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公众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时间:2022-11-12 03:54:55

新媒体下公众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摘要:信息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单一性和权威性,促进了大众新闻传播方式的变迁,构建了交互性、链接性较强的新兴媒介环境。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介内容的主体也由原先的专业媒体工作者变成了现在每个屏幕后的社会成员,进一步扩大了新闻传播的范围,提升了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基于此,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公众的信息分辨能力,使媒介素养成为每个人的基本素养,已成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新媒体;公众;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

由英国学者汤普森和李维斯于1933年在《文化和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一书中首次提出,随后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于1992年对媒介素养作出如下定义:媒介素养主要是指社会公众在面对不同媒体时所表现出来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等等。此后,随着媒介形态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媒介素养这一概念也开始不断完善和发展。现阶段,随着5G技术和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设备的不断发展,媒介素养的含义和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素养主要是指社会公众认识媒介、使用媒介以及评价媒介的能力等,主要包括如何使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等等。基于此,本文以媒介素养为研究主题,分析加强公众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并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提供参考。

一、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公众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麦克卢汉曾说:“媒体是人的延伸”,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在信息时代,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新媒介不仅能加快传播速度,拓展传播方式,还能最大限度地融入人们的生活,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1]。再加上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环境已成为当前社会公众生存与发展的第二大环境,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公众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媒介素养教育是培养公民媒介素养的教育,旨在提高公众的媒介使用能力,进而达到促进个人发展,参与社会建设的目标。在新媒体环境下,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微信、抖音等社交应用。此类社交应用对未成年人最具吸引力,影响力也最大。现阶段,部分媒体出于市场竞争和经济利益的需要,或因信息采编过程缺少严格管控,经常在传播的信息中夹杂暴力、色情等内容。《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46%的未成年网民曾在上网过程中浏览过各类不良信息,其中淫秽色情、血腥暴力等负面思想内容占比均超过15%,这些内容很容易在潜移默化中使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等发生转变,长此以往会导致一些青少年出现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严重者甚至可能产生厌学情绪[2]。第二,由于新媒体环境下媒介内容呈现出商业化、感性化的趋势,网络信息也逐渐朝刺激受众感官等方向发展,导致不良信息的传播范围急剧扩大。而在媒体传播的信息中,包含着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长期接触会使人出现不思进取等行为,导致自我封闭。除此之外,部分公众因缺少媒介素养,对媒介信息的认知判断存在非理性的特点,这很容易使公众面对各种信息诱惑时,难以作出正确的选择,导致时间与精力的浪费。一旦发生某些重大新闻事件,还可能出现以讹传讹、造谣中伤、人肉搜索等网络不良行为,既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利,也会对新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舆情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对主流文化和道德规范的认同出现危机。第三,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成为了信息的者,这对公众媒介素养教育来说是极大的挑战。由于新媒体具有平民化、草根化以及门槛低等特点,部分热门话题经网络传播后,会迅速占领网络舆论的制高点,但媒介道德和法律评价监督机制的滞后又会让部分无良媒体在群体事件传播过程中故意扭曲事实真相,将个体意见用于媒体意见,导致网络失范行为频发。除此之外,部分媒体从业人员社会责任感缺失,且职业素养不高,存在网络诈骗、虚假新闻等不良行为。而公众在面对这些网络信息时,如果不加以辨别就接受,很容易引发网络谣言、社会恐慌等问题。

二、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公众媒介素养教育的工作路径

与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且发展时间短,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存在较大的差距[3]。基于此,要想全面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必须把媒介素养教育当成一个全民性和终身性的事业来开展。(一)开设相关的课程教学,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工作,必须开设相关的课程教学,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一方面,当前未成年人作为特殊群体,身心还不成熟,很容易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加上大多数人对未成年人的媒介素养教育关注程度较低,导致相关的课程教学开展力度不足。因此,应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范畴,在各中小学单独设立专门的必修课,或者将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穿插到其他课程的教学中,这会对未成年人的媒介素养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要做好未成年人的媒介素养教育工作,还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其上网时长等进行控制,如王者荣耀对登录时间较长的用户进行强制下线等。家长也要发挥自身的作用,言传身教,对涉及媒介素养的知识进行讲解,更好地提高未成年人的媒介素养。另一方面,在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人既是内容生产者,也是信息传播者。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如此庞大的上网人数,再加上公众媒介素养的缺乏,侵犯隐私权的事情屡屡发生,这对公众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对此,相关部门应坚持信息公开化、规范化的基本原则,保障好公众的知情权,并建立相应的权利保障机制和惩处机制,对不实信息、侵犯他人合法权利的公民进行相应的处罚。同时,公众也应遵守相关的媒介法律法规,自觉举报淫秽色情、血腥暴力等信息,杜绝不良网络信息的传播,约束自身的行为,并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培养正确利用媒介资源的能力,进而提高其媒介素养。(二)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媒体公信力。新媒体环境下,做好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工作,必须加强相关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媒体公信力。一方面,在新媒体去中心化的时代背景下,相关从业人员要牢牢坚守自己的职业规范和道德底线,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把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和技能水平放在主要位置,不断学习心理学、传媒学等相关知识,进而履行好引导舆论的职能,提高媒体的公信力。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相关从业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专题讲座、在职培训等方式让教师熟悉和掌握应用新媒体的能力,进而着力打造一批专业素质高又充分掌握新媒体技术的专职教师队伍,为公众媒介素养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做好公众媒介素养教育工作,还应建立分阶段、多层次的考评机制,如将媒介素养纳入公共考试,或将其作为教师的专业素养纳入教师资格证考试等。与此同时,为提高媒介素养考评机制的质量和水平,建议政府设立专门的媒介素养机构,并保证其独立性,监督普及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进而为形成系统化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培养媒介素养较高的社会优质公民。(三)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机制,创造健康的媒体环境。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机制,营造健康的媒体环境。一方面,作为信息传播主体的媒体必须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加强行业自律,建立相应的职业行为规范条例,对违规违纪的媒体平台或个人进行相应的惩罚,避免信息内容过分娱乐化和商业化。除此之外,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具有快捷化、即时性等特点,因此,相关部门也应开通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账号等,加大媒介素养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及时倾听广大社会公众的舆论反馈,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进而起到舆论引导的作用,推动公众媒介素养教育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从现阶段媒体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仅仅依靠新媒体平台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党和政府还需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媒介参与网络舆情,为创造健康的互联网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相关部门应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鼓励媒体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信息,并对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媒体信息进行过滤和分级,严厉打击淫秽色情、低俗信息,做好媒介信息的实时监管工作,进而有效约束不良的网络行为,创造和谐的网络环境。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应特别关注未成年人群体,全面落实各端游界面的实名制度,如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明确各媒介平台的责任。这样既能有效遏制青少年的上网行为,也能促进正能量信息的传播,形成健康的舆论氛围。

三、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一些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消费主义思想大量涌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抬头,且新媒体环境下公众信息传播身份、主要功能转变,这对公众的信息分辨能力、媒介素养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公众媒介素养教育工作,必须从政府、学校及个体三个方面入手,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体系,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进而提高新媒体的公信力,推动媒介素养教育的普及和平民化。

参考文献:

[1]邢佳妮.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素养教育探索[J].传媒,2020(15):81-84.

[2]陈姝彤.新媒体时代的新闻自由与媒体责任[J].传播力研究,2020,4(08):8-9.

[3]周如南.公共事件中公众媒介素养提升的背景、特征与路径[J].公关世界,2020(02):10-11.

[4]马笑.新媒体背景下的大众媒介素养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9(15):14-15.

作者:李冲 单位: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