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时间:2022-11-17 03:16:31

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摘要】实践教学体系的合理构建,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概述绍兴文理学院纺织工程专业的“课程为基、产教融合、项目驱动、基地支撑、全程覆盖”的“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其实施效果。“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加强了学生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科研、学科竞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纺织工程;五位一体;实践教学;实施效果

纺织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与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本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实践教学体系的合理构建,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专业紧紧围绕构建“五位一体”(“课程为基、产教融合、项目驱动、基地支撑、全程覆盖”)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以培养高水平应用型纺织人才为目标,通过统筹规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构建了多维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加强学生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1本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能够创造性地解决纺织领域内较为复杂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实践教学作为本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总体培养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不仅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同时,对学生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均有重要贡献。本专业的时间教学培养目标为: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见表1。

2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培养目标实现路径与举措

利用发挥纺织服装实验教学基地和纺织材料实验教学中心以及省重点实验室等校内实践平台的设备先进性优势,作为课程实践环节和独立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独立实践课程及部分集中实践的教学场所,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及创新能力;发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生产性优势,作为部分课内实践教学及大部分集中性实践环节的教学场所,让学生进行参观认识、生产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本专业积极采用校企合作共建课程、业界精英进课堂、项目化教育、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科研活动等多项举措,紧紧围绕“五位一体”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现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表2所示。以下从“课程为基、产教融合、项目驱动、基地支撑、全程覆盖”阐述本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实现路径与举措。2.1课程为基。实践教学以课程为基础,具体的实践教学培养目标融入具体课程。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内实践教学、独立实践课程及集中实践三部分组成,总共包含54门课程,必修选修各27门。其中课内实践教学包含必修课16门10.5学分共272学时,选修课24门12.5学分共396学时(学分及学时数均为实践部分);独立实践课程3门3个学分共96学时(必修);必修性集中实践课程8门33学分共39周教学时长,选修性集中实践课程3门6学分共6周教学时长。2.2产教融合。努力探索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的培养模式,多门专业课程如《化纤工艺学》《织造学》《针织学》《新型纺纱》《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均为产教融合课程,课程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如:学生进企业现场授课、实习实验,聘请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企业精英进课堂,企业与学校共同商定项目等方式,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各自的优势,培养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2.3项目驱动。项目驱动是指以工作任务为项目,作为教学目标,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完成项目目标[1]。以完成某项任务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即为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发掘学生潜能,培养自信;体验社会分工,培养职业精神,这些素质的提高对培养方案的达成起到积极的作用[2]。本专业在课程大纲的撰写中,要求体现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广泛应用。如《纺纱学》《织物组织学》《针织学》《变形纱与花式线》《新型纺纱》《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等课内实践环节,《纺织材料学》《织造学实验》等独立实践课程,以及《金工实习》《纺织工艺课程设计》《纺织品检验实训》《纺织专业综合实训》《机织/针织/非织造品种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集中性实践环节中均体现了项目驱动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2.4基地支撑。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校内校外基地支撑,校内的纺织服装实验教学基地和纺织材料实验教学中心以及省重点实验室等校内实践平台,作为课程实践环节和独立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独立实践课程及部分集中实践的教学场所,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及创新能力;校外有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江南分院、浙江省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浙江七色彩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数十家实习实训基地,作为部分课内实践教学及大部分集中性实践环节的教学场所,让学生进行参观认识、生产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2.5全程覆。盖培养方案中的54个实践环节覆盖整个培养过程,各个学期的实践教学环节数见表3。

3“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成效

通过“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实施,本专业学生在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均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与提高,在学生科研和学科竞赛获奖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学生科研方面:2018年本专业学生获得市级以上各类创新创业项目8项,其中部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项,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3项,绍兴市科技创新项目1项,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以上期刊论文14篇(其中SCI论文1篇,EI收录论文2篇,国内一级期刊1篇)。学科竞赛方面:2018年,本专业学生在中国纺织类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各1项;在浙江省大学生物理创新(理论)竞赛中获一等奖1项;在浙江省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经管类)中获二等奖1项;在浙江省第九届大学生物理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得三等奖1项;在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上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4项。

4结语

纺织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本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实践教学体系的合理构建,有利于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本专业通过“课程为基、产教融合、项目驱动、基地支撑、全程覆盖”的“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加强了学生“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科研、学科竞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肖其盛.项目驱动法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教育现代化,2018,5(49):370-371.

[2]洪剑寒.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纬编工艺与设计》课程教学实践[J].轻工科技,2012,28(9):154.

作者:洪剑寒 段亚峰 韩潇 单位:绍兴文理学院纺织服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