模块分为:家长个人空间、学生家庭表现、家庭教育知识、家长留言评论四个版块。

如图3家庭教育模块所示,在进入这些版块之前,家长首先应注册登录,以家长的身份进入后,就可以访问这四个版块下的各个栏目。家长在个人空间中添加个人信息、撰写教育日志,在学生家庭表现中记录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点滴记忆,体现家庭教育的基础性,在家庭教育知识中学习各阶段的教育知识,同时提升自身能力,从而体现示范性。

3.2.2学校教育模块

如图4学校教育模块所示,此模块分为:教师个人空间、学生在校表现、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师留言评论四个版块。教师首先注册登录,可以添加个人信息、记录工作日志,展示学生在校情况,包括思想、学习等,还可以将其用图片、视频、学生作品等展示出来。为体现教师的教育专业性,在教育教学资源中,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添加各个阶段的教育知识,为访客提供专业的教育思想与理念。

3.2.3社会教育模块

如图5社会教育模块所示,此模块与前两个版块类似,但为了体现社会教育系统的丰富多样性,版块改成了最新教育动态,包含教育新闻、协同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活动通知(如:大众传媒、社区、少年宫等的教育活动安排)。

而在教育知识一栏中,分为小学、中学教育和家长、教师培训,既提供社会教育资源,也扩大教育培训覆盖面。

3.2.4交互模块

如图6交互模块所示,这一模块主要的功能就是实现其他三大模块的联系和沟通。无论什么类型的访客,登陆后,可以在教育知识问答版块中提问不同阶段的问题,可以涉及学习、生活、教育教学,甚至是休闲方面。而且本平台交互的另一特色就是集成了各协同教育交流平台,包括论坛讨论、博客讨论、微博交流,或是其它交流平台,它们都可以以本平台作为跳板进入个人所喜爱的讨论专区,运用便捷的讨论方式,交流教育经验,传播教育知识,提高教育水平。

4总结与反思

协同教育是未来教育的主流。协同教育连接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教育系统,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架构一个良好的协同教育网络平台对中小学协同教育的发展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鲁丽岚.协同教育平台的应用效果实验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2.

[2] 南国农.成功协同教育的四大支柱[J].开放教育研究(第12卷第5期),2006,10:9-10.

[3] 黄立新.技术支持的协同教育研究述评[J].电化教育研究(总第188期),2008,12:23.

[4] 彭轩雁. 基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结合分析[J].文史博览(理论),2008,8:62.

协同通信论文篇6

[关键词] 母子公司 战略协同理论 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评价体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到来以及我国加入WTO,企业面临更加激烈、残酷的竞争环境。我国企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母子公司间缺乏沟通和交流、母子公司内部关系不协调等将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处理好作为核心层的母公司与其子公司间的战略协同成为母子公司管理中迫切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战略协同理论的引进使我们对认识母子公司的战略管理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促使母子公司注重战略协同效应的获取,因此母子公司协同效应评价开始成为新时代企业集团发展的评价的重要内容。

一、战略协同理论回顾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H・伊戈尔・安索夫在研究多角化的经营企业的基础上,于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提出了“战略协同”的概念,其主要观点是基于对企业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整合,以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应。1随着企业经营战略的发展,1987年伊丹广之在《启动隐形资产》一文中将协同形象地誉为“搭便车”,即当从公司一个部分中累积的资源可以被同时且无成本地应用于公司其他部分的时候,协同效应就发生了。

20世纪90年代加里・哈默与C.K普拉哈拉德的研究又对战略协同理论进行了拓展和延伸,他们在合作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理论。文中指出,发展不同下属企业可以共享的技术或其他方面的竞争力是成功企业的主要战略目标。经理们应识别和培育对企业各类业务均至关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并寻求把这些竞争力应用到企业的不同终端产品上去。

安德鲁・坎贝尔的研究进一步将多元化企业识别和建立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进行了具体化和可操作化,他在《建立核心技能》这篇文章中,对分权式公司管理核心技能的方式,尤其是对公司总部在企业传播关键知识时的角色进行了探讨,这对企业协同战略的成功实施具有比较普遍的借鉴意义。

二、母子公司协同效应评价体系的创建

母子公司协同评价体系是在总结战略协同理论的基础上,依据全面性、重点性、模糊性、科学性、可行性、通用性等创建原则建立起来的,由一系列与协同评价相关的评价主客体、要素系统、评价指标、操作系统等形成的有机整体。

