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资源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3:51:07

传媒资源

传媒资源范文篇1

与英语专业相比,大学英语学习从课程设置、教学资源配备、学时和学习氛围与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课时的限制,大多数高校大学英语只开设了读写课,听力和口语融于阅读教学之中。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教师队伍及相关的教学资源配置严重不足,语言教学需要的小班教学难以实现。

不仅如此,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不高还与其他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知识和日常生活相脱节。大学英语教材课文多以反映英美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为主,学生在教师讲授、词典解释、教参注释及翻译的帮助下,达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即把英文语篇转换成汉语翻译语篇。二是学生倾向对语言要点进行分类或强制式机械记忆,从而割裂了语篇内容与表达方式的关系,把词汇、表达方式与汉语对应起来识记,忽略其语法范畴知识和语篇情景意义。由此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重重阻碍。

首先表现在课堂口语复述和相关的阅读语篇练习中。学生不能用学过的、语义上相互连贯的词和表达式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更不能依据英文语篇的形与义的衔接与连贯规律再现原文的主要内容。词汇英汉对应式能记忆方式,导致语言应用中的“硬译”现象,出现汉式英语。

其次,学生缺乏必要的巩固和内化语言知识的交际环境。除了课堂之外,学生很少有应用英语的机会。不仅小班教学条件好的学校如此,条件差的大班教学情况更糟,学生依赖的课堂英语交际机会十分有限。再加上学生文化背景知识储备严重不足,他们了解的大多是反映中国社会文化的知识和此背景下的高校生活。这样就造成课堂上教材语言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背景知识的交际语境不协调。

其结果充分反映在学生的日常主题交际和写作中。在英语口语角训练中,学生谈论的范围有限。了解的生活和社会背景知识一方面是自己的专业,很系统,很熟悉,但专业性太强,需要大量的术语和逻辑较强的语篇结构,学生无法表达;另一方面,对每天通过不同的汉语媒体了解的社会和自己熟知的校园生活,无法从“英汉对照”的词汇库中灵活地再功和调用。

口语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从四、六级作文和课堂作文练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大学英语学习方法和效率的问题。记忆词汇缺乏语篇联系性、英汉对译式存记、复用式词汇有限等。在正式文体中使用大量的口语和汉语结构表达式,说明其语言句式结构规则和词汇知识与规则的储存是相互割裂的。词汇和结构由于缺乏相关情景交际应用的巩固和内化,从而难以达到自动化的合理复用。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找到最简单便捷的渠道,即中国传媒英语的阅读与欣赏。首先,中国媒体英语除报道国际新闻、海外风情之外,主要是反映中国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秀丽河山、历史遗产等。而且不同的媒体具有不同的偏重。有的以介绍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动态为主:有的则以中国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为主。以中国社会为背景的媒体英语,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较强的“中国文化”特色。媒体英语的专栏性特征也同样反映在中国的英文报刊杂志中。同国外期刊一样,定期发行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及时反映变化的社会,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各媒体以相对固定的栏目从不同的社会视角追踪报道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这样,其语言风格、词汇选择的倾向性也就相对一致,即某一语域的词汇出现频率就比较高,有利于语言词汇的认知与巩固。如自然景观类的栏目,固定刊登描述中国的名山大川。这里不仅可以反复出现描述山河壮丽、秀美的语言词汇,而且具有许多反映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底蕴的“特有”语言表达,如:beautyspots,scenicspot,attractions,landscape,beautiful,charming,spectacular,theSilkRoad,Taoism,Taoist等。其次,中国媒体英语与汉语媒体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和协调性。由于中国媒体英语的目的在于对外宣传中国,因此其内容与汉语媒体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尤其是在政治、经济、外交事务、国际形势等领域,英汉媒体以不同的语言形式,传播同样内容的事实信息。最后.现代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大众传媒,融声音、影像为一体,使英文材料更富有真实性和形象性。如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和国际频道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形象、生动、真实地传播和宣传发展中的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过去、今天和未来,与此同时也为现代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声像资料。

传媒资源范文篇2

一、以新闻宣传为中心,宣传质量和舆论引导水平不断提高。

(一)、紧贴中心工作开展内宣,确保舆论导向正确。

新闻宣传工作始终体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要求,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宣传喉舌功能,为全县“奋力实现苏北率先全面建设美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是创新“两会”宣传形式。电台、电视台全程跟踪报道“两会”进程,进一步改进会议报道的形式,加大对会场外新闻的报道力度,增强了对参会基层代表委员的关注程度,较全面地反映了他们的呼声和愿望,并在会后增加了工作报告的解读和提案议案落实办理情况的跟踪报道,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宣传力度。先后开设了“大跨越大发展”、“主攻三重一大推进三百工程”等专栏,突出报道招商引资成果、经验、重点项目建设的新进展、新成就,营造了全县浓厚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氛围。

三是加重城市建设与管理宣传份量。开设了“推进城市建设、打造苏北名城”专栏,对我县城市建设的思路、政策,城建重点工程的建设和中心镇创建情况进行了报道。在电视台《新闻》中开设了“城市曝光台”栏目,对城市建设中出现的不和谐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促进城市建设和管理。

四是注重新农村建设及农业现代化工作宣传效果。开设了“产业富民我见证”等专栏,大力度报道我县集全县之力发展三大产业致富百姓的做法和经验。结合三夏,《新闻》开设了“三夏进行时”,对全县各镇积极备战三夏及各单位各部门积极服务三夏进行采访和报道,引导广大群众,做好夏收、夏种和结构调整工作。

五是适度增加民生宣传内容。开设了“大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专栏,重点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采访和报道,真正反映群众的呼声,帮助百姓解决问题。继续办好舆论监督、关注民生的“行风热线”和“热线追踪”栏目,对听众提出的一时难以解决,需要调查或协调的问题予以解答。

(二)、精心谋划重大活动宣传报道,圆满完成宣传任务。

采用系列报道、专题报道等多种形式,圆满完成了同乡联谊会、第二届慈善晚会、领导干部理论大讲堂、文化万里行、第八届文化节等重要活动的宣传报道任务。

3月28日,“文化万里行”联谊文化活动在我县正式启动,我们精心策划,认真组织,选派骨干记者随团赴、、三省,当天回传新闻,先后发稿30多篇,制作专题多期,对活动进行了及时的全面报道,在全县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第八届中国文化节期间,电台、电视台《新闻》围绕“之源”、“新姿”等主题,开设了“办文化盛会迎四海宾朋”专栏,采用消息、通讯、评论等多种形式,先后播发了节会宣传稿件200多篇,大力营造全县人民喜迎节会,喜办节会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制作并播出了《历届文化节精彩回顾》、《风光》、《汉文化景点介绍》等专题节目8档100余分钟。电视台组织了50多人的专业队伍,第一次独立现场直播了第八届中国文化节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在第一时间让全县人民目睹了文化节开幕式的盛况,录制了六个活动实况,圆满完成了县里交给的任务。

(三)、实施精品工程,积极拓宽外宣渠道,提高广播电视宣传质量。

在节目创优和栏目设置上,我们解放思想,增加投资,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革改造。上半年共新开办自办固定栏目7个,引进高水平栏目7个,实现了电视史上的新跨越。电视《新闻》的时长由原来的每天20分钟增加到30分钟,同时增加了以民生新闻为主的《社会广角》板块,使《新闻》更加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对社教类节目《今日龙飞地》、《农村科苑》两个栏目进行改版,经过重新定位,改为《茶话》、《美丽乡村》两个栏目。经济类专题节目着力打造《经济资讯》和《卫生健康》两大栏目。新开办《法治》和《生态教育》两个联办栏目。少儿选秀类新栏目《快乐宝贝秀》异军突起,开创了我县选秀类栏目先河,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另外我们还注重加强节目的引进播出,投入巨资与影视制作公司合作引进了《今古传奇》、《警世通言》、《向尚看齐》、《快乐生活一点通》、《盛世收藏》、《影视界》等一批名优栏目,实现了栏目类型与受众群众的全覆盖,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在外宣工作中,重点围绕我县铝产业、煤盐化工、农产品加工、城市建设、汉文化开发等认真组织稿件,在中央、省市台进行了播发,较好地向省内外推介了,提升了的形象。特别是在文化节前后,先后在中央、省市电视台播发了《中国第八届文化节开幕》以及《文化节昨开幕精彩晚会奉上视听盛宴》、《第八届中国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举行》、《文化节开幕刘氏子孙拜祭》、《:特色产业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等十多条新闻,全方位地做好了对外宣传工作。

二、以事业建设为基础,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探索扩大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的有效途径。

今年以来,我局事业建设重点以推进农村有线电视覆盖和做好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准备工作两个方面进行,坚持事业建设、产业发展与管理并重的原则,积极促进了全县有线电视事业的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加快农村有线电视进村入户步伐。今年,我们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开展争创省有线电视先进县为目标,根据我县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实际情况,我局制订了具体的施工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职责、明确目标任务,集中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财力和物力,用足用好省补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的入网积极性,全年计划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5万户,提高整体入户率13个百分点。上半年,在农网建设上我局共投入资金180万元,新发展用户2.1万户。

二是加快做好城区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启动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在做好线路日常维护工作,做到小故障随时排除,大故障不出当日排除的基础上,新安装有线电视用户1025户,移机124户,复机56户,维修2500余次。上半年,投入资金200万元,架设光、电缆22公里,开通了家和花园、汉城国际、江南明珠城、韩坝小区、阳光二期、五洲三期、紫荆二期等小区的有线电视信号。同时,加快与省网络公司合作步伐,聘请专业公司对网络资产进行了清理、评估,制定并向县政府上报了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地派遣人员赴外地学习培训,积极做好了开展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是不断更新技术设备,确保为全县人民提供优质信号。5月份,为保证第八届文化节的宣传报道和开幕式的现场直播,专门对原有设备进行了检修调试,同时投入资金近百万元添置了移动演播室和光发、光收及附属等设备,新架设了从电视台机房到新四中8公里专用光缆线路,对机房的光接点进行了扩容改造,经过反复的调试、测评,确保了文化节开幕式时让全县人民同时收看到了开幕式的盛况。

三、以经营创收为保障,强化意识,拓展创收渠道。

一是更新经营理念,深挖潜力拓宽经营创收渠道。加强广告的经营管理和成本管理,对广告的价格、审核、播出、进账等实行审批制;完善激励奖罚机制,制订下发了《年度经营创收任务指标》,把广告创收与栏目创收相结合,创收任务与工资奖金直接挂钩,推行多劳多得、按劳取酬,严谨、合理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充分地调动了职工的创收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办活节目,做优栏目,扩大经营规模。通过进一步对节目进行改版,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大力开展联办和冠名活动,做活节目、做优栏目;通过强化节目意识,在经营、包装、推介上下功夫,结合实际,找准节目定位,对节目进行适时调整、改版、包装;努力打造品牌节目,并调整优化播出时段,合理确定收费标准,积极建立适应市场化发展要求的经营管理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三是紧缩非生产性开支,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今年,我局对设备购置、维修、材料收发使用等规定进行了修订与完善,实行采购、登记、入库、领用登记制度;积极倡导艰苦创业、勤俭办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严格财务管理审批,使有限的资金都用在了事业建设这个刀刃上。

四、突出行业管理,依法行政,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健康、良性发展。

一是加强宣传管理。重点开展了净化荧屏声频、抵制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严肃宣传纪律,杜绝虚假新闻、低俗节目,加大广告管理力度,杜绝播出虚假广告和违规广告,净化广播电视播出环境。

二是加强社会行业管理。为加大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力度,我局会同工商、公安等部门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销售、安装和使用进行了三次清理整顿,上半年共查获三个非法销售窝点,清理卫星电视接收设施115余套,拆除非法安装的卫星电视接收设施家庭户40多户,有效遏制了非法销售广播电视设施的行为。同时对城区有线电视的私拉乱接、盗窃有线电视信号行为给予严厉查处,确保了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畅通。

