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剧十篇

时间:2023-03-19 21:05:50

情景剧篇1

这部“令人流口水”的纪录片却使我想起同样“味道好极了”的《我爱我家》。如果从1992年11月5日英达与王朔的彻夜长谈——首度讨论这部情景喜剧的创作意向、敲定这种舶来品汉语名算起,sitcom(情景喜剧英文简称)中国化已近20年。然而,让我等饕餮得肚歪的它,如今却鲜有“渴口”的,饥一顿饱一顿的“情景”时有发生,似乎已在“舌尖下”了。

1982年,来自美国的《火星叔叔马丁》被一些地方台引进播出。那时,很多国人并不知有“情景喜剧”这么个东西,乃至对剧中不时发出的笑声感到莫名其妙。直到10年后,另一部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才真正“落了地”,谁也不再追究那些时不时的笑声来自何方。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美国学戏剧的英达如邂逅终身伴侣那样遇到了sitcom,立刻信誓旦旦:一定把她“娶”进中国。

1994年,我们终于看到了自己的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与《成长的烦恼》相同,它也是以家庭为背景展开情节的,移植的是国外模式,表现的则是中国式的幽默与开心。

虽是“第一步(部)”,《我爱我家》却是后来中国大多数情景喜剧难以超越的“高峰”。且不提表演的精彩到位(哪怕只露一面的姜文仅有的一个表情、赵忠祥短暂的“一嗓子”),总编剧(片中字幕打的是“文学师”)梁左绝对功不可没。

平日见人总带三分笑的梁左乐活其中。其经典台词“七八十岁的老太太抓坏人,那坏人得多大岁数呀!”就是来自其大杂院生活。可这些“基本点”却是日后诸多情景喜剧和电视剧常常丢失的。尤其是,身为剧作者的梁左如同他平时说话那样,字斟句酌,很在意在乎对象的反应,因而在观众中的“笑采”极佳。

尽管每集结尾定下了“我的家庭真可爱”的温暖温馨的总调子,但《我爱我家》对于时弊的抨击却也“软”(幽默)中带硬,非常契合社会心理。英达还想过发挥电视优势,把各种社会现象与鲜活桥段及时甚至“同步”装进情景喜剧里,但却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真正实现。

尤为可惜的是,梁左英年早逝(走时还不到44岁),毫无疑问,这对于英达乃至情景喜剧都是悲剧。好在英达化悲痛为了力量。

记得十多年前我在机房编辑有关《铁达尼号》的电视节目时,英达恰巧正在旁边制作情景喜剧,卡梅隆的主题歌把他吸引了过来,还顺嘴哼唱起来。闲谈中,他很自豪已在美国看了两遍,我以为他有了拍电影巨制的念头,后来发现,他对情景喜剧始终不离不弃——MyHeart Will Go On(我心依旧),其英氏制作基地里张贴过的一幅画更直白:画中英达挥动巨手,上写标语:“将情景喜剧进行到底!”

可是,自《我爱我家》以来,一些掏钱的老板形成共识,实则误区——拍情景喜剧省钱!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情景喜剧每集投资不会超过5万元人民币,后来高了点,但一般也就10万元左右。有人看报道“《老友记》制作成本一集曾超过800万美元”,其第一反应“不是写错了,就是美国人疯了!”

事实上,美国舍得把钱花在“梁左”身上。曾令《老友记》收视率首次达到美国第一,并摘得了“艾美奖”的导演罗杰在北京证实,这出长寿情景剧共有14位编剧和200个制作人员。“因为有14个人,所以总会有好主意,能够确保讨论出一个有趣的剧本。”

罗杰他们一周拍一集,每集半个小时,“周一到周三基本都是上午开会讨论剧本和拍摄计划,下午演员排练,晚上编剧再根据排练效果修改剧本,到了周四,演员上妆彩排,摄像机试拍。”

罗杰已记不清自己到过中国多少回(至少超过50次),可每当他细细讲完拍摄过程之后,许多中国同行均会报以诡异一笑。在他们眼里,这种拍摄方式在中国根本行不通——怎么可能不用大明星,怎么可能一周只拍一集,怎么能花得了那么多钱?

还有,当年每周五,《老友记》都会邀请300名观众现场参与正式拍摄。编剧也要在场,如果观众不笑,他们就会知道自己的笑料不管用,会停下来马上修改。

而低成本制作对于中国情景喜剧的另一个直接影响,正是现场观众的缺失和“罐装笑声”的盛行,后者后来很普遍:录些假笑充数,后期再插入这些生硬、单薄,毫无生气生趣的所谓“笑声”。

情景剧篇2

[关键词] 情景喜剧;角色设计;叙事情境

电视剧要提高质量,剧本是关键。情景剧的喜剧性特征决定了编剧在选题、立意和构思时,必须努力让一切在生活中间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充满滑稽色彩,使剧本充斥一种无可抗拒的喜剧性魅力,从动作、眼神到语言的设计都会引人会心一笑。

情景剧剧本的创作手法虽然有很多“随意性”成分,但每一个成功的情景剧本都与环境设置、人物定位、故事结构、语言特性以及恰切的表现方式等分不开。情景喜剧娱乐性的最大成因在于叙事过程中喜剧元素的运用,它的喜剧元素的设置相当紧密,每一集都要有足够的引人发笑的戏剧材料。情景剧中喜剧元素的运用借鉴了相声的包袱方法和小品的戏剧性表现方式,使矛盾冲突迅速凸显,迅速解除,从而产生喜剧效果。无论是“英氏喜剧”还是“尚氏喜剧”都是在小人物的情感和生活琐事中努力挖掘喜剧元素,通过人物的性格缺陷、夸张的表情动作、幽默反讽的语言等喜剧元素和大量的喜剧情节构成情景剧叙事的主要特征。

一、设定深度夸张,甚至有点偏执、乖谬的人物性格

伯格森说:“除了人的性格以外无所谓滑稽。”深度夸张、偏执、甚至有点乖谬的典型性性格是情景喜剧获得成功的首要因素。在情景喜剧中,通常以几个常规人物为主线,通过辅助角色和客串角色展开系列故事剧情。如《我爱我家》里的家长老傅是个又红又专的革命老干部,大儿子志国老实本分,有点官迷、财迷;儿媳妇俗气,但本质善良,是个贤妻良母;二儿子志新待业在家、好吃懒做死要面子。《炊事班的故事》中的老高爱打小算盘,做事喜欢旁敲侧击,官瘾极大,一心想当班长。《武林外传》中同福客栈的掌柜佟湘玉贪财、抠门、刁蛮、尖酸,风情万种,八面玲珑,婆婆妈妈,还有点善良,吕轻侯喜欢引经据典,引用名人名言,常常是子日不离口,时不时地冒出点英文,总是卖弄学问,还是个小心眼,善于算计;郭芙蓉自恃有武功,蛮横无理,遇事喜欢动手动脚,做事毛手毛脚,性格爽朗大气。即使是情景剧所塑造的一系列客串角色身上,也可’以见到这种性格上的偏执和乖谬。如《武林外传》中赛老板奸诈狡猾,钱掌柜喜欢自我怜惜,又甘愿遭受老婆虐待。这种性格的偏执性和行为方式的有悖理性,使得人物身上充满了时常错讹、自相矛盾、愚蠢可笑的性格特征。比如燕小六傻头傻脑、愚妄自负,却又不乏热忱和干劲,沉于幻想,却又易于冲动,能耐很小却自吹自擂,甚至经常是“拿着鸡毛当令箭”芝麻绿豆大的事情却态度认真,执著追求,而且常常是一本正经地做着荒唐透顶的事情,这种性格上的乖谬的表现出的是虽然有小聪明,却屡屡失败,在自炫和矛盾迭出的人物灵魂深处,处处都是令人捧腹的笑料。在另一部较为成功的情景剧《家有儿女》中,人物在性格上则显得温和得多,像刘梅勤劳、善良,善于操持家务,干起事来风风火火,爱唠叨,管教子女严格,判断过于武断,对刘星经常是连打带骂;夏东海则有智慧,原则性强,是个开明、善解人意甚至有点迁就孩子的好父亲,总是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孩子面临的各种问题,又是个典型的妻管严。刘星喜欢卖弄小聪明,经常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落得受批评甚至挨打的下场。毫无疑问,在人物性格的设置上《家有儿女》中的人物更接近现实生活,往往戏剧性场面的设计有些牵强,因而《家有儿女》的喜剧元素则集中在表现手段和人物语言上,令人捧腹的效果远远不及《武林外传》。深度夸张、偏执甚至有点乖谬的典型性性格显然是使剧中人物与众不同,造就出人意料喜剧效果的基础,因而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定位,是情景剧创作的关键点,有了确切的性格定位,然后通过恰切的语言和行动将人物性格凸显出来,使得人物丰满而活跃,身上充满喜剧色彩,换而言之,人物本身就是笑料。

