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交流对艺术类课堂教学的启示

时间:2022-03-04 02:21:19

有效交流对艺术类课堂教学的启示

摘要:在高校艺术类课堂教学中,有效交流是所有教师需要密切关注的重要话题。作者通过参加北京高校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在课堂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在论文中,作者通过对于课堂内容有效交流的手段和优质内容的建设,切实降低课堂入口,提高课堂出口,为建设优质艺术类课堂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经验与方法。

关键词:有效交流;课堂建设;艺术类教学

今年5月,笔者参加了北京市教工委和北京市工会组织的“北京高校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在比赛中,笔者讲授的课程《影视制作基础》获得人文组一等奖第一名。并获得了“最佳现场展示”“最受学生欢迎”“最佳教案”“最佳教学回顾”的全部单项奖。在准备和参赛以及赛后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收获了很多心得体会。这些经验也让我在新的教学中受益匪浅。总结下来,笔者认为提高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交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和抓手。笔者认为,很多青年教师都看过《奇葩说》这档栏目。里面的辩论选手根据各种问题针锋相对,充分展示了什么是“说话的艺术”。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这个节目并没有视听语言的刺激,没有明星和刺激的场景,为什么观众尤其是我们的学生喜爱这样单纯说话的节目?同理,现在网络上有大量短视频栏目,里面不乏也有很多知识性的小节目。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喜欢在宿舍看网上的教程,却不爱听我们老师面传心授?事实上,我们讲课和《奇葩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有很多人喜欢听《奇葩说》这样的演讲,是因为演讲有很大的煽动性。他通过说话的技术手段,能在短时间内塑造一种气场和连接。然而这种气氛也是脆弱的,这是因为他并没有知识内容的传递。演讲就像广告或者宣传片,看完以后觉得,嗯,不错,但是到底记住了什么呢?确实什么也没记住。因此,我们的讲课不能是演讲,也不是抖包袱,更不能为了输出知识而读PPT。那么讲课的过程到底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教学的过程,是一种人与人之间高级的思维交流方式。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甚至还需要学生记忆,还需要让学生能掌握方法甚至思想。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特别重视与学生全面的交流。而在我看来有效交流的方法即为:降低入口,提升出口。本人的专业是电影制作,在我看来,无论是电影还是课堂,它们都是一种叙事的过程。在叙事中,我们首先要注重节奏感。在年轻教师群体中,特别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只关心知识输出的量,而忽视了知识输出的质。我们不仅要输出知识,更要关心知识是否到达了彼岸。尤其是不要超速、超量的讲授知识内容。说完话以后,一定要停顿,要看学生是不是听懂了,再继续往下说。在重点的地方,一定要放慢语速,然后再继续。在我们做电视节目的时候,有一个专业术语叫“正负零秒”,他是说电视节目如何能在规定时间内开始和结束。我们看到无论是国庆阅兵还是新闻联播,我们的电视台永远都在准时地播送各种节目。而我们上课也是一样的。如果稍不留神,就容易掌握不好节奏。那么,如何能做到精确掌握节奏感和知识量呢?我们自己要对讲授的课堂内容进行精细的掌控。而我推荐给大家的方法,就是充分地做好案头准备工作。事实上在我平时的讲课中,我都会针对不同的时间段,形成一篇讲稿。讲稿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控制我们教学环节的方法。我们人的语速是可以科学定义的,我们的新闻联播一般一分钟140字,也就是我给大家讲多少时间是可以充分在字数上体现出来的。当然,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并不是去“朗读”这些讲稿,而是以其作为依据,充分将课堂节奏掌握在教师自己的手中。只有这样剧本式的控制,才能精细管理课堂内容。有些老师会问,这样的教学和“表演”岂不是没有区别?那么能找个演员来能代替老师吗?事实上,大学老师最重要的是能够掌握课堂进程,尤其是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所谓的有效互动是能够让学生有参与感和获得感的互动。例如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充分让学生进行参与性的实验、问答等。切勿自说自话,进行知识的单向输出。而所谓有效互动,也不是让学生回答是与否的简单提问。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清华大学一个体育老师在讲短跑的时候,她让学生一起用手拍击桌面,让大家充分参与,感受不同人的步频和反应速度对于跑步成绩的影响。这种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能沉浸在教学之中。除了这些有效交流的手段,我们更应该关注课堂教学的内容。因为内容的好坏,是一切交流的基础。这里的“好内容”“坏内容”并不指学科的知识性内容,而是教师整理、编辑、总结这些知识的结果。那么,什么样的课堂内容才是“好的内容”呢?首先,好的内容需要有强烈的逻辑性。

我们的知识都是成体系、成结构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尤其是学生面对陌生领域新知识的时候。如果我们讲做菜,先讲盐很重要,然后讲切菜的五种方法,再讲摆盘,最后讲怎么挑选菜。我相信学生很难掌握做菜的方法。因此,我们要特别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人文艺术类学科。在此基础上我想特别强调,在课堂教学汇总应该按点授课,而不能泛泛而谈没有章节标题。相较于自然科学,人文学科尤其是艺术类学科中很多内容在课堂层面有很大的自主发挥余地。例如,我在讲授剪辑基础这节课的时候,我既可以分别讲授剪辑的历史、原理、基本方法、应用等内容,也可以从剪辑的重要性出发,强调剪辑对于电影艺术的基础性作用,进而回顾剪辑的发展历史,引出剪辑的基本作用。而为了实现这些基本作用,又对应的讲授剪辑的基本方法。这样的课堂逻辑关系,让学生对于每个知识点在知识体系的位置非常清楚,同时更方便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其次,我们在讲课时要时刻回顾正在讲授知识点和整体的关系。除了要让学生了解到正在学习知识点的具体作用,更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点在整体这个学科里,或者这门课程里起到这么作用,适当举例,让学生不断深入了解知识点和整体的关系。要不断进行课堂小结、章节小结。这样的内容才能让学生不断地构建知识体系的大厦,也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途径。此外,好的内容必须是严谨的。尤其是针对艺术类、非理论课程而言。有时候我们老师备课不够深入,对于讲授内容可能多限于操作方法,而深入时经常会概念不够严谨,甚至说出错误的概念。我们自己在实践中可能不需要那么多严谨的理论,但是,如果给学生讲课,就必须对概念和理论有清晰的认识。如果不清楚的,不要讲,可以查。讲不出来不丢人,术业有专攻,但是讲出来的就一定要是准确的。否则,极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权威形象。最后,好的内容除了对于知识逻辑、系统、严谨的讲述,还要特别关注对于思想的启发。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课堂上,我们要经常性的探讨哲学、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每节课哪怕只有一次,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本节课内容背后能够深入的境界和高度。这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让学生更有兴趣深入研究本课程的内容。笔者的建议是,在讲授内容后,经常提出反思性问题。例如:讲完剪辑课程,看过各种炫酷的剪辑案例后,我会问学生,你们是否看过不剪辑或者剪辑节奏很慢的电影?这些电影又有什么特点呢?这样的剪辑方法又想要表达什么呢?这种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反思课程的内容。有些艺术类实践课程特别容易忽视对于思想高度的关注。笔者认为,大学教育有别于职业教育的区别即是对于思想高度的把握和启发。因此,任何一个大学课堂,都应该关注教学内容中对于学生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以上就是我通过参加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后,对于教育教学的一些理解和认识。笔者相信,每个课程都有其自身特点,但是他们之间共同的目的皆是使课堂内容更加有效地传递到学生的心中。子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希望通过本文,使我们更加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更加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孙一凡 单位:北京服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