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艺术教育实验教学研究

时间:2022-04-09 02:53:52

传媒艺术教育实验教学研究

【摘要】传媒艺术教育是目前高校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更新速度与就业情形变化使得应用型人才成为培养的主要目标,这当中实验教学又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研究中发现,通过实验教学体系搭建,合理的师资、器材配备与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案,可以有效解决演播室教学现存问题,为创新艺术实验教学提供借鉴,从而在培养艺术人才和推动艺术教育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艺术教育;实验教学;演播室教学;人才培养

目前的演播室教学被广泛应用于高等学校的多个专业领域,艺术学门类下的戏剧与影视学,文学门类下的广播电视学涵盖的多个专业都有演播室相关课程的开设,其中,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像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作为艺术教育的新兴专业,更是把围绕着演播室教学开设的一系列课程与实践实训作为必修课程。同时,对于演播室教育的研究也相应地在技术配置、电化教学、行业衔接等领域内展开。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实践中心下设400平米高清演播厅、60平米虚拟演播室等多个演播系统,可以充分满足传媒艺术实验教学的目的,并培养出大量具有市场适应性的专业型人才,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演播室教学改革方法。

一、演播室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实验教学不仅是高等院校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是连接知识与实践、实践与创新并使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重要桥梁。”①对于演播室的实验教学研究目前主要围绕着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侧重于技术分析、行业衔接、培养模式等不同角度。(一)通过全面利用演播室来保障教学进展的合理性与规范性。比如《关于演播室在教学中的应用》《高校演播室教学应用研究》等文章侧重于从教育技术研究角度来讨论高校演播室的教学应用,认为演播室在高校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素质拓展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充分发挥演播室的教育功能,提高演播室的使用效率,是演播室教学优化的根本办法。(二)以业界实践革新来指导演播室教学中技术指标的升级换代。比如《虚拟演播室系统在传统教学演播室中的应用》《高校教学型全景演播厅高清视频系统设计与选型的思考》等文章指出高校的设备配置应尽快与行业技术接轨,通过硬盘录像机、高清及4K摄像机、虚拟演播室技术的运用,与当前的影视行业进行素材交互。(三)探讨不同专业在演播室教学中的培养方式或实训模式。比如《谈演播室实训性主持教学模式中主持人如何调整镜前状态》《综合实践性探究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以演播室照明实验为例》分别以播音主持专业和灯光照明专业为例,详细讲解了在开展演播室教学时的课程设置与资源配备。如何将复杂的任务分解成一系列的任务群以降低实验难度,如何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采用替代性教学策略的渐进性设计。这些研究提供了教学思维展开的不同路径,无论是技术领先,还是教学资源的开发,抑或是不同专业的演播室实训方法,都可以视之为一种综合的教学参照系。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演播室作为传媒艺术的集中呈现领域,它所拥有的教学功能还未能被全部开发。特别是,艺术类院校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演播室教学不单是为了改善传统教学缺乏互动感、教学模式枯燥乏味等问题而拓展的教学手段,也不单是完成某个单一技能的学习,而是可以通过演播室实验教学让学生有全面了解影视行业的机会,并且掌握传媒应用型人才所必须掌握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二、演播室实验教学的现存问题及解决途径