需要注意的是,情景喜剧里的常规角色设计不能有反面人物,他们可以有形形的性格缺陷、生活习惯上的怪癖,但绝不能有社会公共道德的缺失,辅助角色和临时客串的角色里有可能出现反面人物,但此时的反面人物身上表现出的也不是面目可憎而是滑稽可笑,剧中角色也许可以时不时地在既定的生活环境下试图造个小反或者逃出樊篱,但总是频频受挫、束手就擒或者情愿回心转意,继续戴着滑稽的面具卖力地表演生活中的纷争。

二、采用机智、幽默、讽刺、滑稽的艺术表现手段

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只有经过艺术加工,才能产生喜剧性艺术效果,获得审美观照价值。机智作为喜剧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简单地说就是耍小聪明,通过特定的人物语言和行为动作表现出来的脑筋灵活、随机应变的智慧和能耐,在情景喜剧中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其中包含了指鹿为马、混淆黑白、言不由衷、装腔作势、胡搅蛮缠、左右逢源、装憨卖傻、弄巧成拙、诡辩等等内涵,具有化解尴尬、消除危机的艺术效能,容易产生喜剧效果,因而在情景剧中常常用到。

幽默一词来自英语humor的音译,它的意思是用诙谐的手法表现意味深长的哲理,像《我爱我家》中圆圆的那句:“爱情不分老少,人生没有单行道。”老傅:“经验是深刻的,教训是沉痛的。”《武林外传》中:“到了山顶了才发现,错误的路和正确的路就差那么几步。”佟掌柜的“如果一个人让你感激你会愿意把命交给他,如果一个人让你感动你会愿意把自己给他。”白展堂的“不蒸馒头争口气。”“假如生命只是偶然的邂逅,那么死亡就是必然的杀手。”

情景剧篇3

人物:

大堂经理——配戴醒目职务牌

柜员————始终微笑的青纯天使摸样

客户甲梁总————披金戴玉,老板摸样,背一个另类皮包。

客户乙刘姐————稍化淡装,优容典雅。

穿插客串人物————另加,待定

地点:建行临时排练场

时间:晚上7:30—10:30

[幕启:虚拟建行某网点大厅,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代表柜台,另外两张椅子代表理财区,桌子上摆设:键盘、道具钞票、桌子后面的柜员刚为一老板模样的客户办理完大额取款业务,大堂经理张(配戴职务牌)在旁边准备送别客户。]

柜员:(起身,双手将凭证递给客户,始终保持微笑)梁总,这是您的取款凭条和四万元现金,您可以到您旁边的复点机上面复点一下。

梁总:(边把钱装进皮包说)哎——呀——,不用不用,不用点了,我对你们建行就是放心,。要不我也不敢把整个家当都放你们这啊,(说完爽朗地笑)

大堂经理上:(过来帮顾客背好皮包)梁总,提这么多现金要注意安全啊。

梁总:没事没事,我开了车过来的。(重新调整了一下背包位置,拍了拍鼓鼓的包准备离开)

柜员:梁总,您请慢走!

大堂经理:(单手做“请”的动作引导客户走向门口)梁总,您请慢走,欢迎您再次光临!

梁总:(转头跟大堂经理致谢)好好好,谢谢啊!

客户乙:(工薪族打扮,手持龙卡,从后台快速上,进门,差点撞到梁总,猛地抬头,看到梁总,作惊喜状)呀,是梁大老板啊,您来存钱吧?

梁总:(握住乙的手)啊呀,是刘大美女啊,这么久不见还是那么爱开玩笑,什么大老板啊,不过你还别说,就前不久周经理(转头对着大堂经理感激地看了一下)推荐我买的建行基金,涨势喜人,确实发了点小财,哈哈,要不是等着钱急用我还舍不得抛呢。怎么样?你也来买一点赚点外快?

客户刘女士:呵呵,我哪能跟梁老板您比啦,您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一出手就是几十万眼皮都不眨一下,哈哈,我啊,来给在北京读书的儿子寄点生活费。

梁总:哈哈,您的肚子可真争气啊,生了个这么好的儿子,都考到首都去了,那好,那我就不妨碍您了,先走了啊。再见。(相互道别)

大堂经理迎上来:(目光接触,面带微笑,亲切问候与客户保持一米距离),您好,您是刘姐吧,欢迎光临建行。

刘女士:您好,(表现出对大堂经理能叫出她姓氏的赞赏,与大堂经理打过招呼后直接走向柜台)

柜员:(站立服务,眼睛平视客户)您好,刘姐,欢迎光临,(双手接过客户递进来的卡和证件)

刘:你好,小姑娘,连你也知道我姓刘啊?(开玩笑地说)不过都快可以叫刘姨了哦,我儿子都快大四毕业了,年纪应该比你小不了多少吧。

柜员:可是您皮肤那么好,看起来挺年轻的啊,呵呵,您是要办理转帐业务吧?

刘:小姑娘嘴真甜,对,我想给在北京读书的儿子转点钱过去。

柜员:哦,刘姐,是这样的,如果您经常给您北京的儿子转钱的话,可以使用我们的手机银行,以后您都不需要跑银行,24小时都可以办理转帐。而且手续费只需柜台的三折。最低两元,最高15元。如果手机是移动公司套餐的话就更划算。

刘:是吗,这么好的产品早点开通就好了,我手机正好是用套餐的呢,还有啊,我就是愁着跑来跑去的,那麻烦你帮我开通一下吧。

柜员:好的,请您稍等。

[柜员操作桌上键盘,大堂经理上来,指导客户开通和使用手机银行转帐,注意控制时间和语言]

刘:开通手机银行转帐完毕后小声问柜员:小姑娘,听说基金现在很火,是不是啊?刚才走的梁总是不是赚到了啊?

柜员:哦,刘姐如果您有兴趣购买基金的话需要先办理证券卡,基金是长期理财的有效工具,关于基金的具体情况可以让我们的个人业务顾问给您详细介绍一下,(单手请字姿势把顾客推荐给旁边的大堂经理。

大堂经理:刘姐,您请这边来,(引导来到理财区,落坐),刘姐,是这样的,基金是适宜长期持有的理财工具,他不是储蓄,种类很多,不同的基金有不同风险收益特征,收益越大,风险也越大,建议您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理财目标进行分析,投资与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

[根据情景剧的时间来控制本段基金理财的推荐介绍。]

[尾声:交谈中,刘姐的手机响起,的梁总客串刘姐的儿子打来电话]

梁总:喂,老妈,钱打过来了没有啊,我都快饿昏了,。(捂着肚子做饥饿状)

[注:此时由于是“梁总”客串刘姐的儿子,可能会引起观众的笑声,此时应注意停顿,以免笑声盖过了通电话的声音]

刘姐:(站起来嗔笑说)还不至于吧,你个衰崽,好象你老妈我虐待你似的,哎,钱转过来了类,(稍作停顿,自豪地说)是我用手机银行转的,很快的,你现在就可以去取了。老妈我准备买基金了,要是赚了给你零花钱翻倍怎么样?

[“儿子”关了翻盖手机,嘟啷着嘀咕:又是基金又是手机银行的,老妈还真会赶潮流啊,说完突然想起什么,马上掀开手机大声补了句:妈,您刚才最后一句说什么来着?]