三是加强安全播出管理。以“高质量、不间断,既经济、又安全”为指导方针,严密防范“什么功”等敌对势力的破坏和反动宣传。建立健全了安全播出工作机构和制度,完善了防范设施和安全播出预案,确保了安全播出传输无事故。

五、狠抓队伍建设,完善制度,为推进广播电视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

一是加强班子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打造学习型党组织。通过在班子内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履职尽责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班子内言路广开、风正气顺,形成了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领导集体。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在进一步完善值班、学习、招待、车辆管理等日常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财务支出管理制度和具体考核办法,整顿机关工作秩序,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上半年,采取果断措施停发或扣减了十名违规员工的工资,对违反工作纪律造成不良影响的11名工作人员给予了纪律和经济处罚。

传媒资源范文篇3

关键词:传媒;产业园;文化资源;设计

1文化资源在传媒产业园中的体现

文化资源在传媒产业园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传媒产业园区域内的文化环境和文化内涵。地域差异化以及地方发展史成就了多元化的文化知识环境,这种文化认同涵盖地方特色的习俗和当地市民日常生活特点。因此,传媒产业园景观设计应将这两者作为重要标准,也要重视地方旅游文化和设备等。传媒产业园景观设计应将着力点放在文化资源链上,实现区域化文化产业发展。产业园区的景观设计内容要体现出一定的文化价值和独特优势的文化内涵,同时,传媒产业园区的建设带动着土地价值的增加,通过所获利润平均分配到子区域,以此改善城市环境,并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2文化资源在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文化资源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广泛、丰富等特点影响文化产业发展。区域性文化资源包括环境、人文以及人力资源等自然元素,也涵盖经改造开发后的人为元素。因此,高效率将文化资源置于传媒产业园景观设计是当前的一大重要课题。如:影视文化基地--浙江横店,它已成为浙江主要经济来源,也是传媒产业园中文化资源体现。但当前国内也存在者很多“变味”的传媒产业园区,主要包括以下问题:

2.1泛滥化开发利用

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各区域使出诸如“名人文化”、“建筑文化”等文化元素,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上开采自身文化资源库,让“文化”这一定义泛滥化。同时,观念滞后、创意缺失以及落后技术手段等因素导致文化产品附加值降低,只能获得较小经济效益。泛滥化开发利用在极大程度上失去了绝大部分具有潜质的文化资源,甚至失去二次开发利用的机会。

2.2缺乏资金投入

文化产业从某种程度上属于投资见效慢且资金周转周期长的产业。文化事业单位非营利性的特点导致能够用于文化资源开发的资金不多。当前传媒产业园文化资源建设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只有部分企业会有少许资金投入。若在短时间内未获得相应利润,便撤掉资金投入,从而导致文化资源不能完整开发利用。此外,不完善的文化产业融资体系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文化资源开发资金的获取。

2.3零散分布的文化资源

区域文化资源开发的零散性特点打乱整体规划布局,未能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并且未能注重对文化生态环境的把握。在文化产业发展快速的大环境下,部分区域文化资源并未得到全面评估与盘点。同样借助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盲目规划设计项目,最终却得不偿失。不合理的资源配置,竞争力分散等因素导致文化产业不能全面发展。

2.4缺乏文化创意

某一区域文化的成功为其他区域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效仿机会。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产业园景观设计中呈现严重的文化资源同质化现象,不具当地特色。比如横店发展起来后,国内各大城市都构建很多影视文化基地,如安源影视城、象山影视城等。在未实地调研的情况下,只注重数量,造成大多数景观趋向泛滥化。文化景观的同质化现象分散了文化资源,再加上本身不具特色,无法吸引更多消费者目光,导致投资者望而却步。

2.5缺乏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人才

传媒文化产业园严重缺乏专业并具备创新能力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相关文化企事业单位以及文化部门缺乏专业文化管理经营人才的配备,同时缺乏当代企业管理领导班底参与。专业文化管理人才的缺乏导致文化资源滞后不前。

3解决对策

随着新型创意产业对中国文化的显著影响,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传媒产业园加强其文化资源建设是更好建设景观设计的主要路径。针对当前文化资源在传媒产业园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合理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

合理挖掘文化资源是当前传媒产业园景观设计的第一步。对于区域文化资源的获取可从多渠道入手,如对具备当地特色文化资源、丰富完备公共文化资源以及具品牌优势的文化产品的挖掘,从本质上与其他区域文化资源进行划分。同时,更新观念并采取先进技术手段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值,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以此获取更具潜质的文化资源,实现二次开发利用。在此基础上,应把握其全面性,对规划有序的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设计真正具备前景的文化项目,合理资源配置,集中核心竞争力,实现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3.2形成独特优势的文化资源

传媒产业园应在现代企业相关领导精英的培养下,形成一支具备专业、创新能力的文化管理人才,推动文化资源的快步前进。相关管理团队根据区域文化特色和优势制定独特传媒产业园景观设计方案,组建实地调研项目组,重质重量,打造具有本土特色优势的文化景观。因地制宜的文化景观不仅集中公共区域的文化资源,也吸引更多消费者和投资者目光,为产业园带来经济效益。

3.3打造具有人文关怀的产业园

在传媒产业园充足并开敞公共空间内设立具有人文关怀的产业园,此空间内包括:广场、休闲区、公共绿地等。由于传媒产业园的主要使用群体是青年工作者以及部分办公人员和外来参观游客。因此,园区公共空间应该以主要群体需求为核心,进行人性化设计,凸显出人文关怀。传媒产业园景观设计中的高层面原则即是人文关怀,它是理性和感性的双向融合。所以,设计具有人文关怀的公共空间是至关重要的。打造具有人文关怀产业园是文化资源在传媒产业园景观设计中的最好体现,应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进行传媒产业园的景观设计。

4结束语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传媒产业园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文化资源上。各区域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利用各自特色发展文化资源,促进中国特色文化的发展。

作者:张越衡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恩样.大力发展文化产业[J].新长征,2005,(1).

[2]邓晓辉.新工艺经济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D].复旦大学,2006.

[5]鲍繁.传媒类文化产业园区的现状、借鉴与思考[M].北京:中国传媒科技,2012.

传媒资源范文篇4

县广播电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半年。上级业务部门和县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下,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落实年初全县广电工作会议明确的确立一项战略、打牢两个基础、创新三项机制、实现四个突破”基本工作思路,坚持“三贴近”原则,牢牢掌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新闻宣传为中心,以事业建设为基础,以经营创收为保障,突出行业管理,狠抓队伍建设,全面完成了半年工作目标,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一、以新闻宣传为中心。

确保舆论导向正确。一紧贴中心工作开展内宣。

打好主动仗”要求,新闻宣传工作始终体现“唱响主旋律。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宣传喉舌功能,为全县“奋力实现苏北率先全面建设美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进一步改进会议报道的形式,一是创新“两会”宣传形式。电台、电视台全程跟踪报道“两会”进程。加大对会场外新闻的报道力度,增强了对参会基层代表委员的关注水平,较全面地反映了呼声和愿望,并在会后增加了工作演讲的解读和提案议案落实料理情况的跟踪报道,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

突出报道招商引资效果、经验、重点项目建设的新进展、新成就,二是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宣传力度。先后开设了大跨越大发展”主攻三重一大推进三百工程”等专栏。营造了全县浓厚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氛围。

对我县城市建设的思路、政策,三是加重乡村建设与管理宣传份量。开设了推进乡村建设、打造苏北名城”专栏。城建重点工程的建设和中心镇创建情况进行了报道。电视台《新闻》中开设了乡村曝光台”栏目,对乡村建设中出现的和睦谐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促进乡村建设和管理。

大力度报道我县集全县之力发展三大产业致富百姓的做法和经验。结合三夏,四是注重新农村建设及农业现代化工作宣传效果。开设了产业富民我见证”等专栏。新闻》开设了三夏进行时”对全县各镇积极备战三夏及各单位各部门积极服务三夏进行采访和报道,引导广大群众,做好夏收、夏种和结构调整工作。

重点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五是适度增加民生宣传内容。开设了大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专栏。及时进行采访和报道,真正反映群众的呼声,协助百姓解决问题。继续办好舆论监督、关注民生的行风热线”和“热线追踪”栏目,对听众提出的一时难以解决,需要调查或协调的问题予以解答。

圆满完成宣传任务。二精心谋划重大活动宣传报道。

圆满完成了北京、南京同乡联谊会、第二届慈善晚会、领导干部理论大讲堂、刘邦文化万里行、第八届刘邦文化节等重要活动的宣传报道任务。采用系列报道、专题报道等多种形式。

刘邦文化万里行”联谊文化活动在县正式启动,3月28日。精心筹划,认真组织,选派骨干记者随团赴河南、陕西、山东三省,当天回传新闻,先后发稿30多篇,制作专题多期,对活动进行了及时的全面报道,全县发生了巨大影响。

开设了办文化盛会迎四海宾朋”专栏,采用消息、通讯、评论等多种形式,先后播发了节会宣传稿件200多篇,大力营造全县人民喜迎节会,喜办节会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制作并播出了历届文化节精彩回顾》风光》汉文化景点介绍》等专题节目8档100余分钟。电视台组织了50多人的专业队伍,第一次独立现场直播了第八届中国刘邦文化节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第一时间让全县人民目睹了刘邦文化节开幕式的盛况,录制了六个活动实况,圆满完成了县里交给的任务。第八届中国刘邦文化节期间,电台、电视台《新闻》围绕“江苏大汉之源”古沛新姿”等主题。

积极拓宽外宣渠道,三实施精品工程。提高广播电视宣传质量。

解放思想,节目创优和栏目设置上。增加投资,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革改造。上半年共新开办自办固定栏目7个,引进高水平栏目7个,实现了电视史上的新跨越。电视《新闻》时长由原来的每天20分钟增加到30分钟,同时增加了以民生新闻为主的社会广角》板块,使《新闻》更加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对社教类节目《今日龙飞地》农村科苑》两个栏目进行改版,经过重新定位,改为《泗水亭茶话》美丽乡村》两个栏目。经济类专题节目着力打造《经济资讯》和《卫生健康》两大栏目。新开办《法治》和《生态教育》两个联办栏目。少儿选秀类新栏目《快乐宝贝秀》异军突起,开创了县选秀类栏目先河,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另外我还注重加强节目的引进播出,投入巨资与影视制作公司合作引进了今古传奇》警世通言》向尚看齐》快乐生活一点通》盛世收藏》影视界》等一批名优栏目,实现了栏目类型与受众群众的全覆盖,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重点围绕我县铝产业、煤盐化工、农产品加工、乡村建设、汉文化开发等认真组织稿件,外宣工作中。中央、省市台进行了播发,较好地向省内外推介了提升了形象。特别是文化节前后,先后在中央、省市电视台播发了中国第八届刘邦文化节开幕》以及《刘邦文化节昨开幕精彩晚会奉上视听盛宴》第八届中国刘邦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举行》刘邦文化节开幕刘氏子孙拜祭刘邦》特色产业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等十多条新闻,全方位地做好了对外宣传工作。

二、以事业建设为基础。探索扩大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的有效途径。

局事业建设重点以推进农村有线电视覆盖和做好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准备工作两个方面进行,今年以来。坚持事业建设、产业发展与管理并重的原则,积极促进了全县有线电视事业的发展再上新台阶。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一是加快农村有线电视进村入户步伐。今年。以开展争创省有线电视先进县为目标,根据我县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实际情况,局制订了具体的施工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职责、明确目标任务,集中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财力和物力,用足用好省补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的入网积极性,全年计划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5万户,提高整体入户率13个百分点。上半年,农网建设上我局共投入资金180万元,新发展用户2.1万户。

启动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做好线路日常维护工作,二是加快做好城区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做到小故障随时排除,大故障不出当日排除的基础上,新安装有线电视用户1025户,移机124户,复机56户,维修2500余次。上半年,投入资金200万元,架设光、电缆22公里,开通了家和花园、汉城国际、江南明珠城、韩坝小区、阳光二期、五洲三期、紫荆二期等小区的有线电视信号。同时,加快与省网络公司合作步伐,聘请专业公司对网络资产进行了清理、评估,制定并向县政府上报了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地派遣人员赴外地学习培训,积极做好了开展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前期准备工作。

