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学论文:学校思政教学的实效性综述

时间:2022-01-13 08:59:05

思政教学论文:学校思政教学的实效性综述

本文作者:贾书明工作单位: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

转变教学观念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以转变教学观念为先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提高学生素质的潜在作用,只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教师被看作是知识的拥有者、权威者,教师教学更多的是实施“单边政策”,主要方法是“灌输法”,只注重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仅仅看作是教育的客体,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看作是填装容器的过程。在这样一种教学观念指导下,教师往往只重视自己能给学生什么,忽视了学生自己有什么和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不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不能够根据时代的变化步认识到学生思想状况的变化,千篇一律地采用多年不变的教学大纲和讲稿组织教学活动,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认同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并从内心加以排斥,结果是教师在台上苦心全力灌,学生在台下专心开小差,台上讲得头头是道,台下听得没有味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成了“两张皮”,教师与学生各干各的,难以融合在一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基本流于形式,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事实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必须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教书育人为核心,其立足点和落脚点必须落实到培养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上,落实到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把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增强实际生活中的综合应用能力放在第一位,努力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坚持“以学生为本”,从教师的角度讲,必须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从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定位中解放出来,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注重培养学生思想品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体地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要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实际特点出发,注重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性和大学生的发展变化相结合,在培养学生自我修养和能力上下功夫。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可有可无的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课程。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力和实效性,在于教学双方的积极互动。在双方的互动中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思想观点和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要充满爱,把学生当成可以信赖的朋友和必须尊重的亲人,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态度诚恳、平易近人。放下教育者的架子,改变教导人、作报告的口气,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师生的真情,使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在平等的交流中获得信息,在坦诚的讨论中得到启迪,在独立思考中有所提高,在共同的参与中接受教育。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从而增强思想政治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更新、充实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学生之所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认同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比较差,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教学内容分不开的。目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过分注重内容的逻辑严密性与体系的完整性,点多面广、“文件化”严重,政治色彩比较浓。二是过分注重基本原理的阐述和解释,忽视了对大学生关心和关注的社会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和探讨,理论与实际脱节,缺乏对问题的深度解读。三是教材内容大多是对以往实践理论知识的总结和领导人的讲话及对国家政策的注释,缺乏对未来发展前瞻性的思考与指导,对当今产生的社会问题没有在理论上迅速作出解释与说明。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处理教材,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一是要把理论讲深讲透,充分彰显理论的逻辑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真正魅力在于它的真理性、科学性,然而真理绝不因为是真理就一定会被人们自动地接受,要使学生认可和信服真理,首先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理”上下功夫,把理论讲深讲透,依靠理论强大的逻辑力量征服人。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既要防止强调体系的完整性而照本宣科、面面俱到、蜻蜓点水、不着边际,更要防止不顾体系的完整性做缺乏逻辑的零碎论述。[1]二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定位决定了教学的侧重点,不是纯粹的原理推导和演绎,而是指向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这就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时效性”,要让理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对现实问题的研究,用理论回答实践的呼唤。[2]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发挥理论的维护功能,也要注重发挥理论的批判功能。对社会的光明面要讲充分,对社会的弊端也要理直气壮地进行批判。在过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几乎都是“正面”的东西,讲大道理,唱高调,进行抽象空洞的说教,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及学生关注的热点和敏感问题往往尽量回避,即使偶尔涉及某些“阴暗面”的东西,也不能从理性思维的高度进行科学而透彻的分析。教育内容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性产生了质疑,进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了抵触心理。思想政治教育要为学生所接受,就必须给人以真实感,使人信服,也就是说要对学生进行真实性教育。真实性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实事求是路线的体现。坚持用事实说话,让学生在掌握科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剖析现实中的社会现象而受到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鉴别能力,最终达到有效教育的目的。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概念抽象、趣味性少。同时当今的大学生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他们不会单纯地接受和简单地遵循教师给定的标准和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仅仅停留于灌输和说教是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要使学生坐得住、听得进、学得好,并引起学生的兴奋与共鸣,作为教师,就必须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的特点,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探索与学生思维方式、接受习惯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一)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注入式”的单向教学法,坚持直接灌输与间接渗透相结合,多采用循序渐进的案例式、启发式、参与式、疏导式、辩论式等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主动性,激活理论课课堂沉闷的气氛,营造出人人动脑、共同参与、活泼热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缩短师生之间的思想距离,使教师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做到有的放矢,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二)创新教学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坚持与时俱进,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那种一根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实行多媒体教学,实现师生互动、人机互动、学科互动。当然,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切忌千篇一律把“满堂灌”变成“满堂放”,把多媒体变成单媒体,把教师变成幻灯片放映员、电脑操作员或音像资料解说员。[3](三)用教学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是一门艺术,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具有情感性、抽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教师要善于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性和科学性,用艺术化的形式诉诸于学生,使之入心入脑。1、注重情感教育。感人心者莫过于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知识对流的主线;一条是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条主线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下完成的。因此,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除了要重视知识的讲解,还必须注重情感的交流,注重情感教育。如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教师微笑的面容、爱抚的目光、大方的仪表会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的基调,会给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它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就不再是一提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头痛、反感,而是兴奋、盼望,就越来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会事半功倍。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教师要注重开讲艺术。一堂好课的开头如同一出好戏的序幕,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编制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还要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不要玩弄文字游戏,热衷于杜撰新名词,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以卖弄自己的知识和学问,要学会把复杂的理论用最简单、最明了的语言表述出来,用学生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引申出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通俗化,从而使其大众化,最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