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理念下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

时间:2022-01-25 09:57:20

终身教育理念下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

摘要:以终身教育视角打造职业教育发展是如今大势所趋,高职院校如何克服自身困难,把终身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改革中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建设“双师型”队伍、发展继续教育、构建职教立交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终身教育;高职教育;改革;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终身教育理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过程中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的职能在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亦应该发挥期主力军的作用,把终身教育理念融入到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

1终身教育理念介绍

1.1终身教育理念的发展

保罗-朗格朗作为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者,于1965年首次提出了该理念,从此该理念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并发展。目前,终身教育理念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制定教育政策的重要基础,它也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战略的重点。《纲要》明确强调了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并要求在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中体现该思想。2013年9月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会把教育发展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

1.2终身教育理念的特点

终身教育包括人在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种教育,它围绕人的一生发展,把学校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甚至老年教育等从整体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衔接,从而形成一个横纵向畅通无阻的终身教育体系。就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面性。传统的教育形式只传授书本上的内容,忽略了个人的全面发展,而终身教育则提倡提高全民综合素质,传授德、智、体、美等各个领域的知识或技能。通过丰富的学习内容,多种的学习场所,多样的教育形式,终身教育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第二,广泛性。传统的教育方式的受众群体多为学生,不能照顾到其他社会群体的学习需要,而终身教育是全民性的教育,具有广泛性,不受年龄、种族、性别或是贫富的限制,人人都能接受教育。终身教育的广泛性间接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新时期教育应有的特性。第三,连续性。传统的教育方式将人受教育的历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学生离开学校之后便不能再接受教育,而终身教育却克服了这一点,提倡教育的“连续性”,涵盖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这是终身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它的教育突破了学校的框架,延伸到生命的各个阶段,把教育看成是生活中的不断学习过程,包括教育体系的每个阶段和各种形式。第四,灵活性。传统的教育方式大多采取封闭形式,以教师的教为主体,学生的学作为辅助,而终身教育则采取更为灵活和自由的方式,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场所,并能够获得任何形式的教育。

2终身教育理念下高职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是践行终身教育理念的高层次阵地。我国高职教育进入新的世纪,在办学规模、招生数量、培养技能人才、学生就业率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但是成绩掩盖不了问题,我国的高职教育仍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

2.1教育观念落后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大多认为进入高职院校是一种无奈之举,是无法进入本科院校的学生的无奈选择。人们普遍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抬不起头”的教育。这种错误的认识直接导致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不高。同时老师和学生也受此观念影响,教师在备课、讲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有所怠慢,这也影响教育效果。

2.2培养目标不明确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不够明确,专业设置一味向热门行业或新兴产业靠拢,忽略了社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高职院校的授课内容也偏重于书本知识,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2.3教学内容与方法过于陈旧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多以教室为主要场所,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穿插课外实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很难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不能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另外很多青年教师由于没有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凸显职业教育“做中学”的本质。

2.4师资力量亟待提高

由于国家长久以来对职业院校的政策扶持不够到位,资金投入更是严重不足,长久以来导致高职院校大多存在“缺钱少人”的问题。另外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多为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课堂的,缺少实践经历,那些行业能手却又在理论知识上有所欠缺。同时,教师的培训、下企业锻炼和继续学习的机会也比较少,不能体现知识的更新。

3终身教育理念下高职教育改革措施

3.1将人文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

终身教育强调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备专业技术技能,更应该适应时展,体现较高的人文素养。所以教授学生具体的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教授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的能力,力争让学生打好基础,从而授人以渔。专业教育是指培养学生某个职业方面的能力,而人文教育实施的是“全人教育”,我们要让受教育者接受一种全面的教育,不能使高职教学成为一种工具性教育。现代社会对劳动者各方面的要求日益增加,促使高职教育必须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多下功夫,要求高职课程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贴近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将人文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使学生不仅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对职业发展有正确的认识,具有高尚的社会观和价值观。

3.2探索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方式和方法

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但要具备传授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具备生产一线的实际工作经历,从而为教学设计、实践指导等方面提供切实的指导,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开展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长久以来人们认识的偏颇,导致高职教育政策措施不健全,政府资金支持不足,高职教师后续教育缺乏,教师的终身学习受到限制。因此,高职院校要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如对“双师”素质的教师,可优先参加技能培训、优先参与职称评审等,从而不断激发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为教师提供再学习的平台,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去,并在合作企业中担任职务,通过一线的实践,进一步更新知识体系,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学习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结合本院校的实际进行创新和改进;教师要结合自身特点和专业能力,制定出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反思提升的过程更新知识体系,提升教育教学的综合素质。

3.3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继续教育

终身教育的理念告诉我们每个人要把学习贯穿到整个人生中,从而强调教育的继续性,高职院校如何在终身教育的视角下,不断发展和完善继续教育,是每一所高职院校应重点考虑的问题。首先要加强教学改革,比如在专业建设方面、课程设置方面等需要不断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本上提高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同时也要拓宽改革思路,促进继续教育差异化、个性化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高职院校还要积极探索企业、行业、区域等重要途径,面向所有人举办多层次方式灵活的继续教育,还可以在社区和企业的基础上,探索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3.4以职教集团为基础,构建职教立交桥

高职院校注重构建内部融通的桥梁,最好的办法是探索组建职教集团,使职业院校之间充分共享教育资源,最大化地发挥教育的力量。中高职衔接是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的重点,在衔接过程中,中职与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特点,明确各自定位,办出特色,在专业设置上要从区域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探索和推进课程体系衔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职院校还可以升级为本科,打通高职本科教育通道。3.5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在校学习并不能满足人一生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学生在高职教育阶段掌握学习技巧,学会学习。高职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技巧,让学生懂得如何有效的学习,从而实现自我发展。职业教育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观念,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学习过程中加以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职业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主导思想。

参考文献:

[1]史国栋.高等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思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0).

[3]张晨,马树超.“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之辨[J].教育与职业,2007(16).

[4]李强.终身教育环境下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职业技术,2012(4).

[5]迟遇.高职院校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重要作用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3(5).

[6]张颖.终身教育理念下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J].现代企业教育,2012(7).

作者:李建媛 单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