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几点思考

时间:2022-07-01 04:09:52

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几点思考

高校大学生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品质。但如今高校教育中忽视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不到位,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推动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思想道德高尚的全面型人才。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思政教育双方主体性发挥不好。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是施教的主体,主要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学习,提升自我的思想道德品质,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主要是通过自觉接受思政教育,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升华,从而成长为品德高尚的人。但如今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教学双方的主体地位不明确,导致其教育效果并不理想。首先,教师自身并非是真正地热爱思政教育工作。虽然教师在为学生传授相关知识,但是教师从内心里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其教学工作只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教师也未能主动和学生拉近距离,缺乏和学生沟通的耐心,不了解学生真正的内心思想,对于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法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其次,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专业知识,思政教育只是应要求不得不完成的一门学科,在学习中积极性不高。另外,随着每年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并且随着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其思想观念差别也很大,导致了思政教育的工作难度升高,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如今的教学需求。(二)思政教育的内容与大学生生活实际脱节。大学生多数已经是成年或者即将步入成年人的行列,他们在过往的学习生活中,已经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意识,过去陈旧的思政教育内容完全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如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以往单一的教学内容与如今的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脱离,难以发挥到真正的教育作用。首先,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还停留在书本知识教学的层面上,虽然书本上的知识也是教育工作者结合以往的实际教学、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但是却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距离较远,学生感受不到与自身实际的联系,教学内容也就失去了吸引力。其次,目前对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主要还是停留在理论教学的阶段,注重学生对于思政教育教学内容的理解,但是很少有教师能够做到对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处处关心,但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却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道德的成长,脱离生活实践的思政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三)思政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措施不活。当前,高校对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最为基础的理论课程教育,通过教师授课,把教材上的内容通过课堂教学传达给学生。二是通过组织以思政教育为主题的活动,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三是聘请专业的思政教育专家、学校领导开展思政教育专题讲座。从形式上看,高校已经尽可能地开展多样化的思政教育模式,但其结果并不理想。首先,课堂教学由于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甚至对于思政教育抱有排斥的心里,教学效率低下。其次,组织社团活动虽然相对比较有吸引力,但因为活动一般并不强制学生参加,而思政教育的活动主题一般比较严肃,学生对于这类的社团活动的兴致也不高,能积极参加的学生数量有限,也难以发挥到教育的效果。最后,专题讲座的形式一般是演讲的人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这种形式一般会集中学生人数较多,演讲时间也比较长,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在讲课的过程中,能够参与互动的学生人数寥寥无几,其教学力度依旧不足。(四)对思政教育文化环境建设重视不足。思政教育并不像专业课教学那样,在一段时期的教学后,能够有非常明显的效果。思政教育更重要的是受周围环境长期的影响,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之下,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但如今,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文化环境建设还不够。首先,部分学生家庭情况给思政教育带来了困难。家长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但由于家族忙于工作或家庭关系不和谐等原因,使得孩子产生了难以改变的消极心理。其次,大学校园一般是开放式的,学生可以自由出入校内外,并且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与外界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会影响学生对于是非曲直的判断,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对于学生的思想健康有着不利的影响。最后,大学学校也因为过于注重学生的毕业率、就业率等问题,过度强调学生的专业课教学,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视不足,校园文化建设也很少涉及到思政教育方面的内容,不利于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

二、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思政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一方面要从整体格局出发,实现全员思政教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同时,也是对自己思想道德的反思和再学习,因此可以说,思政教育其实是一个共同学习的过程。首先,教师应当从内心重视思政教育,把它当做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思政教育同时提高学生和自身的综合素质,而不止是把它当做一份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其次,教师应当与其他教育工作人员共同合作,并且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需求,并借助其他人的力量,共同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以全员思政教育的方式,形成全面育人的局面。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全程强制学生进行学习。如今对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更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首先,教师应当让学生给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虚心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能力。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通过加强师生间的沟通,让问题得以解决,以交流的形式,辅助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成长。(二)制定贴合大学生生活实际的思政教育内容。一是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思维方式存在差别,就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个性。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当对所有的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更不应该抹杀学生的个性。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思政教育效果,教师应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了解学生不同的心境,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独特之处,以差异性凸显个性,在保持自己独特风格的同时,形成有个性、有高度的道德素养。二是做好答疑解惑与引导的教育服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服务与学生的,在开展思政教育时,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成长情况,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惑时,应当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给予学生相应的帮助,使其通过思政教育学习,结合生活中的案例,不断形成良好的品格。同时,如果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到迷茫或者受到不良诱惑误入歧途,教师应当及时地进行正确的引导,引领学生回到正确的方向。(三)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其一,通过实践提升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组织演讲、座谈等活动,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通过加强学生和教师、学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切实发挥到教育的作用。二是与其他文体活动相结合,把思政教育融入到多样化的社团活动中,让活动充满趣味性,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从而改变传统的思政教育活动枯燥的模式,让学生在充满欢乐的氛围中,收获更多,也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其二,以传统文化辅助思政教育。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许多优良的思想品格被流传下来,对于后世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高校应当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素材,并且结合现代教育,将其转化为适合现代社会的优良思想品质,并且将这些素材编写进教材中,通过课堂教学、传统文化的演示等方式,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把这些传统文化在教学和生活实际中体现出来,帮助大学生成长为更具人格魅力的栋梁之才。(四)建设良好的思政教育文化环境。第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大学校园是最能直接影响学生大学期间思想品质形成的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高校可以通过设立文化长廊、宣传标语、名人画像雕塑等形式,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同时也要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训,将高校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以优秀的校园文化,不断地对学生的心灵进行熏陶,让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受到文化的影响,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能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进行,为培养学生的健康思想打下基础。第二,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家庭是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环境。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离不开家庭的辅助作用。首先,要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能够在家庭中感受到温暖。其次,父母要多关心孩子的感受,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成长历程,明确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并且及时发现孩子在思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以充满关爱的态度,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最后,家长要以身作则。家长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未来的行为模式,因此,家长也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为孩子树立一个道德模范。第三,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现象的影响。如今,社会不良风气给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净化社会环境,给大学生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以先进的文化,带动社会的进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同时,净化网络环境,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杜绝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带给大学生负面的影响。通过这些方式,把社会营造成为有助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大环境,推动大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

作者:王宁宁 单位:西安交通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