确保为全县人民提供优质信号。5月份,三是不时更新技术设备。为保证第八届刘邦文化节的宣传报道和开幕式的现场直播,专门对原有设备进行了检修调试,同时投入资金近百万元添置了移动演播室和光发、光收及附属等设备,新架设了从电视台机房到新四中8公里专用光缆线路,对机房的光接点进行了扩容改造,经过反复的调试、测评,确保了文化节开幕式时让全县人民同时收看到开幕式的盛况。

三、以经营创收为保障。拓展创收渠道。

深挖潜力拓宽经营创收渠道。加强广告的经营管理和成本管理,一是更新经营理念。对广告的价格、审核、播出、进账等实行审批制;完善激励奖罚机制,制订下发了2010年度经营创收任务指标》把广告创收与栏目创收相结合,创收任务与工资奖金直接挂钩,推行多劳多得、按劳取酬,严谨、合理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充分地调动了职工的创收积极性和主动性。

做优栏目,二是办活节目。扩大经营规模。通过进一步对节目进行改版,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大力开展联办和冠名活动,做活节目、做优栏目;通过强化节目意识,经营、包装、推介上下功夫,结合实际,找准节目定位,对节目进行适时调整、改版、包装;努力打造品牌节目,并调整优化播出时段,合理确定收费规范,积极建立适应市场化发展要求的经营管理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降低经营本钱,三是紧缩非生产性开支。提高经济效益。今年,局对设备购置、维修、资料收发使用等规定进行了修订与完善,实行推销、登记、入库、领用登记制度;积极建议艰苦守业、勤俭办事的优良激进和作风,严格财务管理审批,使有限的资金都用在事业建设这个刀刃上。

四、突出行业管理。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健康、良性发展。

严肃宣传纪律,一是加强宣传管理。重点开展了净化荧屏声频、抵制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杜绝虚假新闻、低俗节目,加大广告管理力度,杜绝播出虚假广告和违规广告,净化广播电视播出环境。

局会同工商、公安等部门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销售、装置和使用进行了三次清理整顿,二是加强社会行业管理。为加大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力度。上半年共查获三个非法销售窝点,清理卫星电视接收设施115余套,撤除非法装置的卫星电视接收设施家庭户40多户,有效遏制了非法销售广播电视设施的行为。同时对城区有线电视的私拉乱接、盗窃有线电视信号行为给予严厉查处,确保了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疏通。

既经济、又安全”为指导方针,三是加强平安播出管理。以“高质量、不间断。严密防范“什么功”等敌对势力的破坏和反动宣传。建立健全了平安播出工作机构和制度,完善了防范设施和平安播出预案,确保了平安播出传输无事故。

五、狠抓队伍建设。为推进广播电视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

积极打造学习型党组织。通过在班子内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一是加强班子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提高履职尽责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班子内言路广开、风正气顺,形成了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领导集体。

传媒资源范文篇5

一、以新闻宣传为中心,宣传质量和舆论引导水平不断提高。

(一)、紧贴中心工作开展内宣,确保舆论导向正确。

新闻宣传工作始终体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要求,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宣传喉舌功能,为全县“奋力实现苏北率先全面建设美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是创新“两会”宣传形式。电台、电视台全程跟踪报道“两会”进程,进一步改进会议报道的形式,加大对会场外新闻的报道力度,增强了对参会基层代表委员的关注程度,较全面地反映了他们的呼声和愿望,并在会后增加了工作报告的解读和提案议案落实办理情况的跟踪报道,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宣传力度。先后开设了“大跨越大发展”、“主攻三重一大推进三百工程”等专栏,突出报道招商引资成果、经验、重点项目建设的新进展、新成就,营造了全县浓厚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氛围。

三是加重城市建设与管理宣传份量。开设了“推进城市建设、打造苏北名城”专栏,对我县城市建设的思路、政策,城建重点工程的建设和中心镇创建情况进行了报道。在电视台《新闻》中开设了“城市曝光台”栏目,对城市建设中出现的不和谐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促进城市建设和管理。

四是注重新农村建设及农业现代化工作宣传效果。开设了“产业富民我见证”等专栏,大力度报道我县集全县之力发展三大产业致富百姓的做法和经验。结合三夏,《新闻》开设了“三夏进行时”,对全县各镇积极备战三夏及各单位各部门积极服务三夏进行采访和报道,引导广大群众,做好夏收、夏种和结构调整工作。

五是适度增加民生宣传内容。开设了“大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专栏,重点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采访和报道,真正反映群众的呼声,帮助百姓解决问题。继续办好舆论监督、关注民生的“行风热线”和“热线追踪”栏目,对听众提出的一时难以解决,需要调查或协调的问题予以解答。

(二)、精心谋划重大活动宣传报道,圆满完成宣传任务。

采用系列报道、专题报道等多种形式,圆满完成了北京、南京同乡联谊会、第二届慈善晚会、领导干部理论大讲堂、刘邦文化万里行、第八届刘邦文化节等重要活动的宣传报道任务。

3月28日,“刘邦文化万里行”联谊文化活动在我县正式启动,我们精心策划,认真组织,选派骨干记者随团赴河南、陕西、山东三省,当天回传新闻,先后发稿30多篇,制作专题多期,对活动进行了及时的全面报道,在全县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第八届中国刘邦文化节期间,电台、电视台《新闻》围绕“江苏大汉之源”、“古沛新姿”等主题,开设了“办文化盛会迎四海宾朋”专栏,采用消息、通讯、评论等多种形式,先后播发了节会宣传稿件200多篇,大力营造全县人民喜迎节会,喜办节会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制作并播出了《历届文化节精彩回顾》、《风光》、《汉文化景点介绍》等专题节目8档100余分钟。电视台组织了50多人的专业队伍,第一次独立现场直播了第八届中国刘邦文化节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在第一时间让全县人民目睹了刘邦文化节开幕式的盛况,录制了六个活动实况,圆满完成了县里交给的任务。

(三)、实施精品工程,积极拓宽外宣渠道,提高广播电视宣传质量。

在节目创优和栏目设置上,我们解放思想,增加投资,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革改造。上半年共新开办自办固定栏目7个,引进高水平栏目7个,实现了电视史上的新跨越。电视《新闻》的时长由原来的每天20分钟增加到30分钟,同时增加了以民生新闻为主的《社会广角》板块,使《新闻》更加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对社教类节目《今日龙飞地》、《农村科苑》两个栏目进行改版,经过重新定位,改为《泗水亭茶话》、《美丽乡村》两个栏目。经济类专题节目着力打造《经济资讯》和《卫生健康》两大栏目。新开办《法治》和《生态教育》两个联办栏目。少儿选秀类新栏目《快乐宝贝秀》异军突起,开创了我县选秀类栏目先河,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另外我们还注重加强节目的引进播出,投入巨资与影视制作公司合作引进了《今古传奇》、《警世通言》、《向尚看齐》、《快乐生活一点通》、《盛世收藏》、《影视界》等一批名优栏目,实现了栏目类型与受众群众的全覆盖,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在外宣工作中,重点围绕我县铝产业、煤盐化工、农产品加工、城市建设、汉文化开发等认真组织稿件,在中央、省市台进行了播发,较好地向省内外推介了,提升了的形象。特别是在文化节前后,先后在中央、省市电视台播发了《中国第八届刘邦文化节开幕》以及《刘邦文化节昨开幕精彩晚会奉上视听盛宴》、《第八届中国刘邦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举行》、《刘邦文化节开幕刘氏子孙拜祭刘邦》、《:特色产业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等十多条新闻,全方位地做好了对外宣传工作。

二、以事业建设为基础,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探索扩大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的有效途径。

今年以来,我局事业建设重点以推进农村有线电视覆盖和做好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准备工作两个方面进行,坚持事业建设、产业发展与管理并重的原则,积极促进了全县有线电视事业的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加快农村有线电视进村入户步伐。今年,我们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开展争创省有线电视先进县为目标,根据我县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实际情况,我局制订了具体的施工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职责、明确目标任务,集中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财力和物力,用足用好省补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的入网积极性,全年计划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5万户,提高整体入户率13个百分点。上半年,在农网建设上我局共投入资金180万元,新发展用户2.1万户。

二是加快做好城区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启动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在做好线路日常维护工作,做到小故障随时排除,大故障不出当日排除的基础上,新安装有线电视用户1025户,移机124户,复机56户,维修2500余次。上半年,投入资金200万元,架设光、电缆22公里,开通了家和花园、汉城国际、江南明珠城、韩坝小区、阳光二期、五洲三期、紫荆二期等小区的有线电视信号。同时,加快与省网络公司合作步伐,聘请专业公司对网络资产进行了清理、评估,制定并向县政府上报了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地派遣人员赴外地学习培训,积极做好了开展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是不断更新技术设备,确保为全县人民提供优质信号。5月份,为保证第八届刘邦文化节的宣传报道和开幕式的现场直播,专门对原有设备进行了检修调试,同时投入资金近百万元添置了移动演播室和光发、光收及附属等设备,新架设了从电视台机房到新四中8公里专用光缆线路,对机房的光接点进行了扩容改造,经过反复的调试、测评,确保了文化节开幕式时让全县人民同时收看到了开幕式的盛况。

三、以经营创收为保障,强化意识,拓展创收渠道。

一是更新经营理念,深挖潜力拓宽经营创收渠道。加强广告的经营管理和成本管理,对广告的价格、审核、播出、进账等实行审批制;完善激励奖罚机制,制订下发了《2010年度经营创收任务指标》,把广告创收与栏目创收相结合,创收任务与工资奖金直接挂钩,推行多劳多得、按劳取酬,严谨、合理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充分地调动了职工的创收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办活节目,做优栏目,扩大经营规模。通过进一步对节目进行改版,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大力开展联办和冠名活动,做活节目、做优栏目;通过强化节目意识,在经营、包装、推介上下功夫,结合实际,找准节目定位,对节目进行适时调整、改版、包装;努力打造品牌节目,并调整优化播出时段,合理确定收费标准,积极建立适应市场化发展要求的经营管理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三是紧缩非生产性开支,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今年,我局对设备购置、维修、材料收发使用等规定进行了修订与完善,实行采购、登记、入库、领用登记制度;积极倡导艰苦创业、勤俭办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严格财务管理审批,使有限的资金都用在了事业建设这个刀刃上。

四、突出行业管理,依法行政,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健康、良性发展。

一是加强宣传管理。重点开展了净化荧屏声频、抵制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严肃宣传纪律,杜绝虚假新闻、低俗节目,加大广告管理力度,杜绝播出虚假广告和违规广告,净化广播电视播出环境。

二是加强社会行业管理。为加大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力度,我局会同工商、公安等部门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销售、安装和使用进行了三次清理整顿,上半年共查获三个非法销售窝点,清理卫星电视接收设施115余套,拆除非法安装的卫星电视接收设施家庭户40多户,有效遏制了非法销售广播电视设施的行为。同时对城区有线电视的私拉乱接、盗窃有线电视信号行为给予严厉查处,确保了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畅通。

三是加强安全播出管理。以“高质量、不间断,既经济、又安全”为指导方针,严密防范“什么功”等敌对势力的破坏和反动宣传。建立健全了安全播出工作机构和制度,完善了防范设施和安全播出预案,确保了安全播出传输无事故。

五、狠抓队伍建设,完善制度,为推进广播电视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

一是加强班子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打造学习型党组织。通过在班子内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履职尽责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班子内言路广开、风正气顺,形成了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领导集体。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在进一步完善值班、学习、招待、车辆管理等日常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财务支出管理制度和具体考核办法,整顿机关工作秩序,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上半年,采取果断措施停发或扣减了十名违规员工的工资,对违反工作纪律造成不良影响的11名工作人员给予了纪律和经济处罚。

