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时间:2022-02-08 03:34:22

高校《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型理论教学已很难适应高校对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本文对高校《投资学》教学展开了探索,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以及投资学知识固化三个方面对《投资学》课程进行剖析。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在《投资学》教学中应依据教学规律安排课程适当增减内容;注重实践教学培养且加强校企合作;丰富投资学知识等方面进行适当改革,以适应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

关键词:“互联网+”;《投资学》;教学改革

1“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新变革

媒介技术的发展为课程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可能性。教育的基本问题是教与学,如何教与如何学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不同时期,由于媒介技术和知识界限不同,所呈现的教育与课程的形式也不同。近年来,各高校教师开始使用互联网资源重构课程和教学方法以丰富传统课堂。“互联网+”催生出新的教育模式,推动了教与学的新变革,如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和学习效果为中心。教学方式从传统教学转变为结合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在线教育、慕课的建设与应用也逐渐成为高校教学常态化改革手段。教学设计结合线上和课程教学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将线下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更高效的实现教与学的目标。课堂方式多样化,融入现代化、信息化、职能化的教学使得翻转式、混合式、交互式等方式改变了传统的课堂讲授,进一步带来了课堂方式的革新。智能化教学环境逐步建设,各高校纷纷加大对校园信息网络、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的建设,为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技术支持。

2《投资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多元化的教育市场需求出现,企事业单位开始广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化投资。金融人才需求的技能变化使得大学课堂面临挑战,需要培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投资学作为金融工程专业和金融学专业的专业课程,目前普遍存在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设置缺乏以及投资学知识相对固化等问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培育与社会需求契合度高的金融人才,改革势在必行。

3高等院校《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课程体系不合理。目前高校在《投资学》课程体系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一些课程内容中存在重复。在金融学专业与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主要包含金融学、公司金融、投资学、投资项目评估、金融工程、国际金融和证券投资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在人才培养设计中由于课程重、难点和教学大纲制定上没有统一的规划,部分课程在内容上存在重复问题但也有一部分知识在内容上存在遗漏,造成投资学体系的整体性缺失。不同的课程设置和课程衔接的问题已经成为诸多高校教学中的通病。另一方面,《投资学》课程体系设置上对课程的应用型特点体现的不明显。在大数据、云计算等发展背景下,金融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对学生数据分析和处理水平要求比以往要高。高校在课程体系上对金融计算、计量、数据分析等交叉学科的教授涉及较少。同时,由于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匀,区域间差异性大,不同区域的高校教师和学生对金融机构常使用的信息平台、分析决策系统、金融数据处理数据库等不熟悉。导致在课程内容上与实际金融市场有错位,因此高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需要适应经济的发展做出适当调整。3.2实践教学设置不合理。大学生就业难是目前社会热点问题,很多就业单位在人才匹配上存在错位,这样凸显出高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问题。同时,由于实践性课程涉及经费划拨、场地选择以及教师指导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实践类教学设置不合理。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在课程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高校过于强调投资学的基本理论教学。忽略理论与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与检验。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很多高校对实践课时开设比例占总学时比例较小,有些高校甚至不开设实践课时,导致学生对多元化产品投资以及交易方式、交易策略的认识缺乏。第二,很多高校实践课程教学设计较为单一和简单,在实践教学中多以模拟炒股、技术分析以及基本面分析为主而忽略复杂组合建立、ETF套利、大数据等交易策略和模型的教学,对外汇、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综合设计的实验内容涉及较少。3.3投资学知识相对固化。《投资学》是一门实务性较强的学科,首先,在《投资学》的教学中有些高校课本主要以博迪《投资学》为主,国外的《投资学》知识直接在我国的国情上应用还是会出现错位。其次,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在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小微金融等概念的不断发展,新的投资产品和方式开始出现,例如余额宝、股权众筹等。在很多高校授课过程中主要以投资学理论教授为主,主要侧重在证券投资、产业投资以及宏观投资等内容,高校授课中很少提及新的金融产品,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跟不上金融市场的变化。最后,也有部分高校在更新的投资学知识上速度较慢,投资学知识相对固化。

4“互联网+”背景下推进《投资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4.1优化课程体系。第一,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合理规划投资学、金融学、证券投资学等课程的规划。同时注重学生选修课程的培养如增设Python、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课程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第二,投资学教师可以根据企业要求以及毕业生对于课程的反馈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注重学术型和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目标培养。第三,在课程开设上注重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以及注重各学科重难点的区分,在教学内容上应避免重复。在课程开设上对重复内容进行删减,对课程顺序进行优化排序。4.2完善实训课程。第一,合理规划《投资学》实践课程的学时,适度增加课程实验。第二,学校应该建立校企合作,为企业推荐优秀人才并与企业建立长效的人才机制。教师发展中心开展教师实践培训,与企业建立联系,实时共享最新的理念与技术,开设信息化技术等相关教师教育专题培训。第三,开设校外实训基地,增加专家讲座。学生毕业之后主要从事与金融业相关的工作,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机构进行见习。高校对校外实习推行导师负责制以确保实训效果。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开设相关领域的专家讲座,完善实验教学。第四,高校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利用仿真模拟等加快实践教学的建设。例如在《投资学》的实践教学中借助虚拟体验获取真实的操作实践。4.3丰富投资学教学内容。高校在教学内容上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明确《投资学》的课程定位,立足于学生在掌握的投资学知识上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第一,结合互联网技术,积极利用慕课、云课堂等新技术拓宽学生投资学相关知识的摄取渠道。第二,教师的角色由教授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丰富的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模式。关注学科前沿知识加强培养学生投资兴趣的培养,第三,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去相关的金融机构挂职培养,加强教师的实操能力。鼓励教师团队考取CFA、FRM、CPA等资格证的考取,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调整投资学的教授内容。第四,学校层面,加强教师团队的内部沟通,定期就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学科前沿等问题进行探讨,重视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和帮扶机制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尚俊杰,张优良.“互联网+”与高校课程教学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8,39(05):82-88.

[2]韩筠.“互联网+”时代教与学的新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19,(12):4-7.

[3]陈尊厚,胡继成.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投资学教学改革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5,(09):37-40.

[4]赖明发.应用型本科《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02):152-154.

[5]王晓蕾,林妍梅.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建设与改革发展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9,(12):34-38.

作者:陈西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