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现代化优化路径探索

时间:2022-02-08 02:16:52

家校合作现代化优化路径探索

[摘要]家校合作走向现代化是提高家校合作成效的必然要求,探索现代化的家校合作路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探索家校合作现代化的优化路径,首先要突出地方政府的宏观统筹地位,设立规章制度保障家校合作的开展,其次通过设立家庭驻校岗、共建家校研学共同体等创新家校合作组织形式,最后从家校合作监测评估数据库、家校合作资源共享化两个方面促进家校合作现代化。

[关键词]家校合作;现代化;合作形式

家校合作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校教育资源、产生教育合力。[1]传统的家校合作的主体是学校和家庭,双方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家校合作的进行。随着家校合作的深入开展,传统的家校合作存在主体权责不清、合作形式单一、合作过程封闭等问题,导致家庭和学校难以发挥自身的参与活力。因此,本文从宏观统筹、组织形式、资源共享三个角度着手,根据家校合作的主体地方政府、学校、家庭,建立三级家校合作管理与服务队伍,组建地方政府、学校、家庭三方共同参与的家校合作管理队伍,探索现代化的家校合作运作模式。

一、突出地方政府的宏观统筹地位

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全面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由此,我国从政策层面强调政府应该与家庭、社会等力量协同合作,提高育人质量。我国基础教育实行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因此家校合作也是地方政府教育改革应该关注的重要方面。地方政府具有公共财政支持、教育政策与法规给予保障、组织机构完整等独特优势,突出和发挥地方政府的宏观统筹地位和作用,能够促使家校合作朝着规范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将地方政府限定为行政层面的区(县、市)人民政府。(一)地方政府是家校合作的统筹者。传统的家校合作覆盖面较小,设立的家校委员会一般以学校、年级或班级为主。以家委会为主的家校合作组织与管理形式缺乏一定的权威性,导致家校合作较分散、封闭,常常得不到相应的保障。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基础教育实行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结合我国地区教育差异,地方教育治理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一方面,地方政府应设立家校合作的指导服务与监督管理组织,负责为本地区家校合作的开展提供总体规划,根据地区家校合作的现实状况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避免不同学校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家校合作从组织管理到制度制订,都离不开地方政府与学校的协同参与。因为完全由学校管理的家校合作缺乏一定的规范性,所以,将地方政府作为家校合作的统筹者,是实现家校合作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地方政府通过征询和回复与家校合作有关的民众意愿和意见,直接成为协同育人工作和家校合作的统筹者,随后建立和完善家校合作规章制度体系,为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二)规章制度是家校合作开展的基石。学校教育是由专业教师负责的,在特定场所(如学校)组织的具有一定管理制度的教育教学活动。家庭教育则以家庭成员为主要教育者,在家庭辐射范围内的教育活动。相对学校教育有特定的管理制度,家庭教育是比较随意、零散的教育形式。鉴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同侧重点,家校合作需要有统一的管理队伍,以推动双方顺利、深入开展合作。传统的家校合作规章制度往往难以真正发挥规章制度的指导作用,而且家长对规章制度知之甚少,导致规章制度的作用被弱化。为了弥补传统家校合作的不足,地方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家校合作现代化机制,从制度层面保证家校合作的规范化。地方政府为家校合作提供政策支持,所制订的规章制度对家校合作的有序开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学校能否有效组织家长、教师,联合社区,取决于地方政府能否对家校合作有正确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地方政府先通过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帮助家庭、学校规范地开展合作,再由学校制订家校合作实施章程明确权责,帮助家长、教师明确自己的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地方政府也可以为家校合作提供系统指导,如开展家庭教育名师巡回讲堂,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疑惑、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保证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从“家委会实施意见”到“家校合作中教师角色考核评价建议”“家长学校建立意见报告书”,充分说明了地方政府为家校合作现代化提供方向性的引导和权威性的支持。

