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演唱技巧及教学分析

时间:2022-05-18 04:09:26

民族声乐演唱技巧及教学分析

摘要:民族声乐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至关重要,是民族声乐作品完美表达的基础。民族声乐演唱形式多种多样,但大多以真声为主。随着岁月的推移,中国民族声乐吸收了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和教学体系,借鉴了美声唱法的系统教学,在真声的基础上融入了假声,形成了一种科学、规范、特色的混声演唱形式。本文阐述了民族声乐演唱中技巧的重要性,结合笔者多年学习、演唱、教学中的经验,从呼吸方法、发声技巧、共鸣腔体、咬字吐字等方面对民族声乐演唱训练方法与技巧进行阐述,以期对学习者提供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唱技巧;教学方法

一、民族声乐演唱中技巧的重要性

(一)民族声乐演唱的概念。民族声乐演唱就是俗称的“民族唱法”,是由中国各族人民按照自身的审美习惯和情趣爱好,创作和发展起来的歌唱艺术的一种演唱技巧。中国民族唱法包括戏曲演唱、说唱唱法、民间歌曲唱法和民族新唱法等。本文论述的主要是新民族唱法,也就是现阶段公认的较为科学、规范的一种歌唱方法,特点是音色甜美明亮,声音位置靠前,咬字吐字清晰,情感运用到位。这样的演唱方法被很多专业院校学习、研究、采纳并融入到教学当中,培养了诸多优秀民族声乐艺术家,如宋祖英、闫维文、吴碧霞等,为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做出了贡献。(二)民族声乐演唱中技巧的重要性。1.民族声乐演唱技巧是演唱者能力的体现。一名优秀的歌者应该具备扎实的声乐基本功和高超的演唱技巧。在演唱时根据艺术作品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声乐技巧,通过对气息、声音、位置、咬字、情感上的控制,把艺术作品完整地呈现给听众。演唱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是由声乐演唱技巧来体现的。例如民族声乐作品《孟姜女》,它是一首变奏型多段体曲式结构的声乐作品,篇幅较长,通过对一年中四个季节的描述作为引子,讲述孟姜女等待丈夫归来的情景。作品音域很广,从小字1组的D到小字2组的bB,作品对感情处理要求颇高,情绪哀怨悲愤,其中有很多细节加花处理,还有诸多转调,难度较大,需要歌者有较强的歌唱能力和技巧[1]。2.民族声乐演唱技巧是艺术作品完美演绎的基础。一首声乐艺术作品是由音符、节奏、节拍等组合起来的综合作品,把握好作品的音准、节奏、快慢、强弱等需要具备一定的声乐演唱技巧。只有歌曲演唱者在表演中充分地掌握演唱技巧,并将自己饱满的情感融入艺术作品中,才能完美地演绎出词曲作者原本要表达的深层含义。例如古曲《长相知》,选自汉乐府民歌,石夫曲,bE调。根据古曲的演唱风格,要求演唱者需要绵长的气息,演唱节奏自由,情绪到位,作品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呼天为誓,直抒胸臆,表达了一个女子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执着坚定。虽然篇幅短小,但是需要良好的演唱技巧和饱满的情感才能完整地演绎好这个作品。3.民族声乐演唱技巧有利于推动声乐艺术的发展。我国民族声乐起源于人民的劳动生活,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积累沉淀,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一种歌唱形式。特别是到了近现代,声乐艺术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人体解剖学等,在演唱技巧上达到了很高的一个层次。科学的真假声结合、音域的拓宽、高音的突破、花腔唱法等都是对声乐艺术在历史发展中的一种推进。比如胡庭江改编的《青春舞曲》,它是在王洛宾那首新疆短小精悍的《青春舞曲》基础上,保留了原来的民族特色,在节奏和旋律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动,融入了很多高难度技巧演唱,大胆地使用花腔,使作品锦上添花,熠熠生辉。