1.确定协同效应评价的主客体

协同评价的主体就是协同评价的行为主体,即谁需要对客体进行评价。协同评价从评价主体的角度可分为企业的自行评价、市场效果评价和社会评价。协同评价的客体,即协同评价的行为对象,它主要根据评价主体的需要而确定。企业集团总公司可以将各子公司或者整个企业集团列为评价对象;如果政府作为评价主体,可以将整个企业集团列为评价对象等。

2.创建要素系统

要素系统的功能是表现母子公司协同效用评价的主要方面和外显特征。

根据战略协同的相关理论,本文先将母子公司协同效应划分为两大类:基于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协同效应。进而基于公司的基本活动要素,有形资产的协同效应又划分为:人力资源协同、财务资源协同、销售渠道协同、采购渠道协同、生产设备协同五类。而无形资产的协同效应又划分为:品牌协同、信息协同、知识协同、制度协同、文化协同。

因此,母子公司协同效应评价体系的要素来自二个层面,即基于有形资源的要素:人力资源协同、财务资源协同、采购渠道协同、生产设备协同;基于无形资源的要素 :品牌协同、信息协同、知识协同、制度文化协同。

3.建立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的功能是把各要素细化为指标,从而更直观、量化地体现企业战略协同的效果,它是计算评价结果的基础。根据前文的分析,本文将指标体系分为二个方面:基于有形资源要素的指标和基于无形资源要素的指标。其中又将基于有形资源要素的指标细分为:人力资源协同Y1、财务资源协同Y2、销售渠道协同Y3、采购渠道协同Y4、生产设备协同Y5这五个子指标;将基于无形资源要素的指标细分为品牌协同U1、信息协同、U2知识协同U3、制度协同U4、文化协同U5五个子指标。

4.建立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功能是说明定性指标的具体内容及定量指标的计算方法。为了得到最终要求的评价结果,作者将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处理,是评价体系更具有可行性。

(1)基于有形资产的协同效应的测度

①人力资源的协同。主要有三方面的协同效用,分别相应的提出了三个细化指标Y11、Y12、Y13:一是,人才共享,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自由流动,降低流动成本,用母子公司的共享程度Y11这一指标反映;二是,企业集团中设有公司统一的人事部门,对全公司的人员进行统一调配,降低管理费用,将管理费用与母子公司未实施协同战略之前比较得出降低的管理费用Y12;三是,基于职务分析和岗位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一人多岗、一岗多能。人员精简后,相应减少的人员开支,将人员开支与未实施协同战略之前比较得出降低的人员开支Y13。

②财务资源协同。财务资源的划分基于三类经济活动:“经营活动产生的财务资源”、“投资活动产生的财务资源”和“融资活动产生的财务资源”。这三者构成了财务资源变化的三大主要因素,而财务资源在这里的主要表现是现金流。

a.经营活动产生的财务资源计算公式如下:

经营活动创造现金净流入量Y21=毛利现金流入量Y211-费用现金流出Y212 (公式1)

毛利现金流入量Y211=主营业务现金收入+其他业务现金收入-采购支出-变动制造费用-其他业务支出 (公式2)

费用现金流出Y212=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固定制造费用(不包括折旧与摊销)+税费支出+其他费用支出(公式3)

通过比较母子公司协同前后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量,可以测度财务资源的协同效应。

b.投资活动的财务资源的协同效应主要从两方面体现:一是投资的协同管理可以节约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和避免无效益的投资;二是协同投资管理可以提高销售收入和降低产品的固定成本。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每元投资现金收入效应率Y22=经营活动现金收入效应额Y221/(固定资产总额Y222+其他长期资产Y223)(公式4)

这里的其他长期资产不包括对外投资的长期投资,实际上这种协同效应是毛利现金流效应值的一部分。

c.融资协同管理而产生的节约额可形成三部分的效应:一是,开始阶段可分期通过存货Y231和应收款的减少额Y232,表现在经营活动现金流效应增加值Y23中;二是,与节约额等额地减少本期借款或股权融资现金流入量Y24;三,从货币的时间价值来看,可以减少支付利息Y25。节约效应确实可分期反映在现金流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投资和筹资协同管理所产生的协同效应相当一部分反映在经营现金流效应中,另一部分是以节约利息支出和减少折旧创造利润,但这些效应又相互依赖。

表1

③销售渠道协同。合并相似的渠道环节或者渠道纵向一体化,可以为公司节省大量费用。销售渠道的协同效应主要表现在销售渠道成本的降低Y31上。目前比较公认的销售渠道成本构成如下:

