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教育文化选择研讨

时间:2022-03-27 05:23:00

民族团结教育文化选择研讨

经过一年的试点,从2009年9月起,云南省在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级各类学校中全面实施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即“三生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三生教育”既是对原有教育教学理念的修正和补充,也是对我国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探索与期盼。

从表面上看,“三生教育”同已经试行的民族团结教育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然而,从本质上分析,“三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都属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实施的周期较长的基础教育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如果我们想获得长远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建立一种制度,用制度来约束或影响人们的行为。而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在更深层次上则需要有相应的文化支撑。制度是文化的产物,制度约束是文化约束的本质要求。

“三生教育”站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整合的高度,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关注人类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关注个体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问题;关注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问题。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入手,从人生的起点上逐步构建个体成长的基础,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民族团结从根本上讲是民族或民族之间的和谐,是生命的和谐,生存的和谐,生活的和谐。云南省“三生教育”的有效开展,对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进民族团结,培养他们为幸福生活而奋斗的激情、理智和意志力,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尊重生命是生命教育的核心,也是促进民族团结的最高价值理念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生命教育是生存、生活教育的前提和根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首先是基于生命的存在。只有在此基础上,人们才有可能发展和提升生命的价值。就我们每个生命个体而言,在浩瀚的宇宙中是短暂和微不足道的,但每个人的生命是绝对不可替代的,自己生命的价值是无限大的。正是无数充满个性的生命的存在,这个世界才富有生机而且色彩斑斓。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世界上的不同国家和民族也才创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生命的发展是一个不同生命个体之间的平等交往过程,在这个交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矛盾和冲突,甚至会产生生命的悲剧。然而,正确的生命态度就是尊重他人的生命,就是在交往中彼此尊重生命的存在、生命的个性和生命的权利。这种对生命的尊重,除了法律赋予的特殊途径以外,任何个人或组织都没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权利。人的生命必须受到普遍的无条件的保护和最高的极端的尊重。众生平等,不分物我。不同形态的生命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善待生命,不仅要善待人类自身的生命,还要善待任何非人类形态的动物、植物的生命。生命在相互善待中,实现生命之间的和谐,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广袤的国土、众多的民族、不同的生命个体,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人文资源。在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积极开展生命教育,既可以增强人们相互间对生命存在的尊重和生命价值的理解,又可以通过教育,为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和睦奠定尊重生命的价值基础。世界上人口再多,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这不仅因为每个人得到的遗传基因不同,更重要的是人有自主性。在不同的环境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选择,走不同的道路,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性格、能力,成为世界中不可重复的“唯一”。这是尊重的基础,也是理解的前提。

学会生存是生存教育的根本,也是推动民族进步的人才素质要求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生存教育是生命、生活教育的基础和关键。学会生存主要是指学会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强调对生存本质内涵诠释基础上的个体生存和社会生存方法的学习,具备掌握自我命运、情感等相关才能和判断力。这里的生存,不是简单地“活着”,是客观规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实现和展示,而这种展示凸显出人类生存所具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及让人“活得有尊严”的能力条件。在我国,由于历史上民族歧视、民族隔阂所遗留的一些影响还没有彻底消除,加之各民族在发展水平上还存在较大差距,民族矛盾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而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除了需要一定的外部经济条件作保障,更多的需要是从内部提升民族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青少年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生存能力。通过个体生存能力的提高,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现实竞争力。“三生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不同,在于它不是以单纯的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以辅助学生成人成才为目的“。三生教育”强调以学生需求为本,包容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性思维和实践探索。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的需要、问题以及乐意接受的方式,从而达到帮助他们完善生命、学会生存、快乐而积极地生活的目的。这是人类合法、高效、幸福生活的根本,也是人类在现实环境中安身立命的素质要求。

理解生活是生活教育的目标,也是实现民族发展的深层文化基础

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获得生活体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追求个人、家庭、国家、民族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生命、生存教育的方向和目标。人生是由生命、生存和生活不同层面组成的。生命是生存和生活的基础,生存是生命的延续和生活的体现,生活是生存的升华和生命的尊严。人所拥有的不仅是自然生命,更重要的还有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就生活层面而言,从古至今,从小到大,人们之所以接受这样或那样的教育,无非就是学习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幸福生活,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由于民族迁徙和人口流动,我国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分布格局,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早就结成了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但由于各少数民族在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文化方面存在差异,加上有些人法制观念淡薄、执行政策片面偏颇等原因,伤害民族感情、损害民族团结的事还时有发生。而这些误会和纠纷的不时出现,其根源在于我们对各民族的生活及其文化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沟通,缺乏对现实生活的真正理解。

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化发展为前提的。对生活的真正理解,既是个人生活幸福的基础,也是我们能否宽容待人,理智做事的文化要求。在很长一段时期,由于社会竞争加剧和就业困难,导致学校教育越来越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凡是与“升学”和“就业”无关的东西,学校可以不教,学生也可以不学,学生在学校里经受着机械的训练。人生的路有千万条,学生的背景特性各不一样。在一个多元文化,强调个性发展的社会,只有树立差异性而不是同质性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才会取得应有的效果。人类个体生命不同、生存条件有差异、生活方式多种多样,教育教学活动没有标准答案或唯一答案“。三生教育”倡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理解差异,立足于帮助学生个体成长,着眼于促进学生个人发展与民族发展的统一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着力于培养建设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现代公民。这对于建立和实现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