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琴作品《再会》的艺术特征

时间:2022-10-11 08:59:07

浅谈钢琴作品《再会》的艺术特征

【摘要】钢琴是西洋“乐器之王”,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各国涌现出了具有当时时代特色的钢琴音乐家,其中继承古典传统又带有浪漫气息德国作曲家布格缪勒的作品,严谨中还不失优美和抒情,一直以来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追捧,故此本文主要以《再会》为出发点,对其艺术特征进行了全面探析,以期为后期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布格缪勒;钢琴作品;《再会》;艺术特征

一、布格缪勒钢琴作品《再会》的结构特色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可知,布格缪勒钢琴作品《再会》采用了钢琴节奏形式中最常见的四四拍,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体现了钢琴曲之间的句子关系,通过借助演奏技巧还能充分地表达作品情感,为后期作品情感的发挥营造了良好条件。图1《再会》的结构特色通过上图分析可知,《再会》为带有引子和结尾的单三部曲式,调性从引子部分a和声小调转至B部分的C自然大调,最后在转到a和声小调,其中A部分为主旋律,通常右手为三连音形式的伴奏,在情感方面能带给人无尽的想象,至于B部分则与之相反,其主要是左手转而为三连音伴奏,两者在交互中体现了“Allergomoltoagitato”的表情术语,给人一种严谨中又不失优美和抒情的感觉。

二、布格缪勒钢琴作品《再会》的情感内涵

(一)相聚时的激动。经大量数据分析可知,在当前城市化、工业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产业时代背景下,人们生活在一个高度紧张的社会环境中,音乐作为舒缓人们心情的重要艺术门类,加紧对其的研究是极为重要的,其中布格缪勒钢琴作品《再会》A部分刚开始时,聆听者可感受到作者的快乐激动,而后到第六小节以后,此时再去聆听音乐则有一种紧张的小情绪,能充分体现那种见到老友的激动心情。A部分的主旋律采用的是右手三连音演奏方式,并且在演奏过程中三连音联系不断,在一定程度上不仅给人一种紧张的情绪,将作者惴惴不安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其左手通常为单音,其与右手三连音的首音相呼应,并且在第九小节时,通过属七和弦连接三度音程的表现方式,不仅掀起了另一股小高潮,与此同时还能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酣畅淋漓得表现出来,给作品增添一种其它的艺术魅力。此外通过借助强音演奏,着重突出重点音节,则可有效地将情绪融入到音乐中,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二)离别时的留念。与A部分不同的是,《再会》中的B部分表现的是一种离别时的场景,即从第十八小节进入,作品由最初的a和声小调开始慢慢转变为C自然大调,此时右手由最初的三连音转换为单音,左手由单音变为三连音,在表演效果方面,这种转换在弹奏时不仅更加具有表现力,同时也显著地提高了作品的艺术魅力,进而为后期人文内涵的熏陶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这种转换方式也充分体现了在离别时两个人的留念情感,因此在弹奏方面,这部分其更加松弛且自然,还具有一定的回忆性。通常来讲,在表情术语方面,B部分术语由“p”到“sf”,有效地增强表现出了一种不愿意与友人分离之情,然后从二十四节到二十五节,曲调由C自然大调重新转变为a和声小调,这种转化也强调了作者内心的依依不舍之情。(三)分别时的思念。在尾声部分,其主要是由第三十四小节第二个音开始到曲子最后部分,通过赏析分析可知光第三十五小节,《再会》找那个就用了两个“sf”,这种应用从某方面来讲不仅表现出了作者在分别时的那种依依不舍、情绪的高涨,此外再通过右手的分解和弦,表现出了相见的尽头就是离别。“p”这种狐妖是在第三十八小节中出现的,而后在《再会》乐章的后半部分,其主要是左右两只手在交替中完成演奏的,这种反复交替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于此次相会的无限回味,也是一种对于未来的无限憧憬。