销售渠道成本=所有权成本+促销成本+谈判成本+财务成本+风险成本+订购成本+支付成本。(公式5)

通过比较协同前后的销售渠道成本,可获得Y31。

④采购渠道的协同。采购渠道的协同效应主要表现在采购成本的降低Y41上。目前比较公认的采购渠道成本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总采购成本=价格+谈判成本+安装费用+税费十运输成本+检验费+修复或调整费用+风险成本。(公式6)

通过比较协同前后的销售渠道成本,可获得Y41

⑤生产设备协同。通过测度设备协同规划前后的利用率变化就可以得出设备的协同效应。其定量指标为:设备利用率Y51。

(2)基于无形资产的协同效应的测度

①品牌协同。母子公司品牌协同是指母公司品牌与子公司品牌、子公司品牌之间的协同效应。品牌协同效应的计算就是计算品牌协同前后的价值之差。

目前国际上较通行的品牌价值评估方法就是英特品牌评估方法。英特品牌模型同时考虑了主客观两方面的事实依据。客观的数据包括市场占有率、产品销售量,以及利润状况;主观判断是确定品牌强度。两者的结合构成了英特品牌模型的计算公式:

U12= U121*U122 (公式6)

(其中U12为品牌价值;U121品牌带来的净利润;U122为品牌强度倍数。)

②信息协同。母子公司的物流系统、市场渠道(相关产品)、资金流的管理在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前,分别有相关的部门负责,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后,企业集团就可能出现统一的物流系统、统一的市场渠道管理及统一资金流管理。避免了部门重复,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效率,达到协同效应。信息协同可通过两个指标来衡量:母子公司信息共享程度U21;统一信息化管理而降低的管理成本U22。其中U21可通过设计收集调查问卷获得,U22可通过比较统一信息化管理前后的管理成本得到。

③知识协同。母子公司知识协同是指母公司和子公司分别通过整合各自公司内部及母子公司之间的知识资源,从而使整个组织学习、利用和创造知识的整体效益大于各独立组成部分总和的效应。

按知识协同的“协同”程度来分,母子公司知识协同可以分为:知识转移与知识创造。知识转移协同效应就体现在对知识的“共享”上,是一种最低层次的协同;知识创造协同效应就体现在对新知识的“创造”上,是一和最高层次的协同。因此本文设计了以下指标,见表3。以下指标主要是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和知识协同前后比较后获得。

表2

④制度协同。所谓制度协同,是指经济行为主体对既定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的一种满足状态或满意状态。制度协同的收益作为对资源的再配置定然会产生相应的收益。

由于制度协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资源配置状况,因而衡量制度协同的收益大小,可以将制度协同前后的资源配置效率U41进行比较,而资源配置效率又可以用消费者剩余的净增量U411和生产者剩余的净增量U412这两个指标来衡量。

⑤文化协同。企业集团文化协同, 是指企业集团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将相异或矛盾的文化特质进行整合后形成的一种和谐、协调的文化体系。相对于企业集团其他方面的协同, 这种协同具有一种特殊的软化作用。它主要通过母子公司价值观的一致性U51、母子公司的信赖度U52和母子公司间的满意度U53这三个指标来衡量。而这些指标主要是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获得。

三、结论

本文在战略协同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以往经验,构建了母子公司协同效应评价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在充分考虑到协同评价的全面性和可行性之后,我们建立了协同效应的评价指标:基于有形要素的指标和基于无形要素的指标 。然后将这些指标进一步量化,得到一些定量的指标,更增加了其可行性。但是,由于自己掌握的知识量和研究时间的限制,使得论文中仍存在着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的不足之处,例如定性指标数量较多,量化比较困难,对于定量表述协同指标的关联度还有待于做进一步探讨等。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文中错误与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参考文献:

[1]Porter, M. E. Competitive Advantage, Free Press, New York,1 985,p p.3 18-19

[2]Kanter, R. Moss, When Giants Learn to Dance, Simon&Schuster, London, 1989,p100

[3]H哈肯.协同学― 自然成功的奥秘.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88: 58, 66,184

[4]姚小涛席酉民:环境变革中的企业与企业集团.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6-28

[5]许明波:试论企业兼并的财务协同效应.四川会计.1997年第7期

[6]苏建:协同思维与管理创新:仁硕士学位论文.贵阳:广西师范大学经济政法学院,2000

协同通信论文篇7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教学;理论;实践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课程成为高校很多专业的必修课程。由于计算机网络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同时变化和发展较快,新知识层出不穷,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教给学生基本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里以我校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方法与大家探讨。