传媒资源范文篇6

一、广电传媒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人力相结合的物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广电传媒人力资源就是广电传媒内能够满足需要的、具有一定脑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员总和。广电传媒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广电传媒为了实现经济效益而利用一系列的科学管理理论,引进、开发和有效利用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其中包含以下三个层次的涵义:第一,广电传媒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作为广电传媒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广电传媒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不同分工和不同层次的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及其人员间的相互关系。因此,要实现广电传媒管理模式的重要变革,就必须通过创新对人的管理来实现。第二,广电传媒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如:研究和制订广播电视传媒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搭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以完善收入分配为中心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增加人力资本存量,增强广电传媒的竞争力等等。第三,广电传媒人力资源管理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不误的最佳组合。在社会效益上,广电传媒首先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由于广电传媒在意识形态上的特殊性,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在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等方面承载着责无旁贷的重任。在经济效益上,广电传媒要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价值,获取经济利益。而经济效益在一定条件下同时反映出社会效益的高低。

二、广电传媒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背景与现状

1.广电传媒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背景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和不断深入,我国广电传媒业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也相应进行了积极探索,大胆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概括来说,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步探索阶段(1978年-1987年)。此阶段以1980年10月召开的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为起点,广电传媒业开始探索发展改革之路。1983年3、4月间召开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之后,走上了全面改革和发展的道路。这期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恢复了广播电视专业人员的职称评审工作,开始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适当下放了人事管理权限,初步发展了广电行业的人事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搞活了人力资源管理。第二阶段:逐渐扩大阶段(1987年-1992年)。随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展开和事业单位自主经营、自主管理原则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再加上广播电视行业管理和法制建设的加强,广电行业人力资源自主管理权限得到了扩大,深入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积极探索工资分配制度,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相应提高。第三阶段:全面探索阶段(1992年-1997年)。这一阶段,广播电视台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加快,广电新闻改革势头强劲,各地兴起了创办系列台、走频道专业化道路的热潮。随着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意义、思路、目标和任务的越来越明确,广播电视台以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内部运行和管理体制为目标,引入激励和竞争机制,全面改革用人和分配制度,进行全员聘用制的试点,打破平均主义的“大锅饭”。第四阶段:全面推进阶段(1997年至今)。这一时期,党和政府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文件、措施,各地纷纷组建广电集团、广播电视总台、广播电视台。在试点的基础上,以推行全员聘用制和搞活内部收入分配为重点,让努力工作并且取得优异成绩的广播电视工作者得到与之相应的工作报酬。

2.广电传媒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广播电视产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各地的广播电视集团成为具有企业化运作特点的事业单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各级各地广播电视台的用人机制和人员结构变得十分复杂,大多数都采取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用工政策,同一广播电视台内,有公务员、事业编制、合同录用、临时用工等用人方式。但由此也引发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诸多问题:如内部没有形成系统岗位序列,岗位职责不够明确;员工职级、职称评聘不当,工作积极认真的同志往往就因为人事性质的不同,而导致在职称评定的过程中每每落后;缺乏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还是采用老员工带新员工的办法,在工作方法上没有创新,没有系统地培训课程,事实上,即使是老员工也需要进一步深造,进行系统地培训;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员工的积极性未得到激发;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单一,各级各类专业型人才缺乏等。(1)传统的人事管理思想和方式制约广电行业的改革发展。传统的管理体制过于僵化呆板,其人事管理方式主要是以“事”为中心,把人视为一种成本,其管理的目的和形式主要是对人的领导和控制,这种管理思想和方式,无法有效引导员工的积极性和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2)激励薪酬体系不健全。近年来,大多数广电传媒业都在进行人事制度改革,虽然在分配方式上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吃大锅饭”的局面,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薪酬分配上仍然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平均主义。比如说,国内很多广电行业基本都采取员工效益与薪酬挂钩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不同收视率的栏目之间拉开了奖金差距,但在栏目内部进行二次分配时,却仍存在“吃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倾向。其次,在薪酬设计上,岗位类型的划分比较单一,并没有细化划分编导、记者、主持人等岗位,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高水平的编导、记者、主持人的积极性,这样会导致优秀人才得不到相当的薪酬而选择离开,造成人才流失。(3)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不规范。在广电传媒行业中,编辑、记者、主持人和播音员,以及工程师和技术员等专业技术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是业务骨干。但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工种的特殊性,在人员管理上同样也存在差异性。就以主持人、播音员为例,作为广电传媒的形象代言人,是非常特殊的人才,因此遴选优秀的主持人和播音员也是广电行业人才引进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目前广电行业引进播音员、主持人的方式大多采取的是聘用制或者是占编制调入,却没有采取特殊岗位年薪制、聘任制,无法保证播音员和主持人作为特殊人才应享有的特殊待遇和应承担的风险。而且,有部分广电行业的主持人和播音员是分属频道或者部门管理,没有成立专门机构对全台的主持人和播音员进行系统的管理。如此一来,对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不规范,导致这些特殊人才缺乏统一管理和日常性的专业培训及考核,更无法最大化地发挥这类特殊人才的专业优势。(4)高层次人才相对缺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2年2月15日印发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将文化产业“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具备现代管理、经济和文化政策法规理论基础和文化产业项目运作人才。广电传媒业作为飞速发展的朝阳产业,人才则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目前,“宣传立台,开放办台,经济强台,人才兴台”已成为许多广电媒体办台的共识和理念。但从当前总体情况来看,一些地方台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广播电视台,普遍缺乏人才。一是缺乏既懂宣传,能搞技术,又懂经营管理,事业产业兼顾型高层次复合人才;二是缺乏在广播电视产品的策划制作、营销包装方面的专业人才;三是缺乏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

三、广电传媒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新行业的加入使广播电视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广电传媒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行业内部的人力资源需求发生着深刻变化,分配制度、用人制度、人员进退机制、人才开发、队伍建设等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广电传媒显然还没有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多年来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处于积累经验阶段,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

1.用人机制和薪酬评价不科学

效率和公平是薪酬激励机制的核心。合理的薪酬机制应该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将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以人为本的绩效文化。目前,我国许多电台和电视台实行的薪酬激励机制是把薪酬与收听收视考核联系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栏目(节目)质量,调动员工积极性,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一是不同收视表现的栏目之间奖金总额拉开了差距,但在栏目内部进行二次分配时存在“平均主义”的倾向,栏目组内部没有完全体现出“多劳多得”,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部分员工的积极性。二是在薪酬设计方面,只是按照管理人员、一线业务人员两类标准规定了基本奖金额度,岗位类型划分较为单一,没有体现出栏目内部不同岗位的不同价值,存在“一刀切”倾向,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高水平的编导、记者、主持人等的积极性,不利于留住人才。此外,在绩效考核标准制定、执行中缺乏畅通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导致员工对考核政策有意见但缺乏向上反馈的渠道等现象。

2.人才培养和流动体系尚不完善

随着我国大规模开展广电传媒教育,广电传媒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和知识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目前,我国39所“985工程”高校、73所“211工程”高校绝大多数都开设了广电传媒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汇集了国内外一批顶尖级的广电传媒理论人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但由于行业特点,在学历教育之外,还存在大量对非学历教育等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从学校到单位的“门对门”培养模式不能完全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有调查显示,近90%的新闻从业人员“从未有”或“极少有”脱产进修的机会:近一半的人“从未有”或“极少有”聆听专家讲座的机会。非学历教育水平低、规模小,成为了广电传媒发展后劲不足的原因之一。原有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制约了人才的横向流动,定期举行的招聘活动也难以满足广电传媒节目调整和扩大发展的需求而在人员的纵向流动方面,由于晋升和辞退机制没有理顺好,导致大多数从业人员还只能把行政职务作为唯一的职业评价指标。

3.总体人员过剩与专业人才缺乏的冲突

广电传媒业以前的机制与国有企业具有相似之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分配的人员成为目前编制的主流。广播电视业本身是一项需要较多年轻人从事的事业,而电台、电视台没有足够多的编制空间,因此出现了不少编制外人员,他们没有稳定的职位和岗位,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政治上也享受不到同等的待遇,如人事任免、职称评聘,完全是通过自己的作品说话。虽然,正是这种危机感迫使他们更加重视节目的创新和质量,不断地创作出优秀的专业作品,成为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但是,正因为没有比较公平的制度作保证,这部分人员就难以找到组织归属感,特别是一旦遇到困境就可能不得不放弃,而其中一些“功成名就”的编外人员可能很快进入其他广播电视部门的“编内”,因而就会造成广播电视台总体人员过剩同时又缺乏专业人才的冲突,并且导致广电传媒业优秀人才的流失,不利于长期稳定发展。

4.人才引进主观成分多,科学考核方式少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的企事业单位进人,都是采取成批定时的做法,而广电传媒业,主要是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一年一次。这种模式沿用至今,其实已经不再有其合理性。再加上在引进人才的机制中缺乏科学的考核方式,虽然现在有很多电视台采用统一考试的办法,看似公正,但事实上,这种应试的方法并不能真正帮助广播电视台招聘到合适的人才,而且考试的内容大多与广播电视传媒这一行业无关,都是随大流采用一些类似公务员考试的内容,致使真正有专业才能的人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分配的人员依然是以前编制的主流,这部分人仍享受着当时体制下的一些待遇,对广播电视节目的专业制作拿不起,却又不肯放下,而广播电视台聘用的许多编外人员虽然能力强、贡献大,却得不到公正的待遇,最终结果要么是另觅高枝,要么就是放弃努力。人才既然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生产要素,就应该采取市场化的配置方式。由于用人观念和制度管理存在缺陷,我国广电传媒的人力资源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总的来说是细分有余、统筹不足。人才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如人才高消费、内耗严重、人才的闲置等等。人力资源市场合理配置的目标,是要兼顾社会对人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人才自身的全面发展。供求关系的不规范很容易导致人才竞争、人才考核机制的畸形。人才考核机制的本意是通过绩效考核、优胜劣汰,从而达到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益,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的结果。有效的人才引进、考核机制必须秉持公平、公开、公正、诚信原则。

四、广电传媒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对策

广播电视传媒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智慧的竞争,在国内传媒市场上,并不缺少人才,缺少的是让人才充分发挥智慧的环境与体制。广电传媒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广电传媒人力资源规划、人员录用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和员工薪酬激励制度等多方面内容,实现广电传媒人力资源的最大创造价值。

1.制定科学合理的广电传媒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真正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来对待,而不仅仅当作“人力”对待。从根本上讲,人才的成长和发挥作用要靠机制来保证。因此,要把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机制作为实施“人才战略”、“人才工程”的关键环节切实抓紧抓好。随着广播电视传媒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广电传媒的决策者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在人才战略上建立“大人才”观,实现人才从“粗放式扩张”向“战略型储备”的转变,注重核心能力的培养,建立与广电媒介发展相适应的学习型组织。现在缺少的不是优秀的人才,而是缺乏培育与牵引人成才的机制与制度,缺乏良好的人力资源经营和模式。而人力资源规划是前瞻性、全局性地把握广电传媒发展方向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需经历三个阶段:资料收集——分析、编制规划——评估反馈。有针对性地对现有员工个人基本信息、人员的使用情况、员工年龄构成、员工素质等情况做出调查分析。因此,广电传媒人力资源管理规划首先应该是在广电传媒业发展的目标指引下,科学预测未来人力资源的供给需求状况,制定符合广电传媒实际情况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办法,保证广电传媒对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这是广电传媒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中间包含了定员规划、员工吸收规划、提高员工素质规划和员工激励规划。

