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时间:2022-07-24 02:59:38

情景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一、引言

文献检索课中的基础理论部分以介绍概念和理论为主,教学中一般都以围绕概念的提出、历史起源等进行讲述,容易给学生造成抽象、枯燥的感觉,特别是基本概念部分一般是在第一节课教授,决定着学生对这门课的评价和选定,所以引入情景素材,使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信息、情报、知识、文献等概念的内容、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依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情景教学法中情景的选择

情景教学法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拓展,其情景素材的选择一定遵循下面的原则。第一,主题性,以传授信息检索知识为主题。第二,兴趣性,要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不能脱离学生所感兴趣的话题。第三,合理性,情景教学法中情景的选择要内容合理且具有时代性,同时情景数量适度,符合教学内容。第四,时代性,选择情景应考虑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们能感应到情景所带给他们的真实感、使他们融入到影视作品中,甚至把自己想象成里边的主人公,去感受课程教授的内容。第五,目的性,情景素材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提高他们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三、根据教学内容,检索编辑情景素材

论文以文献检索课第一节绪论中涉及的基本概念信息、情报、知识、文献教学为例进行情景教学案例设计,所指的情景模式是指把诗词、电影片段、电视音频、视频等内容引入到基本概念的教学中。首先检索查找有关的诗词和相关音视频,遵循以上所述原则经过分析后,拟采用以下情景素材:在信息概念学习中引入唐代诗人李中的《暮春怀故人》;在信息、情报、文献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区别的教学中引入《潜伏》视频片段和部分文字内容;在信息、情报的传输方式学习中引入电影《风声》视频片段,部分文字内容。

四、引入情景,实现教学情境

1.引入情景,学习“信息”概念。信息论创始人申农在1948年提出“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那么有关“信息”一词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呢?根据问题的提出引出唐代诗人李中的《暮春怀故人》。《暮春怀故人》年代:唐•作者:李中池馆寂寥三月尽,落花重叠盖莓苔。惜春眷恋不忍扫,感物心情无计开。梦断美人沈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琅玕绣段安可得,流水浮云共不回。其中的“梦断美人沈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中的“信息”即是指书信、消息。所以可以认为信息一词最早出现于这首唐代诗人李中在《碧云集》中所写的《暮春怀故人》。那么根据申农对信息的描述,有了“信息”就能消除不确定的东西,而这首诗的不确定东西是什么呢?那就是漫漫无期的思念和等待。那么在文献检索课中的信息到底是什么概念呢?信息是关于一切事物(物质、精神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的反映。《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载:“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的陈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的特征传输。”《辞海》载:“对接收者来说,预先不知道的报道。”信息的传递方式有语言、文字、声波、电波、符号等。在诗人所处的年代,由于信息不发达、交通落后,所以只能目穿长路倚楼台等待鸿雁传书,用以消除对伊人深深的思念。引入诗词的情景素材,不仅增加同学们的诗词文化素养,而且在这样的情景中使同学们对“信息”的学习和了解有了生动的感性认识,产生对信息概念的专业解释的期待,从而引出后面“信息”的概念和解释,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入情景,学习情报概念。(1)情报概念学习。情报就是有用的信息。《现代汉语词典》中“情报”,特指“战时关于敌情的报告”。一般情况下,情报是对搜集到的信息经过整序、分析与深化认识之后得出的解决特定问题的知识。几乎任何信息都可以成为情报,唯一的判别特征是“是否有用”,一旦产生需要,信息立刻转化为情报,而一旦不需要,情报立刻返回到信息。在人类社会中,信息、情报是以语言、文字、符号、图形、声波、光波、电磁波等形式传递。(2)讨论引入情景。当一说到情报,马上会联想到什么?同学们都说谍战片,那谍战片中对什么影视作品印象深刻呢?很多人都说到《潜伏》,刚好引到准备好的情景材料上,有哪位愿意分享印象深刻的谍战片情报内容和传递方式?学生讨论:(《碟中谍4》电话上安窃听设备;《风声》把情报密码缝在衣服里;《誓言无声》大桥底下第二个桥墩,用白色粉笔画对勾,以决定是否将沉睡的狮子唤醒。它的传递方式是符号;电视连续剧《一双绣花鞋》里有一个频道专门播放市场蔬菜价格,这里的蔬菜价格对普通人来说是信息,而对于特定的针对对象,特工们会根据价格提供的数字进行整序,再根据字码破译分析与深化,就变成了有用的情报。这明显说明了信息与情报的特征和转化。它的传递方式是声波。《风声》中情报的传输方式是什么呢?大家请看《风声》片段:《风声》———我不怕死我不怕死怕的是爱我者不知我为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只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从以上的电影片段中大家可以看出,作品中情报的专业传输方式是用心缝在旗袍侧身的电码,而实际上这则情报的传输方式是信仰。放映电影《风声》片段,不仅使学生了解情报的传输方式以及它代表的伟大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大家更是从旗袍上的摩尔斯密码缝补的遗言中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讨论引入这些影视作品,使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真正的影视情境中,成为里边的主人公,来分析信息和情报,加深了这两个概念的学习,同时也激发了学习文献检索课的兴趣。