演播室实验教学应该围绕传媒艺术所涉及的前沿领域,打造综合型应用人才。目前,以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像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为代表的传媒类本科专业所涵盖的实操课程包括:视频导播、舞台表演、灯光照明、音响伴奏等多个视听艺术方面的技能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基于资金、人才、历史等原因,很多实践教学并没有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一)传统演播室教学功能单一。无论是艺术类院校,还是综合类院校的影视专业、传媒专业,几乎都配备有演播室的实践场所,但其教学内容却相对单一。经过调查,多数高校的演播室教学还只是停留在单一的三讯道训练、播音发声练习、录制精品课程等方面。没有真正从艺术教育的角度开发演播室所涉及到的视频拍摄、场面调度、舞台导演、造型艺术等技能训练。(二)师资力量缺乏所带来的行业断代。音频、视频领域内的技术更新很快,艺术匠心运用和行业审美风格也不断变换,演播室作为影视艺术的集中呈现空间,承载了技能培训和艺术想象等多重任务。而通常行业技能的维持需要有充分的从业经历保证,单纯靠讲座式、见习式的粗略指导无法保持稳定科学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因此,相关师资力量的配备就显得严重缺乏。(三)教学大纲的科学性有待提高。每一种教学方法都要有科学的教学计划、完善的教学大纲以及相应的教材、讲义。这方面,演播室教学显得严重滞后。一方面,它属于个性化较强的专业课程,不同老师会有不同的教学手段,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它属于不断更新的专业课程,新技术的引用强调衍生出新的艺术操作理念,旧教材讲义很快就会过时。因此,我们在课程设计原则上要有针对性地寻找有效解决途径,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突破:1.从单一技能训练向培养综合型应用人才转变。传统演播室教学倾向于三讯道的切换训练。我们应充分利用综艺演播室的特长,重点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熟练地掌机调机能力、多视线关系组合的空间想象力,新闻/歌曲/小品多节目形式的策划能力、舞台调度与机位调度的协调配合能力、灯光效果立体造型设计能力、音乐音响现场效果的处理能力等。2.双师型师资配备及行业专家与年青教师共同授课。山东艺术学院依托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项目配备了双师型师资,实践老师具有多年的电视台从业经历,拥有行业资格证书,充分了解传媒业操作规范和生产流程。在讲授“电视节目分析与策划”“演播室节目制作”“电视节目导播”等课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熟悉学生如何从初步接触到自由发挥艺术想象力的循序渐进过程。另外,实践中心还聘请多位行业专家,采用行业专家与年青教师共同授课的方式,保证课堂操作中示范性与组织协调的有序进行。3.层级式的教学大纲与演播室实训结合。实验教学中采用了综合实践性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释问题、细化问题、解决问题和反思交流的过程中,主动学习、理解与应用知识,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如从形式简单的新闻节目入手,层级推进歌舞节目、小品剧节目、大型游戏节目的内容策划。以多机位拍摄中的影像设计作为基本课堂技能问题做突破点,同时涉猎广电编专业在灯、服、道、效、化相关能力上的拓展。

三、演播室技术升级的原则与方法

基于通常情况下传媒教育的师资情况和教学场所现状,传媒实践中心的设备购买与升级面临着资金、标准、思维方式等诸多难题。针对这些问题,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实践中心制订了一整套演播室教学改革方案。通过多渠道筹资、技术指标选择及跨学科思维等方式,在完善400平米高清演播室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对摄像系统、导播系统、灯光系统、大屏系统、音响系统进行了升级。(一)多渠道筹集教学资金。目前,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实践中心是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二级学院负责实验室,能够鼓励各专业教师开设实验教学课,能够利用条件让年轻教师或新引进教师去实验室开课锻炼,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让教师在专业教室和实验室之间自由转换,实现专业与实践的结合。”②但是,带来的问题是校方提供的资金有限,无法满足演播室的设备采购。二级学院往往采用申请科研经费、与企业联办活动的方式多渠道筹集教学资金。在科研经费申请上,单纯的艺术人文学科的经费相对较少,但可以通过申请教育专项与科技类项目增加经费投入。目前支持实验室的经费有两大来源:山东省高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项目和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总经费在200万左右。同时承办腾讯手游大赛、高校街舞大赛等非电视播出类赛事获得经费。(二)设备采购因地制宜。由于行业更新速度很快,演播室技术设备往往无法跟上技术前沿。以教学为主业的高校无论在资金投入上,还是设备维护使用上都无法像业界那样随时购买更新设备。这就需要传媒教育建立一套对标体系,既要确保教学中的专业技能掌握,又要确保在资金人才的可控范围之内。比如,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实践中心在视频系统上,以相对低廉的专业级数字高清代替广播级摄像机,但配备了7路SDI及HDMI的讯道数量,可保证进行多角度的信号切换训练;在音频系统上,保留了原有的模拟调音台,增加了多路身上带及手持麦克,同样是为了保证舞台多人表演的需求;灯光系统则在原有珍珠2010数字调光台和钨丝面光灯及LED染色灯的基础上增加BEAM光束灯,提高舞台效果。(三)跨学科教育思维。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采取开设跨院系、跨专业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模式等举措,来克服学科专业壁垒森严、文理互通不够的弊端。传媒是艺术与技术深度融合的专业,因此,演播室实践教学不可避免地涉及学科的多样化与综合化。首先,要涵盖不同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和不同的认知方式。要将艺术的感性认识与技术的普遍规律相结合,才能实现全面了解演播室实验教学的目的。其次,要注重多元文化的互相影响,对传播学、社会学知识的领悟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在节目策划中的话题选择、人物刻画等的深度与力度。再次,教师也要具备跨学科的视野,这样,无论是在具体指导学生操作设备,统一调度各工种互相配合上,还是在申请不同学科的研究项目、教改项目上,都有利于最终目的的实现。