众人笑,演员站起来谢幕。本行员工带头热烈鼓掌。

欢快点子搜集:由人扮演的可说话的利率牌;

由人扮演的复点机;

由两个人组成的自动门;

情景剧篇4

关键词:情景喜剧;商业包装;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152-01

《我爱我家》一直被奉为三世同堂的“典型”中国家庭的室内表演成为情景喜剧一直被模仿、但并未超越的样本模式,瞬间“英式”情景喜剧的旋风准确地击中了中国电视观众的神经。直到《武林外传》面世以后,情景喜剧开辟了别样制作程式。去除无聊的爆笑和做作的事件安排,精妙的剧情架构、承上启下剧情编排、美式“六人行”笑点借鉴为情景喜剧赋予长篇叙说能力和时间空间效力。喜剧化的风格、前卫的语言、和演员“得瑟”的表演,让人忽略了时间等六要素,情景设定下的演员表演发挥的淋漓尽致,超脱于一切物质之外的道具限定。

武林外传作为情景喜剧的巅峰之作,除却精巧的商业包装外更吸引人或是战胜观众的是电视中紧紧拥抱着人文情怀安排剧情和人物。

1.商业包装主要有:

1.1舞台剧和小剧场的翻版。《武林外传》中很多道具是假定性的,更注重的是演员用虚拟道具释放情感和刻画人物。喻恩泰是戏剧与表演学院的,他用流利的英语演绎莎士比亚的经典独白,再现一个1000多年之前咬文嚼字的酸秀才。佟湘玉小剧场旁若无人的苦情表演更是风情万种。

1.2穿越题材的剧集穿插。80集里面有两集是穿越题材,“佟湘玉煞费良苦心,莫小贝梦游影视城”和“寻短见老吴见魔女,赌怨气小郭教武功”两集。真真假假,嬉笑怒骂。

1.3法庭比赛的旁征博引。“法庭辩论”和“比赛FIGHT”的现代项目的旁征博引。吕秀才征服老丈人的方式是通过开庭辩论“你们的感情是不是源于一时冲动”。比赛的项目如脑筋急转弯、综艺节目的模仿还有斗鸡等等。

1.4武侠剧集的承上启下。这是最大的亮点。过往的情景喜剧单讲故事,摆脱了情节的负累,表现更天马行空。在《武》中,故事分集却不分散,有承上启下的过渡效果。发糕是串联郭芙蓉出场的线索,雷老五盗出的信王墓首饰是串联销赃和出书的线索,姬无命给小贝的“见面礼”串联了秀才说死姬无命和天下第一女捕头以首饰来由要挟佟掌柜要带走老白的剧情,“关中大侠”更是把老邢抓捕姬无命和展红绫的出场巧妙的结合起来。

1.5口语和口头禅的本色引用。剧中佟湘玉说的是陕西话,邢捕头说的是山东话,李大嘴说的是东北话等,地方特色带来的意想之外的笑点百出。佟湘玉的口头禅:我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嫁过来,如果我不嫁过来,我的夫君也不会死,如果我的夫君不死,我也不会沦落到这么一个伤心的地方。白展堂的葵花点穴手,吕秀才的子曾经曰过,郭芙蓉的排山倒海,李大嘴的包我身上了,燕小六的帮我照顾好我七舅姥爷,口头禅是性格的外露,简略得当的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2、人文情怀主要有:

2.1现代话题的借古喻今。剧集中经常出现现代人物,如挖苦包装的崔大师,剧中扬州城最有名歌妓扈十娘,坐船误沉了百宝箱引起了对当年杜十娘如果没有怒沉百宝箱,那她的命运又是如何呢的思考?剧中吕秀才说死姬无命,竟然用的是现代哲学中的本我和自我理论。

2.2做人做事的感性说理。真正的成功是让观众从骨里发笑,还要有所感悟。剧集结尾都亲历亲为的在教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是摆事实讲道理。“做事情靠的是手而不是嘴,光说不练,时间长了谁还会信任你、提拔你,谁还会给你机会证明你自己呢”;“有种和鲁莽的区别在于你做的事值不值得”等等

2.3顺其自然的成就激励。《武林外传》中有金庸武侠的影子,《神雕侠侣》中杨过的爹是《射雕英雄传》中的杨康,这些不同的影视剧却穿插着一条主线,年轻时默默无闻的小辈在父辈都有着别样的轰轰烈烈和恩怨情仇。佟湘玉家是汉中龙门镖局,白展堂的娘是六扇门的秘史,与剧中郭芙蓉的爹郭巨侠是老相识,吕轻侯祖上是知府,李大嘴的娘是传说中的断指轩辕,小小客栈,卧虎藏龙,名门之后,过的却是掌柜、跑堂、杂役、算账、厨子的日子,对年轻人这是一种激励,浮躁和眼高手低都是不可取的,脚踏实地、抓住机遇才会成功。

2.4惩恶扬善的主旋律弘扬。大众化的选题下,饱含了对善良的肯定、对欺诈的鞭笞。花钱买官的包大人不仅弄得自己体无完肤,最后还惹得家破人亡。倒腾假货的辛普森想用一箱子假珠宝换的美人归,最后人财两空,还自献罪证。

《武林外传》开启精细化制作情景喜剧的先河,剧情再也不是粗枝烂叶,笑点故意和一群人哗众取宠的“跳梁小丑”表演,而是有逻辑的,可推敲的,同时又是跨时代的,可思考的,是讲究间离效果、程式化表演、逼真效果表演的艺术追求。商业元素包装下的人文元素是一条情景喜剧可持续发展之路。

情景剧篇5

【摘要】本文以代表受众接受度的“集体记忆”作为切入点,选取我国情景喜剧受众聚居的网络社区作为研究样本,收集各类对情景喜剧的情感、态度、文化价值观的话语,对其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得出中、美两国情景喜剧在我国社交媒体上“情感与成长——娱乐”“经典——沿袭”“文化接纳——文化批判”的“记忆框架”;在此框架内,集体记忆具备独特的文化传承价值,其建构反映了社交媒体话语权的主导性。同时,展望我国本土情景喜剧的发展路径:剧本的“众筹”,多平台的品牌宣传,传统文化和创新精神的回归,以及面向地方文化。

关键词 情景喜剧;集体记忆;社交媒体;框架;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223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缘起

情景喜剧发源于美国,其以短小的形式(每集大概30分钟左右)和轻松幽默的内容,深受电视观众的喜爱。1992年,经过译制的美国情景剧《成长的烦恼》(Growing Pains)被率先引入我国,引发收视热潮;而我国的情景剧则以《我爱我家》(1993年播出)为先河,已经有了22年的发展史。在这期间,国内涌现了诸多优秀作品,如《闲人马大姐》《家有儿女》《武林外传》《爱情公寓》等,国外则有经久不衰的《老友记》(Friends),如今仍能吸引美剧迷们每周守候的《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和《摩登家庭》(Modem Family)等。

作为影视作品的一类,情景喜剧被大量研究,当前我国关于情景喜剧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向:第一是情景喜剧的幽默性(话语)分析,分析的对象主要包括语言、文化、戏剧冲突等;第二是将国产情景喜剧与国外情景喜剧作对比研究(以中美为主),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题材、人物设计、叙事结构、文化差异、制作方式、产业环境等;第三是从文化产业角度研究情景喜剧的发展前景,不少学者提出了“本土化、品牌化、产业化”的对策。概述之,现有成果大多纯粹研究影视作品本身,将情景喜剧看作文化产品,分析构成其整体的艺术因素,但以受众为切入点分析情景喜剧的接受度则缺少系统、实证的研究。本文将以此为突破口。

情景喜剧老少皆宜,受众出于年龄、生活环境、阅历、时代背景等不同,在观赏时的动机、审美、心理存在天然的差异,从而形成有所区别的对不同作品的“印象”和“记忆”。法国心理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提出,个体只能在社会中才能获得记忆,才能进行回忆、识别和对记忆进行定位,而这种唤起、建构和定位记忆的文化框架即所谓的集体记忆。可以说,记忆依托于某一个“社会群体”中才有意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部分重要的社会记忆通过社交媒体储存,虚拟社交为公共情感的集体记忆提供了完美的平台,情景喜剧爱好者们通过加入各类社区,发表评论,诉诸情感,结交志同道合者,丰富交往的途径,构建了一种别致的影视狂欢,留下了独特的关于影视作品的集体记忆。而这些记忆的话语,则代表了受众对情景喜剧的接受度。

本文选取我国情景喜剧受众聚居的网络社区作为研究样本,如豆瓣、主题贴吧(论坛)等,收集各类对情景喜剧的情感、态度、文化价值观的话语,对其进行文本分析,研究中、美两国情景喜剧在我国受众当中的“记忆框架”,并据此提出我国情景喜剧的发展路径。