2.建立渠道顺畅的人员录用分流制度

目前广电传媒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人员能进不能出。一方面编余人员、闲散人员不能随便推出去,如何安置这些人员成为一大难题;另一方面人员录用没有全面放开,这些问题造成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负担过重,阻碍广电传媒事业的发展。(1)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对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在内的所有员工,以员工与岗位的双向需求关系为基础,以履行岗位职责与业绩考核结果为依据,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立广电传媒与员工的人事关系。通过推行聘用制,所有员工都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聘用制不仅打破个人身份界限,而且打破职务界限,公平竞争,采取低职高聘、高职低聘、评聘分开等各种形式,使员工优胜劣汰,这样才能实现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避免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不断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利能力。此外,要实行竞争上岗制度,建立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选人机制。要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岗位的职责和目标的要求,对中层领导干部和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对一般人员实行双向选择,层层聘任。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前提下,通过个人申请、竞争演讲、民主测评、组织考核、领导审定等程序,使员工在工作中力争上游,得到提升空间。(2)建立岗位管理制度。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化的具体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领导岗位、普通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后勤岗位,不同岗位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逐步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打破人员身份界限,健全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用人标准,为招聘、选拔、考评、晋升等选人用人操作,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建立管理岗位人员、技术人才多通道分类晋升的岗位管理体系。(3)建立未聘人员的分流安置制度。把广电传媒从业人员分成几档,建立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对未聘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统一管理,为未聘人员再就业创造必要的条件。也可以把部分员工的档案放在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对未聘编外人员中的特殊群体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3.构建激励性薪酬体系

美国哈佛大学威廉•詹姆士的一项研究表明,员工在充分激励时,可发挥能力的80%至90%,而在仅保住饭碗不被开除的低水平激励状态,员工仅发挥其能力的20%至30%。因此改革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是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的又一关键。激励是决定广电传媒是否具有长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实现广播电视传媒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对员工进行激励,不断满足其合理需求。通过有效激励,可以消除员工心理上的各种顾虑和消极因素,提高传媒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自下而上的有机整体的巨大合力,使组织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1)定立基于岗位价值的薪酬标准。建立岗位薪酬标准,通过岗位评估建立职级序列,根据职级建立统一的岗位薪酬标准,为不同岗位、不同专业通道等级提供薪酬依据。(2)制定多种薪酬结构、多种支付方式的薪酬模式。第一,根据岗位工作性质差异及市场惯例,采用差异化的薪酬模式,如:岗位薪酬制即对象为管理岗位和人员,基本薪酬加绩效薪酬。年薪制即对象为负责全面管理的目标考核责任人,如部门主任、节目总监、频道总监等。计件工分制即对象为各业务一线和技术岗位,工作质和量可量化考核的员工。业务提成制即对象为业务经营人员。协议工资制即对象为台内关键岗位和外聘特殊人才。第二,根据岗位性质和工作方式制定不同的薪酬结构,提高岗位薪酬体系中浮动工资的比例,加大薪酬的激励作用。(3)实施差异化福利政策及中长期激励机制。建立差异化的福利制度,要素参与分配,建立节目创新和节目创优评价制度,实施版税分享和利润分享方案,其目的是通过创新分配制度,留住节目主创和业务经营骨干,吸引与激励优秀青年人才进行创造性工作,使核心人才创造更大的价值。(4)理顺薪酬分配流程,规范两级分配体系。第一,规范薪酬分配流程薪酬规划按照薪酬总量预算——部门薪酬预算——员工个人薪酬顺序,通过人力成本占总成本比例分析,根据人力成本增幅不高于收入及利润增幅等原则,确定薪酬总量预算。然后,对各部门实行不同的目标管理模式并进行目标考核,部门薪酬预算与目标考核结果挂钩,部门实行两级分配,员工个人薪酬与团队目标考核结果及个人绩效双挂钩。第二,规范两级分配体系。明确两级分配的权限及流程,通过统一的薪酬指导政策对各部门的薪酬方案进行结构化约束并进行薪酬监控。(5)建立多重激励机制。建立多重激励机制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提高组织效率,广播电视传媒业作为文化产业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备优势的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优秀员工提供的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是实现传媒竞争优势的源泉和动力。第一,晋升激励是指对有领导意识、开拓能力并有强烈晋升欲望的员工,采用岗位激励,创造岗位和机会来发挥其积极性,实现员工的个人设计。要留住人才,就应该想尽办法为从业人员的发展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帮助员工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我分享”、“自我实现”的“双自我”激励机制。第二,技术激励是指鼓励业务型、技术型员工走专家型道路。中央电视台在激励方法的创新上进行了许多大胆的尝试,推出年度十大评选系列,包括十大播音主持人评选、十大制片人评选、十大编辑记者评选等一线技术型员工的激励方法,每年评10个人,每个人给10万元奖金,还制定了经营和管理优秀人才的评选方法、技术岗位人选的评选方法,其中主持人评选出10个,每人每月15000元。其他的制片人、编辑、技术人员、管理岗位是每月10000元。这样,一线技术员工的竞争渠道和获取报酬的手段就多样化了,这种评选不仅是在报酬方面激励了一线员工,在对其工作成绩方面也是一种肯定。第三,精神激励主要是指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一是进行感情投资,关心员工工作之外的生活,帮助解决其个人的困难;二是培育员工的集体归属感,定期组织一些团体活动,培养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的意识。精神激励能创造良好的自然工作环境和社会工作环境,加强成员与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保持组织成员的良好情绪,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工作热情。

4.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人力资源信息进行是收集和加工,利用信息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和预测,辅助组织领导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与管理以及人事决策的信息系统。广播电视传媒业建立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便于对员工的文化水平、能力结构、对所从事的岗位的熟知程度、爱好等情况全面了解和掌握,并结合工作特点,把员工配置到最适合、最需要的岗位上,使员工自身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实现人力资源配置最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借助软件进行,主要功能模块有:职务分析系统、员工素质心理测验系统、管理人员测评系统、人力资源管理诊断系统、薪酬管理系统、员工招聘管理系统、员工培训系统、绩效考核管理系统、职业生涯管理等九个模块。科学地运用计算机软件,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增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用性,使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切实跟上广电传媒业发展的需要,从而促进和推动广播电视传媒业不断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从当前广播电视传媒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可以发现,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已经成为面临激烈竞争的广播电视传媒业发展的瓶颈。一个媒体能否在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发展壮大,最重要就是要看自己能否拥有一支高素质、有创造力的人才队伍,能否有丰富的人才后备资源,能否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对于以创造精神产品为主的传媒业来说,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更是其发展的根本,必须寻求新的开发、管理、利用、解放和发展传媒人力资源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途径和方式,创新广播电视传媒人力资源管理任重道远。

作者:贺璐 单位: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通史(第二版)[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6

传媒资源范文篇7

一、以新闻宣传为中心,宣传质量和舆论引导水平不断提高。

(一)、紧贴中心工作开展内宣,确保舆论导向正确。

新闻宣传工作始终体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要求,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宣传喉舌功能,为全县“奋力实现苏北率先全面建设美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是创新“两会”宣传形式。电台、电视台全程跟踪报道“两会”进程,进一步改进会议报道的形式,加大对会场外新闻的报道力度,增强了对参会基层代表委员的关注程度,较全面地反映了他们的呼声和愿望,并在会后增加了工作报告的解读和提案议案落实办理情况的跟踪报道,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宣传力度。先后开设了“大跨越大发展”、“主攻三重一大推进三百工程”等专栏,突出报道招商引资成果、经验、重点项目建设的新进展、新成就,营造了全县浓厚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氛围。

三是加重城市建设与管理宣传份量。开设了“推进城市建设、打造苏北名城”专栏,对我县城市建设的思路、政策,城建重点工程的建设和中心镇创建情况进行了报道。在电视台《新闻》中开设了“城市曝光台”栏目,对城市建设中出现的不和谐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促进城市建设和管理。

四是注重新农村建设及农业现代化工作宣传效果。开设了“产业富民我见证”等专栏,大力度报道我县集全县之力发展三大产业致富百姓的做法和经验。结合三夏,《新闻》开设了“三夏进行时”,对全县各镇积极备战三夏及各单位各部门积极服务三夏进行采访和报道,引导广大群众,做好夏收、夏种和结构调整工作。

五是适度增加民生宣传内容。开设了“大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专栏,重点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采访和报道,真正反映群众的呼声,帮助百姓解决问题。继续办好舆论监督、关注民生的“行风热线”和“热线追踪”栏目,对听众提出的一时难以解决,需要调查或协调的问题予以解答。

(二)、精心谋划重大活动宣传报道,圆满完成宣传任务。

采用系列报道、专题报道等多种形式,圆满完成了北京、南京同乡联谊会、第二届慈善晚会、领导干部理论大讲堂、刘邦文化万里行、第八届刘邦文化节等重要活动的宣传报道任务。

3月28日,“刘邦文化万里行”联谊文化活动在我县正式启动,我们精心策划,认真组织,选派骨干记者随团赴河南、陕西、山东三省,当天回传新闻,先后发稿30多篇,制作专题多期,对活动进行了及时的全面报道,在全县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第八届中国刘邦文化节期间,电台、电视台《新闻》围绕“江苏大汉之源”、“古沛新姿”等主题,开设了“办文化盛会迎四海宾朋”专栏,采用消息、通讯、评论等多种形式,先后播发了节会宣传稿件200多篇,大力营造全县人民喜迎节会,喜办节会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制作并播出了《历届文化节精彩回顾》、《风光》、《汉文化景点介绍》等专题节目8档100余分钟。电视台组织了50多人的专业队伍,第一次独立现场直播了第八届中国刘邦文化节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在第一时间让全县人民目睹了刘邦文化节开幕式的盛况,录制了六个活动实况,圆满完成了县里交给的任务。

(三)、实施精品工程,积极拓宽外宣渠道,提高广播电视宣传质量。

在节目创优和栏目设置上,我们解放思想,增加投资,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革改造。上半年共新开办自办固定栏目7个,引进高水平栏目7个,实现了电视史上的新跨越。电视《新闻》的时长由原来的每天20分钟增加到30分钟,同时增加了以民生新闻为主的《社会广角》板块,使《新闻》更加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对社教类节目《今日龙飞地》、《农村科苑》两个栏目进行改版,经过重新定位,改为《泗水亭茶话》、《美丽乡村》两个栏目。经济类专题节目着力打造《经济资讯》和《卫生健康》两大栏目。新开办《法治》和《生态教育》两个联办栏目。少儿选秀类新栏目《快乐宝贝秀》异军突起,开创了我县选秀类栏目先河,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另外我们还注重加强节目的引进播出,投入巨资与影视制作公司合作引进了《今古传奇》、《警世通言》、《向尚看齐》、《快乐生活一点通》、《盛世收藏》、《影视界》等一批名优栏目,实现了栏目类型与受众群众的全覆盖,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在外宣工作中,重点围绕我县铝产业、煤盐化工、农产品加工、城市建设、汉文化开发等认真组织稿件,在中央、省市台进行了播发,较好地向省内外推介了,提升了的形象。特别是在文化节前后,先后在中央、省市电视台播发了《中国第八届刘邦文化节开幕》以及《刘邦文化节昨开幕精彩晚会奉上视听盛宴》、《第八届中国刘邦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举行》、《刘邦文化节开幕刘氏子孙拜祭刘邦》、《:特色产业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等十多条新闻,全方位地做好了对外宣传工作。

二、以事业建设为基础,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探索扩大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的有效途径。

今年以来,我局事业建设重点以推进农村有线电视覆盖和做好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准备工作两个方面进行,坚持事业建设、产业发展与管理并重的原则,积极促进了全县有线电视事业的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加快农村有线电视进村入户步伐。今年,我们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开展争创省有线电视先进县为目标,根据我县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实际情况,我局制订了具体的施工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职责、明确目标任务,集中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财力和物力,用足用好省补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的入网积极性,全年计划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5万户,提高整体入户率13个百分点。上半年,在农网建设上我局共投入资金180万元,新发展用户2.1万户。

