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和谐社会工科院校法治教育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16 11:15:00

创建和谐社会工科院校法治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工科院校的大学生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但本身的人文素养往往较差,缺乏权利观念,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应该注重树立工科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新理念,充分挖掘工科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各种资源,极培养他们的法律精神,以适应和谐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和谐社会;工科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

通过高等教育提高大学生素质是十分有必要的。而素质的内涵具有时代的特征,不同的时代要求不同的素质。面对着激烈的竞争,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必须具备强烈的法治观念及社会责任感。

1工科院校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的重要性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伟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既需要有和谐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更需要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人。和谐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是仅仅具有某一方面知识、某一种技能、某一门专业的所谓专才,而是那种知识渊博、技能全面、素质高超的“通才”。

教育是促使人们进行社会化的重要机制,教育是社会机构的一个重要设置,也是和谐社会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院校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和有工程技术基础的经营管理人才。通过教育,培养出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既有高度的科学素养,又有厚实的人文素养的人才。工科类大学生要想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和认可,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外,还应具备深厚的人文素质。而工科院校大学生所应具备的人文素质中,法治素质是一项重要的素质。因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借助于法律制度的推动和保障,法律是整个社会关系调节器的中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居于重要的地位,起着关键的作用。工科院校大学生日后都将奔赴祖国建设的各个岗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骨干作用。因此积极培养他们的法律精神,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是当代大学教育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工科院校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是推进我国政治法治化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2工科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

2.1工科院校法治教育存在的不足传统的高等工科教育十分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注重具体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与训练,许多理工类为主的高校在人文素质教育(包括法治观念教育)方面还做得很不够,或者可以说是积重难返。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科院校的大学生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但本身的人文素养往往较差,缺乏权利观念,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实践研究二是某些学校的领导还没有意识到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他们的人才观滞后于形势的发展,没有符合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

因此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普遍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人文素质逐渐成为制约工科类大学生培养的瓶颈,而由此造成的法律素质缺乏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2.2工科院校进行法治教育的优势我国工科院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工科专业资源优势,为培养既懂法律又懂科技的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优良场所。对工科院大学生进行校治观念教育的教学内容由两个模块组成:第一模块为法律知识,其中含法学专业知识和运用法律及法律实践的知识;第二模块为工科专业基础知识,其中含工科学科基础知识和交叉学科基础知识两大部分。

3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对工科院校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思考

3.1树立工科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新理念首先,破除大工科主义,由单一的专业教育办学思想向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思想并重转变。工科院校培养的大学生除了具有深厚渊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技能,还要有宽泛的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储备与积累。

其次,法治教育观念,以培植人们对法律的终极信仰和权利的积极行使为出发点。守法教育诚然是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不能以守法教育代替了整个法治教育。以守法为法治教育的初衷和归宿,则不仅不利于培养出具有现代民主意识和现代法律意识的人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代法的基本理念和基本价值取向的悖逆。教师应该转变法治教育理念,以培植大学生对法律的终极信仰和权利的积极行使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对法律的感情和其发自内心的对正义的信仰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大学生才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去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最终完成法律意识的理念升华。

3.2充分挖掘工科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教学资源

3.2.1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主渠道作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2005年2月)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任务主要是“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必须要充分利用高校所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使学生理解、掌握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宪法和有关部门法的基本精神和规定。围绕着“法”为核心,做到学法、知法,使大学生形成较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评价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守法行为习惯,真正懂得以法律规范来规范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

3.2.2积极开设法律类选修课结合工科院校的特点,拓展法律类选修课的范围,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需求。如开设《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公司法》等课程。再者,在讲授法学类课程时,对与工科相关的法学内容有所偏重也是十分必要的。公务员之家

3.2.3把课堂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升华法律精神。实践不仅是认知之本、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学生获得体会的重要途径。事实证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可以提高文化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及权利义务意识。培养学生的法律精神就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工科院校实习基地的作用,不定期组织学生旁听真实的法庭审判,参与案件的讨论,利用暑假时间,组织学生针对特定的法律主题,深入基层进行法律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整理出调查报告。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学会用法律思维思考社会问题,用法学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

3.2.4强化专业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法治素质渗透的职责不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及法学课程的教师承担着对工科院校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职责,而且其他课程的教师也担当着对学生进行法治素质渗透的职责。结合学院专业设置,专业任课教师要认真收集各专业领域或各行业、职业领域的法律规范、行为准则、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内容,然后将这些内容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使工科院校的学生尽早接触并熟悉本职业领域内的法律规范,尽快地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直接进入角色,成为合格的、受欢迎的复合型人才。

3.3加强工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有力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科院校作为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有着自身的文化特点,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可以推进大学生法治教育,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重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