二、创新家校合作的组织形式

传统的家校合作形式以制度化为主,非制度化为辅。制度化合作主要包括家长会、家访、家长接待日等。[2]然而,这种组织形式较为单一,以学校为主导的局限性很明显,弱化了家庭在家校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创新家校合作的组织形式是实现家校合作现代化的有效路径,能提升家庭在家校合作中的地位和家校合作的层次。有学者提出,要完善家校合作的现代治理体系,就要确保家长作为治理主体的主体地位。[3]传统的家校合作以语言沟通和低层次交流合作为主,难以真正发挥家校合作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因此,学校和家庭要提升学校、家庭协同育人的素养,进而提升家校合作的层次。(一)设立家庭驻校岗。传统的家校合作偏重于由学校全权组织,家庭的主体地位并不明显,直接参与度也不高,家庭大多时候是家校合作的支持者、执行者、服从者和参与者。家庭参与学校活动的机会受时间、空间、自身专业水平和重视程度的限制,以及学校的忽视,这些成了阻碍传统家校合作的因素。所以,家校合作现代化不能忽略家庭的参与度和主导作用。因此,学校在设立家校委员会的基础上,还要设立家庭代表常驻岗位,让家庭代表有充分的话语权。区别于传统的家长委员会,家庭驻校岗是面向家长的“招聘”,遵循择优原则,让家庭代表与学校教师共同负责家校合作的组织形式,与学校后勤、教务处等同级。家庭驻校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解决部分家长的就业问题,为家庭创造就业岗位;二是提高家庭在家委会中的话语权和参与度,充分发挥家庭在家委会中的作用;三是家庭和学校共同负责,平行管理,真正形成地方政府、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家校合作管理队伍,调动三方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四是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避免教师在家校合作中承担过多的工作。学校设立家庭驻校岗既是对家校合作组织形式的创新,又是对家庭主体的增权与赋能,有利于提高家庭在家校合作中的地位。(二)共建家校研学共同体。有调查显示,母亲参与家校合作活动的比例较高,而父亲所占比例不足20%。[4]父亲角色缺失是中国家庭教育也是传统家校合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当母亲的时间和空间受限时,这种以母亲为主要参与者的家校合作活动将很难组织起来。但同时,由父亲参与的家校活动的效果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学生难得看到父亲参加家校活动的体验和感触;忧的是,有的父亲甚至不知道自家孩子的在校情况。暂且先不论家校活动的参与者是父亲好还是母亲好,我们都不能忽略的一个问题是,家庭和学校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家校合作方面的培训,不仅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还每次都是采取固定的组织形式。鉴于此,共建家校研学共同体是家校合作现代化的有效形式,促使家庭与学校从伙伴关系走向紧密合作的共同体关系。[5]家校研学共同体是指家庭和学校对课程合作、行政管理进行双管齐下,形成方向、目标一致的团队,推动家校合作的专业化和现代化。共建家校研学共同体得由地方政府牵头,地方政府、学校、家庭共同研讨家校育人问题,制订学期家校研学计划。例如,家校共建校本课程,即家庭、学校同上一堂课或共读一本书,共编一本《家校合作指导手册》等,组成家校协调发展的研学共同体。在共建家校研学共同体的过程中,家庭更新家校合作理念,提高对家校共育的重视程度,学校提高对家校共育的认识,尊重家庭在家校活动中的地位,实现家校共育双赢。

三、探索现代化的家校合作

学校需要家庭提供学生居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家庭需要学校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理念。这促使家校合作从传统的任务驱动转向需求驱动。家校合作现代化是传统家校合作向现代化家校合作转化的过程,意味着以“任务—合作—完成任务—合作结束”为主的传统家校合作将得到改头换面,改善了合作过程缺乏追踪监测和记录的情况。鉴于此,家校合作现代化会对家校合作的过程进行监测与评估,充分利用家校合作资源,实现家校合作信息资源共享。(一)建立家校合作监测评估数据库。家校合作现代化体现在“地方政府、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合作过程的现代化,地方政府为家校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学校有效组织,家庭积极参与。为解决家校合作双方的权责分工不明确、缺乏系统的评估监督体系和监督者的问题,家校合作现代化将做到公开化、透明化、数字化、共享化。评估监测数据库建立的意义是确定家庭、学校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及时发现家长和学校在家校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家校合作的质量。同时,评估监测数据库还为地方政府了解辖区内家校合作的实施情况、家校合作决策的制订和修改情况提供参考。而且信息数字化还有利于家校多次分析合作数据,实现资源共享和科学决策。(二)家校合作资源共享化。实现家校合作资源共享,主要是依托网络数据库,借助家校合作资源网络数据库,实现地方间、学校间、家庭间、家校间合作信息共享化。传统的家校合作是组织一次活动,积累一次资料,总结一次经验,资源较分散。家校合作资源共享化是基于资源节约型提出的说法,通过对家校合作信息进行收集、归纳和分析,达到分享经验教训、降低失败成本的目的。家校合作资源共享化是实现家校合作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提高家校合作的效率和质量,还体现了对数据资源的有效重复利用。家校合作资源共享化通过追踪记录,根据用户偏好、信息利用率、检索频率等分析和预判家校合作改革的方向,完善家庭教育志愿队伍、亲子教育名师、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等,促使家校育人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总而言之,家校合作既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面。从教学活动层面来说,家校合作承担着培养人全面发展的责任。从教育资源层面来看,家校合作打破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空间界限。家校合作现代化是教育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既有利于家校双方提高权责意识,明确自身的权责,又有利于提高家校双方对彼此权利主体地位的认可程度。创新家校合作的组织形式是实现家校合作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能够激发家庭和学校双方的主体活力。从监测评估和资源共享的角度出发探索现代化的家校合作,能促进家校合作朝着信息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河清.家校合作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18.

[2]杨扬.新时代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0(3):49-52.

[3]刘红,张权力.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当前家校合作:文化困境、问题及其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4):35-39.

[4]郭中凯,章亚希.“家校合作”中的家长主体缺失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5(22):20-23.

[5]单志艳.建设家校学习共同体构建家校合作新形态[J].人民教育,2019(22):17-20.

作者:杨桐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