二、集体记忆形成的框架

(一)情感与成长——娱乐

娱乐性是情景喜剧的固有属性,但在与美剧的对比中,我国情景剧的“娱乐”性质却饱受诟病,如近年惹来无数争议的《爱情公寓》,被许多网友认为“为了搞笑而搞笑”“剧情生搬硬套”,而《家有儿女》则是“剧情比较搞笑,但剧中人物言语、行为误导青少年”。而美剧则被普遍认为搞笑的同时还十分“有爱”,如《老友记》中被奉为经典的友情,《成长的烦恼》中那一幕幕家长对孩子成长点滴的关爱和引导,更不用说以每集讲述一种人际情感为故事模式的《摩登家庭》了。尽管中、美的情景喜剧都注重在“搞笑”的同时建立人文情感,但两者给予观众的记忆是不一样的,甚至可以说对我国情景剧的记忆与真实剧情有所偏差,而造成这种偏差的原因,正是由于其负面因素的干扰,连带着破坏了对整部剧的整体记忆。需要强调的是,这是对比框架下的记忆呈现,当对比的两者换成同为美剧时,也有该种效果,如在不少《老友记》与《生活大爆炸》的对比主题帖中,几乎是一边倒地认为《生活大爆炸》对情感的叙述“尚可”(JustGood),而《老友记》则是“非常棒”(Creat);而我国公认的情景剧巅峰之作《武林外传》,受众对其的记忆就不是单纯的“搞笑”,而是融入了亲情、爱情和友情的“神作”。

同时,大多数受众强调了“与美剧人物共同成长”的情怀,而对我国情景剧的记忆则更多是“陪伴度过少年时代”,如有网友表示“看《老友记》不下十遍,随着自身阅历的增加,每看一次,总会对人物有新的认识”。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剧大多播出周期较长,如《老友记》播了10年,《寻妈记》(How I Met Your Mother)播了9年,《生活大爆炸》(仍在播)也已经播了8年,许多观众都是真正的“与剧中人物一同成长”,而我国的情景剧大多播放周期较短,两三年就完结了,很多观众都是在年少时看过,因此记忆并不深刻。另一方面则是受众随着自身的成长,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深度让其对美剧的剧情有了新的认识,并愿意再投入时间重温,因此即使成年了也感觉还能从剧中找到归属感。但中国的情景剧制作水准并未达到“让人百看不腻”的程度,受众对其的记忆就仅限于少年时期。

(二)经典——沿袭

我国的情景喜剧是在探索和模仿中起步的,在社交媒体上,受众对于美、中喜剧建立了“经典——沿袭”的记忆框架,而这也是两者在社交媒体上被提及最多的话题。如《家有儿女》之于《成长的烦恼》,《爱情公寓》之于《老友记》,都带有很深刻的“借鉴”烙印。

形成这一记忆框架的原因并不难探寻,随着20世纪九十年代初情景喜剧这一崭新事物被引入我国并大获成功,收视群体全覆盖、创作成本低的特点吸引了影视制作方的投入,而在当时的背景下,最保险、稳妥、易见成效的创作就是模仿和借鉴。作为伴随情景喜剧成长起来的“75后”至“85前”的一代人,他们接触过几乎所有在我国公开播放、在网络上共享的中、美情景喜剧,在如此鲜明的对比下形成的记忆框架显然是合乎实际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样的记忆框架下,情节创新的情景喜剧则更容易脱颖而出,这也是《武林外传》口碑大好的极重要原因。

(三)文化接纳——文化批判

在中美影视剧的对比研究中,对文化的接受方式和程度是热点话题。而在情景喜剧这一喜闻乐见的跨文化交流平台下,我国的观众展现出了对多元文化的接纳,这也是诸多研究成果中提及的,而在社交媒体上,透过情景喜剧的中、美文化对比一直没有停歇。在社交媒体上,受众普遍接受美剧中的“异类文化”,而对中国情景剧则要求甚高。如受众对《老友记》中主人公们多次不靠谱的爱情经历,主人公之一菲比许多让人不可思议的“怪诞行径”,《成长的烦恼》中麦克的叛逆,《生活大爆炸》中各主人公的低情商行为等,都给予了接纳,并冠以“人物个性的体现”;而在我国的情景喜剧中,文化批判的意味则较浓重,如《家有儿女》中刘星的捣蛋,《爱情公寓》中浮夸、不贴近真实的情节等,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认知范畴内被批判的家庭和处世行为。

这样的“接纳——批判”框架,既有我国受众对中、美文化的偏见,潜意识下愿意接受外来事物,而对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物更严苛;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喜剧传递的情感和伦理价值,《老友记》对友情细致入微的表现,《摩登家庭》对为人处世的深刻理解,《成长的烦恼》对少年成长的点滴刻画,都给予了中国受众太深的记忆。而《家有儿女》《爱情公寓》等除了看时的乐呵,能给予受众的思考还是太少了。也就是说,美剧中对人文情怀的刻画和渲染足以掩盖其中的另类文化,其传递的文化情感符合人类应有的普世价值观,而在借鉴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情景剧由于各方面原因,均未达成理想的艺术效果,这也可以说是中国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

(四)经典人物(场景)的怀念

尽管中国情景剧在剧情方面有诸多缺陷,但仍然不妨碍其成为我国的观众们寄予厚望和留下美好回忆的影视作品。在社交媒体上,受众对中、美情景剧都存在“经典的怀念情愫”,如剧中的经典人物和经典事件就被经常拿出来讨论,网友们将自己代入其中的人物或情节,抒发见解,发表影评。如“《老友记》十大经典画面票选”“《成长的烦恼》的十大成长瞬间”“《武林外传》中你最喜欢谁”等,受众通过对经典人物或情节的怀念,表达对作品的喜爱,在这一点上,中、美情景剧在我国社交媒体上的集体记忆是有共同点的。可见,一些能够深入打动人心或具有戏剧冲突效果的剧情会以记忆的形式长期保留在观众的脑海中,很多影视作品就是依靠某些“闪光点”,让受众一下子接受。

三、研究结论

(一)集体记忆的文化传承价值

集体记忆依托于社会才得以存在并体现它的价值,在社交媒体上,中国观众对中、美情景剧的集体记忆主导和构建了独特的影视浪潮,这股浪潮是情景剧得以广泛传播、经典得以延续的强大推动力,是影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年轻的受众通过社交媒体抒发对于情景剧的集体记忆,收获文化交流的快感,让情感得到释放,自身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简言之,上一辈人对作品的记忆实际上就是年轻一辈的“观影指南”,他们会从社交媒体的集体记忆中接收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判断影视作品的收看价值,从而让经典的作品得以延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可见,影视作品在社交媒体上的集体记忆并不是单纯的“影评”或“吐槽”,其还承载了文化传承的功能,是经典影视作品广泛流传、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播的关键要素,社交媒体为优秀影视作品生命力的生生不息提供了宽阔的平台。

(二)集体记忆反映社交媒体话语权的主导性

从我国社交媒体上受众为中、美情景喜剧构建的记忆框架可以看出,他们大多愿意将老牌的情景剧、美国的情景剧奉为经典,却对当前的中国情景剧评价不高,即使同为美剧,如同为多次艾美奖喜剧类最佳剧集获奖作品的《老友记》和《生活大爆炸》,两者放在一起比较时,后者也明显不如前者。在社交媒体上,出生在不同年代的受众群体拥有迥然各异的对情景剧的接受度,反映在社交媒体上,就是对比区分的集体记忆框架。究其原因,当前我国社交媒体话语权主导者的主要构成是75后至85前的这一批人,在现实中,他们事业已经小有所成,同时乐于使用新媒体,愿意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几乎接触过所有中、美的情景剧,且已经拥有足够的社会阅历,对作品有更独到的见解,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的发言更能获得其他人的理解,自然更有发言权,也因此成为社交媒体上情景剧集体记忆的主要建构者。

每个时代的受众都有符合自己年龄段的对于影视作品的集体记忆,正如当前的许多年轻人将《爱情公寓》视为对《老友记》的创新和超越,《武林外传》是中国情景剧不可逾越的丰碑,将它们奉为经典一样。可以预见,当如今的年轻一代成长起来,接过社交媒体的话语主导权之后,他们也会将自己对情景喜剧的情感烙印在社交媒体上,构建具有自身所处年代特色的集体记忆。

四、情景喜剧发展的途径

在娱乐至上的电视受众审美品位背景下,如何将大众文化的市场需要和弘扬价值观主旋律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创作出新媒体时代下的本土经典之作,是情景剧制作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剧本的“众筹”

近年来, “众筹”这一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专用语进入了新闻行业,记者通过公开报道计划,向社会公众募集新闻报道项目启动资金,被称为“众筹新闻”。情景剧的制作可以参考这一机制,但“众筹”的不是资金,而是剧本,这需要情景剧在进入正式创作之前,广泛采样民意,在大数据的支撑下做出最合理的选择,也就是说,拍什么、谁来演、怎么播,都由观众的客观喜好统计结果决定。这样的方式有成功的先例,美剧《纸牌屋》就是这样一部经由大数据“算”出来的电视剧,其中包含了对3000万用户的收视选择、400万条评论、300万次主题搜索的调查。在新媒体时代下,日益发达的传播技术能够保证情景剧制作方对剧本“众筹”的需要,目前的瓶颈在于缺少能够将数据分析技术与影视业发展规律结合起来,提出较有创见性意见的编剧人才。

