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后现代主义模式综述

时间:2022-04-12 05:17:00

教育管理后现代主义模式综述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后工业社会,它是当时西方流行的社会文化思潮,它的影响波及到艺术、哲学、文化、政治、宗教、历史、哲学、教育等领域,以批判和否定近现代的主流文化理论基础、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为基本特征,在研究中强调多元化、崇尚差异性、主张开放和创造、重视平等理念、否定中心与等级观念。后现代主义不但在西方不断发展,而且还逐渐向世界范围蔓延,使整个社会的思想观念向综合和多元的方向发展,主张全面、矛盾、宽容、无限的发展理论。

一、教育管理的后现代主义模式

后现代主义还具有其更广泛的意义,它是哲学、文学、语言学、管理学、物理学、经济学、生物学甚至信息科学等多方面领域的综合体。它可以对现实世界的多个层面重新进行理论性的解释,也对现代社会教育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理念提出了挑战,影响了教育管理活动的发展方向。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青少年开始受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开始出现道德意识薄弱甚至行为失范等现象,结果造成少年犯罪率过快增长的问题,这已经逐渐成为教育管理的难题。为此,广大教育管理者也开始用传统理性与技术方法处理这些问题,但是效果不大。因此,不少教育管理学者开始把目光投向后现论,尝试运用后现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教育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思想的基本观点为:第一,组织是人的社会创造物,是变化的发展的。第二,教育管理知识或理论也是变化的,不存在唯一正确的教育管理理论。第三,教育管理的权力也是变化的,分权可以使权力扩大,下属参与管理能够提高管理效率。第四,组织本身的动态性决定了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把权力变为管理的实践需要有效的对话和沟通,其特点是强调教育管理的主观性、突出教育管理的模糊性、注重教育管理的文化性。20世纪80年代,西方思想领域中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教育管理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后现代主义认为,现在、过去和未来是紧密关联的,在超越过去的同时,未来不是对立于过去的,而应更加注重对过去的转化;未来是不明确的,是被创造出来的。即:没有人拥有真理,而人人都有权利要求被理解。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要注重追求人的精神世界。西方人曾过度追求科学的真理,尽管其理性和逻辑的方法得以发展,但他们失去的则是人文精神。教育是为了社会的健康发展,教育管理更应该关注人们的精神。第二,教育管理是一种转变的模式。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许多都是未知的、不确定的。后现代主义关注学生对过去的转化,明确未来的方向。第三,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探索并尊重彼此的思想和存在,要求人人认可或尊重,因此在教育管理中,要注重师生间的平等、互爱、互敬和相互理解。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后现代主义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教育管理需要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和创新。面向21世纪,教育管理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教育管理逐步走出原理性模式,出现了若干新的教育管理模式,为我们探讨教育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教育管理的后现代主义模式对我国教育管理发展和完善的价值

目前,我国的教育管理发展和完善遇到了理论和方向上的瓶颈,必须及时开发与我国当前教育管理实际情况的理论和研究。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模式为我国的教育管理改革和创新提供很多有价值的启示。

(一)教育管理采用柔性管理模式

在微观教育管理相关的活动中,教育管理模式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也就是刚性模式和柔性模式。所谓的刚性模式就是教育管理机构凭借其所拥有的特定权力对管理对象实施强制性教育管理。而所谓的柔性模式主要是管理者借助于非强制性方式和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来实现管理目标,即主要采用说服、解释劝说等方式来进行教育管理。比如,社会心理方法和思想教育方法。刚性教育管理模式很明显是我国传统教育管理中所主要采用教育管理模式。但是,当今复杂性科学揭示出非线性紊乱的状态往往会蕴含着诸多内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而柔性教育管理模式是一种崇尚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教育管理模式,有利于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激发每个人的内在精神动力,更有利于在日常管理中调动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真正未来社会科学的教育管理模式应该逐渐从刚柔相济并且以刚为主的教育管理转变为刚柔相济并且以柔为主的教育管理。在实践中,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柔性教育管理的客观需要,教育管理者不仅要及时转变思维方式,高度的重视柔性教育管理方法在各类教育管理活动中的推广以及运用,还要不断注意思考和研究教育管理活动的个性化和特色化等实现的问题。并且要对广大接受教育的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以及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实际上,柔性教育管理模式就是注重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文化性因素,尊重整个组织中某一个体的价值以及创造性,注重凸显主体性地位,提倡个体的自我实现与自我发展。

(二)教育管理提倡开放管理模式

我国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校内部与外界的多种联系,经常是抵制来自外界的各方面影响。也就是说,学校被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先进的理论指出一个系统具有足够的自动生成秩序能力的前提就是要保证该系统的开放性。对于教育管理来说,校内之外部分中的很多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管理产生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是相互作用并且彼此联系的,他们构成了一张复杂的网。教育管理会涉及到很多与人相关的因素,所以,教育管理的过程是一个不稳定的、非线性的又充满变数的组织。因而,教育管理一定要从封闭转向开放,不断认识教育管理中的变化因素,在此基础上产生组织秩序。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所形成的教育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封闭而且守旧型的教育管理,不但严重束缚教育管理者的创新意识和开放精神,也妨碍教育管理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面对当今知识经济多方面的挑战,广大教育管理者要更新教育管理观念,正确树立一个开放的教育管理理念,使封闭型的教育管理变为开放式的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