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运用

时间:2022-08-26 02:55:28

情景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运用

【摘要】语文学习中的阅读练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文章的认知程度,还能加强自身的文学素养,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建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阅读占据语文教学中的更加关键性的位置,要做好引导阅读就必须结合情景教学法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本文以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习视角出发,研究情景教学法对于引导阅读教学中质量和效率提升的有效作用,解析情景教学法在语文学习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带有丰富情感的语言学课,其中承载了历史、人文、文化传承、道德操守等等,能够为学生打开理解世界的大门,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较强、集中力较弱,因此就需要发挥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改变传统教学的模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沉浸式学习情景,促使学生们更好地进行语文阅读方面的学习。

一、创建特定情景,激发学生想象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相对旺盛,因此就需要利用情景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情景教学法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对阅读内容进行还原,促使学生对阅读内容有更直观的认知。教师要创建一个较为轻松、自由的环境,以现实环境为引导促使学生逐步沉浸入特定情景之中,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变化,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变化,在感受文章内容的同时保持自身的理性,并进行一定的想象延伸,这样就能为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打下坚实基础。学生对于文章内容认知到位,就能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对于文章理解就会更加深入,提升学生对文章的认知程度[1]。以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中的《草船借箭》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找到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向学生们直观展示《三国演义》故事当中草船借箭回目的内容,促使学生了解整个三国历史进程,了解草船借箭的目的是为了之后的赤壁之战,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中内涵的同时,可以做到语文知识以及名著背景的科普,促使学生在了解课文背景的前提下,深入人物的选择及其心理变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借由情景教学法,提升学生阅读的创造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优化升级,现今不少学校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能够提升学生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借由情景教学法的模式提升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在创设情景之后要敦促学生将自身的感官感受与情感感受融入这情景之中,利用自身的创造力感染情景,从而获得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在情景教学法中教师要注意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比如多媒体技术、图片展示、戏剧展示、辩论会、演讲比赛等等形式,都可以用于进行创造情景教学的环境。以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中的《将相和》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话剧的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分别扮演蔺相如、廉颇、赵王、秦王以及朝臣,帮助学生在诠释演绎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人物心理变化,尤其是感受到蔺相如处事机敏以及廉颇的刚正不阿,从而深入体会人物情感变化,促使学生在演绎的过程中完善人物内核,同时锻炼自身的创造力,让学生更为深刻地领会阅读中人物的精神状态,在阅读过程结合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得人物更加丰满、有血有肉。

三、通过情景教学法,提升学生共情能力

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情感的体验和表达是最需要培养的方向,能够提升阅读体验的同时提升学生自身的共情能力,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以及生活中增加人际交往的社会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感情投射在文章中,通过情景教学法升华文章内涵,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在课堂创建特定情景时要注意以丰富的语言和情感进行渲染,激发学生的情绪变化,促使学生的情绪感知能力上升,共情能力提升[2]。以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中的《祖父的园子》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朗读以及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能了解原文中各类昆虫、花朵、野草在院子里的欣欣向荣的状态,带动学生们沉浸入自己的童年回忆,在朗读过程中融入感情,促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花园的喧闹和美丽,与作者之间产生共情联系,从而达到理解文章情感变化的目的,促使学生更好的作者的立意以及写作意图。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情景教学法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培养学生情感共情的能力,更好地把握阅读中作者的写作意图,促使现实与完整内容形成联系,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描述能力,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谭晓玉.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性分析[J].语文课内外,2019,000(015):33.

[2]郭文国.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教学运用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380(32):128-129.

作者:李正慧 单位:桐梓县海校街道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