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问题分析

时间:2022-04-09 02:56:20

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问题分析

摘要:大数据时代下,网络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部分明辨是非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大学生,容易迷失自我沉迷于虚拟世界中,甚至是走上犯罪道路,对此,便需要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文章立足于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基本内涵,基于大数据时期强化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有效改善对策,以强化大学生网络法制意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教学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数据时期;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重要意义;改善对策

当今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各项生产活动与网络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各类数据数量呈喷井式增长,推动社会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为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而大数据技术具有较强的信息分析、处理、预测、挖掘等能力,起到了决策辅助作用,将其引入到教育领域,不仅能够提供技术支持,而且还可以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确保教育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如何实现大数据与高校教育的有效融合,这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由此可见,加大对大数据时期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基本内涵

在不同时代背景下,高校法制教育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后,网络法制教育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已经成为了一项关键性教育工作。对于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内涵,当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是指以网络作为核心,对学生展开的法制教育;第二种是指利用网络新兴媒介,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1]。两种观念都属于大学生法制教育,前者是从大学生本体出发所开展的研究活动,研究者以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学者居多;而后者是从教育模式角度,对传统法制教育模式和网络法制教育模式进行对比,研究者以具有教育学专业背景的学者居多。对于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来讲,两个层面的研究都是同等重要的,既要认清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形势,为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实证资料,又要充分发挥网络的法制教育优势,对传统法制教育模式加以改进,进而才能实现更加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大数据时期强化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至2015年6月底,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高达6.68亿,以学生所占比例最大,约为24.6%,其中大学生为主要群体,并且近些年大学生网络犯罪事件屡有发生[2]。强化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其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能够强化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意识。法制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弘扬高校法制文化的主要途径,在强化大学生网络法制意识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作用。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与网络之间的联系愈发密切,传统法制教育模式逐渐暴露出了一些不足,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形式。而通过加大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让学生学习并掌握网络法律基础知识,进而强化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意识。开展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可以让学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引导学生文明上网,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并维护网络良好秩序,减少了校园网络失德行为,降低了校园网络犯罪发生率。(二)能够完善高校网络法制教育体系。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各项先进技术的广发应用,为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信息资源的获取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但是,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充斥着各种不良消极信息,容易使大学生思想发生偏差,不利于其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树立,对大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改善这种现状,便需要充分发挥高校法制教育教学作用,及时革新教育观念及教育模式,构建完善的的网络法制教育体系,推进法制教育改革。通过开展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不仅能够丰富教育方式、拓宽教育渠道,而且还可以及时更新教育内容,扩宽了教育范围,在加快我国高校法制教育事业发展方面作用著[3]。(三)能够加快依法治国战略推进进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道路上,我党始终坚持依法治国,同时“法治”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对此便需要提高全民法律意识,以便更好的履行公民义务和行使公民权利。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及中流力量,更要求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进而才能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更大力量。所以,大数据时期强化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是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执行并落实依法治国战略的最直接体现,是基于历史发展趋势所提出的必然要求,在提升大学生网络法制意识的同时,还可以加快我国依法治国建设进程,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与践行。

三大数据时期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

从现阶段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开展情况来看,并且取得较为理想的工作成效,实际实施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阻碍了该项教育工作的顺利、有效推进。(一)大数据时期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现状。大数据时期,高校校园犯罪事件发生率居高不下,究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网络法制意识薄弱,而当前我国高校网络法制教育处于落后水平,与一些西方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通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很多方面的工作都没有做到位。首先,传统发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阻碍了网络法制教育的高效开展。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学生自身,或者是政府部门,都尚未构建形成大数据思维模式,学校和老师仅仅将大数据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方式,简单的运用多媒体设备放映教学课件,或者搜索教学资源等,大数据的教学价值和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没有将其与法制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4]。学生通常是将网络作为一种娱乐消遣的方式,主要用作玩游戏、看电影、网上购物等,并未将其真正应用到法律学习方面,不仅无法发挥大数据的教育教学优势而且还会占用学生大量时间。政府部门虽然大力倡导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大力拓展带宽,但计费方式与收费仍然过高,利用网络与大数据实施的法律教育的内容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其次,高校法律教育信息化程度较低,网络法制教育改革进程缓慢。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依托互联网协议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必然趋势,对此应将移动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到各方面教育工作中。但是,高校法律教育仍然停留在原有水平,教育模式和途径以《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堂为主,没有将网络技术充分应用到教育教学方面,教学设施配置不完善,教学内容也没有针对大数据时代特点做出改变。并且,即便有些高校配备有完善的网络教学设备,在法制教育授课过程中很少借助网络教室,网络法制化教育模式逐渐趋于形式化和表面化,其实质性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不利于高校法制教育改革的推进与实现。另外,高校法律远程教育监管力度不足,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较低。在移动互联网日渐成熟背景下,出现了一大批以网络平台为基础支撑的网络,主要为参加司法考试、法学自学考试的学生提供网上教育。大数据为这种法制教育模式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学生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网络资源完成自学,丰富了法制教育方式,可以使更多的高校学生通过自学提升法制意识,掌握法律知识。但是,政府在网校建立及办学方面的监管力度有待提升,缺乏各类网校所的资源的选择与甄别机制,导致各类网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造成法制教育效果不够理想。(二)大数据时期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影响因素。通过采取查考文献、专家采访等多种方法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在大数据时期影响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个人因素。大学生不具备丰富的社会阅历,尚未确立世界观和人生观,辨别是非能力较弱,面对复杂繁多的网络信息,容易迷失自我,进而造成法律意识的缺失。并且大学业繁重,还要面对就业压力,大学生极易出现不良情绪和不正确价值观念,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会抵触制度法律,甚至越过红线[5]。第二,学校因素。法律课在大学课程体系中所占比重较小,课堂上可供学生学习的时间十分有限,而法律知识体系本身比较庞大复杂,学生很难在较少课时中做到对其系统性的掌握。同时,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的重视力度不足,缺乏对该项工作重要性的充分认识,没有将其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教育计划科学性及可操作性较低,降低了网络法制教育的有效性。第三,社会因素,改革的持续深化,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各种外来思想及文化涌入国内,并借助互联网迅速传播开来,对大学生思想观念造成了强烈冲击,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其思想观念发生偏差后,其网络法律意识会减弱,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第四,制度因素。现阶段我国在网络立法方面处于落后力度,尚未建立配套的、完善的法律法规,难以从法律层面对网络行为形成严格的约束和规范,虽然制定了一些法规和措施,但是却不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难以为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提供可靠依据,影响了教育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大数据时期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改善对策

