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在高校传承及发展

时间:2022-12-29 11:39:06

民族音乐在高校传承及发展

一、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是中国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一定民族特色的多种文化形式,同时又具有各民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在音乐文化中涉及了包括了多种文化种类,包括了人民生活、劳动中的方方面面。民族民间音乐是在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不单单只是一种音乐活动现象,更是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民俗特点、方言腔调、美学观点,所涵盖的内容丰富,并体现了民族的灵魂与思想,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中国有56个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区域,其生活环境、社会形态、历史、宗教、经济、语言等各有文化内涵,各具特色。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了本土的民族文化特色。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文明的沉淀下,产生丰富而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中国有着辽阔的土地,生产方式、生活习惯、语言方式各异,为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基础。在56个民族中风格各异,各地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音乐。在高校中,据有关问卷调查表明,学生们对各种歌曲的喜爱程度是:通俗歌曲占55%,艺术歌曲占9%,少儿歌曲占20%,民族歌曲仅占10%,.其他歌曲为6%。还有一组数据:学生对各种乐曲的喜欢程度调查:通俗乐曲占66%,艺术乐曲占11%;民族器乐仅占12%,外国器乐曲9%,其他占5%。这两组数据表明了学生们普遍不喜欢民族音乐,而追求通俗音乐。现在,流行歌曲、网络歌曲的低俗之风严重地冲击着整个社会、整个乐团。在当今民族音乐难以发展表现为:传唱民歌的艺人渐少,民间器乐传承乏人,地方戏曲反响淡漠,传统说唱效应不佳。即使曾因产生某个乐(剧)种而引以为豪的源地,也难有如痴如醉的追随者,更不用说由于语言的隔阂和审美趣味的差异而导致欣赏心态的抵触与拒绝了。民俗音乐随着现代传承的发展逐渐淡化,民族音乐的土壤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为文化传承的变异,也就是民族音乐面临的危机感。民族音乐应当如何在高等学校中传承、发展。学校教育作为民族音乐传播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是民族音乐的一种形式更是当代个民族音乐文化最重要的传承阵地。音乐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与其他科目一样,都肩负着传承你和创新的使命,因此音乐类也是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二、民族音乐应当如何在高校中传承与发展

(一)加强民族音乐在课程设置中的重要程度

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专业人才,目前而言在高校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专业,学校通过对民族音乐的课程开设状况、科学研究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自身还有待提高的,在保留自身优势的前提下扬长避短,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鼓励少数民族音乐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发展.。即建立具有中国民族音乐特性的基本乐科教学体系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音乐课程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通过民族音乐课程的设置,增加学生对各民族音乐现状的了解,培养他们对各民族音乐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从而大大增加民族音乐的普及范围和领域。

(二)音乐课程教学手段多样化

高校要组织相关专业人士,加强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理论研究,把相关音乐资料转化为少数民族音乐素材库,一是有利于少数民族音乐课程的设置,二是实现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多样化。民族音乐因民族、地域、语言的中的差异不同,教师在声乐教学实践中认真研究和探讨,不能单纯追求技术化、歌唱标准规范,应该遵循少数民族音乐原有的音乐风格、演唱形式等都实现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在高校公共音乐课的教学中,由于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的理解力,大学音乐课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分析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课堂上老师枯燥的说教,往往是学生厌烦上课的重要原因之一。课堂上时间是欣赏、创作和表演,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

(三)加强民族音乐的宣传力度

通过网络、电视、媒体、文艺活动传播民族音乐是一个很好的渠道,政府、社区和学校都可以开展。国内有些高些近年来在开展音乐教学研究活动中,倡导在教材选用上尽量多选用民族音乐和有地域特色的音乐;在音乐教学活动组织方法上,倡导将现代音乐教学法与传统音乐教学法结合使用;在活动比赛中,注意传扬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使用有民族特色的乐器等,尽量多给学生接触民族音乐的机会和营造接受民族音乐熏陶的环境氛围。

作者:黄燕 单位:长江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