2 确定网络协议为教学重点

计算机网络是我校信息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课,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以前,已经学习了C语言,数据结构等课程。

现在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很多时候已经融为一体,所以讲网络原理离不开一些通信知识的介绍,考虑到学生已经学过通信原理之类的课程,对通信知识只需要做简单的复习即可;网络安全现在非常重要,考虑到电子通信专业主要是使用网络,网络安全不是重点,而计算机专业有专门的网络安全课程,所以对网络安全的讲解也是介绍性质。这样,课程的重点自然就是网络协议了。

3 通过实例讲解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往往是老师讲起来费劲,学生学起来吃力,慢慢地有些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虽然天天使用网络,但对网络底层发生的事情知之甚少,所以必须用比较直观的方式来将枯燥的协议数据展现在学生面前。

为了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我们在研究网络数据包的侦听技术的基础上,专门设计了一个网络通信分析与演示系统。该系统通过截获网络上传送的数据包,按照网络协议的层次将每层的二进制数据取出,同时有ASCII码的翻译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通过分析每层协议的二进制数据,就可以清楚地讲述网络协议中的每个字节或者二进制位,ASCII码的翻译主要用于讲解应用层协议。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的概念清楚了。该系统不仅可以分析单个的网络数据包,还可以根据用户要求提取一次完整的网络通信过程中的所有数据包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就对网络通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对TCP/IP协议体系中高层协议与低层协议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下面对软件运行情况作一个简单的说明。当用户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http://后,为了找到sohu主页并与之通讯,浏览器与服务器交换了许多数据,我们将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以后,就能再现出通信的全过程。通信过程的详细分析请看参考文献[4],这里只给出通信过程分析的最后两步,图1是对TCP连接的第三次握手的数据的分析,图2是对HTTP请求数据的分析。

4 让学生动手编写程序

由于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以前,已经学习了C语言,数据结构等课程,因此,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编写程序,以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讲网卡时,要求学生利用Winpcap开发包列举出计算机上的所有网卡的相关信息;在讲解分布式进程通信时,要求学生自己编写程序实现一个简单的客户/服务器系统,该系统通过socket实现,只要能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交换信息就行,不需要其它的复杂功能。在所有的这些编程作业中,一定要把握好题目的深度和广度,一般来说,只需要达到通过编程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即可,难度较大的问题或者综合性的问题可以等到课程设计时加以解决。

5 通过网络学习网络

计算机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协议较多,而且更新很快。我们在课堂上不可能讲解所有的协议,同时也不能保证我们讲解的协议将来不被其它协议替代。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教师,关键的任务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考虑到实际情况,我们暂时还没有采用英文教材,但网络方面的很多第一手资料都是英文的,教材不可能年年翻新,但知识的更新速度是很快的,有些内容教材上讲的原理虽然不错,但具体内容可能已经不是最新的了。这一点在网络协议方面体现特别明显,所以我们在讲解协议的时候,可以和学生一起查找RFC文档,了解最新的进展,同时对课本没有提及的协议,如果有必要,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找RFC文档,同时对协议的关键部分,例如协议的格式,与其它协议的关系等给出相应的中文翻译。

6 注重实验

要真正掌握计算机网络,除了学习网络协议等理论基础知识,动手编写程序加深对协议的理解外,还有一点也不可忽视,那就是实际组网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因为他们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动手能力,所以有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这门课程。但是本科生的课程体系由于理论课很多,目前没有安排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这门课程。大多数本科生将来都是在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实际组网能力非常重要;即使对于少数将来从事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研究的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基本的动手能力,对网络的理解必将受到限制。所以,实验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由于学时所限,实验内容安排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突出重点。我们安排了六个实验,分别是交换机的基本配置,虚拟局域网,路由器的基本配置,路由协议RIP和OSPF,防火墙,服务器配置。为了保证实验的效果,要求学生实验前在模拟软件上了解实验的基本内容。同时每个实验都有一部分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的问题,通过这种方法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实验内容,也避免部分学生不动脑筋,对照实验教材像操作工一样机械地完成任务。对于其它实验,例如网线的制作等,我们提供详细的电子指导文档,让学生自己了解,在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再具体操作。

协同通信论文篇8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日益完备。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沟通理论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沟通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应用能实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指导。然而,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沟通障碍问题普遍存在,加强对沟通理论的有效应用有利于克服沟通障碍,实现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加强沟通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主要从员工管理、绩效管理、企业决策和文化整合等方面着手。