(二)多平台的品牌宣传

在影视作品和综艺娱乐层出不穷的现代社会,一部情景喜剧能够得到受众广泛的好评和追逐,除了自身的制作精良,另一个重要推动因素就是制造吸引受众持续关注的话题,将作品打造成一个品牌。如我国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的品牌宣传,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吸引受众广泛讨论和参与活动,就是较成功的案例;而如今风靡全美的《摩登家庭》,除了剧组多次组织有众位主演参与的线下活动,剧中的几位小演员更是社交网络Twitter的活跃用户,并经常与粉丝互动,带动了影视作品的传播度。

(三)传统文化和创新精神的回归

可以看出,社交媒体上受众对于中、美情景剧集体记忆的框架,并不是建立在“哪部剧搞笑”的基础上,而是哪部剧更贴近生活、更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伦理、更能让人体会到普世价值中的经典传统文化,如好评度颇高的《老友记》《成长的烦恼》《武林外传》《摩登家庭》等就是此类典范。另一关键要素就是作品的创新要素,如《生活大爆炸》以科学宅男为主角,《武林外传》在我国开辟一种“有内涵地搞笑”的表演手法,就是此类精品。反之如《爱情公寓》则只能刻上“国产《老友记》”的烙印,成为部分受众的快餐文化。中国的情景剧制作需要真正地沉下心来,有“十年磨一剑”的创作态度,富于创新精神,才能实现突破。

(四)体现地方文化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地方文化各具特色,一些地方电视台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方言情景喜剧,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如广东电视台摄制的深具岭南文化特色的情景剧《外来媳妇本地郎》和《新七十二家房客》,上海海派文化情景剧《老娘舅》,就深受当地观众的喜爱。尤其是《外来媳妇本地郎》已经连载了2000多集,至今仍在两广热播,可谓连续剧“神话”般的存在,周末一边吃晚饭一边收看该剧成为部分广东人的生活习惯。可见,弘扬本土文化,将目光定位于本地市场,不失为情景喜剧创作的一种不错的选择。

五、结语

情景剧篇6

情景喜剧是一种制式化比较明显的电视艺术类型,它有着明显的结构方式和表现特征,观众在一段时间的接受和熟悉之后对这种形式的新鲜感就会消失。美国情景喜剧大多都拍到了十季以上,并且日久弥新,常常会给电视观众以新的惊喜。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创新和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段,无论是在主题上、故事情节上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

美国情景喜剧就题材方面可涉及:家庭题材(《我爱露西》、《家庭战争》等),医院题材(《陆军野战医院》、《实习医生风云》等),魔幻题材(《火星叔叔马丁》、《娶个女巫》等),妇女独立题材(《玛丽泰勒莫尔秀》等),雅皮士题材(《宋非传》、《老友记》等)。表现内容广泛包括爱情、婚姻、家庭、工作等各个方面,对很多社会问题例如种族冲突、妇女解放、失业、自杀、同性恋、战争等都不避讳,有些剧集在、政治等方面表现也非常的大胆。在有了这么广泛的题材之下,剧本采用多重的叙事结构,将几个故事杂糅创作在一起,既有新鲜感又能吸引人的眼球。美国情景喜剧在对白方面更是有层出不穷的创意,也常常会引发人的思考,总是让电视观众感到出其不意。

反观我们中国的情景喜剧,美国情景喜剧被中国引入进行再创作时,受到开始几部经典情景喜剧模式的限制,剧本创作时不敢越出这个模式半步,起承转合,三番两抖分毫不差,总觉得突破了这个规则就不再会被电视观众所接受,以至于多部剧集都让人有似曾相识之感,感觉大都是在重复。《我爱我家》、《家有儿女》、《东北一家人》、《外来媳妇本地郎》、《一家老小向前冲》等等几乎都是一个“家庭模式”,只不过是在讲述不同家庭里都会出现的家长里短,甚至连某些地方的矛盾都设置得不相上下,这样只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审美疲劳,产生厌倦的情绪。

中国情景喜剧在剧本创作时封闭式的创作模式,涉及的人物往往只是固定的那几位,要是其中有个演员出了状况,不能继续参演,往往编剧者也不敢改动人物,只能留下这个空缺,不写有关于这个人物的故事。这样再往后创作无形中就增加了难度,人物越来越少,而新人物又受收视习惯的限制,无法产生,故事也就无法向下发展。在我国,题材方面也颇受限制,中国现实国情和创作环境的局限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创作者的发挥,我们的社会里有太多不利于情景喜剧成长的禁忌。类似于一些政治话题、同性恋等敏感话题根本就不能碰触,我国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不允许在自己的价值观范围内进行肆无忌惮的嘲讽和玩笑。这样一来,创作情景喜剧必须小心翼翼,瞻前顾后,在这种约束之下是无法创作出好的情景喜剧作品的。与此同时,情景喜剧的创作需要一支成熟的创作团队,群策群力才会有新的点子和喜剧情节,但是一些情景喜剧的创作往往是一个人在独立担当,比如《我爱我家》的梁左,《武林外传》的宁财神,都是很有质量保证的编剧者,但同时我们也会看到一些质量一般的作品,一个人的创作总会有灵感枯竭,写不下去的时候。剧本质量也就不能保证了。

二、“本土化”道路发展

随着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各个地区的情景喜剧节目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如重庆的人文纪录,北京的民生故事,上海的新闻化包装,湘鄂的都市情结,东北的乡土气息,四川的麻辣喜剧等等,本土化也是一种创新。本地的文化、方言、生活方式的恰当使用,更有利于本地的受众接受程度。

首先,本土生活,原汁原味。情景喜剧中尤其是栏目剧可以把当地的生活习俗、社会现象、时下流行的热点、新闻都用于选材中间去。比如湖北卫视《都市茶座》将前老板娘化身为武汉街头遍布的擦鞋女,通过其活灵活现、入木三分的表演,将武汉街头这一特有的社会现象真实地再现荧屏。再如湖南卫视《一家老小向前冲》中的大家长严守成,就是典型的长沙老倌子,管千家事,理万家情,要面子又固执,大方明理。积极响应进步的事情,只要是他能做到的,都会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比如国庆六十周年,这段时期的故事都是围绕国庆而展开。

其次,方言俚语,亲切自然。鲁迅先生曾说过:方言土语里,很有些意味深长的话,用起来是很有意思的,恰如文言的用古典,听者也觉得趣味津津。在日常生活中,方言的使用远远要比普通话的使用更加普遍,一些方言俚语的意义,也不是普通话的用词所能表达得出来的。一般来说,熟悉本地方言的创作者要更加得心应手一些,把方言俚语在剧本中就表现出来。在剧本创作中使用方言有以下作用:

1、表现人物性格:东北话表现人物的豪爽;上海话表现人物的精明;四川话表现人物的闲适;湖南话表现人物的机灵等等。

2、增强剧本戏剧性,不同地方的人讲不同的方言,更容易增加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3、表现地域性的幽默,很多地域性的幽默、笑料只能用方言来表达。例如湖南人特有的“策”。

第三,民俗文化,耳熟能详。

在情景喜剧“本土化”发展的趋势下,民俗文化元素是很好的选题。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包括民俗工艺文化、民俗装饰文化、民俗饮食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戏曲文化、民俗歌舞文化、民俗绘画文化、民俗音乐文化。

把普通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这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或民间故事用到剧本中去,一是增加了剧本的趣味性,二是具有民众贴近性,三也是对民俗文化的一种宣传和保护。

情景喜剧的地域化固然有它不可替代的优点,但同时也有它的局限性。它为作品的传播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为情景喜剧在很大程度要依赖于语言来完成,而方言化的情景喜剧又恰恰是当地受众接受它的重要原因之一,《东北一家人》使用的是东北方言,《老娘舅》却是吴侬软语的上海话,《外来媳妇本地郎》采用粤语对白,《一家老小向前冲》是火辣带劲的长沙话。这些都给其他地域观众的接受带来不小的障碍,有些地方电视台将这些情景喜剧作品买入播出,还需要重新配音这一环节。而《炊事班的故事》和《武林外传》这种天南海北的方言大杂烩模式倒是能被全国各地观众所接受,方言这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情景喜剧创作的多元化、专业化、开放式道路