五、深入情景,学习知识、文献的概念,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1.知识、文献概念学习。(1)知识。《现代汉语词典》中所定义的知识:是指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实践经验的总结。知识经过不断提高和深化,形成较为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情报和知识都属于信息这个大的范畴,都可以被记录、储存、传递,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文献。据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载: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是信息的组成部分,存储信息、传递信息是文献的主要功能。文献具有两个要素:(1)知识内容。没有记录的空白纸张、空白磁带、磁盘、光盘不能算是文献;胡涂乱写、存储的无实质知识内容的非空白纸张、磁带、磁盘、光盘也不是文献。(2)物质载体。存在于人脑中或人们口头传播的知识也不能算是文献。2.深入情景,讲授四个概念的区别联系和转化。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的陈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的特征传输。对接收者来说,预先不知道的报道。情报是有用的信息,是产生需要的信息;知识是系统化了的信息。当然情报和知识都属于信息这个大的范畴。都可以被记录、储存、传递,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它是有知识内容、有物质载体两个要素。刚才在讨论中同学们提到《潜伏》,《潜伏》剧中最感人的一幕,就是那首农夫呼喊深海回家的诗片段,在这个片段中最主要的就是下边这首诗。儿子,你快回来吧儿子,你快回来吧妈妈不再需要你的奔波听到隆隆的炮声了吗那是妈妈呼唤你的心跳家里柴门为你打开炕头的油灯为你点亮全家的牵挂啊是鲜红美丽的窗花妈妈为你守岁为你祈祷回来吧我的儿子妈妈等你回来迎接1949年的春天从以上《潜伏》电视片段和诗句分析,这首诗对一般人只是一个普通的信息,而对余则成来说,每一句都是重要的情报,余则成对这首诗进行整序、分析与深化就可以得出让他紧急撤退的情报,说明当前形势已非常严峻,组织非常担心余的安危,中国也马上要全面解放,请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听从组织安排准备撤离,有关撤离的安排和工作,请速去礼士理发馆联系。这则情报的传输方式是声音、声波、电码和符号。这段视频当用作案例来上课时,就成为了知识,当它被记录在纸质材料或磁盘光盘上成为教材或论文的一部分时,就成为文献。3.依据设置情景,引入文献检索课的主旨内容: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根据对情景的分析,进一步引出学生在学习此门课程的意义,提升信息素养。文献检索课其教学目的在于适应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培养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最后利用所检索到的信息来完成课题报告或论文写作,从而引出论文写作案例,从论文开题到论文写作完成所应具有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人类生存、发展必备的条件和保障。在各种信息源充斥的今天,信息使用者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有效搜集信息、评估信息及使用信息。信息的极度丰富和膨胀使人们必须掌握与信息有关的各种技能和方法,以便更从容地适应时代的挑战和要求。

在21世纪的今天,信息素养既是一种基本能力,也是涉及各方面知识的综合能力。总结在《文献检索与利用》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引入情景来学习基本概念,不但使学生能深刻理解有关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认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且能增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理论知识点教授与情景素材布置的融洽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足够多的经验,以保证课堂中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马花如 董亚杰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