二、现代企业加强沟通的重要性

在现代企业管理学理论中,沟通是指个人或者群体之间的信息、思想和情感传递过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沟通的目的和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对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传递,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传递达成个人和群体之间的理解与共识。卓越的思想只有传递给他人并获得理解,达成个人或者群体之间的共识才有意义。变化,是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新时期,市场瞬息万变,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快对信息的传递和反馈速度,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形势。这就要求加快企业沟通的速度,实现企业沟通管道的多元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的人员结构变化较大。同时,现代企业员工日益呈现出知识化和年轻化的特征,现代企业员工更多地追求实现自我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得到了发展和广泛应用。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加强沟通理论的有效应用。

三、企业管理中的沟通理论

(一)沟通的功能

从现代企业管理角度来看,实现控制、激励和协调作用是沟通的主要功能。控制是指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权利等级、行为规范以及正式指导方针,企业员工必须遵守和执行。实现现代企业的控制作用有赖于高效的沟通。企业必须加强沟通,实现企业方针政策对员工的有效传递,并实现企业员工抱怨和不满对企业管理层的及时反馈,为企业提供适时调整的依据,确保真正实现控制作用。激励是指企业要使员工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改进措施,实现对员工的激励有赖于持续高效的及时沟通。协调是指在企业管理上实现企业行动的一致性。企业协调的基础和方式是沟通,沟通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协调。企业的协调要求企业行动一致,企业行动一致有赖于思想统一,企业思想的统一需要充分发挥沟通的功能。另外,沟通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情绪表达。沟通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情绪表达机制,有利于企业员工及时释放在工作中的挫败情绪和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增强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的信心。因此,高效的沟通有利于控制和激励企业员工的行为,有利于创造良好的企业心理环境,促进企业员工的发展。

(二)沟通的要素

完整的沟通过程由三个必要的因素组成:一是要有信息的发送者,即信息源,二是要有信息的媒介物,即信息通道,三是要有信息的接受者。只有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三者实现合理匹配才能形成高效的沟通。在完整的沟通过程中,信息源的作用和地位举足轻重,信息源决定了信息和信息通道的选择。信息的准确性和信息表达的逻辑性与技巧性,受信息发送者价值观和知识、态度、技能的影响较大。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也深受发送者价值观和知识、态度等的影响。

(三)沟通的方式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常见的沟通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方向性沟通。企业管理者或领导将工作目标、注意事项分配告知下属属于自上而下的沟通。员工将工作情况、意见和建议汇报给上级属于自下而上的沟通。在企业同等级员工之间存在的横向沟通属于水平方向的沟通。二是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要根据企业特点建立正式沟通渠道,突出领导地位,以实现对信息精度和速度的保障,采用全通道式的沟通网络,实现各方的相互交叉。非正式沟通是指信息传递与交流不在正式沟通渠道之内,而是借助于非正式场合的交流和信息传播。三是文字沟通和口头沟通。文字沟通是通过各种书面文字形式实现的沟通,比较严肃和直接,具有较快的信息传送制度,但反馈效果较差。而口头沟通相对耗时耗力,但是具有良好的信息反馈效果。

四、沟通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一)沟通理论在企业部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企业由各个不同的部门组成,企业的正常运转有赖于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企业各部门之间,在客观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对各部门的差异性进行协调,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求同存异,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对于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加强沟通理论在企业部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对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实现对各部门之间差异的迎合,促进各部门对企业信息的接收和理解。从而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沟通提供准确客观的信息依据,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有利于实现高效的企业运转,加强对企业部门的管理。

(二)沟通理论在企业文化整合中的有效应用

文化整合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企业良好的文化整合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然而,企业员工具有不同的文化素养,企业要求企业员工实现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必须在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对企业员工进行文化整合,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制度的执行力度。这就需要加强沟通理论的有效应用,促进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使企业员工与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形成共识,从而实现企业文化的有效整合。

(三)沟通理论在企业决策中的有效应用

企业决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是企业决策的基础,企业决策的效果有赖于信息的反馈。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反馈有赖于高效的沟通。为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企业决策要准确快速地对市场作出反应。准确的企业决策离不开真实可靠的信息,迅速的企业决策离不开信息的快速传递。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有赖于沟通管道的通畅,沟通管道的科学选择决定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企业要加强对沟通通道的建设,实现沟通通道有效的信息过滤。在企业决策中,充分的沟通有利于准确快速地把握信息,增强企业对信息的理解,有利于企业决策的有效执行。另外,企业决策过程中的沟通能有效反馈相关意见,实现对企业决策失误和偏差的有效纠正。