基于强化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必须从大数据时代背景出发,综合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采取必要的对策对该项教育工作加以改善。(一)转变个主体法制教育观念。面对大数据对网络法治教育带来的良好改革机遇,学校及教师和学生分别作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应及时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大数据的应用价值,以及对法治教育工作所带来的影响。从学校角度来讲,高校应加快推进“E时代与大数据”法律教育工程,将大数据应用于法制教育中,构建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法律课堂,对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实时跟踪和掌握,并以电子档案的形式记录保存下来,推动法律教育的全面创新[6]。从教师角度来讲,应将网络法制教育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外,以学生手中的手机、平板、笔记本等终端设备,作为课下教学的有效途径,为学生提供精选的网络法律知识供其学习,培养学生的网络信息识别和筛选能力,调动学生对网络法律法规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自身角度来讲,应强化自我学习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身边的移动终端设备,了解并学习网络法律法规,提升自己的法律信息技术能力,运用自身所掌握、储备的信息,加工创造出新的信息,高效的选择合理、合法的利用有用法律信息。(二)增加传统法制教育内容。高校的《法律基础》课与《思想道德修养》课合并为一门课程后,法制教育内容在教材中所占比重大大缩减,通常被单独作为第二章内容,分配到该部分内容的课时比较有限,并且授课任务会由思政教师担任,因其法律专业能力较弱,所以很难对学生起到较好的教育引导作用,学生的网络法制意识薄弱。针对这种情况,在大数据时期应增加传统法制教育内容,合理分配其在教材中所占比重,并对该部分课程授课课时做出适当调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对网络法律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同时,还可以以网法律知识讲座、网络法律知识征文比赛、网络法律知识辩论赛等活动形式,对课堂所学内容加以巩固和应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强化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及能力,以便应对愈来愈复杂的网络环境。(三)开辟网络法制教育新渠道。教育渠道的拓宽,也是推动高校网络法制教育改革的有效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时不足所带来的不足,在提高教教育效果方面作用显著。高校应充分认识到网络新媒介在法制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改变传统课堂授课单一教育模式,依托网络平台搭建法制教育网站,进而可以结合大学生特点,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借助法制教育网,可以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法律小故事、名家访谈、影视资料、网络小游戏等资源,应用到网络法制教育中去,让学生根据自身喜好及学习需求自由选择,既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渠道在高校法制教育中的应用优势,又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感官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同时还可以实现学生、教师及法律专家的在线交流,及时解答学生的法律困惑,进而实现更加理想的网络法制教育效果。(四)加大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力度。在推进高校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大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力度,营造更加和谐、有序的网络环境,为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基础保障。一方面,国家应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对互联网行业及法律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接行业规范,形成强有力的约束作用。尤其是对网上法制教育学校,应加强高校法律远程教育监管力度,构建完善的网络教学资源甄别机制,保证网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指导和监管,将对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对高校的考核体系中,明确高校在数据使用中应承担的责任,对高校开展法制教育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数据安全事例进行通报,统筹大学生数据安全监测、保密和安全防控等工作,使其有机结合并有序运行[7]。(五)建立网络法制教育数据库。对于高校网络法制教育工作的推进来讲,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包括技术层面、法律政策层面等,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运用大数据、云技术、物联网等各项先进技术,结合地区网络法制教育水平及教育需求,建立专门的数据库,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最大限度的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当前我国很多城市在开展网络法制教育时,都充分应用了大数据技术,如广州市早在2002年便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和《广州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件,以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有效应用。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建设法律信息教育资源库,构建完善的法律信息过滤机制与选择机制,同时还应利用大数据加大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网络犯罪问题。

五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为高校法制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也丰富了法制教育内涵,要想帮助大学生树立较强的网络法制意识,应对传统教育工作做出调整和改变,充分发挥大数据的教育教学价值和优势。高校在开展网络法制教育工作时,应明确及基本含义,并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通过转变个主体法制教育观念、增加传统法制教育内容、开辟网络法制教育新渠道、加大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力度、建立网络法制教育数据库等对策,改善当前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现状,探索一条适合大数据时期的法制教育新道路,以提升高校网络法制教育效果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涛,李德波.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伦理与法律边界问题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41):249-250.

[2]杨喆.“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J].河北企业,2017,(4):186-187.

[3]石浩旭.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问题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4,(21):168-169.

[4]王柚又,刘晓宇.大数据时代下个人隐私将面临的新问题及防护对策研究——以大学生群体为切入点[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5):78-79.

[5]袁玉龙,马艳阳,刘志勇,等.网络时代大学生法制意识教育探究[J].文教资料,2016,(1):101-103.

[6]石浩旭.大数据时代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问题浅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2):82-82.

[7]郑谊英.谈大数据环境下大学生法治思维能力培养模式建构[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25):32-33.

作者:王明慧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