电影艺术家黑泽明曾说过:一部影片的命运几乎要由剧本来定。剧本乃一剧之本,对于情景喜剧来说更是如此。说到最后,我们还是要回归情景喜剧剧本的创作之法。威廉・阿契尔在《剧作法》中说,剧作没有规律可循。虽不能完全用于情景喜剧的创作之中,但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情景喜剧的题材、内容,甚至是人物和剧情,应该是没有规律可循的,至少是要让人有新鲜感的,眼前一亮的。

情景喜剧经历了从最初的“尝试泊来”的新鲜,到“着意模仿”的潮流,再到“放纵创作”的现实,得失互见(周星《对国内情景喜剧创作现状的初步分析》载《北京电影学院报》电视研究第26页,2004(2))。我们见证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情景喜剧作品,对于家庭模式和对现实性的挑剔在这两个阶段得到印证。而周星教授所说的“放纵创作”才刚刚初见端倪。扩大情景喜剧的创作领域,使得情景喜剧创作走向多元化的发展。情景喜剧开始摆脱家庭模式的载体,走向社会性话题模式。任何一个社会职业、社会团体都有可能是情景喜剧的载体,从而题材也开始走向多元化,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直面众生百态。现有的情景喜剧中《武林外传》、《健康快车》等的多元化尝试就值得我们分析。这无疑是扩大社会主题的走向。

如今我国的情景喜剧对于受众的心理揣摩和要求还比较模糊,仅仅停留在外化的娱乐作用上,随着电视频道的专业化,观众收视需求的专业化,情景喜剧当然也要力求向专业化发展。《武林外传》一开始实际上是针对网络群体的,因为其塑造的网络语言、网络模式,这样就直接为熟知网络、利用网络这一部分群体所接受,《家有儿女》则更多地为有孩子的家庭所关注,毕竟教育是每一个家庭的中心话题。未来的情景喜剧创作,则可以往这方面努力,不同的主题创作投入到不同的电视平台,不仅打开了情景喜剧的多种平台,也为各个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受众所接受。

本文所说的开放式的道路,要从三个方面来入手:语言、人物、事件。首先就语言来说,我国的情景喜剧迄今为止大多仍旧沿袭了小品相声中捧逗方式,《我爱我家》等作品甚至形成了“英式”的逗笑模式,无非是幽默自嘲,斗嘴冲突,调侃彼此,转移话题以及重复回味等等,实际上人们生活中的语言对白是非常丰富的,编剧者要尽量避免说上句观众就知道下句如何如何,对白有意趣,讲创新,常变化,这样才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其次在于人物设置的开放性,一个情景喜剧策划的初期,在设置剧中人物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有所注意,不要把人物关系设置成一个封闭式的空间,而是应该有个小小缺口,能在以后的故事发展过程中,不断有人物进来,又有人物出去,从而也不断带来新的故事,这种人物设置才是具有生命力的;同时,人物性格的设置也应该是各有不同的,人物中每个人的趣味以及他们之间的碰撞才会产生妙趣横生的冲突;最后是事件的开放性,一次简单的误会和解,或是“破镜重圆”,已经不能满足创作的创新性了,各种不同事件的有逻辑性的交织,充满了生活情趣和生活意义的体现,这才是情景喜剧生命力的延续。情景喜剧还在不断地创作播出,充满生命力和创新的剧本最终才能成就好的情景喜剧。

情景喜剧经历了84年的发展,从尝试开拓的稚嫩期到成熟的流水线期,经历了无数的变化、改革和创新。我国情景喜剧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起步相对来说比较晚,但是起点较高,发展快,作品产出量还是有目共睹的。

美国情景喜剧发展到现在,并不尽然是一片欣欣向荣之势,甚至有人断言,美国的情景喜剧已经进入了一个“萧条时代”,美国的情景喜剧编剧们已经“笑不起来了”。07年之后美国上档的情景喜剧包括:《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群众演员》(《Extras》)、《富贵骑士》(《Knights of Prosperity》)、《赢家》(《The Winner》)、《以防万一》(《In Case of Emergency》)等等,除了前两个还受到观众的好评外,其他的均被评为生硬,毫无笑果。美国情景喜剧在继80年代后又进入了一个低谷期,情景喜剧似乎已经满足不了观众的收视要求了。

而中国情景喜剧在07年之后除了《武林外传》和《家有儿女》,也鲜少再有优秀作品出现,中国情景喜剧正在自己的试验田里苦苦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情景剧篇7

1.把握初中历史情景剧应用的要点

历史情景剧内容可以根据所教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合理选择,范围非常广泛,但所有历史情景剧都应该具有相同的特征,即情景剧的内容应当围绕特定的具有教学作用的主体展开,相关的情节由人物的对话和行动组成,在具有鲜明历史特征的活动背景中发生。而且,有些部分的历史知识教学并不适合引入历史情景剧,强行应用可能会适得其反,影响学生的学习思维,在历史情景剧的应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一点,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是否应用历史情景剧。在应用历史情景剧时,还要注意五个方面:其一,历史情景剧的内容设置要合理。历史情景剧的应用是为了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生动性,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历史情景剧的内容应当与所要教学的历史重点知识相对应,根据初中历史教材内容安排。历史知识注重真实性和严肃性,有些历史知识没有足够的故事性,在应用历史情景剧时不必强加进去,要保证历史情景剧的情节和内容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合乎教材知识,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辅助教学作用。

其二,历史情景剧的编排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初中历史课堂中,历史情景剧的编排可以由学生进行,这样能够让学生在编排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学生在编排历史情景剧时可能会出现错误,导致内容与史实存在差异,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指导,但要注意语言不要过于直接,尽量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思维,勇敢说出对于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张扬个性,提高学习积极性。

其三,历史情景剧的应用要与课堂有机结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内容很多,历史情景剧只是其中一部分,主要对教学起到辅助作用。教师在应用历史情景剧时,要把握这一点,不能偏离了历史教学的主线,将历史情景剧与其他历史教学环节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历史情景剧的作用。

其四,充分发挥历史情景剧的引导作用。历史情景剧的引入能够很好地改变历史知识的严肃性和枯燥性,但要在教学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必须充分发挥其引导功能,保证历史情景剧能够随着情节的发展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相关历史知识,而不是单纯看热闹。

其五,发挥历史情景剧的互动性。通过应用历史情景剧,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讨论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发挥初中历史情景剧的应用策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情景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初中历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应用历史情景剧,教师可以改变学生以往被动的历史学习,让学生通过历史情景剧的编制、表演,主动参与相关的历史知识学习,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有关鸦片战争的内容时,应用历史情景剧,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了解相关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临场发挥,编制情景剧的台词和人物动作,要求表现出清政府的无能,突出林则徐的英雄壮举。学生通过参考教材和互相讨论编制情景剧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忆,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在完成情景剧内容的编制之后,学生再分饰各角,进行亲身表演。无论是表演的学生还是在座位上观看的学生,都会对剧中林则徐的英雄形象和清政府的腐朽有较深的印象。这样就能大幅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

情景剧篇8

【关键词】 小学英语 情景剧本 开发运用

一、 开发与运用情景剧的意义及作用

1. 小学英语学科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有着与其他语言学科不同的特殊性。学生除了在英语课堂中使用英语交流,在生活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使用汉语。在这种背景之下,英语课堂的生活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努力创设出一个个具有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情景剧,让学生自由地在情境中互动、合作。同时,教师应巩固课堂成果,拓宽学习渠道,将情景剧表演延伸到课外活动中,真正促使学生开口说英语。

2. 小学英语教学应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学得有趣。如何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在生活交际中锻炼口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这是广大英语教师一直在积极思索的问题。以英语情景剧的开发与运用为突破点,根据各年段学生的特点,创编英语情景剧,表演情景剧,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单词、句型,又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会交际合作、激发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练”,从而培养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 学生英语语言素养的夯实是基础

想要顺畅地进行情景剧的表演,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好学生的英语语言素养。首先,学生要过好语音关。学生在基本掌握发音要领的情况下要多听、多模仿练习,以便养成正确的发音习惯。其次,学生要把握好语调。学生要多听纯正的英美磁带,掌握英美人发音的技巧,体会纯正的、抑扬顿挫的英语语调;教师应教会学生模仿、练习真实的语言材料。最后,学生要控制好语流。说英语并不是越快越好,学生在语流练习中要把单词、句子结合起来,多模仿录音材料,结合语音、语调练习,待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境界,良好的语流才会形成。只有夯实了学生英语语言素养这个基础,情景剧的表演才能更生动,更有效。

