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新闻报道标题隐喻探析

时间:2022-04-07 11:02:32

大学生就业新闻报道标题隐喻探析

摘要:新闻标题的主要功能是吸引广大读者眼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并能够对读者进行引导让其对新闻报道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因此,新闻报道中隐喻手法,不仅是表达词义的一种手段,更是能够影响读者思维方式的一种方法。基于文化视角来对大学生就业新闻报道标题的隐喻研究,可以更好的揭示报道中所存在的认知规律。基于此,现对大学生就业新闻报道标题的隐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国大学生;就业新闻报道;标题隐喻

经过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新闻报道标题进行大量收集与研究后发现,在其标题中最为采用的概念隐喻方式为方位隐喻。相关于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闻标题,使用最多的是以“上”为主。从而可以说明与就业问题相关的新闻报道,人们所表现出的认知态度是以“看好”为主。但在要完成新闻意象的传达,则需要解决跨文化差异,将新闻标题中所蕴含的有效语际转化成为翻译新闻隐喻。

1隐喻观分析

对于隐喻而言,无论是我国还是西方国家都对其有了非常久远的研究历史。比如:我国学者墨子在《诗经》中指出,通过借助乙物来讨论甲物,可以让人们更明晰地对甲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再比如:以亚里士多德所代表的西方隐喻观为:通过某一个词来替代另一个语,从而可以达到表达同一个意义的语言表达方式。这种隐喻观被西方学将隐喻归属为语言学范畴。简单而言,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语义的表现形式。从中西方文化对隐喻观的理解与认知来分析,两种文化的形成的隐喻定论呈现出了理解上不谋而合。随着人们对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诸多学者开始针对隐喻概念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多学科以及多角度的研究方向,打破了对隐喻概念的传统理解局限,将隐喻的研究层次上升到了人们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等层面。在后续的研究中明确指出,隐喻概念并不只是单纯的一种修辞方式,隐喻还是一种人们的思维以及行为方式的表现。结合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将概念隐喻归纳为:隐喻的形式基础,需要建立在人们所共同享有基础上。通过隐喻可以将两种并不相关的事物、概念等形成一定的联系,让两者之间形成相应的互动,从而可以让人们在接触到隐喻的事物时,可以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与感知。此外,通过映射理论对隐喻进行分析后发现,隐喻手法能够将具体的域映射到一个抽象的域中,而且不同的隐喻需要有一个喻源域以及一个目标域给予支持。简单而言,隐喻是两个义域之间所进行的跨域映射,可能让人们对已知的内容进行延伸对未知的领域进行了解。从某种意义上来理解概念隐喻,可以将其上升到思维意识层面。