四、三级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

演播室实验教学体系可参照国内通行的“三层次”法,将“基础实验平台、专业拓展实验平台和综合创新实验平台”③相结合。在“以学生为本,培养传媒综合型应用人才”的教学理念指引下,三级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日渐成熟。尽管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影视摄像与制作等专业学生的学科背景略有不同,但都可以在三级模块下熟练操作演播室设备,并且可以创意新颖、过程流畅地进行节目制作与舞台设计。(一)基础实验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演播室基本技能。第一模块的实验教学主要通过开设理论课程、通识课程、简单技能操作和演示等基础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为下一层次实验教学的实施打下基础。这包括了EFP/ESP的主流制作方式、节目形态;演播室技能训练的应用前景;演播室三大系统录制系统、音频系统、灯光系统三者之间的关联。同时,要对学生进行跨学科教育思维训练,将技术应用、艺术创作、社会现实在形式/内容/渠道的层面上进行理解消化。(二)专业实验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分工种技能。第二模块涉及具体的分专业实验教学。比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侧重于节目流程与内容控制,影视摄像与制作专业侧重于视频拍摄与音频灯光系统,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侧重于在线包装、背景电子幕放像制作。目前,多数传媒类高校并未开设独立的录音艺术与灯光工程专业,而是在具体专业下设立相关课程,但传媒专业学生毕业后,往往要从事类似工种,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增加这些录音、灯光专业方向的实践就尤为重要。特别是传媒业的发展要求学生尽快具备顶岗操作的能力,通过学分制、选修课等可以依据兴趣爱好挖掘有天赋有热情的学生。(三)综合创新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各专业技能配合。第三模块的实验教学要在多个专业之间配合展开,这一阶段的实验内容以专业课程为基础,注重跨专业设计综合创新能力。该层次的实验教学应该与具体的大型活动对接,可联合毕业班级进行大型文艺晚会的毕业创作,对演播室多功能的实训效果进行考察。传媒类院校新年晚会、迎新晚会、毕业晚会作为常规的三类重大校内活动成为检验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窗口。在具体课程安排上,以实践小组的形式展开,明确岗位,分成导播、摄像、录音、灯光、背景制作、放像录制等十余个岗位,在具体大型活动的实战中检验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五、实验教学的成果与创新点

演播室实验教学改革实行之后,学生艺术创作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从只能初步了解三讯道拍摄的基本规律和表演主持的镜头感,到全面了解前沿综艺节目的台前幕后技能;从只能播读现成文稿,到创作小品、舞台美术设计、拍摄大屏背景放像的综合能力;从只注重活动现场的策划流畅性到具备以影像切出效果为主的现场掌控能力。同时,该教学方式具有强大的推广应用价值,毕业的学生既可以直接进入电视台从事综艺晚会的各个工种的工作,又可以独立创业,承接包括婚礼庆典、公司年会、企业会等现场活动业务。在ESP演播室制作的基础上延伸至EFP的场地制作模式,学生对外景活动的操作能力也大幅度提高。总之,传媒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演播室实验教学创新将从内容策划到效果实现,从场面调度到镜头呈现,实现高校学习与影视艺术前沿的无缝对接。该教学实践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用成功后还可以扩展到音乐与舞蹈学、设计学等艺术教育,广播电视学、新闻学等传媒教育进行应用。

作者:李磊 李晶 单位:山东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