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职责和对策

时间:2022-10-27 08:57:01

高校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职责和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

就目前而言,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不乐观。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数量和企业就业岗位数量不平衡。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导致大学生数量剧增,而与企业所需人才数量的增加幅度产生矛盾。另一方面,毕业生对自身定位过高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屡屡出现。毕业生一味的追求薪资高、职位高的工作,而对于低职位、低薪资的基础性工作视而不见,而家长望子成龙的思想无疑加剧了毕业生在就业时的心理压力,加重其心理负担。

(一)就业人数与就业岗位配给不平衡。据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仅2009年一年,我国的毕业生人数达六百多万,再加上其他需就业人数有一千多万人,也就是说企业需要提供一千多万个就业岗位。然而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小型企业接连破产、倒闭减少就业岗位配给,外资、国企和事业单位开始裁员或者不招聘就业人员,这就造成了毕业生数量与就业岗位数量严重不平衡现象。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高校开始实施扩招政策,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大量高校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企业提供不了如此多的毕业生所需岗位,这就造成了众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局面。

(二)国家出台的就业政策不完善。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政府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方针,如《就业促进法》等,但因其不全面导致未能贯彻落实。根据国家要求,我国已经形成了15个配套文件组成的有关就业体系,27个省政府出台了相关实施办法,但因其内容不完善或者只停留于书面,这些能够促进大学生就业并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的政策并没有贯彻落实。

(三)高校教育成果与企业人才需求不符。大学生就业困难不仅因为毕业生数量众多、国家法律法规不完善这两个原因上,还有高校教育成果与企业人才需求不符合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高校对于学生专业课程的设计不合理,主要为专业课程设置明显落后于市场人才需求。二是高校教学体系偏重于学生理论知识框架的学习而忽略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单一地进行理论学习很难适应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和因不同企业技术要求不同的形势。三是高校为追求经济效益,设置过多的热门专业,忽视了高校育人的根本。四是部分高校未设置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或者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大学生就业观念较为落后。

(四)大学生自身问题。大学生对自身能力高估,就业观念未发生转变,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错误判断导致了只愿意接受高待遇、高职位的现象,不愿意接受中小企业聘请或者是到条件较为艰苦的地区工作,将居住条件是否便利、薪资福利是否优厚作为评判标准,而忽略了最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不少家长认为,大学生工作一定要比没上过大学的人的工作待遇好,认为上过大学跟镀金效果等同,没有大学文凭是不能跟大学生相提并论的。家长这种错误观念给大学生就业人员造成不小的心理压力,过大的心理压力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焦躁,甚至出现无所适从、难以选择的现象。而企业某些用人标准正是大学生较为欠缺的能力和素质,如沟通协调能力、基本问题解决方法和策略、敬业爱岗等。

二、高校统一战线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具有的独特优势

大学生就业不仅是实现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目标的途径,更是实现高校教育教学价值、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繁荣昌盛的手段。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要单位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和手段。

(一)参与政治讨论的优势。高校统战部门是一个能够为党和政府献言谏策的部门,引导各派、其他组织成员为党和国家出谋划策是它的一个重要职能。高校统战部门使高校能够准确了解大学生就业政策、积极参与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制定和改进,从而使大学生就业政策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高校统战部门可以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实施进行贯彻执行,更好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保障。

(二)人才集中的优势。促进大学生就业不仅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还要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高校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集中地,具有人数众多、知识层次较高、多领域高级知识分子集中的特点,其中党派知识分子占一半左右。高校统一战线人员一般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而且高校统战人员不只在高校内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还在校外兼任其他工作,有丰富的就业经验。因此,凭借高校统战人员的创业能力和经验,完全能够成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中坚力量。

(三)与学生联系密切的优势。促进大学生就业,迫切需要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高校作为大学生的集中地,高校人员与大学生联系较为密切,在大学生中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在与大学生朝夕相处的过程中能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并深受其爱戴,具有较高的声望。而大学生作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群体,需要高校统一战线人员进行正确的引导,确保其沿着正确的路线成长和发展。高校统一战线人员作为影响大学生择业观、就业观的主要因素,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在职业道路上更好发展。

(四)与社会各方面联系密切的优势。促进大学生就业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大学生搭建就业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信息,传达党和政府最新的就业政策。高校拥有较多的社会资源,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高校统一战线人员的社会关系较多,活动范围广阔,如各派和知识分子联谊、归国留学人员、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这些资源都能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不可或缺的信息。

三、准确的切入点使高校统一战线发挥促进大学生就业作用

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努力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正确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高校统一战线必须要找到正确的切入点,以确保能够切实、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就业。其主要切入点有:一是发挥其参政议政职能,推动党和政府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二是加强民主监督,保证大学生就业政策有效落实。三是发挥其教育教学职能,在日常教学中完善大学生就业观念。四是加强与社会各界联系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平台。

(一)参政议政推动大学生就业政策完善。高校应发挥其参政议政职能,为完善高校就业政策出谋划策,促使党和政府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及其相关政策,发挥其应有作用,缓解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各种压力。高校应为推动大学生就业长效机制的建立,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要率先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完善专业学科设计,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人才市场需求与学校所培养人才相平衡。

(二)民主监督保障大学生就业政策贯彻落实。高校参政议政促使党和政府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同时,高校应该发挥其民主监督职能,保障大学生就业政策能够贯彻落实。为保障大学生就业政策能够贯彻落实,高校统一战线成员可提出有关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相关课题,对大学生就业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并形成报告提出跟踪调查结果和相关意见、建议。如国家提出对到西部和基层大学生就业人员的优惠政策、高校大学生应征入伍政策、高校大学生参与农村医疗、教育和相关志愿服务等政策进行跟踪调查。

(三)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改变大学生就业观。高校作为大学生培养的主要单位,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重任,其中,高校教育教学作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切入点,能够在培养大学生过程中转变其就业观念,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高校在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联合相关单位和个人举办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报告会,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能一味的把眼光放在外企和国家事业单位,应着眼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和中西部基层地区,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为将来的择业提供良好的经验和基础。二是在实际教学中融入大学生就业课程,让大学生清醒的认识到就业形势和自身不足之处,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三是积极引导大学生创业并为其提供一定的支持。四是积极鼓励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从实践中汲取经验。

作者:刘名菊 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