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素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应用

时间:2022-04-14 11:20:49

中国元素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应用

摘要:在国家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和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大背景下,该文论述了中国元素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笔者自身的研究探索和教学应用,发现英语口语的教学内容可挖掘的隐性思政教育资源丰富,形式多样;融入中国元素相关的隐性思政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口语训练和思政教育紧密结合,不仅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尤其是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更能促进跨文化交际,让学生更加主动输出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中国元素;课程思政;英语口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1背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中国文化走出去”,并且要求在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的同时,切实扩大对外文化贸易,有效扩大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竞争力和影响力。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夏元芬,2020)饶妙和邓建平(2019)认为各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新指示为新时代人才观下的高职英语专业课改革和创新提供了行动指南。要求发挥专业教学的隐性思政教育,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隐性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交流。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将思政教育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掘和运用英语学习材料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学生既掌握英语知识,又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在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今天,高职英语的课堂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吕晓娟,2020)。近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制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笔者在多年的英语口语教学中发现课程中蕴含丰富的中国元素(既包含中国传统文化,也包含现代传统文化元素),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善于挖掘和应用这些中国元素,可以很好地充实英语口语课程中的思政教育隐性资源,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会贯通。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语言教学、口语训练和思政育人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从全球视角观察和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价值认同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高职英语专业特殊性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必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传播的载体。语言和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英语教育就是跨文化教育,它不是要培养同化于英语语言文化的人才,而是要培养英语语言文化与中国语言文化之间的桥梁型人才,这样的跨文化人才具有国际视野与中国情怀,具有“批判性文化意识”(criticalculturalawareness)能够理性地审视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优点与缺点,并有效进行跨文化沟通(孙有中,2017)。语言也是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载体。英语教育就是跨文化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对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互鉴能力,才能搭好英语语言文化与中国语言文化之间的桥梁,有效进行跨文化沟通,并主动输出中国元素,这样才能进一步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适应中国与世界全方位交流合作的全球化时代。在经济新形势下,许多高职生修习英语语言课程的根本出发点是让自己更具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应用的英语语言类教材涉及西方文化和语言交际视角较多,涉及中华文化的较少,这阻碍了我国本土文化的渗透,也加重了外来思想对高职生心理认知的侵袭,同时对德育工作的开展也十分不利(符燕津,2020)。英语专业教学内容涉及中西方文化,在此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文化冲突或价值观碰撞,教师应该正视文化冲突,积极应对。正因为如此,教师在教学备课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通过借助文化的隐性思政教学,推广中国元素,树立民族文化信心。高职英语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是对外贸易的践行者,因此也是跨文化交际最直接参与者。口语交流是跨文化最直接和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在口语教学中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中华文化素养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因此应该在教学中,融入中国元素,推促中国文化内容积极融入外语教学课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和文化观。

3课程思政在英语口语课堂融入

高职英语口语是一门培养学生在特定商务情景中运用英语能力的课程。主要情景涵盖商务接待、产品推介、价格磋商等。通过课堂的教学和情景模拟,训练学生如何跟外国人合作,进行跨文化交际。要取得成功的跨文化交际,除了具备相应的语言基础,还需要对中西方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这也是高职英语口语要培养的能力和目标。而这些商务情景模拟中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跨文化意识,中西文化对比冲击较多,可挖掘的思政教育资源也相应很多。另外,口语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因此要结合思政隐性教育也有较多途径。3.1尊重多元文化,弘扬中华文化。语言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是文化载体。要想取得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在日常教学中应当重视关于文化的教学,尤其是中国元素的英文表达。由于中英文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存在很多“文化缺省”,就需要跨文化交际的参与者对自身文化有较好的了解,具备较好的英文表达能力,才能够达到更好的交流,达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从而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譬如中西节日文化对比。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查询到西方节日文化的丰富资料,而中国传统文化,因为英语里缺乏对应的习俗和参照物,因此需要老师提供较为地道的英文表达方式,再进行口语练习。本文作者曾以ChinaDaily报刊文本为语料,研究岭南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与译者的文化态度,并将研究结果投入英语口语教学。发现挖掘中国元素,应用于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一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表达能力,二来进一步了解本土文化,提高了文化素养,培养了家国情怀。3.2结合职场情景,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资源,提升文化自信。高职英语口语主要涉及商务接待,产品推介,价格磋商等等商务职场情景,通过模拟情景,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这些涉外商务情景中,蕴含了很多中西文化的对比,需要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中有文化差异的意识,这也为课程思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和教学素材。譬如商务接待/外事接待这一商务情景中,课堂教学可结合各国领导人出访礼遇的具体例子。例如2015年10月19日主席及其夫人出访英国。夫妇在查尔斯王储夫妇陪同下抵达骑兵检阅场皇家检阅台。按英国皇家最高规仪,伦敦塔桥和格林公园分别鸣放62响和41响礼炮。2014年11月20日访新西兰行。在总督府前草坪,新西兰政府首先为主席到访举行隆重的毛利族传统欢迎仪式,行“碰鼻礼”,这是新西兰人民给予尊贵客人的最高礼遇。2016年9月国家主席夫人邀请出席G20领导人夫人们一同书写汉字“和”。她说,“和”字在汉语里具有“和平”“和谐”之义,是我们对世界的共同心愿。通过这三个真实的接待案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国接待礼遇习俗文化的差异,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以及相应的英文表达。从实际的例子了解接待规格等级的不同,象征着国家影响力的不同。从而了解到国家发展和国家在国际地位的重要性。少年强则国家强,引导学生树立自我奋斗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又如在模拟接待客户和宴请客户的商务情景中,课堂教学可融入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而且往往没有直接对应的英文表达,用英文表达有难度,尤其是很多广东菜的菜名还具有地方特色如方言等因素,结合岭南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饮食文化,从而在接待客户时能够介绍并且推广,达到跨文化交际,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此外,在一些课堂口语活动中,教师也可结合时事讨论如中美贸易战、华为事件、肺炎等具有时事热点的话题。使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能够了解国际形势。通过话题的导入,思维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也开拓了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科技兴国的真正含义,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挖掘教学过程中的中国元素,并融入高职英语口语课堂,采用全英文教学模式或适当结合中英双语教学,能加深学生对中国元素的理解,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促进跨文化交际,提升文化自信。

4结束语

可见,高职英语口语课融入课程思政有较强的必要性。中国元素的融入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本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信心,才能进一步推广中国文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可挖掘的中国元素是隐性思政教育的丰富资源,形式多样,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尤其是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促进跨文化交际,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符燕津.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院校英语语言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4):32-33.

[2]吕晓娟.“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181-182,185.

[3]饶妙,邓建平.融入思政隐性教育的商务英语课程设计[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3(4):132-135.

[4]孙有中.人文英语教育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7.

[5]夏元芬.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4):154-157.

作者:朱琦娜 单位: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