2大学生就业新闻报道标题的概念隐喻分析

2.1大学生就业新闻报道标题中的结构隐喻。从一些媒体的头条新闻报道来分析,对于就业问题的理解基本都是采用结构隐喻的方式。这些中国大学生就业新闻报道的标题,通过不同类型的配置,让就业问题有了一个目的方向。通过诸多的实例分析可以发现,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相关的概念隐喻,经常会采用一些单词。比如:“开路”、“通道”、“必由之路”、“搭桥”等。这些单词已经初步具有了一个方向,其概念方向要不是以找工作为目的,要不是以到某个地方为目的。通过映射过程,将大学生的经历过程到抽象的就业概念形成了联系。为了能够更好地突显出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在中国大学生就业新闻报道标题中,会将其就业形势隐喻为“战争”或者是“战场”,从而表现出了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突显出了就业问题的紧迫性。这样的一种战争隐喻,通过会以“突围”、“阵地”等字眼来体现,让其中国大学生就业新闻报道标题更具吸引性。此外,有的相关新闻标题会以“建筑”为源域,或者以“门”作为隐喻的形象概念。在标题中表现了当大学生打开大门时,可以进入到另一个安全的房间之内。这样的一种映射类型,体现出了大学毕业生当前的就业形势处于一个平衡、安全的位置,通过这个隐喻中的关键字“门”、“窗”、“门槛”等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进行翻译过程中,如果源语与目的语里所存在的喻体出现不对等或者缺少的情况时,翻译人员可以加入一些自身的主观意识,但必须要确保其翻译对于新闻报道的主体性不会产生影响。翻译时可以通过灵活多变的翻译策略,保存喻体中的意象、转变其意象、创新意象或者用隐喻翻译非隐喻等形式。让中国大学生就业新闻报道标题中的隐喻概念能够得到体现,并保持其新闻标题的生动性以及引导性,突显新闻标题源语中类似的功能。2.2将“食物”作为源域的重要概念。对于中国人而言,有一句俗语:“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中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也体现出了食物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应该说,食物在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依然是人类生活、生存的重要角色。因此,食物被应用到许多的隐喻当中,以此来突显整个事件的重要性。从另一个层面上来分析,当人们在消费食物时,需要对其进行支付相应的资金或者找人为你支付。在这样的一个场景映射中,可以将目标域映射到了政府机构,以此来表达出政府为大学生继续教育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在这类型的新闻标题中,通常会以“埋单”、“饭碗”、“套餐”等关键词来进行隐喻。此外,从“上、下”方位隐喻概念来分析,有的相关新闻报道从学校层面来进行隐喻。比如:“就业至上”:该不该成为高校办学理念、“就业至上”成就连年高就业、中职就业还能持续上升吗?等标题。这些新闻报道主要是以学校管理层面内容为主,从另一个层面来表达当前就业压力给学校所带来的压力。想要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及时地寻找到就业难的关键问题,并且还需要从综合功能来考虑中国高等教育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从而才能够缓解就业难的困境。这样的一种隐喻手法,不仅可以更好地突显出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同时吸引读者来了解未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动向。2.3用隐喻翻译非隐喻。对于新闻标题而言,其主要作用是为了能够对新闻内容有一个高度的概括,而且通过新闻标题来体现出其新所具有的感染力及吸引力。从而才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来对新闻内容进行关注,认真阅读其新闻报道内容。因此,新闻标题具有了说服功能以及信息传递功能。当前正处于信息时代,人们每天都需要面对海量的信息,想要在海量信息中立即吸引到读者的兴趣,并开始对其内容进行阅读成为了当前新闻报道的重要任务。对于英文标题而言,需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以不同类型的途径来实现。而中文新闻标题,则讲究的是文采以及押韵,让整个新闻标题呈现出虚实兼顾的表达方式。从一定层面上来分析,英文标题主要是直接将新闻主题进行表达为目的,其新闻标题的语言较为质朴与平淡,更注重的是对新闻事件的铺陈。应该说,英语新闻标题所注重的是清晰易懂的原则,但在进行翻译时,会因为不同译者的翻译观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翻译决策,从而会取得不一样的翻译效果。比如:在TIME中有这样一篇报道,其标题为CollegeGraduatesinChinaFindItIncreasinglyDifficulttoFindJobs.在翻译之后,有的标题为:中国毕业生遭遇就业寒冬。而有的翻译则是以原文意义进行直译:中国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愈发困难。对于这篇新闻报道,其内容是中国大学毕业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如果没有将其标题进行隐喻修辞进行翻译,其标题则是将新闻事实进行陈述。但加入隐喻概念之后来对其标题进行翻译,不仅最大化地遵循原文表达的意义,还实现的词汇以及词意的对等。这两种翻译后的标题进行对比之后,加入隐喻概念的标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将时间作为一种概念隐喻,从一定层面上表达出了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正在面临的困难表现出来,同时也意味着在经历寒冬之后,即将迎来的是明媚的春天。这样的翻译,不仅符合中文新闻标题虚实结合、侧重修辞的特点。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隐喻是一种具有非常丰富文化内涵的修辞手法,可以以灵活的形式解决一些翻译难题。尤其是将其应到新闻标题中,可以解决标题所受到的诸多限制,突显了标题所要表达的意义的同时,还能够借助隐喻的特点,以此吸引读者眼球,引导读者思考。

参考文献

[1]刘苹.“到”义动词“上”、“下”的隐喻基础[J].湖北社会科学,2010,(07):118-120.

[2]吴恩锋,全晓云.经济认知域的“交通”隐喻概念系统[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132-137.

[3]楚军,周军.报纸新闻标题的功能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04):89-93.

[4]卢植,孟智君.英汉概念隐喻的认知语言学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71-74.

作者:邱宝荣 单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