二是加快做好城区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启动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在做好线路日常维护工作,做到小故障随时排除,大故障不出当日排除的基础上,新安装有线电视用户1025户,移机124户,复机56户,维修2500余次。上半年,投入资金200万元,架设光、电缆22公里,开通了家和花园、汉城国际、江南明珠城、韩坝小区、阳光二期、五洲三期、紫荆二期等小区的有线电视信号。同时,加快与省网络公司合作步伐,聘请专业公司对网络资产进行了清理、评估,制定并向县政府上报了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地派遣人员赴外地学习培训,积极做好了开展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是不断更新技术设备,确保为全县人民提供优质信号。5月份,为保证第八届刘邦文化节的宣传报道和开幕式的现场直播,专门对原有设备进行了检修调试,同时投入资金近百万元添置了移动演播室和光发、光收及附属等设备,新架设了从电视台机房到新四中8公里专用光缆线路,对机房的光接点进行了扩容改造,经过反复的调试、测评,确保了文化节开幕式时让全县人民同时收看到了开幕式的盛况。

三、以经营创收为保障,强化意识,拓展创收渠道。

一是更新经营理念,深挖潜力拓宽经营创收渠道。加强广告的经营管理和成本管理,对广告的价格、审核、播出、进账等实行审批制;完善激励奖罚机制,制订下发了《2010年度经营创收任务指标》,把广告创收与栏目创收相结合,创收任务与工资奖金直接挂钩,推行多劳多得、按劳取酬,严谨、合理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充分地调动了职工的创收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办活节目,做优栏目,扩大经营规模。通过进一步对节目进行改版,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大力开展联办和冠名活动,做活节目、做优栏目;通过强化节目意识,在经营、包装、推介上下功夫,结合实际,找准节目定位,对节目进行适时调整、改版、包装;努力打造品牌节目,并调整优化播出时段,合理确定收费标准,积极建立适应市场化发展要求的经营管理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三是紧缩非生产性开支,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今年,我局对设备购置、维修、材料收发使用等规定进行了修订与完善,实行采购、登记、入库、领用登记制度;积极倡导艰苦创业、勤俭办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严格财务管理审批,使有限的资金都用在了事业建设这个刀刃上。

四、突出行业管理,依法行政,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健康、良性发展。

一是加强宣传管理。重点开展了净化荧屏声频、抵制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严肃宣传纪律,杜绝虚假新闻、低俗节目,加大广告管理力度,杜绝播出虚假广告和违规广告,净化广播电视播出环境。

二是加强社会行业管理。为加大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力度,我局会同工商、公安等部门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销售、安装和使用进行了三次清理整顿,上半年共查获三个非法销售窝点,清理卫星电视接收设施115余套,拆除非法安装的卫星电视接收设施家庭户40多户,有效遏制了非法销售广播电视设施的行为。同时对城区有线电视的私拉乱接、盗窃有线电视信号行为给予严厉查处,确保了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畅通。

三是加强安全播出管理。以“高质量、不间断,既经济、又安全”为指导方针,严密防范“什么功”等敌对势力的破坏和反动宣传。建立健全了安全播出工作机构和制度,完善了防范设施和安全播出预案,确保了安全播出传输无事故。公务员之家

五、狠抓队伍建设,完善制度,为推进广播电视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

一是加强班子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打造学习型党组织。通过在班子内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履职尽责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班子内言路广开、风正气顺,形成了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领导集体。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在进一步完善值班、学习、招待、车辆管理等日常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财务支出管理制度和具体考核办法,整顿机关工作秩序,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上半年,采取果断措施停发或扣减了十名违规员工的工资,对违反工作纪律造成不良影响的11名工作人员给予了纪律和经济处罚。

传媒资源范文篇8

关键词:大众传媒要素;关系影响;高校教学;体育教育;实证与理论

在信息技术发展日益成熟的今天,传媒形式也进一步丰富,不仅如此,体系化的大众传媒资源也让学生的学习资源更为丰富,尤其是对多数大学生来说,大众传媒中所传播和推介的理论观点和问题认知更符合其学习习惯。探究大众传媒与高校体育教育活动开展之间的关系及影响,也将从根本上应用好多种素材,优化教学活动的质量。

1大众传媒的特点内涵及价值功能分

在现代社会生活方式中,出现了各种借助信息技术而不断发展的产业元素。大众传媒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元素。大众传媒不仅使人们更为便捷地接触和了解相关事物,同时也对人们的性格特征和具体理念产生了实质性影响。认知大众传媒的特点内涵及其具体的价值功能,对利用这一资源有着重要作用和价值。

1.1大众传媒的特点内涵

大众传媒是指大众传播媒介通过使用诸如报纸、广播、电视等一系列广泛分布的传播符号的应用内容。在整个信息传播活动开展过程中,传播媒介是信息体系化传播的载体和基础,也是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系统化交流和沟通的基础。随着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成熟,如今整个大众传播媒介实现了成熟发展,具体而言,大众传播媒介可以分为2类:其一是以印刷等为基础的媒介形式,如杂志和报纸等;其二则是包含了广播电视或网络平台的电子媒介。大众传播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其通过使用各种媒介形式,向人们传输相关信息和知识理念等。在信息化成熟发展的今天,大众媒介的传播便捷性进一步突出,无论是信息传播的规模,还是其传播速度都超出了以往的任何时代。当然,目前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媒介活动也实现了成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大众传媒形式更加便捷。而学生作为整个大众传媒过程中的受众群体,其实际上对传播的内容和形式有一定筛选性。大学生会从自身兴趣点出发,通过融入自身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实现大众传媒与学生培养之间的系统化融合。大众传媒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其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大众传媒活动受众多、传播面复杂,无论是传播规模,还是传播人数均超过其他传播形式。在整个大众传媒活动具体过程中,受众自己会结合自身理解和感知,选择及筛选相关内容。其次,大众传媒活动传播迅速,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通过充分发挥传播媒介的优势,其能够在最快时间实现传媒信息的有效传播。此外,部分大众传媒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其日益职业化和规模化。

1.2大众传媒的价值功能

大众传媒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其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和影响力,认知大众传媒的价值功能是应用好这一媒介资源的前提,系统地看,当前大众传媒在应用过程中,其价值功能主要有:首先,对大众传媒活动开展来说,信息传播是其首要功能,在充分发挥和利用各种传媒攻击的基础上,其能够让传播受众接触到各种信息资源,实现大众传媒便捷性的有效发挥。其次,通过开展大众传媒活动,其能对整个社会的价值理念和舆论导向形成全面完善的影响。完善开展大众传媒活动,尤其是通过推广和传播其中极具价值的具体理念内容,从而能够对受众形成全面有效的影响。特别是其中一些积极信息和内容的弘扬,能够起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和价值。当然,随着大众传媒的作用价值不断完善,如今其在人们生活中,还起到了娱乐生活的价值作用,对多数人来说,使用大众传媒,能够让其获得和感受到更多不同的元素内容,从而在丰富自身知识素养的同时,提升其生活兴趣,实现自我放松。当然,正是大众传媒活动所具备的影响力使得其传播的内容必须进行合理化筛选,尽可能避免其负面功能的发挥。

2大众传媒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关系及关联影响

2.1大众传媒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关系

从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来说,大众传媒实际上是其资源创新过程中的重要资源资源,如果能够将大众传媒资源系统化应用到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其将实现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创新与完善。而大众传媒不仅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一种全新资源,同时如果能够对这一资源进行系统化应用,其能够从根本上优化和创新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理念。而对大众传媒来说,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是其传播的受众之一,当然其也对大众传媒具体开展提出了内容上的相应要求。例如,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除了课堂上的内容教学外,能够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的媒介要素就是电视和互联网大众媒介,学生通过使用这两种传播方式,具体感受体育活动中存在的内涵和魅力。

2.2大众传媒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关联影响

大众传媒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一样都是整个社会传播过程中的社会现象之一,因此两者之间有着重要关联,而且随着体育教学与大众传媒知之间的关系日益密,两者的依赖性进一步加强。通过有效利用大众传媒方式,其使得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实现了成熟发展,尤其是推动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乐趣,从而为学生了解各项体育运动提供了有效帮助。此外,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大众传媒在应用时,其选择的内容也需要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来选择。当然,学生在接触和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时,其更会结合自身兴趣爱好,选择相应内容。最后,大众传媒推动了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发展与进步,同样,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实际上也是大众传媒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正是两者相互促进,互相推动的关系决定了想要应用大众传媒资源,就必须从高校体育教育活动的具体特点出发。

3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1教学理念陈旧,教学资源缺乏融入性

尽管当前多个高校针对自身教学需要,对整个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化调整,但是从时展要求上看,其在教学理念的确定和教学资源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相应问题,尤其是当前仍然使用陈旧的教学理念,学生很难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感受到教学的作用和价值。在信息技术成熟发展的今天,教学资源体系极为丰富,而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将各种教学资源及时融入其中。但是目前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其使用的教学资源较为单一,特别是未能将各种元素系统化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3.2缺乏教学趣味性,教学方法

及教学考核机制不合理当前在整个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应有的教学趣味性,从而使得学生整体参与积极性不足,从而影响了教学活动质量和效果,事实上,对体育教学活动来说,其作为一项整体性活动,想要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其需要提升教学趣味性。但是目前在整个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未能将教学趣味性融入其中,从而使得很多学生未能积极参与其中。当然,由于未能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因此整个教学活动缺乏科学性。

4结合大众传媒途径探究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具体开展思路

随着当前高等教育体系不断成熟,体育教学作为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最佳效果,不仅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同时也需要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完善整个高校体育教育机制,而大众传媒资源不仅符合时展的特点,同时也对学生有着较强吸引力。因此,充分利用大众媒介资源,系统化开展高校体育教育活动有着重要作用和价值。其具体实施思路主要有:在利用大众传媒途径开展高校体育教育活动时,必须注重对学生价值理念进行有效融入和合理引导,通过选择正确的素材,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大众传媒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其必须结合价值理念的诠释和发挥,进而让学生对体育活动的价值作用形成全面理解和成熟认知,从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学习观念,进而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理想效果。随着当前教育理念不断成熟,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全面,如何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最佳效果,就需要对推动和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各项元素进行系统化分析和全面认知,通过具体创新和实质化应用,从而满足人才培养与教学创新的双重任务。以篮球明星科比为例,很多高校学生通过互联网和电视等媒介形式,对科比进行关注。学生在认知科比时,不仅能够感受到其精湛的篮球技艺,同时也能对科比的篮球精神进行全面认知,学生在学习认知这一体育精神理念的同时,也能对自身参与体育活动提供有效帮助。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应用大众传媒过程中,其受众群体是当代大学生,而想要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入,就需要在对大学生学习需求及自身特征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传媒要素,从而使得高校体育教育活动能有效应用这一媒介资源。随着当前学生自身发展理念不断成熟,科学文明的价值理念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有着重要影响,要充分发挥体育信息的及时性和便捷性,以及其动态性和多样性,从而能够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事实上,体育教学活动不仅是知识的介绍和推广,同时也是文化理念的传播过程。所以,必须注重大众传媒活动的文化内涵融入。从当前大众传媒活动开展的具体形式上看,其对高校体育文化传播有着重要影响。不仅如此,在利用大众传媒活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时,还要结合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等各种基础元素,选择合适的大众传媒方式和资源要素,从而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5结语

随着教学资源的丰富和教学理念的成熟,学生的成长学习环境实现了进一步完善,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日益完善,如今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对学生教育而言,大众传媒不仅丰富和完善了学生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同时也使得整个高等教育环境需随之做出相应调整。在多数学生看来,其更喜欢大众传媒这一便捷、迅速的传播途径。因此,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时,如果能够将这一媒介方式的优势充分展现和融入其中,其必然能够在提升学生素质的同时,满足其学习需要。

作者:周爱萍 单位: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庄俊涛.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体育时空,2013(12):123-126.

[2]邓力.高校体育文化传播载体研究--以大众传媒为例[J].管理学家,2013(14):75-79.