五、结语

协同通信论文篇9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专题网站 学习空间 协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4.068

A Research on Collaborative Teaching Mode

Support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 Case Study of Primary School attached to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TIAN Yanqin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 efficient platform for collaborative teaching is built, and a channel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is establishe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discusses the mode in the form of collaborative teaching, cooperation of home and school, and the society and the school support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xploratory?collaborative mode, its key points and advantages. With the suppor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paper provid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for the promotion of collaborative teaching mode.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ject website; study space; collaborative teaching mode

0 引言

f同教学(Team Teaching)是指教师以小组的形式,相互合作而开展的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师指导形式的教学形式。①兰州交通大学附属小学(交大附小)在2009年到2013年开展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研究活动。开展研究活动所需的教学网站、学习空间等学习资源由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力量共同构建,为协同教学搭建了平台,教师、家长共享网络资源,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开展了协同教学的改革。

1 信息技术支持下协同教学平台的搭建

信息技术支持下协同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在研究活动的开展中,课题组教师共同构建习作教学“专题网站”、习作教学“学习空间”,阅读教学“学习空间”,将相关的学习资源上传到相应的网站,学生、教师、家长共享学习资源。依托该平台,教师共同备课、学生在线学习、网上提交作业,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专题网站”和“学习空间”支持教师依据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内容自主设计、建设多种信息化教学模式支持下的教与学。空间可以实现多种常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套用的快速建站方式以及教师自定义教学模式的建站方式。可以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等资源进行结构化重。为学生提供所需的学习资源,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习作和阅读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在网站平台注册并通过审核后,可以通过论坛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源上传到“专题网站”和“学习空间”,这样网站的学习资源就会越来越丰富。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辅以QQ、E-mail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文件的实时和非实时传输,文件共享,在线答疑和讨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与其他成员利用QQ互相交流,也可以向老师请教,教师也能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和交流,为协同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可能。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专题网站”和“学习空间”的构建,为协同教学活动的开展搭建了平台。

2 校内协同教学活动的开展

2.1 教师与教师之间

2.1.1 教师合作构建网站

研究活动是在中高年级开展的,实验班四个老师共同完成了网站的设计和资源的开发。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教师在学习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沟通交流,携手共进,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通过网络分享学习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形成了一种协作的工作形式。在工作中集思广益,发挥团队精神,为协同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1.2 教师合作备课

协同教学涉及到两个或多个教师之间的协调,需要比单一的教学做更多的准备工作。教学活动开展前团队成员一起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等常规工作。

由于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开展教学活动没有成熟的资源和模式,研究之初,各年级的任课教师都要共同备课,进行资源的构建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课题小组综合了大家的想法,先针对其中一个年级的单元习作或单元课文进行设计。教师共同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学生的需求等,完成资源的设计,在立足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经过一段时期的教学活动后,课题小组分析教学效果,认为这样有准备的教学,发挥了网络的优势,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再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到别的年级。经过教学实践,逐渐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网络环境支持下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模式。习作教学中教师首先在作文教学网站上上传和单元作文相关的学习资源,然后学生在网站上进行预习,接下来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构思,学生在论坛里完成习作并上传。阅读教学中课前设计本单元的学习资源,然后学生在“学习空间”完成预习,接着进行课堂讲授,最后是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课外拓展。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模式的探讨就是教师合作备课的成果,既发挥了团队的优势,也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和研究结论的科学、严谨,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学习。

2.2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2.2.1 师生共同构建网站

开展本研究所需的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专题网站”和“学习空间”是协同教学的核心平台。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学生也参与了网站资源的构建,学生和教师共同收集材料,下载后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上传到网站,并通过QQ和教师交流网站构建中的问题。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的优秀习作上传到网站上,成为新的学习资源。研究工作进行一年后,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下载资源、上传资源等网站构建的技术,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协助教师管理网站。学生经常能上传更活泼、更吸引大家的学习资源。每一位学生既付出劳动,又享受成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2.2 师生互动评价

在网络环境支持下,实现了教师和学生共同修改作文,共享学习过程。传统的作文教学,学生的作文都是有任课教师自己批阅的,学生也只能看到教师一个人对自己作文的修改和评价。专题网站支持下,学生将作文传到论坛,其他同学也能阅读、修改、发表自己的见解,被批阅的同学也能获得更多人的帮助和肯定。这种互动评价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本研究在校内协同教学活动这个过程中,教学互动的方式得以优化,对师生关系进行了调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互动,提高了教学效率。