二、民族声乐演唱技巧在教学中的训练

(一)呼吸方法。气乃声之源,想要有好的声音必须具备强大的气息。气息的控制在呼吸,呼吸是人生存的一种生理现象。在歌唱中,对呼吸的要求分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三种。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多采用胸腹式呼吸方法。胸腹式呼吸方法的特点是吸气时胸下部分肋骨和腹部周围向外扩张,横膈膜向下,这个时候我们会感觉把气吸到身体里,肋骨撑开,小腹到阴部作为一个支点,后腰长尾巴的地方作为一个支点,前后形成对抗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告诉学生把气息往下放,吸深一些,吸到腰、腹部、阴部、脚跟,目的是要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吸气吸得更深。有了深层次的气息后,还需要懂得如何运用这个气息,也就是呼吸,一吸一呼相互配合。最常用的训练方法就是快吸慢呼,口鼻同时吸气,腹部在吸气的同时向下向外扩张,瞬间让身体充满气息,然后咬紧牙关,舌尖顶住牙缝,把气息有控制地从牙齿缝里呼出,发出“Si”的声音,尽量做到让气息绵长持久,这个练习要避免僵硬,练习时要感觉轻松柔和。(二)发声技巧。民族声乐的声音特点是音色甜美明亮,声音位置靠前,歌声饱满嘹亮。如何达到这样的效果,除了歌者声音条件外,正确的训练方法尤为重要。把人体比作一个乐器,声带就是发声体,气息震动声带发出声响。想要这个声音高亢嘹亮具有穿透力:首先要抬起笑肌,小舌头要立起来;其次要把声带自然拉直闭合,让气息顺着喉咙呼出,找准鼻窦和眉心的点;最后像线穿针鼻一样,让声音从“针鼻”这个点穿出来,声音从高位置上唱出,集中明亮。在训练的时候先用“哼名”练习,打通鼻窦,找到高位置的点;再用“i”练习,演唱歌曲的时候可以先用“i”唱,把乐曲唱顺了再唱歌词。这个练习有益于歌者树立正确的发声观念,调整出最好最集中的音色,学习民族声乐的可以考虑以下几首歌曲来训练调整自己的音色,《枉凝眉》《越人歌》《关雎》《长相知》等。(三)共鸣腔体。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中,发声共鸣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在发声时,气息震动声带所发出的声音叫做“基音”,它的音量很小很微弱,在歌唱时,人体的各个共鸣腔体会把这个“基音”共振,产生大量的泛音。在强大的气息基础上,通过共鸣腔体就可以得到洪亮圆润具有穿透力的声音。人体的共鸣腔体大致可分为头腔共鸣、口腔共鸣、胸腔共鸣。其中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是不可调节的共鸣腔体,只有口腔共鸣可以调节,可以通过调节口腔共鸣来寻求想要得到的声音。在演唱中,将人声划为高、中、低三个声区。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中,要发挥好各声区的共鸣特点,使各共鸣区域能够混合过度,声音上下通透[2]。在歌唱训练中,要做到从高声区的点到胸腔的点统一,也就是常说的要在一个位置上歌唱。高声区明亮靠前,低声区要到胸腔,找到竖着的感觉,这样的声音才结实具有立体感。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去寻找竖立拉直的感觉,胸腔、面罩、鼻窦、额窦、头顶在一条直线上,各个共鸣腔体要协调利用上。在练习中可以选择练习“Yu”,嘴噘起,找到额窦位置,音量从小到大,慢慢找到共鸣再扩大音量,通过这个练习可以找到正确的共鸣。(四)咬字吐字。中国民族声乐要求字正腔圆,以汉语习惯为基础,讲究语言的韵律,强调咬字吐字的过程。中国的汉字非常复杂,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一共39个,各地区又有自己的地方方言,所以在咬字吐字上一定要严格纠正发音错误。咬字要求:咬准字头,延长字腹,收住字尾并归韵。咬字时要咬在嘴唇上,咬字嘴唇动作要到位,才能把字咬住,但又不能咬得太死,太过僵硬。吐字要求:清晰有力,常用的吐字方法有崩、打、粘、寸、断。“崩”要求唇部紧闭然后把字用力弹出;“打”要求舌头和牙齿的爆发力将字快速送出;“粘”要求将字头往后慢慢过渡到口腔;“寸”要求气流轻轻摩擦过渡到口腔;“断”要求快速把字收住。除了咬字吐字,在歌唱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声调问题,就是常说的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合理地运用好声调才能使语言抑扬顿挫,歌唱具有感染力。(五)风格塑造。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风格大致分为地域性民歌、艺术歌曲、创作歌曲几种。在歌唱不同作品时应注意把握不同作品的艺术风格。比如在演唱地域性民歌时,要注意歌曲的曲调和独特的语言特色。南方地区多以小调、小民歌为主,比如《茉莉花》《小河淌水》《洗菜心》这些作品,演唱时多注意歌曲的韵味,在演唱技巧上不要过多地打开,也不要太过深唱,抬着笑肌稍微横一点唱。湖南民歌《洗菜心》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一首花鼓小调,使用地方方言演唱,并有大量的加花处理和花舌技巧,作品俏皮、逗趣。教师在教授这个作品时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学习湖南方言,深入了解湖南花鼓戏的戏剧特点,掌握好剧中的故事情节和起伏,把剧中主人公开篇时轻松的平静心情到丢戒指的惊慌再到圆满结局后羞涩与窃喜三个阶段的内心经历演绎出来。北方民歌特点高亢辽阔,多以大调为主,在演唱时要把握好歌曲的情绪。如陕北的“信天游”,西北的“花儿”,藏族地区的“长调”。这些歌曲风格高亢、悠长,旋律起伏大,音域广,在演唱时气息要吸地深,喉咙和口腔要打开,适当地多用真声演唱,多注意作品宽阔豪迈的气势。一名优秀的歌者除了对艺术作品的风格把握外,应该具备独特的自我风格特点。教师在教授学生时要多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的学生不可“千人一声”。根据不同学生的声音条件和个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挖掘学生的声音潜在特性,加以培养和雕琢,塑造每个学生不同的演唱风格。(六)情感运用。歌唱艺术是以声传情的一门艺术,所以在歌唱中,情感的运用尤为重要。我们常常会遇见嗓音条件特别好、演唱技巧和方法也不错的学生,但在实际演唱中表现出来的却是歌声淡然无味。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想象力,没有将情感注入歌唱中,使得歌唱无法动人心弦。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要表达的本意;其次要加强学生的体验感,比如实地采风、观看相关优秀作品、教师示范等;最后要学生勤加练习,设身处地地将自己的想象和情感融入歌唱中。在演唱一个作品时,要对作品进行一个整体设计,段落之间情绪的起伏差异、句与句之间气口的转换、音符时长时短的控制以及重音和弱音的处理、歌曲是强收还是弱收等。把握好作品的细节和情感特点,结合好的演唱技术以声带情,只有这样才能把歌唱的艺术性表现得淋淋尽致,感染听众。

三、结语

如何正确掌握民族声乐演唱技巧,把技术运用到歌唱中,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我们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吸取更好更科学的方法,勤加思考、扎实勤练、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坚实基础,为传承和发扬民族声乐演唱做好功课。

参考文献:

[1]杨芳.民族唱法在演唱中的若干误区及其教学策略研究[J].黄河之声,2016(6):53.

[2]陶婷.浅谈声乐技巧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重要性及影响[J].中国民族博览,2015(6)89-91.

作者:赵雅琴 单位:广东文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