传媒资源范文篇9

传媒的产业发展离不开国家恰当的产业政策,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产业政策恰当可以加速产业的升级换代,否则将成为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1我国传媒业的产业政策限制了传媒资源的有效流动与合弹配置

我国传媒业的产业政策还处在不断摸索和完善的过程之中,具有过渡性、滞后性和不稳定性的显著特点,这是由我国传媒“渐进式的改革方式”决定的。政府在行政控制的逻辑起点和财政压力约束的历史起点的初始状态下,选择在不改变既有制度框架的前提下对传媒经营层面放权让利,同时在传媒的管理体制上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混合体制。这种具有“路径依赖”特征的制度安排为传媒的产业发展开辟了一定的空间,但也使传媒的产业角色无法充分扩大,产业发展必然具有相当的局限性。

在这样的政策下,我国传媒业始终处于政府行政管理之下,条块分割,形成了行政壁垒和区域市场壁垒。所谓条块,从“条”的方面来说,就是按照国家的行政系统组织来进行,强调纵向的“归口管理”;从“块”的方面来说,就是强调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属地管理。从部级层面来讲,报刊和音像图书的出版管理由新闻出版署负责,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的管理由广电总局负责,而教育电视管理由教育部负责,对外宣传和互联网宣传管理由国务院新闻办负责,文化艺术娱乐业管理由文化部负责,相关产业如信息产业等的行政管理由信息产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负责。而省、地、县也大致参照上述模式在各自的区域和系统内办报办台,实行封闭式发展和管理。总的来说,我国传媒业采取的是多头管理、行业所属、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的四级办报台体制。

这种产业体制使依靠行政组织和行政手段来形成垄断成为可能,并随着传媒业的市场发展形成“行政性市场垄断”,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垄断依靠行政和市场的双重力量形成,既具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垄断的特点,依靠行政组织和行政手段来推动垄断的形成和运行,又融入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垄断的成分,依托目前尚不完善的市场机制来操纵垄断。“行政性市场垄断”阻碍了传媒资源的有效流动与合理配置,无法形成开放、统一的全国性大市场,使传媒无法向其它地区扩张,也使得跨媒体的经营很难进行。

2我国传媒盲目进入非相关产业的失败实践

综观国外传媒集团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跨媒体、跨地域、跨行业的发展是一条必由之路。国外传媒集团也主要是沿着这么几个方向来加速资本的流动,实现产业链的建构和产业族群的建立。而我国传媒囿于行政壁垒和区域市场封锁,无法通过市场实现资本的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基本无法进行跨媒体和跨地区扩张。政策的限制使得我国传媒无法按照理想的蓝图来行动,只好让资金流向政策限制较少的行业和领域,而无法顾及自身产业链的建构和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产生。出于追求利润的原始动机,很多媒介看什么行业呈现出高利润的迹象就投资哪个行业,大多是与传媒业不相关的产业,如房地产、酒店、旅游、餐饮、商贸等。这种盲目的行为是媒介的资本流向受政策挤压以及自身经验不足导致的一种必然,也必然会使传媒在非相关产业的经营中遇到诸多问题和困难,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

如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曾大量投资于与报业毫不相关的产业,在短短三四年内就亏损1.4亿多元。并作为股东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湖南电广传媒集团在“电广传媒”上市之后,从媒体广告业一路扩张到金融、旅游、地产、会展、投资咨询、有线网络、调查业等十多个领域,但效果却令人失望,“电广传媒”因此成为中国第一家以股抵债的传媒股。“诚成文化”也是一个陷入盲目的跨行业投资的传媒案例,其投资范围广泛散布在众多领域,如投资证券公司、拍电影、开夜总会、做房地产、办药厂等。广泛的跨行业投资使“诚成文化”的资金链不胜负荷,经过多次转手成为“ST万鸿”,完全脱离了传媒产业。

这些都是我国传媒盲目进入非相关产业所付出的惨重代价。问题的核心在于,传媒脱离自身优势,盲目进入陌生的经营领域,不仅与媒介主导产业脱钩,而且项目过多,规模过大,导致资金分散,管理成本上升,结果不仅没有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使媒介的原有资金遭受损失。但即便如此,我国传媒进行产业扩张并获取更大资本的渴望依然强烈,只是开始探寻更为合理的路径。

二、传媒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主导产业

经过前期不太成功的产业扩张实践,我国传媒吃一堑,长一智,开始理性地思考适合的产业发展取向。经验的不断积累是这一转变的经济逻辑线索。

实践经验表明,我国传媒的核心优势还是传媒的主导产业,并且还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要发展壮大还是应该先立足于此。而脱离传媒的主导产业,进入不相关的陌生领域,则无法建构传媒的产业价值链,无法优化传媒的产业结构,也就无法突显和强化传媒的核心竞争力,实在是不智之举。

1传媒的核心竞争力具有“路径依赖性”和“辐射性”

传媒的核心竞争力是传媒合规律地认识并运作自身特殊资源的特殊能力,其形成具有“路径依赖性”,即对其发展历史的一种依赖,是需要一定时间积累并难以被真正模仿的战略性资产。。如果传媒不注重自身原有的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不着重发展有一定历史积累的主导产业,其核心竞争力就难以真正确立。

传媒的核心竞争力具有“辐射性”,可以将其效能从核心业务扩展到一般业务,从主要的价值链扩展到次要价值链,从核心产品延伸到各种最终产品。所以,当传媒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开发新业务时,这种核心竞争力将通过极强的辐射作用扩展到新业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获得整体竞争优势。

而传媒的整体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最薄弱环节的影响,正如链条一样,其耐力大小决定于最弱那一环的耐力程度。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竞争力战略的整体性就更为重要,在存在严重弱势的情况下应首先消除弱势,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所以,传媒不应该贸然选择缺乏资源和经验积累的陌生领域,否则很可能会深受其累,影响其整体竞争力。

2根据传媒核心竞争力进行跨媒体、跨行业和跨地区的产业价值链建构

传媒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与竞争对手在价值链上的差异。根据核心竞争力来做价值延展,能够使传媒具有一种不同于竞争对手的盈利模式或发展方向。而传媒产业价值链的延展主要是沿着跨媒体、跨行业和跨地区的方向进行。

传媒进行跨媒体产业链的建构可以实现更加充分的资源共享,如信息、人力、技术设备、传输网络等,从而在不同媒介与市场之间产生协同效应,既可以提高资源的重复利用率,降低经营成本,又可为广告客户提供多媒介之间的整合营销传播服务,取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与跨媒体横向整合相对应的是上下游产业链的纵向整合,即对传媒产业链的不同环节所进行的整合。纵向整合可以将外部交易内部化,从而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竞争的市场稳定性,同时还可以发挥各环节的协作优势,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并使传媒分享上下游产业的盈利渠道。

而传媒进行跨行业产业链的建构,是要突破收入来源过于单一的产业发展瓶颈,打造“多点支撑”的经营格局。以广告收入为单点支撑的赢利模式风险比较大,而且不足以支撑传媒产业的整体发展。而跨行业的多元化扩张可以降低广告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产生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跨行业的多元化扩张有两种方式:相关多元化扩张和非相关多元化扩张。

相关多元化扩张可利用业务间的相关l生实现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以及能力和优势的转移,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延续了主导产业的既有优势,能增强传媒的整体竞争力,而且风险也比较小。

而非相关多元化扩张则无法利用业务间价值链的共通性达到以上目的。传媒在非相关产业中缺乏资源、人才、技术优势和市场经验,具有很大风险。现阶段,传媒的多元化扩张应该是有序和有机的产业链建构,是相关行业的价值链接,这样才能建立结构竞争的优势,避免规模的不经济以及单一市场的增长极限。

另外,传媒产业价值链的建构也离不开跨地区的扩张,否则传媒集团的规模也不可能做得很大。由于我国东西部传媒业发展的梯度与差异,跨地区扩张可以将发展中的“时间”落差“空间化”,进行更广地域范围内的产业链重构,这不仅是传媒产业链建构的内在应有之义,甚至可能是释放传媒业下一轮跨越式发展潜力的重要机遇源泉。

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扩张还是传播新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数字化技术在传播领域的普及,原本各异的媒介之间逐渐模糊了相互之间的清晰界线。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成为整合各种媒介资源和相关行业资源的平台。由此,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扩张获得了技术条件的保障。以技术融合为特征的传媒汇流和产业融合趋势正在形成,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传媒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电信产业之间的相互并购。这些产业实际上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视为广义的传媒产业。或者称为“大传媒产业”。

围绕传媒的主导产非进行“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的产业价值链建构是传媒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沿着这些方向进行传媒资本流向的现实选择,才能完善传媒的产业价值链,优化传媒的产业结构,强化传媒的核心竞争力。虽然这样的资本流向还在经历政策限制的阵痛,但是也已经能看到政策松动的希望。

三、传媒资本流向的改变——向主导产业回归

吸取了前期失败教训的我国传媒开始认识到传媒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以及建构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产业价值链的重要性,于是纷纷收缩战线,向传媒的主导产业回归,并围绕主导产业进行谨慎的扩张实践,试图寻求一些突破。

1传媒向主导产业回归的实践推动了政策的承认和支持

许多传媒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内部整合,将主要资源和注意力都转移到传媒的主导产业上来,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前期的被动局面,经营业绩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势头。随着传媒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成功的案例也越来越多。

我国传媒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一直遵循这样的规律:实业先行、理论总结、政策突破。因此,要取得政策上的支持,必须先有实业的尝试。正是因为我国传媒的产业扩张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才推动了中国传媒产业扩张的整体走向,使其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进而推动政策的承认和支持。

2001年8月,中央颁布了“17号文件”《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允许多种媒体兼营、跨地区经营和跨行业经营。随后又有一系列重大政策与法规出台,大大放宽了传媒产业扩张政策。2003年12月,国办发105号文件《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的出台具有划时代的变革意义,初步确立了事业和企业两分开的媒介分层管理体制,进一步为中国传媒的产业发展解除了困扰和障碍。

2政策的放松为我国传媒采取适合的产业发展取向提供了契机

政策的放松作为我国传媒产业扩张及资本流向渐趋理性的政治逻辑原因,实际上是媒介自己争取到的机会,它们以不断的实践推动着中国传媒产业生态的逐渐改善。这为我国传媒采取适合的产业发展取向提供了契机。我国传媒开始更大胆地围绕主导产业进行跨媒体、跨行业和跨地区的产业扩张,结合自身条件合规律地选择资本流向。并取得了不少成绩。

如上海文广传媒集团推出《第一财经》就是跨媒体运作的一个典型例子。《第一财经》实现了电视与广播在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品牌资源上的整合与共享。而《第一财经日报》由三家传媒联办,在京津、长三角、珠三角同步面世,首次实现了广播、电视与报业的结盟。

在跨行业发展方面,上海文广传媒集团也比较典型。它围绕媒介、文化、娱乐等相关产业实施多元化扩张,成功实现了以文化、信息产业为主要指向的跨行业投资,拥有广播、电影、电视、报刊、音像出版、网络、文艺院团、演出场所、体育俱乐部等多个相关产业的资源。

而我国传媒的跨地区扩张经过了最初的发行输出、内容输出和品牌输出后,开始进行资本输出,以资本为纽带,创办面向全国或某个经济区域的新报,如《新京报》、《每日经济新闻》等。以资本为纽带的跨地区扩张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四、结语

传媒的资本流向与传媒的产业发展取向之间关系密切,而传媒产业政策又与传媒的产业发展实践互为影响。经过梳理可以看出,我国传媒在产业发展的早期阶段,迫于政策的限制,产业发展取向并不科学,资本主要流向非相关产业。但实践经验促使传媒和政府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传媒的资本流向开始向主导产业回归,产业发展取向变为以文化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相关多元化发展,强调产业价值链的建构和传媒的整体竞争力,目标是建立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的综合性信息传播集团。这样的产业发展取向才能使我国传媒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并有实力去面对日益激烈和复杂的市场竞争。

传媒资源范文篇10

关键词:数字化;传媒;产业;经济特征

从媒介发展的现状来看,数字化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并不必然是前者取代后者,媒体的融合会是一种趋势。虽然,现在人们对媒介融合的过程和结果还众说纷纭,但在实践层面,探索已经在进行。美国“坦帕新闻中心”的建立和解放日报报业集团“E”战略的推出等一系列国内外媒介融合的尝试,为我们的思考提供了现实的注解。