三、 教师在情景剧表演中的角色定位

在情景剧对话交际与表演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师应充当一名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与学生表演小组彼此构建一个对话、参与的教育情境。教师在把握交际性原则的前提下,适时调控学生表演合作效果,给予相应过程性评价,评价应该体现差异化与个性化。这样,师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里交流会更融洽、更自然。教师应与学生打成一片,共同学习,共同参与表演,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四、 情景剧开发与运用的实施途径

(一) 根据各年段、各课型灵活进行情景剧创编与表演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与情境及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英语,争取创品牌,显特色。教师可将每班学生分成若干自主学习合作小组,一般为四人一个合作小组,根据各年级学生英语的学习水平、学习状况和各单元的学习内容,教师呈现情境剧本,让学生合作表演,灵活利用课堂十分钟时间,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讲台将剧本表演出来,加上头饰、表情动作等元素,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开口说的欲望,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交际操练、锻炼口语,培养其合作精神与交际能力。同时,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及时捕捉学生在表演之中的闪光点并记录下来,以便对剧本进行再次修改。

1. 三、四年级剧本创编显层次性,教师参与其中。三、四年级的新授课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创设一个交际情景,并将重点单词、句型列出来,让学生根据句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创编对话。虽然孩子们的语言还很稚嫩和简单,但他们能够活学活用,加上头饰与表情动作,在各种情景氛围中运用英语,能够很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对于句型、会话课,教师可进行分层次情景剧表演,在课堂中期,让学生将已学的句型和单词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简单情景剧,并让学生合作操练;在课堂最后,再让学生创编对话,更深层次地进行情景剧的表演。对于复习课,教师可将学生在本单元所学、所表演的情景剧进行归纳,设计出一个综合的情景,有人物,有背景,有内容,学生根据情景及内容,四人一组交际、运用,让学生在表演中巩固本单元的内容。

2. 五、六年级剧本创编显自主性,学生乐在其中。五、六年级的情景剧表演,教师可以把剧本的创编权交给学生。在语篇新授课的第一课时或第二课时结束时,教师可将剧本稿纸发给各个合作小组,让他们课后根据课中的重点单词和句型创编情景剧本,并在第二课时或第三课时的开头十分钟进行汇报表演;在第四课时结束时,教师可再次发给各合作小组稿纸,让学生课后根据所学内容,再次创编一个较为复杂、较为完整的情景剧,在最后一堂单元复习课时让学生汇报表演。教师可按本单元所学的句型、单词,先带领学生复习巩固,然后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来做小老师,教师做一个参与者,让学生主持、表演。对于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出现的语法错误,教师应允许他们犯错,等到课后再对其进行纠正。教师可采用小组加分制、团队考核制,这样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开口说的欲望。

(二) 巧用熟悉的人物和故事创设情景剧,使学生愿合作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喜好、兴趣来创设、编排情境,充分挖掘现行动画片或明星中可以创编剧本的元素,以深入学生内心深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布置合作任务,适时参与点拨,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很自然地促成有效合作。对于每完成一种情景交际,教师应及时要求学生根据此情景编写各种对话剧并组织表演,学生的创新才能有用武之地,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小组活动热烈了,连平时内向的学生也会在此氛围中得到训练。

五、 情景剧开发与运用应体现趣味性原则

学习最好的朋友是兴趣。做任何事只要有兴趣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对于情景剧的创编应努力体现趣味性。教师可以在情景剧中编入儿歌、游戏等,使学生在趣中学,在学中练。

情景剧表演不仅仅是单一、枯燥的对话,可插入儿歌,比如以音乐剧的形式呈现,形式会更丰富。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合作编歌,以所学句型创造性地编写,一人一句,边唱边学,学生有了自己发挥的空间,兴趣就会更浓。

情景剧中插入游戏、小组竞赛、挑战。爱做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同时,富有团队竞争性的游戏能够有效激发、刺激学生的活动参与度与持久度。我们可将班级分为各个队,如开心队、快乐队等,让他们在游戏、挑战中快乐合作学习。

快乐表演课本剧,使学生“演”得开心。在学完课文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分层次表演课文,对于学习好的要求利用重点句型自己设计对话,并邀请同学合作表演;学习一般的就表演书上的内容;学习有困难的就把课文分角色朗读,但要读出语音语调。但是打分的要求要一致,只要表演好,都能得到老师、同学的表扬。

六、 落实情景剧开发与运用的保障机制

(一) “情景剧”集体备课制度化

学校英语教研组应开展积极有效的“英语情景剧”集体备课活动,统一剧本格式,加强剧本备课的规范性。每次剧本备课可由1名教师选定一个单元的句型创编一到两个情景剧主讲;然后同年级备课组教师或该年级组教师进行讨论研究,根据本单元的重点句型和单词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口语水平进行修改,使得剧本更生动形象,更易于学生表演,形成二次备课的情景剧;在每周的情景剧表演实践之后,及时反思、总结,根据学生在实际表演中的“生成”对剧本进行再修改,形成三次备课剧本并定稿。

(二) 以课堂十分钟为抓手,推行课堂情景剧表演

我们应在课堂开辟十分钟时间,灵活进行情景剧专项表演。教师可灵活利用十分钟时间,可以在开头,也可以在结尾,但教师必须保证有十分钟的时间进行情景剧的操练,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在表演中展现,起到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效果,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 利用有效评价,保持学生高涨的交际热情

1. 建立小组相互评价。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相互评价的规则,通过各组实际表现对合作者的表演情况做出评价。以等级制(A优、B良、C及格)记入评分表,每周或每月评比一次,颁发优秀表演团队证书。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情景合作小组的小环境里少了羞涩,多了主动,在小组的表演及评价过程中表现积极,真正做到人人动脑、动手、动口,提高了其自主学习和语言交际的能力。

2. 教师适时评价。教师评价应该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在英语课堂情景剧表演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运用Good!/Great!/Wonderful!/Well done!/Amazing!等进行言语激励,还可以通过画星,奖励自制卡片、英语表演等级章、小笑脸等小物品等进行形象化的荣誉激励。这能使各个小组得到充分的自我肯定和心理上的满足,因而他们就会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呈现轻松、乐观的良好状态。

情景剧篇9

 

中国的第一部情景喜剧从《我爱我家》开始,历经《编辑部的故事》、《东北一家人》等,情景喜剧表演一度在电视剧中掀起浪潮。在中国的情景喜剧中,往往跳脱不开 “系列”、“室内”、“喜剧”这三个主要因素,故而在渐拍渐播的过程中,固定不变的表现形式就变得僵硬呆板,直到2006年《武林外传》的横空出世,才为中国的情景喜剧注入了一丝新鲜的血液。《武林外传》在整体上的情节设置,是将一系列看似没有关联的小故事穿插于大情节之中,以小故事来带动大情节发展,主要人物是按照三男三女的搭配设置的,这些都是借鉴自美国经典情景喜剧《老友记》。由于《武林外传》的编剧宁财神是《老友记》的忠实粉丝,所以在故事情节和台词上的模仿反而可以看做是在向经典致敬。《武林外传》的创新之处恰好就体现在这借鉴后的本土化改编上。

 

一、叙事上的创新

 

就叙事题材而言,《武林外传》摒弃了传统的都市生活,选取了有中国特色的武侠题材,这在情景喜剧史上算是首开先例了。但《武林外传》虽然以武侠为背景,但又区别于一般的武侠剧:这里的江湖也有恩怨情仇却没有国仇家恨,这里的大侠也有侠肝义胆却没有盖世武功。在剧中,一个全新的江湖被宁财神用诗意现实主义的手法构建,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不食人间烟火的侠士被还原成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七侠镇名捕头与白展堂相处八十多回未能识破其“盗圣”身份不说,还终日在其店内蹭吃蹭喝;用“葵花点穴手”一招鲜吃遍天的白展堂也只能能吓唬吓唬李大嘴;巨侠之女郭芙蓉出门历练却只会一招时灵时不灵的“排山倒海”;天下第一的名捕头展红绫居然是靠小偷写的《缉盗指南》才进入的六扇门。剧中这一个个诙谐幽默的人物,他们也身负武功心怀抱负,时常也拔刀相助打抱不平,他们来自于五湖四海,谁又能说他们心中没有江湖,但他们也胆小如鼠贪生怕死,偶尔也贪财好色见利忘义,谁又能说他们不是一帮空有名号的市井小民。所以,传统固有的武侠观念被《武林外传》彻底打破,英雄从神坛上走下,一样为柴米油盐而烦恼,武侠美梦被解构,构建出带有调侃和戏谑的喜剧快感。身为情景喜剧却能做到解构与重建武侠精神,不可谓不是在叙事题材方面的一大创新。