3 家校合作的实现

3.1 家长参与教学网站的构建

教学网站的构建,除了教师、学生,家长也积极地参与,协助教师开展工作。学生家长来自不同的行业,知识面比较广,有一些家长从事计算机行业,也有部分家长是中小学教师,能为学习网站提供更为丰富的设计思路和学习资源。结合自己孩子的兴趣和需求,考虑相关学习任务,家长协助教师收集素材,下载资源,课题组还邀请了部分家长同老师共同管理网站,加强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家长能更多地体会教师教学的辛苦,教师也能更好对家庭教育给予关注和帮助。

3.2教师和家长共同开展教学和教育工作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家长能在教学网站的论坛里看到自己孩子和班级同学提交的作文,也能参与孩子作文的评议,能全面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状况。在传统的教学中,家长很少有机会参与学校教学,因此家长虽然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但不容易发现孩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专题网站的教师论坛和家长论坛为家长和教师的沟通提供了方便,家长可以就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交流,实现课堂教学的协作,也能对孩子的辅导和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加强了家校互动。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家长和教师、学生共同开展教学活动,是一种成功的尝试。在学习空间支持下,学习了《我国的世界遗产》这一单元的课文后,该实验班开展了《我是小导游》的亲子活动,家长和孩子共同做主持,小导游和家长共同准备资料,模拟导游们解说我国的世界遗产,比如“九寨沟”“桂林山水”等等,并将这些导游资料和活动实录上传到《我国的世界遗产》学习空间,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又开拓了课外生活,开展了家长和学校的协同学习。

4 社会与学校教学的协同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活动,得到了家庭、社会的认可,也得到了各方面的的协助。教学网站的部分学习资源是下载、上传网络上原有的资源,一些优秀的教学视频、学生习作、图片资料等被本研究开发的专题网站应用,支持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支持和帮助。这种社会资源的共享,拓宽了学生校内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也是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协同。在信息技术环境支持下,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支持学校教学,以专题网站的教师论坛为平台共同交流教学中的问题。

同时,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除了实验班的学生外,广大的本校师生也将专题网站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和学习中。在本研究实施的过程中,构建了系列作文教学网站和阅读教学空间。这些网站受到越来越多的师生喜欢并使用。在专题网站的支持下,社会、家庭、学校共同支持和协助教育教学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 结束语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活动开展以来,笔者及课题小M在协同教学方面进行了有效尝试,在社会、家庭的帮助下开展学校教学活动,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同时,本文对协同教学的模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对家庭教育给予了一定帮助,并为社会广大的学习者提供了学习资源。

本文系甘肃省规划课题《专题网站支持下的下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研究成果。课题号GS(2010)G0685

注释

① 博真.协同教学:基本概念、实务和研究[M],高雄市:高雄复义图书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田艳琴.专题网站支持下小学语文习作评议的策略[J].中小学电教,2010(Z2).

协同通信论文篇10

关键词:机会协作;自适应;似然比;选择分集;误比特率

0 引言

协作通信技术[1]能在单根天线上,通过形成虚拟分布式天线的方式获得分集增益,可以有效对抗无线信道中的多径衰落效应。然而,在多中继场景下,由于可利用的中继个数随信道状况随机变化,为了确保满分集阶数,往往需要非常复杂的空时编码设计[2],并且要求各中继同步,导致算法复杂度开销过高。为此,文献[3]提出了机会协作策略,通过中继选择来取得选择分集增益,并且证明了该方案能够达到与文献[1]相同的满分集阶数。由于该方案只利用一个中继进行传输,编码简单,且无同步要求,实现难度大大降低,因此吸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

文献[4]的研究表明,如果中继无法正确解码信源信号,由其导致的错误传播效应将严重影响系统传输可靠性。为此,不同于文献[3]在信源发送数据前预先进行中继选择,文献[5]提出在信源发送数据之后,从成功解码的中继范围里进行中继选择。该方案虽然能避免错误传播,然而当成功解码的中继不存在时将导致算法失效。针对这一问题,文献[6]提出在预先选择的机会协作基础上采用放大前传(AmplifyForward, AF)替代解码前传(DecodeandForward, DF),并且证明了系统同样能达到满分集阶数。同时,文献[7]提出通过根据链路质量自适应地在DF和AF中转换可以进一步提高双向中继系统的中断性能,这对机会协作系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文献[8]证明在机会协作系统中仅动态地在AF和直传之间转换就可以有效避免错误传播,性能也优于传统机会协作[3]。另一方面,在链路自适应算法中,文献[9-11]采用了似然比(Log Likelihood Ratio, LLR)作为门限,在网络编码系统中进行错误传播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性能,且复杂度较低。基于以上的启发,本文将LLR作为转换门限引入机会协作系统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似然比门限的自适应机会协作策略,采用似然比对链路质量进行指示,以动态地选择协作方式,进而保证系统在中继无法成功解码时仍然能获得分集增益。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均表明,与文献[3]的Police Ⅰ相比,本文方案能有效避免错误传播,提高系统的传输可靠性。