应该看到,数字化对媒介融合趋势的推动,带来的不只是媒介之间合作模式的变化,而且改变了传媒市场的结构。这要求传媒业在变化了的背景中熏新思考新闻生产模式、受众接受模式和媒介经营管理模式,同时也要求媒介规制针对这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传媒业经济特征的新变化

数字技术的出现使得传媒业的经济特征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本文中,我们将其细化为传媒产品的生产、传媒产品的消费、传媒业的市场结构和传媒规制等几个具体的指标,对比在传统媒体环境和数字化环境中这些指标的变化。

1.传媒产品的生产

传媒产品的成本结构具有高的生产成本,低的边际成本的特性,即生产时会花费很大成本和时问,再制造却很便宜,所以,传媒产品一般不根据生产成本来定价,而多以产品对消费者的价值作为定价基础、在数字化背景下,这一特性被扩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下降,生产规模扩大。数字化技术使传媒产品能够被轻易地复制、储存、传输。相对于传统媒体,数字化传媒产品的边际成本进一步下降,也拉低了由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分摊形成的平均成本,容易形成规模经济。例如,即使是发行量很大的纸质媒体,新闻产品被复制的量也有一个范围,而在网络时代,这条新闻可以被更多的人阅读,理论上来说,覆盖的范围无限。这使得新闻产品生产的平均成本下降,理论上的利润空间增大。

产品的类型扩充,范围经济优势凸显。Tapscott(1996)认为,在数字经济下,所有的信息都可被以数字形式予以创造、传递及储存,因特网的出现把许多产业在某种程度上都转变成“信息产业”,如网络上的文章、新闻、或某种娱乐内容。当它的读者愈多,力量就愈大,利益也愈大;当越过某一门坎后,其报酬即可随每个单位的投入而不断增高,“报酬递增法则”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一个普遍的现象。当多种信息产品联合生产比单独生产更加经济,范围经济优势凸显。

产品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顺应数字化背景下受众消费模式的改变,细分化、小众化、定制式的生产方式成为趋势。

2.传媒产品的需求

数字化拉近了媒介生产者与消费者间的关系与距离,在网络数字信息的世界中,消费者与生产者能迅速有效的掌握彼此的供需结构。消费者对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明确,生产者维护客户的难度也越来越高,只有不断地开发出精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小众化产品,才能适应竞争的需要。

数字化传媒更加适应受众需求的多样化和受众市场的细分化。从经济属性看,传统的传媒产品是一种典型的搭售商品。比如,读者买报纸,往往只是对他某一篇或某几篇文章感兴趣,而他仔细阅读的也只是报纸的一部分内容。观众看电视,要忍受广告和他不感兴趣的内容的折磨,等待感兴趣的节目的出现。数字化时代。受众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只对喜欢的内容付费,传媒将细分市场,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

数字化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传媒的双向互动功能。传媒产品是一种经验产品,消费者在买这些产品时,可能先要知道它的价值。传统媒体虽然也注重对受众需求的满足,但其标准化生产的特性,使得生产决定消费的单向路径很难改变。而在数字化时代则强调消费者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对传媒产品提出意见和需求。例如,线上游戏经常是先在网络上免费使用,一方面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建议不断改进,另一方面也培育了消费需求,再借由正式人会来回收成本。

数字化传媒打破了传播的时空限制。受众可以在任意选定的时问进行收听收看,如有兴趣可以反复收听收看。这表明数字化背景下,传媒产品的销售范围不仅在空间上扩大了,在时间上也被延展。

3.传媒产业的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和进入障碍,前两个要素主要描述特定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后一个要素主要描述市场中企业和市场外潜在竞争企业的关系。

数字技术对传媒市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造就了新一代的竞争者,这使得市场资源被稀释和重新分配成为一种常态,原有市场的掌控者必须调整其使用资源的模式,以期在资源重新分配的过程中,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数字技术使传播渠道不再稀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准入障碍。同时,新兴传播科技加速了传媒市场的淘汰率,新兴传播科技的引进提升了传媒组织的效率与商品的精确质量,那些无法采用新兴传播科技的传媒组织将迅速被淘汰(sohn,1999)。上述几方面都使得传媒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数字技术打破了传统的地域和媒介形态限制,促进了多媒体的融合,提高了传媒市场的集中度。科技发展既能有效促进多媒体内容的生产、传递,又能迅速地整合不同的媒介产业与部门,因此进一步扩增了媒介经营权集中以及支配市场的各种机会。

4.传媒产业规制面临的挑战

媒介组织和其它商业组织的最大不同,在于它所生产的产品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且有极强的外部性。这是政府对媒介进行规制的重要原因之一。

数字化扩展了传媒产业的影响范围,提升了传媒产品的公共品属性,增强了传媒产品的外部性。例如,原本在一个区域内发行的报纸,其刊登的新闻只在本区域内产生影响。而通过互联网,这条新闻可能会传遍全国,甚至全球,其影响的范嗣扩大了。它所带来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也就随之扩大。

此外,数字化改变了以往传媒产品生产、流通易受控制的局面,使信息的传播更为自由,传媒产品的生产更加分散和多元;数字化还改变了以往媒体地域性传播的特点,将范围扩大至全球。同时,数字化使得部分媒体具有了公共媒体的特征,人们能够以多样化的文本探讨大众媒体忽略的议题和观点,在行动上挑战既得利益、推进社会变革。这些变化都对传媒规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数字化背景下传媒业的发展策略

传媒业发展策略的选择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出数字化背景下传媒的新特征。从传媒产业的层次看,数字化带来传媒产品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的变化,这要求传媒业要重构产业价值链并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从传媒组织的层次看,数字化使得传媒市场竞争加剧,市场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这要求传媒组织向外要走全球化道路,向内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从传媒规制的层面看,传媒业的特殊属性和数字化给传媒业规制带来的新挑战,要求对传媒规制的具体制度和措施进行改革和完善。

1.适应数字化要求,重构传媒产业价值链

产业价值链是一种相关资源的组合,其优化的过程应着眼于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全部价值。资源组合要围绕核心竞争力展开。在传统媒体时代,渠道是一种稀缺资源,因此,价值链的构建多围绕渠道展开,形成了向深度挖掘的链状结构的价值链。随着技术的进步,渠道已不再稀缺,新兴媒体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整合资源。数字化传媒组织应重新思考价值链的结构,以宽度取代深度。建立上、中、下游更有效率的运作系统,形成一个资源联络网。

构建网状结构的数字化时代传媒产业价值链。网状结构的价值链即用强势的资源、品牌、内容带动相对弱势的资源、内容,从而形成一个资源网,将所有的资源分类囊括进去,充分实现各种资源的价值。例如,搜索引擎的出现,使得原本可能没有什么价值的零散信息,聚合在一些关键词下,从而具有了价值。

构建极具结构灵活性的新的传媒产业价值链。数字化造就了一个全民生产、全民消费的媒介时代,因此,新的传媒产业价值链应该是一个“活”的结构,可以不断地将资源吸入其中。以“维基百科”为例,跟传统的百科全书相比,“维基百科”最大的优势在于充分地利用了资源,它不是由一个人完成,而是全社会共同完成。同时,它不断地利用新的资源进行调整和重新排列,最大地体现了数字化时代媒介生产的优势。

在重构的价值链中,内容依然是核心竞争力。这里所说的内容,不仅是传统意义上能够吸引眼球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带来一种联动的效应。比如在赢利模式方面,内容本身就是一种模式,它可以引发读者对相关信息的关注,通过内容的互动产生更多的商机、链接更多的资源。因此,数字化媒体要进行内容的原创,现有的数字化媒体,如网络,其生产方式主要还是建立在对传统媒介内容的采集、编辑、整理这个上面,没有自觉地体现出链接和互动的特色。

2.推动集团化建设,融人全球竞争

数字化技术无与伦比的优势使得信息传播的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同时,竞争的压力和资本逐利的本性也借助传播科技的发展,在全球范嗣内蔓延,尼葛洛庞帝认为:“数字世界全球化的特质将会逐渐腐蚀过去的边界。”也就是说,数字化模糊了地区与地区、国与国的界限,使产品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内流通,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在这种背景下,传媒产业的变革应重点围绕以下方面展开:

以数字化为契机,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传媒集团。我国已有的传媒集团在组建的过程中,大多是行政的推动多于市场促进,传媒集团并不是按照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进行兼并与重组的,因此,传媒集团大多只是规模增大了,其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数字化新媒体的出现,使许多传统的传媒组织希望通过兼并已经运营良好的新媒体,来实现多元化经营策略,而新媒体本身大多为真正的企业,这个兼并、重组的过程将更多体现出市场的力量。实力的强大,是传媒业应对全球化的基础,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传媒集团,壮大自身实力,适应全球竞争的要求。是我国传媒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以本土化为基础,积极融人全球性传媒体系的建设和竞争。传媒业归根到底传媒业是一种文化产业。不同文化的差异性才是产生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源泉。比如,好莱坞动画片中的《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元素的吸引力。因此,把先进的技术与中国元素的恰当结合是中国传媒参与全球竞争的最大优势,传媒产业的发展要立足于这种结合,在结合的方式进行创新。积极参与到全球竞争中。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传媒组织的经济实力,更是让我们拥有了与传媒大国平等对话的平台。

3.改革媒介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

在数字化与全球化交织的背景下,我国传媒产业的内外部竞争进一步加剧。尤其是在和新兴媒体和国外传媒进行竞争时,面对的都是产权明晰、治理结构完善、经营管理灵活高效的传媒组织,改革和完善现有传媒组织的治理结构进而提高我国传媒产业的竞争力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新兴传媒与传统传媒相比,在治理结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数字化新兴媒体最初大多是由私人或民间资本兴办的。其本身就拥有了与传统媒体不同的产权构成,同时,如果传统媒体要寻求与新媒体的合作,通常采取兼并或收购的方式,也使得民营或私人资本能够或多或少地进入融合后的媒体。上述变化决定了媒介组织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重点。公务员之家

建立多元产权结构。数字化新兴媒体对于传统产权的冲击。可以分三种情况来区别对待:对于数字化新兴媒体来说,维持它原本的私有或民营产权,以法律的形式进行监管,将有助于保持其活力;对于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兼并、重组,可按照市场的方式进行,但要保证国有产权的控制力;对于部分核心媒体,如重要的报业集团、广电集团等,可采取自身建立数字化平台的方式,保证单一的国有产权。

明确委托关系。对应着多元产权结构。建立明确的委托关系。私有产权的新兴媒体,可以完全按照公司的运作方式,建立委托关系;对于兼并重组后的国有控股媒体和国有独资媒体,则要求对现有的媒体管理部门进行整合,成立一个涵盖整个传媒业的政府职能部门,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再根据国有资本所占的比例,在媒介与媒介所有者(国家)之间建立起明确的委托关系,这有利于委托人对人行使监管的权力。

探索新的管理方式。传统的媒介组织大多采取垂直的管理结构。媒体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组织,中间管理层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新媒体中,自由创作者成为了主力军,企业也大多采用一种更加宽松、适应性更强的扁平式组织结构,中间管理层消失了。因此,要根据媒介组织的实际情况,改革传统的管理结构,建立新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同时要建立竞争性的传媒职业经理人市场,和科学的传媒组织管理者遴选机制,并改革劳动人事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

4.调整媒体规制措施,提高媒体规制效率

传媒的制度变迁需要考察媒介发展的现状,并在政治、经济和公共利益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正如青木昌彦(2003)所说“经济转型时期的政府”“出现意外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所设计的计划与刻有制度发展的历史烙印的现存制度环境之间缺乏必要的契合”而“只有那些相互一致和相互支持的制度安排才是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数字化背景下的规制制度设计,除了要追求有效规制这一目标外,还要有利于新技术的应用。规制的改革的要从以下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