 

叙事故而重要,然而在西方,学术界普遍认为叙事远比不上喜剧情景的构建重要。曼伦坎普表示:“观看情景喜剧的快乐主要来自某一时刻的场景,而叙事只是把这些喜剧片刻串联在一起的有用工具而已。”

 

情景喜剧亦称处境喜剧,情景现场是其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所以其矛盾冲突与人物关系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处理,一般来说,在中国的情景喜剧中,家是永恒的主题,像《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包括后来红遍大江南北的《家有儿女》等,大都以“家”作为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而《武林外传》则打破了这一固有的空间束缚,创造性的将主场景设置在了“同福客栈”,客栈;楼上楼下,前厅后院厨房一样不落,这使得空间较之狭小的“家”有了很大的提升,自然对应的场景数量也悉数增加。但对于叙事空间的处理,最为突出的是剧中的情节线索穿插构建的画外空间。“西凉城”、“七侠镇”、“六扇门”等等在剧中如雷贯耳的地名,其实根本就没有相应的实景,但正是因为配合剧情对地名的反复提及,使得受众的思维也跟着扩展到有限的活动场景之外。而在这鱼龙混杂的小小客栈里,观众看到的不是兵刃相接的场景,而是容吵闹喧嚣、戏仿温情于一体的热闹景观,随着剧情的发展,故事反而被弱化,现场营造的气氛才是吸引受众的主要原因。

 

二、无厘头的喜剧手法

 

还记得《大话西游》中有一句经典对白“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这是至尊宝对紫霞仙子深情款款的告白,而这句告白到了《武林外传》中就变成了白展堂对李大嘴的嫌弃“……如果上天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只想对你说三个字:少放盐”。这些原本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台词,经过创造性的改编就变得幽默而讨人喜欢,尤其会让喜爱原片的受众在当中找到那么一丝熟悉感。除了对经典台词的改编以外,剧中还有很多插科打诨的无厘头式幽默,比如在第八回《七侠古镇寡妇寻夫,尚儒客栈众人聚首》,姬无命对白展堂仁慈的盗窃风格表示不满,他语重心长的劝诫老白:“我们要做到偷、拿、搂、抱、抗五体一位,还要做到集团化、规模化、连锁化,争取三年内达到收支平衡,五年内利润翻番,十年内融资上市。”这种结合现代风格的语言,自一个古装扮相的人口中说出。其造成的喜剧效果比都市白领说出要好上很多。

 

为了源源不断的产生语言矛盾装置,抖出更多的笑料,《武林外传》不拘泥于一般国产情景喜剧吸收中国相声的传统,通过非主流的外在表现形式表达主流的内在文化精神,将各种喜剧元素杂糅在一起,方言的交相、古文和白话文的呼应、中英文的不定时切换,都让人忍俊不禁。用无厘头做点缀,将网络语言、时尚资讯、广告段落、通俗歌曲、综艺节目甚至电脑游戏都搬上荧幕,既有对传统经典的传承,又带有离经叛道的个性。值得一提的还有音乐对整部剧幽默效果产生的配合,剧中多运用戏曲的伴奏声作为背景,将音乐和音响融为一体,如果要变现人物夸张的行为和动作,会配以节奏紧凑的鼓点来增加戏剧张力,与人物滑稽的行为显得相得益彰,同时也为单一的动作和对白增添了一丝活泼的气氛,。用这种颇具特色的演奏代替一向被视为情景剧标签的笑声罐头,使得此剧成为了一部可以雅俗共赏的好剧。

 

三、章回体的巧妙使用

 

在《武林外传》中,每一集的名称都使用了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章回体,如《讨银钱秀才费苦心,泄私愤芙蓉恶作剧》,这在中国的情景喜剧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所谓的章回体,在文学上的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节”。。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作标题,称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每回开头以“话说”、“且说”等起叙,每回末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之类的收束语,一回叙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段落,有相对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

 

采用这种结构的好处就是不会存在“前不接后”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无论受众什么时候看,都可以很快的明白剧情,因为这种结构就像糖葫芦一样,每一回和每一回相连,却又独立成集,所以不会有上下集剧情断裂的问题。这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李宜穿搭的有效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将观众的收视介入门栏降到最低。整部剧使人耳目一新。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创新,亦庄亦谐,嬉笑于江湖,没有庞大的投资,没有大手笔的投资,也没有当红的明星,不要传统的片头,摒弃一成不变的笑声罐头,这样敢为人先的《武林外传》没有道理才不红遍大江南北。

 

【作者简介】

情景剧篇10

关键词:高中生物;情景剧;综合素质

情景剧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合作协调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积极意义。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应用情景剧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尝试,跟大家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情景剧的应用

情景剧的应用不能流于形式,仅仅停留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层面上,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核心目标,关注社会流行事物,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对两者进行巧妙的结合,这是情景剧应用的首要原则。案例一“细胞器”教学中,课本中展示了各种细胞器的模式图以及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都是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文和阅读内容,然后总结各种细胞器在细胞中的分布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这些内容相对来说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对于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知识,学生不易理解,针对此问题,我设计了以下的情景剧。情景剧:“我最重要”剧中角色:1位学生扮演细胞,8位学生扮演八种细胞器道具准备:8种细胞器的模型(可以自制或者从实验室借)剧情简介:模仿马季创作的相声《五官争功》,8位学生借助模型,分别进行自我介绍和互相吹捧、挤兑,证明其在细胞中是最重要的。学生通过生动夸张的演绎把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有趣,从学生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可以看出他们在欢声笑语中轻松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之一,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同时学生能比较容易的理解本节课的难点知识,细胞器之间是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最终对学生理解结构和功能相适应,部分与整体统一的生物学基本观点有很大的帮助。

二、情景剧的剧情一定要通俗易懂

情景剧的剧情一定要通俗易懂,方便学生的表演和理解,情景剧的时间不宜过长,不能出现只追求娱乐效果而忽视教学任务的现象,避免学生只是看热闹,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表演结束之后的探究,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升华了情景剧教学的内涵。案例二“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ATP”,课本的介绍比较简单,但是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对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重要作用,所以值得我们重视。经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对于本节内容,我构建以下的情景剧进行授课,教学效果比较明显。情景剧:“商品交换”剧中角色:商家1位、买家3位。道具准备:矿泉水,面包,书本,笔等,信用卡(教师准备),支票(可以用网上图片打印),钞票(学生准备)剧情简介:学校小店刚开业,3位同学在买东西时分别拿出信用卡,支票,钞票来进行交易,只有用钞票的同学顺利地完成了交易。精彩的表演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简单的剧情让学生很容易得出钞票是商品交换中的流通货币,再对比生物体内的能量交换,不难发现糖类,脂肪、蛋白质等物质相当于支票,信用卡等,虽然蕴含大量的能量,但是不能被直接利用,ATP储存的能量相对来说少,但能被直接利用,也就是说ATP在能量交换中充当了商品交换中的钞票,是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这样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轻松理解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之一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并激发学生们继续研究ATP为什么可以充当钞票,即ATP的结构的学习兴趣。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根据此剧情进一步展开,钞票会随着每天的花销而减少,人们就会从支票,信用卡中获得补充,生物体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也会将糖类,脂肪等有机物分解,释放出的能量被用来合成ATP,这个过程是通过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来实现,再结合多媒体动画的展示,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的理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之二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很好地解决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从上面两个案例不难看出,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合理的使用情景剧,不仅可以让枯燥的课本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对生物课堂的兴趣,同时提供一个让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应用情景剧,又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呢?我通过多次情景剧教学的尝试,有以下几点反思。首先,对表演的学生而言,虽然他们缺乏相应的表演能力,但是他们却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欲望,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尝试。教师在编写剧本的过程中,应该多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以激发学生参与情景剧创作的热情,在表演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有表演失误的时候,此时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避免其产生负面情绪,影响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其次,对观看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热情一定会被激发出来,对于一些不喜欢生物学科的学生,课上的注意力也会变得集中,教师应在表演结束后,及时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同时学生一旦活跃起来,课堂秩序就有可能失控,所以教师一定要时刻关注观看者的动态,把握住课堂的脉络。再次,对教师而言,通过情景剧的创作,师生间的交流变得频繁,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将有清晰的了解,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同时教师对当代中学生的内心世界会有更深的认识,所以教师在每次的情景剧创作中,应该让不同的学生参与进来,将对全班的生物教学工作起到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情景剧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思想,但是情景剧教学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不能喧宾夺主,一定要合理地进行应用。

作者:梅崇天 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唐洋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