1 系统模型与算法描述

1.1 机会协作系统模型

考虑如图1所示的机会协作系统模型,信源S通过m个中继(R1到Rm)向信宿D发送数据。假设各节点均采用单天线和时分半双工方式通信,并且中继通过局部测量或者反馈可以获得其到S和D的信道状态信息。在S发送数据前,各中继根据已知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自己的信道质量标识:

2 误码率分析与门限优化

在本方案下,有以下3类事件会导致D错误判决:1)|Λ|>T,并且Rb正确解码,但转发信号与直传信号的MRC结果仍然无法达到信噪比要求,从而导致D错误判决;2)|Λ|>T,但实际信号质量较差,引起Rb错误解码并选择DF模式转发,该错码对直传信号造成严重干扰,导致D错误判决;3)|Λ|≤T,中继选择AF模式转发,但由于转发信号质量较低,与直传信号的合并无法有效改善信噪比,导致D错误判决。分别用P1,P2,P3表示上述3类事件发生的概率,则有:

3 仿真结果及分析

本章采用MonteCarlo方法分别在非对称和对称网络拓扑下对本文算法的平均误比特率进行了仿真,并且与第2章以及文献[3]中Police Ⅰ(即通过式(2)的最大最准则选定最优中继,然后一律采用DF方式转发信源信号)的理论值进行了对比,其中非对称拓扑下,各中继到S的距离均远于其到D的距离,而在对称拓扑下各中继到S和D的距离相等。仿真参数如下:信道为频率非选择性Rayleigh衰落模型,假设节点到目的地的参考距离d0=10m, 其信道参数λ0=1。大尺度路损通过以下模型建立:λi=λ0(di/d0)φ,其中φ=3.5(城区典型值)。直传链路参数λS,D=3,其他网络拓扑参数如表1所示。调制方式为BPSK,中继个数m=3,5,8,其中m=3时,参与中继为R1到R3,m=5时,参与中继为R1到R5,m=8时,参与中继为R1到R8。

图2比较了中继距离S和D不对称情况下各算法的误比特性能,从表1的参数可知,各中继到S的链路质量都差于其到D的链路质量,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错误传播,导致性能良好的中继链路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如图2所示,尽管都取得了相等的分集阶数,但本文在m取各种值下的误比特性能均优于文献[3]的Police Ⅰ,且相对增益随着中继个数的增加而增加,例如在信噪比大于16dB后,m=3时相对增益不到1dB,而在m=5和8时相对增益分别达到1.2dB 和1.5dB。这是由于,当中继个数较少时,选出的最优中继其到D的链路也相对较差,在|Λ|≤T,AF被选作协作方式时,这种较差链路对信噪比的改善作用有限。而当中继个数较多时,选出的最优中继其链路也相对较好,这可以充分发挥AF在中继无法解码时的信噪比改善作用,所以这种情况下在DF和AF间选择可以取得更大的增益。另外,图中的理论曲线与仿真值贴合较紧,这验证了本文所做误比特率分析的有效性。可以看出,仿真值都小于理论曲线,且在高信噪比区域更为贴近,这主要由于两点:一方面,从式(18)、(27)、(30)可以看出,本文在分析时对所求的信噪比都进行了缩小近似,实际的合并信噪比要大于理论值;另一方面,式(30)的近似是在大信噪比下作出的,所以在大信噪比时理论值与仿真值更加接近。

图片

图2 非对称网络拓扑下算法平均误比特率比较

图3是对称网络拓扑下各算法的性能比较,由表1可知,各中继到S和D的链路参数均相等,没有链路短板。如图所示,各算法总体性能都好于图2,说明错误传播效在对称拓扑下有所减弱。尽管如此,本文算法仍能保证系统的分集阶数,且在m取各种值的情况下性能均优于文献[3]的Police Ⅰ。在m=8且信噪比大于14dB下,本文算法的分集阶数略大于文献[3],这也说明本文算法在对称网络拓扑下同样能有效避免错误传播,提升系统性能。

图片

图3 对称网络拓扑下算法平均误比特率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