三、布格缪勒钢琴作品《再会》的演奏艺术

(一)《再会》节奏的把控。《再会》这首作品,从最初的A部分,到B部分在转回A部分,其全部采用了三连音的弹奏方式,但两者不同的是,A部分三连音的弹奏主要是右手,B部分三连音的弹奏则主要是左手,通过不同的三连音弹奏从某方面来讲不仅能打破原有节奏的均衡感,同时在拓宽乐曲发展空间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常来讲,三连音的演奏需要放松地弹奏,且在表现时手型要保持圆弧形,且在弹奏时不能光抬手指手腕也要跟着动,进而为确保音色的顺畅圆润创造良好条件。但在实际弹奏过程中,由于人们习惯右手,因此在B部门演奏时,为突出《再会》的情感寄托,演奏者需专门学习一些左手三连音的弹奏方式,以确保演奏的顺利。(二)《再会》弱奏的处理。从某方面来讲,弱奏相比强奏,不仅具有显著的锻炼性,且在后期的演奏过程中,其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后期在演奏过程中作品情感的抒发和表达。就像与人轻语一般,就个人而言弱奏并不是没有声音,而是“弱而不虚”,换言之,就是在演奏过程中其表现的量较小但却也存在,为从根本上表现出上述的演奏效果,在弱奏时演奏者不仅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同时还要投入一定的想象和情绪,确保后期聆听者能够体会《再会》所要表达的情感,为人们艺术文化素养水平的不断提高奠定良好基础。通篇而言,《再会》引子部分其主要采用的是“弱起小节”,具体来讲就是在演奏过程中,其最初是由弱部分开始的,而这种曲子也被称之为“弱起乐曲”。经大量科研数据分析可知,“弱起”的存在主要目的是为了突出乐曲的情感,即演奏者在“弱起”一段时间后,其通过转换强音,从而给人一种强烈的听觉冲击,在激起人们聆听兴趣的同时也为后期弹奏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采用“弱起”的方式还能为后面主题部分做好铺垫,而后为作者在作品创作时情感的抒发奠定良好基础。(三)《再会》细腻的弹奏。在进行基础演奏过程中,钢琴的弹法主要有三类,即连奏、断奏和跳奏,其中布格缪勒钢琴作品的《再会》中,其主要用的演奏手法就是连奏,为从根本上提高演奏质量和演奏效率,演奏者需从根本上提高对“落滚”的重视,而作为的“滚落”,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在进行钢琴弹奏过程中,演奏者将注意力集中于一个手指上,朝着一个方向自然滚动到琴键的过程。在《再会》的演奏过程中,通常来讲为,从根本上提高弹奏效果,当遇到带连线的一整串音符时,演奏者可采取这种“滚落”的演奏方式,从而增强音乐的感染力。此外,在B部分左手三连音弹奏时,为确保“落滚”目的的实现,除了与右手“第一个音手臂轻柔落下、中间音带动手腕动作弹奏”之外,还要加大练习频率,让避免“滚”的轻巧“跳音”问题的产生。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著名的德国音乐学家,布格缪勒的作品大多以钢琴为主,在创作风格方面不仅继承了古典传统,还带有一定的浪漫色彩,其中作为出名的就是《再会》,故此对其艺术特征进行全面探析,这是大家学习布格缪勒作品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

参考文献

[1]吴宗奎,张建东,李敏.布格缪勒《钢琴进阶练习25首》的艺术特色与教学价值探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12(23):103-105.

[2]曹晖,侯媛,韩志远.布格缪勒《钢琴进阶25曲》弹奏技法浅析[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22):111-114.

[3]张帆,李卫华,周媛.布格缪勒《钢琴进阶25曲》弹奏技法浅析[J].北方音乐,2015,12(21):111-112.

[4]苏凤,李美华,赵宇.布格缪勒《二十五首练习曲OP.100》作品分析[J].黄河之声,2015,25(11):114-116.

[5]陈茜,周晓晓,李华.布格缪勒《简易练习曲25首》Op.100No.24作品分析[J].大众文艺,2013,12(22):158-159.

作者:苏静波 单位:海口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